第一图书网

缺血性脑卒中与五大危险因素

章成国 编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作者:

章成国 编  

页数:

161  

字数:

159000  

内容概要

  《缺血性脑卒中与五大危险因素》主要讲述了缺血性脑卒中与高血压、高血脂、离血糖、高半胱氨酸血症及高尿酸血症的关系。每章按五大因素的概念、流行病学、病因、分类、实验室检查、致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及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进行归纳总结。涵盖了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与危险因素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和研究进展。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高血压与缺血性脑卒中
第一节 血压的形成与高血压的划分
第二节 高血压的流行病学
第三节 高血压的病因
第四节 高血压的发病机制
第五节 高血压时的动脉改变
第六节 高血压与缺血性脑卒中
第七节 降压治疗与缺血性脑卒中
第二章 高血糖与缺血性脑卒中
第一节 血糖的概述
第二节 高血糖的病因、流行病学及分类方法
第三节 高血糖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第四节 高血糖的实验室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
第五节 血糖异常的处理
第六节 高血糖与缺血性脑卒中
第七节 缺血性脑卒中的血糖管理
第三章 高脂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
 第一节 血脂和脂蛋白概述
 第二节 血脂异常的病因、流行病学及分类方法
 第三节 高脂血症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
 第四节 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
 第五节 高脂血症的实验室检查及诊断
 第六节 高脂血症的治疗
 第七节 血脂异常与缺血性脑卒中
第四章 高半胱氨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
第一节 高半胱氨酸概述
第二节 高半胱氨酸的历史演进及致病机制
第三节 高半胱氨酸与心脑血管疾病
第四节 高半胱氨酸血症的诊断及其目标值
第五节 高半胱氨酸血症的治疗
第六节 高半胱氨酸的检测
第七节 “H型”高血压与缺血性脑卒中
第五章 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
第一节 尿酸与高尿酸血症概述
第二节 高尿酸血症的病因
第三节 高尿酸血症的危害
第四节 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
第五节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2.体育锻炼适当的、合理的运动在糖尿病的治疗中相当重要,以有氧运动最佳。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体重、维持理想体重、增加心肺耐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及血管弹性,在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以控制血糖的同时,还有助于控制血压和降低血脂。 3.口服降糖药治疗目前口服降糖药物主要分为以下5大类。 (1)磺脲类:主要包括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及格列美脲等。其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增强胰岛B细胞对刺激物的敏感性,增强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及抑制肝糖原异生及肝糖原分解,从而起到降糖作用。主要适应证为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等治疗后血糖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本品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对餐后血糖的降糖效果优于进餐时或餐后服药。 (2)双胍类:主要有二甲双胍。其通过延缓葡萄糖经胃肠道的摄取,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增加外周葡萄糖的利用,以及通过抑制肝、肾过度的糖原异生等机制来达到降糖效果。主要适应证为控制饮食和适当运动后血糖仍未被良好控制且体质量指数(BMI)大于35的2型糖尿病患者。本品可单独用药,也可与磺脲类或胰岛素合用,建议餐后立即服药或餐中服药。 (3)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包括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及米格列醇等。其可使小肠上段的糖吸收功能被抑制,从而使糖的吸收仅在小肠的中、下段,故吸收面积减少,吸收时间后延,从而对降低餐后高血糖有益。主要适应证为2型糖尿病患者、肥胖超重者、高胰岛素血症者;应用磺脲类或双胍类口服降糖药疗效不满意,尤其是餐后血糖控制不佳时;1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胰岛素的辅助治疗用药。由于本品会干扰食物中双糖与复合糖类的分解,建议在进餐时与第一口食物嚼碎后服用。 (4)胰岛素增敏剂:即噻唑烷二酮类,主要有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其可增加肝、肌肉、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胰岛素活性,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主要适应证为2型糖尿病。本品可在每天同一时间服药,服药时间与是否进餐无关。


编辑推荐

《缺血性脑卒中与5大危险因素》作者十余年来一直致力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高半胱氨酸、血脂、血糖、血压和颈动脉B超改变的综合研究,积累了大量有临床意义的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资料。《缺血性脑卒中与5大危险因素》编写阅读了大量近年来缺血性脑卒中与危险因素研究领域中若干热点课题的研究进展,结合作者多年的研究结果,力求较全面地反映目前的基本现状。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缺血性脑卒中与五大危险因素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