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以后
2008-1
解放军文艺(昆仑)
刘春
390
无
经历了“朦胧诗”短短数年的热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诗歌“跌入低谷”,不再引起更多的世俗关注的目光。但诗人并未停下脚步,他们的激情像地火一样在幽暗的心底熊熊燃烧。1986年以后“第三代诗人”的作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较“朦胧诗”都有了飞跃,然而,教科书以及大多数当代文学史对于新诗歌只论述到1986年以前的“朦胧诗”部分。 致使读者对诗人的了解也仅限于北岛、顾城、舒婷这一拨,对此后涌现的优秀诗人相当陌生。因此,对“朦胧诗”以后诗坛状况和代表性诗人、诗作进行梳理和介绍,无疑是一件迫切而有意义的工
刘春,曾用笔名西岩、刘项等。20世纪70年代初期生于广西荔浦县歧路村。在《人民文学》、《诗刊》、《上海文学》、《青年文学》、《星星》等海内外文学刊物发表大量作品,入选数十种选刊和选本。著有随笔集《博尔赫斯的夜晚》、《或明或暗的关系》、《让时间说话》,诗集《忧伤的月亮》、《运草车穿过城市》、《幸福像花儿开放》、《刘春卷》等;编有《70后诗歌档案》(上、下册)。2000年创办“扬子鳄”网络诗歌论坛,2002年参加第18届“青春诗会”。获得首届“华文青年诗人奖”、广西人民政府“铜鼓奖”、北京市文艺评论奖、广西文艺评论奖、广西金嗓子青年文学奖等奖项。现居桂林。
直面“现场”的批评/程光炜/1 闲话刘春:或人或事的印象/梁平/1 上卷 人与诗 柏桦:唯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3 于坚:苍山之光在群峰之上/10 西川:有一种神秘你无法驾驭/17 王家新:巫婆的红筷子/24 陈东东:把灯点到石头里去/32 欧阳江河:在幻美与日常之间/38 梁晓明:存在之诗刚刚开篇/46 海子: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52 孟浪:内心的琴房/59 张枣:那溢满又跪下的……/67 王寅:冬日清晨的朗诵/74 黄灿然:我要包容的事物岂止这么多/80 韩东:巨著总会完成/86 伊沙:藏在尖刻后的温柔/9l 余怒:我一生都在反对一个水泡/99 谭延桐:就这样,等待奇迹出现/105 梁平:向上生长的“礁石”/110 刘频:在百年的晨光中奔跑/116 张执浩:“美声”为什么是美的/124 浪子:途中的孤独者/131 非亚:骑一辆自制的自行车/136 杜涯:秋天的低音/141 蓝蓝:野花里的天堂/149 赵丽华:世事洞明后的简洁/156 鲁西西:磐石与山寨/16l 安琪:明天将出现什么样的词/167 李轻松:谁能够走进这间密室/172 阿翔:大地上的异乡人/177 朵渔:我关心的是河流的终点/182 李海洲:流逝是缓慢的/188 江非:从歌唱到沉思/194 谭克修:城市设计师的眼光/200 李亚伟等:我从他们中间走过,/206 李亚伟/车前子/朱零/臧棣/李元胜/大卫/叶舟/ 刘洁岷/桑克/岩鹰/寒烟/徐江/巴音博罗和汗漫/安石榴/ 黄芳/熊盛荣/阿斐/唐不遇 下卷 词与物 命名:散漫者的扎堆情结/221 “命名”与文学史/命名的可行性分析/‘命名”的历程/ “命名”的方式/锅盖、蔬菜的质量、配料及火候 事件:记忆与印象/231 pass北岛/两报大展/海子自杀/顾城杀妻/阿橹伏 法/诗人上网/诗歌污染城市/柯岩“抄袭”/“赞助” 诗歌/春天送你一首诗/甲申风暴/北岛著作出版/ 性丑闻、“恶搞”与裸体朗诵 流派:口号迭起的时代/245 第三代/下半身/70后/民间立场/知识分子写作 中间代/草根性写作/网络诗歌/小文人诗歌 风格:爱与游戏之间/258 爱/暧昧/激愤/戏谑 选本:它们立下了标杆/270 《朦胧诗选》《探索诗集》、《中国当代实验诗选》/《中 国现代主义诗群大观1986?198酚/《后朦胧诗全集》/ 《灯心绒幸福的舞蹈》/其他“第三代”选本/《中国诗 选》/《(他们)十年诗歌选》/《岁月的遗照》/“知识分 子”选本/《70后诗人诗选》/《中间代诗全集》和《70 后诗集》/网络诗歌选本/《1967?2001自由诗篇》 年选:“百花齐放”的无奈/286 刊物:哪一个更正规/293 何为“民刊”/《诗刊》/《扬子江》、《诗歌月刊》、《诗歌 报》/《星星》、《诗神》及其他/《国际诗坛》、《中国诗 歌》/《诗歌现场》/其他民刊/民刊与官刊的关系/官 刊编辑与民刊编辑 诗会:喜剧,或者闹剧/309 盘峰诗会/青春诗会/衡山诗会/青年诗会/国际华 文诗会 影响:人群中浮现的脸庞/321 从河流开始/艾略特的相貌/琴房建造者/一种可怕 的美已经产生/不成功的学徒/它在我们中间寻找骑 手/那个清晨的乌鸣/夜晚的启示/两个博尔赫斯/ 三个人 作品:一个人的经典/340 大解:《北风》/丁可:《母亲的专列》/刘立云:《向天堂 的蝴蝶》/李南:《小小炊烟》/王顺健:《小狗的痛流进 高速公路》/卢卫平:《在水果街碰见一群苹果》/江一 郎:《老了》/雷平阳:《战栗》/盘妙彬:《青草被人踩来 踩去》/顾城:《新街口》/谢湘南:《吃甘蔗》 争议:永远的“懂”与“不懂”/367 一本书的出现/不需要“全懂”/为什么“不懂”/并非 多余的忧虑 本书主要论及的诗人简介/378 后记/388
经历了“朦胧诗”短短数年的热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诗歌“跌入低谷”,不再引起更多的世俗关注的目光。但诗人并未停下脚步,他们的激情像地火一样在幽暗的心底熊熊燃烧。1986年以后“第三代诗人”的作品无论数量还是质量较“朦胧诗”都有了飞跃,然而,教科书以及大多数当代文学史对于新诗歌只论述到1986年以前的“朦胧诗”部分。致使读者对诗人的了解也仅限于北岛、顾城、舒婷这一拨,对此后涌现的优秀诗人相当陌生。因此,对“朦胧诗”以后诗坛状况和代表性诗人、诗作进行梳理和介绍,无疑是一件迫切而有意义的工作。本书就是这样一部具有“补课”性质又有前瞻性的随笔集。作者是近年十分活跃的诗人,诗人文章不拘章法,弃绝俗套,时有新见,使本书具有极强的资料性和现场性。
无
让我重新认识许多陌生而熟悉的朋友的好书。今天阳光明媚,一个热情的人送来一本热情的书,很惬意。
我不是恩喜欢这些诗歌的,看了看里面的故事,不过有些诗写的还不错。对朦胧诗与爱好的人适合看。
太一般,初中写作水准。
非常值得一读的一本书,强烈推荐诗歌爱好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