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报告
2013-3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霍益萍,朱益明 主编
无
《中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报告(2012年)》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导,以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目标任务为核心,以2010—2011年间普通高中教育领域的政策举措与改革进展为重点,对我国普通高中阶段教育进行了系统化研究和全景式展示。
第一,充分聚焦2011年度高中阶段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同时,适当兼顾了高中阶段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与实践,力求体现高中阶段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脉络。
第二,重点回答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三大任务的进展。以数量分析的方法,客观回答“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进展及其特点;以建设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为抓手,采用详实资料介绍“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实践发展;以学校改革与创新的典型案例为载体,描述“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进展。
第三,科学展示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成果与最佳案例。报告不仅介绍了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变化,也描述了高中阶段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取得的实践成绩与经验,尤其是各类普通高中学校改革与创新的探索实践。报告力求成为传播和推介高中阶段改革与发展历程及其经验的载体,做到全面、客观、公正。
致谢 《中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报告(2012)》摘要 前言 第一章高中阶段教育的整体进展 一、高中教育发展水平 (一)普及水平 (二)事业规模 二、普通高中办学规模 (一)在校生规模及构成 (二)招生规模 (三)毕业生规模 三、普通高中教育经费 (一)经费投入 (二)经费支出 四、普通高中办学条件 (一)班额情况 (二)校舍条件 (三)仪器设备 (四)信息化设施 五、普通高中教师队伍 (一)教师数量 (二)学历水平 (三)学科教师 第二章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政策举措 一、过去30年来高中教育政策回顾 (一)中等教育的结构调整 (二)普通高中的适度发展 (三)普通高中的快速扩展 二、当前高中阶段教育的政策特征 (一)高中阶段教育的纲领文件 (二)优质多样与创新人才培养 (三)普及发展与特色高中建设 (四)规模扩展与增加优质资源 三、普通高中教育改革的创新实践 (一)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课程为主的教学改革 (三)普及目标的布局调整 (四)规范办学的政府行为 四、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政策趋向 (一)“精英”到“大众”的目标转向 (二)“预科”与“育人”的功能定位 (三)“加速”和“丰富”的人才培养 (四)“进城”或“留乡”的农村高中 (五)“模式”加“课程”的发展格局 第三章普通高中教育的舆论与研究 一、新闻报道与媒体评论 (一)总体特点 (二)内容观点 (三)舆论热点 二、研究进展与学术观点 (一)高中教育改革 (二)高中课程改革 (三)高中考试制度 (四)学生发展指导 (五)教师专业发展 第四章高中学生发展指导的现状与实践 一、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调查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二)学生获得指导的现状 (三)学生获得指导的需求 (四)教师提供指导的意愿 (五)教师提供指导的能力 二、构建校本学生发展指导体系 (一)强化机构建设与培养骨干教师 (二)明确指导思路并分解指导内容 (三)全面实施指导和挖掘指导资源 三、学科教学渗透学生发展指导 (一)明确学科指导目标 (二)整理学科指导资源 (三)开展学科指导课 (四)实施学科指导评价 四、发展学生的自主教育与指导 (一)学生社团的机制保障 (二)基于社团的自主教育 (三)基于网络的自我学习 (四)手绘图片的自我指导 五、面向寄宿制学生的生活指导 (一)城市学生的生活指导 (二)农村学生的“第二父母” 第五章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探索 一、传统名校的改革创新 (一)基础型课程入手:理念与框架 (二)课程改革的实践:操作与实施 (三)改革探索的困难:策略与应对 (四)育才改革的特征:传承与示范 二、优质高中的资源共享 (一)七中网校的产生背景 (二)七中网校的运作实践 (三)七中网校的办学成就 (四)七中网校的价值意义 三、农村中学的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的形成背景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 (三)基于合作的学校改革 (四)中阳一中发展的思考 四、民办高中的成长之路 (一)作为民校的发展历程 (二)成为名校的实践经验 (三)困扰发展的若干问题 第六章国际普通高中教育变革与创新 一、高中性质与功能变革 (一)总体性特征 (二)国别性实践 二、学校均衡化发展措施 (一)特许学校运动 (二)薄弱学校改造计划 (三)新高中改革方案 三、高中课程与教学创新 (一)学业标准与科学教育 (二)国家资格证书课程体系 (三)基础性、综合性和公民性 四、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 (一)学制类型 (二)学校类型 (三)课程内容 五、高中学业评价的变化 (一)评价标准 (二)评价方式 (三)评价结果 六、学生指导制度的完善 (一)咨询教师 (二)指导机构 (三)指导工作 后记
版权页: 插图: 对于办学模式多样化而言,出现较多的即是:综合高中、学科创新高中、普职融通高中、国际高中、艺体特色高中等。而对于课程设置多样化则多是从国家、地方与校本课程,或者必修与选修课程等方面展开描述。很显然,当前在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认识和理解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 尽管全国各地对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关注度不断提升,但是许多讨论或者政策似乎陷入了一个误区,即为“多样化”而多样化。换言之,这种对于“多样化”的讨论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即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天赋差异与兴趣爱好,使得学生在高中这一特定阶段的发展需求呈现出多样与多元的状态。普通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必须承担着两种任务:一是基础任务,为未来的发展打基础;二是为未来的人生发展选择可能的方向与路径。前者意味着基础,而后者意味着选择。 “选择”任务的完成,要求普通高中发展多样化。此外,普通高中在步入到大众化阶段之后,更应该同时承担“育人”功能,而非单一的“预科”功能。因此,明晰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对于进一步明确“办学模式”与“课程设置”的多样化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要实现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时代主题,一方面,需要针对区域普通高中的发展现状,及时地调研了解学生的需求,探索举办多种类型的高中,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进入不同类型的学校,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普通高中学生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在不同类型的学校内部,更应该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探索多样化,要从不同类型高中的基本功能与主要任务出发,合理设置开放的、可选择的与多样的课程,以促进学生接受更适合的教育。 当前,无论是办学模式的多样化,还是课程设置的多样化,一方面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做出规划、逐步推进;另一方面,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普通高中适当的自主权,以便他们结合学校的现实情况,积极变革与发展。需进一步指出的是,办学模式的多样化与课程设置的多样化都是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内容的一部分,还需要从评价机制、教学方法、学生发展指导、督导评估等方面综合考虑,共同推进普通高中的多样化发展。
《中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报告(2012)》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精神与内容为指导,重点围绕“高中阶段教育”的三大任务,全面系统介绍2011年间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举措与实践进展。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