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王维诗歌接受史研究

袁晓薇 安徽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安徽大学出版社  

作者:

袁晓薇  

页数:

348  

字数:

39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唐诗研究系列:王维诗歌接受史研究》全面占有唐代以来王维接受的资料,系统地梳理唐代至清代千余的期间王维诗歌史定位的特殊性与中国诗学标准的特征之间的关联、王维诗歌的传播与中国传统士大夫文化心理建构等,实际上是通过王维诗歌接受史的厂家,致力于中国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相关学术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这一研究已经超越一般的“接受史”研究层面而达到了“接受史论”的高度,在目前的接受史研究中具有积极的开创意义。

作者简介

  袁晓薇,安徽合肥人。合肥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中国王维研究会理事。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古典文献学高级访问学者,中国社科院文学所中国古代文学博士后在站。2003年入选安徽省“十五优秀人才项目”中“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主要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诗学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基金项目等,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

书籍目录

序言(胡传志)
绪论 解读一个“全面的典型”——“王维现象”和王维诗歌接受史研究的意义及特点
上编 王维“唐音正宗”的“诗”路历程
第一章 “天下右丞诗”的时代:对盛唐诗坛格局的重新认识
第一节 唐人眼中的王维形象
一、同时代人对王维的评价
二、唐人笔记小说中的王维形象特点
三、王维在盛唐诗坛的实际地位
第二节 王维诗歌与盛唐诗坛
一、《河岳英灵集>对王维诗歌艺术特征的体认
二、《河岳英灵集》的评选标准和盛唐诗歌理想
三、王维在开、天诗风新变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王维驰誉盛唐诗坛的原因
一、全面性的成就和盛唐兼容并包的文化心理
二、适应盛唐时代文化趋尚的诗歌艺术特征
三、盛唐政治文化背景造就的时代典范
第二章 “右丞余波”:王维诗风在大历诗坛的回旋
第一节 王维诗歌与大历时期的社会心理
一、“天下文宗”称号的盛世情结
二、大历士人的创作需求
三、从诗坛宗主到人格典范
第二节 大历主流诗人:王维诗歌的经典接受群体
一、大历诗人对王维诗歌的仿袭和追摹
二、仿袭中的“大历气味”
三、大历诗人接武王维的效果及其影响
第三节 韦应物:“王维范式”的经典与困境
一、盛世遗脉:经历、禀赋和心态的共通
二、风神的遥接:韦应物对王维诗歌的接受
三、运用和再现:“韦应物继王维说”的内涵和意义
第三章 “元和诗变”:一个有意味的转变
第一节 元和诗变和王维诗歌接受史的转折
一、对大历诗风的矫弊和李、杜独尊局面的形成
二、由显到隐:王维诗歌地位和影响的变化及其意义
第二节 王维诗歌对元和诗坛的影响
一、精工流丽和情致风韵的影响
二、清境和禅意的承传
三、艺术范式的吸引
第三节 从王维到贾岛:元和后期诗学旨趣的转变和清淡诗风的发展
一、清雅诗风的回归:“贾姚诗派”和元和后期诗学旨趣的转变
二、“清深闲淡”的有力后继:贾岛对清淡诗风的承传
三、“贾岛格”对清淡诗风的新变及其意义
第四章 “韵味说”:王维诗歌创作影响的深入
第一节 司空图标举王维的审美心理基础
一、晚唐诗学旨趣的特点和王维诗歌价值的彰显
二、性情与环境之助:共通审美经验的促成
……
中编 王维诗学意文的美学发现
