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坐具的文明

马未都 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作者:

马未都  

页数:

19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我们今天坐在椅子上不过是个偶然。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养育了中华民族,我们的先民在早期文明活动中席地而坐,随遇而安。坐的姿态在中华文明中一直要求甚严,成语中有“正襟危坐”,俗语中有“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都对坐姿提出了超越舒适的要求,上升为社会礼仪。  人类的起居方式以坐姿为准,两千多年前,人类文明昌盛的两大板块——亚欧大陆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起居方式,即亚洲的席地坐与欧洲的垂足坐。究其成因,应与气候相关。亚洲大陆的气候相对干燥多风,欧洲大陆相对潮湿阴冷,独特的自然环境可能是制约人类坐姿的首要条件。坐卧立行这四个人类的基本形态,前两者为休息,后两者为劳动:在坐卧休息中,坐为有意识,卧为无意识,这就是起居方式为什么以坐姿为标准的原因。  起居习俗是一种基础文化,许多文化由此派生。在亚洲席地坐的国家(民族)中,两千多年来,只有我们中华民族彻底告别了席地而坐的习俗,变成垂足坐,而且这一学习来的习俗已完全彻底地延续千年以上。亚洲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朝鲜、韩国、印度、尼泊尔、泰国、孟加拉、缅甸、蒙古、伊朗、伊拉克等都还习惯于回家坐在地上,享受着古老的起居习俗。  而我们,只在文化中残存着席地坐的痕迹,不经意地保留了席地坐时养成的意识,尤其在语言文字里对席地坐保留了情感,所有这些都是我们曾经有过那样一段文明史的证据,这些证据,小处证明了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襟怀,大处证明了中华古老文明为何在四大文明古国中独存今日。

书籍目录

坐具的文明紫檀 紫檀五屏风式卷书搭脑扶手椅(一对) 紫檀西番莲纹三弯腿扶手椅(一对) 紫檀“风光和雅”嵌大理石拐子扶手椅 紫檀嵌瘿木攒背扶手椅(四件) 紫檀堂肚壶门素圈椅(一对) 紫檀福庆纹圈椅(一对) 紫檀牡丹纹四出头官帽椅(一对) 紫檀全素四出头官帽椅(一对) 紫檀草龙纹带枕四出头官帽椅(一对) 紫檀螭龙纹罗锅枨南官帽椅 紫檀攒背板南官帽椅(一对) 紫檀海棠式梳背椅(一对) 紫檀高卷书式搭脑禅椅 紫檀福庆纹大禅椅 紫檀罗锅枨加矮老圆裹圆禅凳(一对) 紫檀仿石雕蕉叶纹方凳(一对) 紫檀西番莲纹裹足方凳(一对) 紫檀西番莲纹带托泥方凳(一对) 紫檀鼓腿彭牙方凳 紫檀鱼门洞束腰方凳 紫檀嵌大理石仿藤鼓凳(一对) 紫檀嵌景泰蓝鼓凳(一对) 紫檀嵌大理石圆凳(一对)黄花梨红木鸡翅木其他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凳的雏形一定为方形,实用为先。至唐宋,凳的外形日益丰富,圆凳、腰圆凳、月牙凳、梅花凳等异形凳已大量出现;家具以方形为主,异形家具似乎只可在“凳”这个门类中做文章,所以凳的外形丰富性超过其他类别的家具,可供发展的空间极大。宋至元至明至清,凳在坐具中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外形再变,职责不变,以补充坐具的身份,在坐具中甘居其下,不动声色。即便是这样,由于居室一般呈方形,家具也以方形为主,圆形坐具——墩悄然入室,打破拘谨,使之生动,逐渐成为坐具另一个分支。墩本义为土堆,用于家具名称可能出于考虑与凳的区别。凳以细足落地,凳面另装,与其外形无关;而墩原指实心状,即便空心也在外形近似实心状,最常见的墩为鼓形,又称鼓墩。鼓墩有腔,引申所有墩亦有腔;因此器形饱满,在家具中装饰效果大于实用功能。这一条在家具革命中非常重要。当装饰功能大于实用功能,说明家具在家居中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这个飞跃将中国古典家具的精神层面拔高一节,让设计者之外的使用者在自觉不自觉中去领悟古典家具的内涵。因此说,墩在坐具中虽少见,但其重要性不可小觑。追溯墩的出现,一定要说我们在前文提及的筌蹄。在云冈、龙门石窟中都能看见菩萨身下的腰鼓式坐墩,这就是筌蹄。把筌蹄视为鼓凳的前身,有失偏颇。筌蹄为腰鼓式坐具,上下两头大,中间细,以力学道理要求,稳定性好。而宋以后流行的鼓墩却与此相反,两头细,中间粗,稳定性明显低于前者。坐在鼓墩上一定要身体稳定,稍不小心就会倾翻,设计缺陷明显。但古人对鼓墩的要求不完全是为坐,而是为了调节居室中的陈设气氛,让一圆破方,满屋生动起来。

