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名人故居游学馆。青岛卷。海誓山盟

读图时代 中国画报
出版时间:

2005-6  

出版社:

中国画报  

作者:

读图时代  

页数:

15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漂泊,靠岸,岸上是碧海蓝天之间的青青港湾。 船来船往,聚散依依。美丽的岛城就这样在时光中与往来的旅人默默对弈。 阳光下的宁静是大海珍贵的礼物。当白色的浪花不住涌起,涛声浩荡总能令我们忽焉神往,从历史的沙滩中拈起片片闪光的记忆。 一切都如此真实,如同在梦境中铭记着我们自己的今生前世。 庭院犹在,樱花盛开。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天游园”里的隐栖与徜徉 ——康有为故居第二章 开启文化盛典的小房子主人 ——蔡元培故居第三章 荟萃名家的导演 ——杨振声故居第四章 小楼上的落拓情怀 ——闻一多故居第五章 君子国里的适意岁月 ——梁实秋故居第六章 人生远景的孤独凝眸 ——沈从文故居第七章 打响职业写家第一炮 ——老舍故居第八章 《劫后桃花》别样红 ——洪深故居第九章 观象山麓秋暮天 ——萧红、萧军、舒群故居第十章 望海楼中听山雨 ——王统照故居第十一章 八关山麓的小屋 ——吴伯箫故居第十二章 元窗室走出大诗人 ——臧克家旧居第十三章 清幽褐木庐 ——宋春舫故居第十四章 神仙眷侣名重学林 ——冯沅君、陆侃如故居第十五章 变化鱼龙出神奇 ——童第周故居第十六章 北斗之北的星辰 ——束星北故居第十七章 一脉侠风动岛城 ——王度庐故居后记