下编 王维诗歌经典的接受和文化心理阐释
附录 部分唐诗选本的王维、李白、杜甫诗歌入选率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以上见于唐人笔记小说中轶闻和传说都显示出王维作为一个艺术全才和儒雅才子的形象和在当时拥有的盛名,反映出在唐人心目中,王维不仅是一位大诗人,还是一位才情卓著的天才艺术家。 三、王维在盛唐诗坛的实际地位 讲到盛唐诗坛,后人心目中自会想到以李、杜为核心,以王、孟、高、岑等人为辅翼的格局。然而在时人眼中,这种格局并没有出现。李、杜并尊的局面是到中唐元稹和韩愈大力推举之后才广为人们接受的。明代胡应麟在《诗薮》中勾勒了王维和李白、杜甫诗学地位变化的大致轨迹:“独孤及云:沈、宋既殁,王右丞、崔司勋复崛起于开元、天宝间,殊不及李、杜。至元微之而杜始尊,李虽稍厄,亦因杜以重。至韩退之而光焰万丈矣。岂二子亦有待哉!”这一论述表明从盛唐到大历,李、杜声名皆未显,直到元和诗坛,经过元稹和韩愈等人的大力推尊,才确立了李、杜独尊的局面。和李、杜的大名传扬尚待时日相比,王维要幸运得多,生前就驰誉天下。 从盛唐人选唐诗对李、杜和王维诗歌的评选情况来看,完全有异于今人对盛唐诗坛背景的认识。殷瑶的《河岳英灵集》专选盛唐人诗,所收作者24人,共收入诗230首。王昌龄人选最多,16首;王维、常建次之,各15首;李颀14首;李白、高适13首,储光羲12首;刘音虚、陶翰、崔颢、崔国辅11首;薛据10首;王湾8首;岑参、贺兰进明、卢象各7首;张渭、王季友、綦毋潜、孟浩然、崔署、祖咏各6首;李嶷、阎防各5首。杜甫诗歌未人选。芮挺章的《国秀集》专选初、盛唐人诗,共收85人,诗218首。其中卢馔最多,13首;王维、崔颢、孟浩然各7首;宋之问、孙逖、徐安贞、崔国辅各6首;杜审言、沈俭期、张说、张谔、徐九皋、阎宽、楼颖、崔曙、王昌龄各5首;李峤、李颀各4首;刘希夷、张九龄、薛奇章、贺朝、徐晶、王之涣各3首;余皆1首、2首。李白、杜甫均未入选。殷瑶生平事迹不详,约生活于开元、天宝之间。《河岳英灵集》成书于天宝十二载(753年),芮挺章生平亦不详,也是天宝时人。在这两种产生于盛唐时期的著名唐诗选本中,王维的地位比李、杜重要得多。 盛唐时已经有高、岑的并称,如杜甫《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中就有“高岑殊缓步,沈鲍得同行”的诗句,但是并没有出现王、孟并称。唐代明确提出的是王、韦并称,始于晚唐司空图。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说:“王右丞、韦苏州,澄淡精致,格在其中,岂妨于遒举哉?”在《与王驾评诗书》中又说“右丞、苏州,趣味澄复,若清沇之贯达。”宋代才开始见到王、孟并举的说法,如宋人许颧《许彦周诗话》说:“孟浩然、王摩诘诗,自李、杜而下,当为第一。”⑤张戒《岁寒堂诗话》云:“随诗,韵度不能如韦苏州之高简,意味不能如王摩诘、孟浩然之胜绝,然其笔力豪赡,气格老成,则皆过之。”唐代关于王、孟二人的记载主要是介绍二人交往的情况,如天宝时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道: (孟浩然)间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坐嗟其清绝,成阁笔不复为继。丞相范阳张九龄、侍御史京兆王维、尚书侍郎河东裴总、范阳卢馔、大理评事河东裴撼、华阴太守郑倩之、守河南独孤策,率与浩然为忘形之交。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王维诗歌接受史研究 PDF格式下载



帮助了解王维很好的一本书吧。。。


因为喜欢王维,买了这本,怎么说呢?叙述很详尽,但是感觉作者主观性表现得明显了一些。


此書寫的太好了!本書勾勒了一個真實的王維,還王維“詩天子”的真實面目。闡釋了王維一脈在唐以及唐以後的發展思路。喜好王維詩派的讀者,請務必備一冊啊!


可能每个人有不同的观点。本人比较喜欢从接受的角度去解读王维,因此这本书能给我省下了很多检索王维研究历史的一些资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