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基因之战

石小克 昆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1-1  

出版社:

昆仑出版社  

作者:

石小克  

页数:

239  

字数:

15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一种奇怪而可怕的不知名病毒突然袭击美国加州,整个城市笼罩在“恐怖”之中,是恐怖分子干的吗?一个著名的华人生物学家临终前为什么跪在女儿面前,请求16岁的女儿嫁给他的学生?一个来自北京大学的高材生为什么在美国却长达8年通不过博士论文答辩?一个表面上唯唯诺诺的男人为什么成了枪杀案的凶手?一个美丽的中国女人为什么背弃中国男友和她坚守了8年的爱情?从本书中都能知道结果。

作者简介

石小克
1957年生。
祖籍安徽,长于四川。
当过知青,做过工人。
1982年毕业于天津民航学院。
1986年赴美。
1990年获美加州大学MBA。
现定居洛杉矶。
曾在多家大公司任高职。
发表中篇小说《超光速运行》等多部。
著有中短篇小说集《美国公民》。
现经商。

书籍目录

序幕格里芬-霍桑症候群基因最优组合悲情时刻不一样的生命谁杀了格里芬太太基因之战永生已无可能哭泣的真相尾声作者的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基因之战 PDF格式下载



   一个奸狡的教授,一个偏执有才的留学博士;一个女人在两个不同类型的男人之间的选择;一次终生的托付;因为一起基因最优组合(OGD)实验动物的安全事故演绎了一个开始就注定了要悲剧的故事。整个故事从开始到最后都充斥着各种压抑。性格的缺陷导致男主角无论多么天才,注定无法处理好爱情关系,也无法理解现实中其他人对于名和利的追逐。小说最后的人性光辉在于于向东最后的坚持,为了让被感染的病人得到血清的治疗。
   整篇小说的人物刻画还是比较形象深刻的,矛盾处理和个别情节稍显夸张和粗糙。还有作为一个科幻小说,作者这方面的功力似乎不是很到位。还好是小说,姑妄看之吧。
   一个男人找了一个不理解自己的女人一起艰苦奋斗事业,注定没有结果。一个男人的偏执人生也注定得不到圆满。
   最后,生命科学是一门艰苦的事业,有感而发。


  昨晚睡不着,想起破事一些,分不清是因为想破事睡不着,还是因为睡不着想破事。想起了这本小说,想起了故事里的于向东。这本小说无非想要告诉人们,校园枪杀事情并不总是如报道所说的,丧心病狂的学生枪杀了受人爱戴的导师,里面可能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
  
  耄曾言道“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为世人所称颂,正如那句“国家是我们的国家,人民是我们的人民”,一小撮的“你们”,是不包括在“我们”之中的,说话者明显以一种拥有者的身份在表达着他的占有欲。
  
  正如我曾经住过的一栋楼,人称“官才楼”,上面住在高官,地下住着人才,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就是如此地不平等,导师们太过于以一种拥有者的身份来看待这一切,而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尊师重道,不管天平怎么倾斜,都能够接受。即便觉得无奈,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嘛,读研就是半卖身状态,当婊子还能要牌坊?也认了。
  
  但关键在于拥有者那理所当然的强盗意识,他完全无视你的底线,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他眼里,放得天经地义。女人当男人使,男人当牲口使,整天就像被鬼追着一样,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你还能怎么样?死磕呗。
  
  一将功成万骨枯,如果只是敲骨吸髓般的剥削,赤裸裸地,那还好,最怕的是,会演变成一场攻心计,这可是身心备受摧残,很多事情不是表面所呈现的样子,于向东八年毕不了业,不是因为他太挫了,而正是因为他太牛了,身上还有剩余价值。真正挫的人,老板会让他们赶紧毕业,别在那里浪费试剂,看着还碍眼。
  
  攻心计是单向的,对于学生来说,只能是被摆布的那位,你就是看出来了,就是明摆着了,你所能反抗的力度能有多大?你能反抗的空间有多大?看清事实所带来的只有压抑,直逼心理底线,现实主义者就当嬉皮士,天天玩,晃到毕业,老板爱骂就骂,他又不能动手打人,理想主义者呢?王垠选择了退学,更多人是撑到毕业,甚至于是被延期,继续撑,如故事里的于向东。耍攻心计的人,还有一个特征,就是爱装扮自己,俨然一副园丁的样子,远处看,他在浇花,走近一看,他妈的,在淋开水。中国这样的人,太多了。做了婊子,还爱给自己立牌坊。
  
  研究生跳楼,多半引不起什么关注,大家似乎觉得,现在的小孩心理承受压力太差了,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的人质,如果我们能以别人的处境想一想,或许就可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人死都不怕,跳得义无反顾。心理承受能力差这个标签也是拥有者贴的,就像我们从小被贴上垮掉的一代一样。拥有者们习惯于告诉我们,慢慢来,这是我们所应该经历的考验,等那帮拥有者都死掉了,世界就是我们的了。
  
  那些想死的人,我倒是希望他们先拿个板砖拍死一些,再死不迟。就像故事里的于向东,就像现实中的卢刚。引用《圣经》里的一段话:“正义之路上的人,被自私和残暴的恶人所包围。以慈悲与善意祝福他,带领弱者们穿越黑暗的山谷,他守护着自己的兄弟,寻找丢失的儿童。对那些试图要杀害我兄弟的人,我要怀着巨大的仇恨与无比的愤怒,杀死他们。当我复仇的时候,他们将会知道我就是耶和华。”
  
  没有永远的理想,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样子的人,走得一帆风顺。理想对于他们来说,就像是个婊子,装扮一下,可以拿来忽悠。而那些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梦想幻灭之后,还能剩下点什么?又该何去何从?
  


  故事氛围沉重,整体架构严谨,于向东的结局早在意料之中,面对人类大义,于向东的选择无疑是是最佳的,对于于向东的万千苦难不能名状,至此本人尚能保持理性和清醒,没有陷落小说中。
  悲壮的故事虽然结束,却还有尾声。就是那尾声让我泪流满面。
  人要是没有羁绊,那是多潇洒;人要是没有牵挂,又是多萧煞。


  凭心而论,写得确实不错,但消极抑郁的感觉令其失分。
  一个是作者对所在的社会制度完全没有信心,而将希望完全寄托于个别人的道德良知。一个能将总统推上被告席的制度下,区区一个教授即能一手遮天?这样的学术腐败,比起在美国应该是在某些其它国家更普遍地发生着吧。
  另一个是女主角的塑造叫人反胃。其极端自私,和对自己以及和自己不同关系的人所采取的多重标准,令人齿冷不已。如同《水浒》的作者憎恶女性,本书的作者创造出这样的角色,是否在生活中也因女性而留下过深深的创伤阴影呢,读完之后产生这样的感觉。
  总之是苛求道德的两分法造成了本书的不适观感。


你啥也没说,我啥也不知道。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