后记

为坐具单独出版一本书是因为坐具在中华文明起居史上的重要地位。席地而坐的起居方式曾长时间地主导中国人的生活。中华文明的形成初期,低坐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让古人习惯以低角度观察社会,得出结论。中华民族是极为宽容的民族,永远以一种愉悦的心态看待外来文明。在这块富饶与贫瘠共生的土地上,农耕文化曾反复被游牧文化、渔猎文化侵扰,许多时候甚至结下怨恨;但农耕文化笼罩下的先民仍以宽厚的襟怀,接受并享受外来文化带来的便利,不疾不徐,在生活中逐渐改造了它,使之深深地烙上自己文化的烙印。在历史的推进中,先人把一切文明的长处都化为己有。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心态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所不及的。所以时至今日,全亚洲地区只有我们一个国家彻底告别了席地坐,其他国家依然不同程度保留了低坐的习俗。我们的观念改变着我们的行为。坐具的产生一步一步地走完了演进的文明之路。这本书留下的只是证据,证明我们的民族在这条道路上走得艰辛,走得快乐;走得坎坷,走得幸运;让我们在两千年之后有机会回顾自己的起居方式,感受一下古今文明的差异,体会一下先人生活的难易。


编辑推荐

《坐具的文明》:观复博物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坐具的文明 PDF格式下载



坐具的提高 代表我们对生活的认识在提高 席地而坐倒垂足而坐是文明的进步


坐着,让人能有时间去思考,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从古到今,人们在解决衣、食、住、行的同时,孕育出了坐具这一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家具。几千年来,我们从席地而坐、正襟危坐,发展到更加皮具座椅,还引进了国外的更为舒适的沙发,我们生活发生着变化,坐具也在变化。书中罗列之坐具,由古至今,由简到繁,由陋到精,由粗到细,从实用到舒适,从民间到皇室……,是它让我们感受到坐具在中华民族起居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特别棒!图文并茂,好大一本书,拿在手里很有质感,内容也很详实,图片也很漂亮!


很好的一部参考书,言语简练且表达直白。


封面质量很好,内容很专业。。


图片都非常的漂亮。唯一遗憾的是文字的内容太少。相关的介绍不足。


非常喜欢,放在车里没事就拿出来看,印刷精美,喜欢!


中国古典家具的研究,很有意思。


马先生的书必须的


但是书面折损了!书皮上一条条的折痕!很可惜!很惨痛!但是里面的印刷还是相当的好的!


读图的时代,是我可以接受的


相信自己的选择,相信当当


一直关注、喜爱马先生,字里行间透着学问!


座椅不是华夏民族原有的产物,但聪明的华夏人看到此物时就在没放弃过对此物追求,并在千年的历史中使其发扬光大。


马先生的这本书,装帧精美,图文俱佳,趁着当当搞活动,果断收入,赚了!


正版,发货快,包装好,好评加五分


相当不错的书,值得推荐,如果你对此感兴趣,值得看的书。而且终身授用。


相比王世襄先生的《明式家具珍赏》和《明式家具研究》两书,内容这么简短的一本书,这个装帧就显得有点奢侈了。王先生的《自珍集》也只大32开,《研究》还出了小开本呢。不过内容不错,算得上图文并茂了。
还有,说了的周一到周五送货,周末吵我起床让我感到单位收货,服务意识太差了吧?


书名起的太大了 里面的内容其实没那么丰富 只有马未都自己收藏的物件 要是能包罗所以能看到的经典坐具就完美了。不过照片拍的还不错


原以为是一本图文并茂的书,可惜除了华丽的图片,没有相应的文字,这个不像是马老的风格,意义也就大打折扣。按马老的水平,每幅画配些文字,那就比较和书名中的“文明”有所呼应,否则不就是个图片集吗?真的很遗憾。


还在读......


就是书脚破了一点


这个商品不错,文字介绍太少了


拼凑的一本书.明显看出没花大力气写!


专业性太强,精装,贵在图片上了


质感很好 老爸稀饭嘛~


非常精美,值得收藏。


一直对马老师的书籍感兴趣,此书做的不错,我喜欢,其还有背后的含义!


老马的书内容不是很饱满,文笔是有品味的。收集的东东多拉,提留两件出来就能拼凑出一本书。搞钱有一套。


图很多,文字很少。如果去过观复博物馆参观的,大可不必买来看了。


马先生是我偶像,除了他收藏的东西本身,他相关的我都喜欢!嘻嘻!


很喜欢 喜欢中国古代文化 喜欢马先生


马老师的书一如既往地绝对支持,太喜欢啦!就是有点贵哦,呵呵呵就当是支持马老师的研究吧!


有关传统家具的书重复得太多了,没有新思想、新视野、新观点,那就等于炒冷饭。好在马先生的文字还是有其价值的。


坐具的文明


马先生的书,物超所值


很好,是正版。应该不错。


装祯精美,赏心悦目!!!


很喜欢的内容,印刷精美,值得收藏。


马先生的书,翻翻总得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