章节摘录

书摘从杨振声故居出来,向右沿黄县路直行约二三百米,左首有一条不知名的岔路,巷窄人稀,两旁问或有高大的梧桐和银杏耸立,树影婆娑。老舍故居就坐落在这条僻静的小巷里。在几处老舍的旧居中,黄县路12号是原样保持最为完好的一处。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著有《四世同堂》、《茶馆》、《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等经典作品。 …………1951年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文革”中受迫害辞世。 1934年初秋,老舍接受了国立山东大学(原国立青岛大学已更名)文学院的聘约,担任中文系教授,全家从济南来到青岛,住进莱芜一路(今登州路)的一所西式平房里。 1935年的二三月间,老舍搬到了临近海滨的金P63口二路(今金口三路2号乙)。在金口二路的寓所,老舍夫人胡絮青生下了舒乙。 当年秋末冬初,老舍还搬过两三次家。直到1935年年底.老舍才在黄县路6号(现为12号)“定居—下来,在这里一直住到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全家离开青岛至济南,就职于齐鲁大学。 故居院落临街,东向的两扇大铁门已锈蚀不堪。两侧门柱和下半截花墙子都是用在青岛就地取材的花岗岩砌成的,墙的上半截原本用砖头砌成交叉的十字形,现在已全部变为水泥墙。门南侧的墙上还有青岛市政府制作的标牌,表明早在1985年这里就已经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出门再向南走几十步就是大学路,距离山大老校门不过百米之遥。 这是一座“一”字形的两层楼房,坐北朝南,楼体呈浅黄色,顶子是红色的挂瓦。楼的基座、台阶、窗台、屋檐使用的也都是花岗岩。东西两端的门窗上部采用了装饰性的弧形。看起来,小楼在建造之初应是受到了德式建筑的影响。 院子里铺的是青石板的甬道,两边芳草萋萋。一棵银杏树夹在两座平房中间,树龄大约已有五六十年。老舍在回忆文章中提到P64过有棵冬青树,现在院子中间只留下了一个碗口大的树桩。 与康有为故居的结构类似,这座房子当中也有个通道,两边的房间依次陈列,房子内各个房间都有门相通。走在楼道里,颤悠悠的地板吱吱嘎嘎地响。 一位正在晾晒被褥的老太太说,现在这座楼里住了十几户人家,楼内结构封的封,改的改,已经不复旧观了。 根据胡絮青女士的回忆,1935年一家人搬过来之后,情形大约是房东住楼上,出入走西门,老舍一家住在楼下,出入走东头的楼门,两家人各不相扰。向阳的最东头一大间是客厅,布置得极为简单:南窗下摆了一些花草.西墙上挂了一点字画,余外就是数把藤椅和一两个茶几,东西不多,窗明几净。老舍人缘很好,当时一帮朋友们常来家里做客闲谈。往前过去是胡絮青和舒乙的卧室.再过去是老舍的卧室,老大舒济和他一起住。老舍通常写作的地方在东头背阴的房间,书桌在东窗下面。 在老舍的教学、创作生涯中乃至中国职业作家的创作史上,这所房子都有着非凡的意义。 当时,老舍为山大的学生们开设了《文学批评》、《小说作法》、《高级作文》、《文艺思潮》、《欧洲文学概论》、《欧洲通史》等六门课程。他的《文艺思潮》课程,旨在“说明决定文艺作品的形式与思想之主动力,以见文学演变进展与时代、社会等之关系、及文艺派别与更替之原因”,独具风格;他的《小说作法》,结合自己的创作体会,朴实生动。他还多次进行学术讲演,从《中国民族的力量》到《诗与散文》到《文艺中的典型人物》等,向广大师生宣传民族精神和文学知识。 老舍讲课认真,一口地道的京腔京韵,言语风趣,很受欢迎。他上写作课,对学生作业从结构、段落,到标点符号,一一详细审阅,予以眉批。他热情指导和支持文学青年创办校刊《刁斗》,作为学习创作的园地.并为刊物撰写了《我的创作经验》等文章。老舍发表在《刁斗》上的《青岛与山大》,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对青岛风P65光的一些独具慧眼的精彩描述,感情浓厚,一直为后人所传诵。 教课之余,老舍写就了短篇小说数十篇,后来均收入《蛤藻集》、《樱海集》两部短篇小说集中。他还与洪深等人共同创办了《避暑录话》,记录了在青岛的生活情形。 1936年夏,由于学生运动,山东大学校长赵太侔被撤职,学校许多进步教授愤而辞职,中文系的老教授们差不多都走光了。老舍和朋友们共进退,他婉拒了学校每月300大洋薪水的许诺,也毅然辞去了教职。 在1936年到1937年间,老舍没有担任别的任何职务或头衔,心无旁骛,闭门写作。在这一年里,他发表了大量的作品: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文博士》(成书前叫《选民》)同时在《宇宙风》和《论语》上开始连载;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还有为数更多的短篇小说、幽默诗文以及创作经验谈,陆续发表在这一时期的报刊上。后来那些创作经验谈编辑成了《老牛破车》一书。 胡絮青女士回忆《骆驼祥子》的诞生过程时说,有一次,在家里的客厅中,一位来访的教授聊起来,说北平有个洋车夫,一辈子都想拉上自己的车,三起三落,末了还是受穷。还说起什么车夫也被“丘八”抓了去,结果偷出来三匹骆驼,等等。老舍听后非常感慨,笑着说:“这颇可以写一篇小说。” 老舍对这个素材非常上心。他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入迷似地”收集材料,进行创作前的充分酝酿。在书斋的东窗下,老舍开始了《骆驼祥子》的写作,每日趴在书桌上奋笔疾书,完全沉浸在创作的激情之中。同年冬天,《骆驼祥子》收笔。P67


编辑推荐

青岛,这个美丽清爽迷人的海滨城市,滋润了多少名人雅士。康有为、蔡元培、闻一多、沈从文、老舍、臧克家等著名文人学士,都曾在此安家居住。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文笔,去瞻仰一下这些名人的故居风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名人故居游学馆。青岛卷。海誓山盟 PDF格式下载



青岛的历史实际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是人文和历史交流的结果。


好好学学,长长见识


青岛的这些名人故居,大多是他们在国立山东大学教书时的暂住地。但因为青岛这个城市本身的美丽,在这里住过的人差不多都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日子。所以,他们对青岛的描写也大都很美。我想大约没有人会不喜欢青岛这样的城市,如果下次再去青岛,我一定会跟着这本书,去看看那些曾经留下名人足迹的地方。


凑单买的书,还不错!


好书,读完后又参照书中的介绍到现场去具体感受了一下,有文化气息!


超级喜欢这套书,灰常值得收藏!!!


买的时候因为要去青岛,看了还行吧~~人物小传,不过是典型中国教科书式的,对于想了解青岛名人的读读也不错


不错的好书,性价比高


这里是青岛


物美价廉,期待另外5册


很不错的名人故居书籍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