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冯先铭陶瓷研究与鉴定

冯先铭 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作者:

冯先铭  

页数:

290  

Tag标签:

无  

前言

对于世界上大多数博物馆来说,私人捐赠都是极为重要的藏品来源。我们会在博物馆看到展品说明牌上标注着捐赠者的姓名,或者以捐赠者命名的展厅,乃至以捐赠者命名的整座博物馆,人们以此来表达对捐赠者的崇高敬意和作为永久的纪念。这已经成为博物馆文化的一种传统,一道风景。在紫禁城的东六宫中,一座称作景仁宫的宫殿(康熙就出生在这里),被故宫博物院辟为捐赠文物展览专馆。宫内的景仁榜上,镌刻着1939年以来,近600位捐赠者的名字。他们捐赠给故宫博物院的33000余件文物,大都出类拔萃,其中不乏稀世之宝,成为故宫藏品中值得骄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捐赠者,身份背景各有不同,但是对中华珍贵文化遗产的痴迷热爱是一致的,坊间流传过多少沙里淘金、倾家荡产、天涯追索的寻宝故事,乃至最后倾囊捐献的传奇,其文化价值已附丽于这些珍宝传诸后世。他们中的许多人也在收藏的砥砺磨练中得到不断地提高与升华,鉴识与赏析能力日益精进,终于蔚成大家。他们中间也有许多人,本身就是故宫博物院的工作人员,是故宫博物院培养造就的一代文物大师。他们对故宫,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与故宫,都有着难解的情缘。为了使更多的人分享这些收藏大家的乐趣情怀,领略其收藏心得,也为了使这些文物大师的研究成果、鉴赏经验流传后世,裨益业者,故宫博物院特别推出了这套《大家研究与鉴定》丛书。丛书无论是遗作钩沉,还是经典重光,都经精心审校编排,图文并茂。愿读者能据此与诸位大家神交意会,切磋琢磨,传承其经验学识,弘扬其奉献精神。江山代有才人出,景仁榜尚虚席以待。

内容概要

本书主要依据冯先铭先生《中国古陶瓷论文集》所收录的论文,进行重新编排、整理,相同或相似的内容进行合并或删减;对其中未收录的论文进行了补充;图片以原书图片为主,找不到原图片的作了补充,并根据内容需要新增加了一些图片。全书内容丰富,是冯先铭先生数十年研究古陶瓷经验的积累,相信会对大家的研究、学习有所帮助。诚挚地感谢紫禁城出版社以及本书的编辑为此书付出的辛勤劳动。

作者简介

冯先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陶瓷研究学者,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曾任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会会长,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等职务。主要从事中国古陶瓷的研究。
冯先铭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陶瓷史的研究,并长于

书籍目录

谈魏晋至五代瓷器的装饰特征从娄睿墓出土文物谈北齐陶瓷特征谈邢窑有关诸问题唐宋时期陶瓷窑口与窑系谈北方青瓷国外研究中国陶瓷动态我国陶瓷发展中的几个问题——从我国出土文物展览陶瓷展品谈起中国陶瓷考古的主要收获记“古代艺术展览”中的瓷器从文献看唐宋以来饮茶风尚及陶瓷茶具的演变青花瓷器的起源问题明代青花瓷器谈故宫博物院藏明清瓷器瓷器鉴定的五大要领仿古瓷出现的历史条件与种类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寿州窑在今安徽省淮南市,创烧于隋,也烧印花青瓷。陆羽品评“寿州瓷黄”,通过调查,隋代以青瓷为主,唐代则以黄瓷为主,隋代的青与唐代的黄,这两种色泽与越州窑、岳州窑,在氧化焰烧成的青中泛黄色调不同。釉色的变化与采取不同方法有关,寿州窑瓷器唐代之所以发黄,主要原因是在上釉之前,先在坯上涂一层白色陶衣,然后再上釉,因为釉下有一层白粉,致使釉色发黄。这种做法在北方唐代瓷窑中采用较多,如河北曲阳,河南安阳、郏县,陕西铜州等窑都烧造这类黄釉瓷器。寿州窑地处淮河南岸,位于南北方的中间地带,究竟谁先谁后,谁影响谁还要做更多的分析。洪州窑在江西何地,因未发现瓷窑遗址,很长时期未能得出定论。1977年在南昌南面的丰城县发现了古瓷窑遗址,丰城县唐时属洪州,这是江西地区陶瓷考古的重要发现。丰城窑烧瓷始于东晋,下限到唐。江西地区六朝时期墓葬出土青瓷较多,造型具有不少地域特色,丰城窑发现之后,解决了一部分出土六朝青瓷的窑口。窑址中有唐代褐釉品种,与《茶经》中的“……洪州瓷褐……”描述吻合,从而使长期悬而未决的唐洪州窑问题得以解决。唐代文献中没有提到湖南长沙窑,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地唐墓及古城遗址出土的长沙窑瓷器,尤其是长沙窑窑址经过多次调查之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长沙窑是值得重视的唐代瓷窑之一,它具有独特的风格,在装饰方法上有创新,为瓷器装饰开辟了广阔的途径。它突破了唐代青瓷的传统,聪明智慧的陶工掌握了釉中铜铁氧化金属含量的多少,烧出了丰富多样的彩釉品种。釉色有青釉、褐釉、白釉和绿釉四种;彩色斑点装饰有青釉褐斑、青釉褐绿斑和白釉绿斑,彩斑又有大小之分,用斑点组成千变万化的纹饰。印花装饰题材也极丰富,有人物、鸟兽、园景和花卉;印纹装饰有的只施青釉,更多的是在纹饰部位,上大的褐色圆斑(图二)。釉下彩是具有独创性的装饰品种,有三种不同做法:一种是釉下褐彩,在盘心画简练的花草纹,盘里中心不上釉,目的是为了叠烧,这是属于粗瓷的做法;一种是先用竹刀在坯上刻纹饰,用褐绿彩料填在刻纹上,最后上青釉;另一种是在坯上用褐绿彩料画纹饰,然后上青釉,鹿纹壶就属于这种做法。此壶亦出土于浙江宁波,它的相对烧造时间也在公元九世纪中期。窑址还出土了几件在壶上用褐彩题诗的壶,一件写“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鸣春声”五言诗一首;一件写“去去关山远,行行胡地深,早知今日苦,多与画师金”五言诗一首。

后记

冯先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陶瓷研究学者,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曾任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长、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会会长,国家文物委员会委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等职务。主要从事中国古陶瓷的研究。冯先铭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陶瓷史的研究,并长于古陶瓷的鉴定。在主持故宫博物院陶瓷展览期间,他以窑址调查及出土的器物为依据,创立了中国古陶瓷展览的新模式,加强了陶瓷展览的系统性、科学性,成为我国古陶瓷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在研究方法上,他注重古陶瓷文献、藏品与实地调查三者的结合,运用考古学方法,重点调查了全国17个省200个县市的上千处古窑址,成为故宫博物院乃至全国调查古窑址最多的人。他收集了大量实物标本,摸清了我国各时代古窑址在全国的分布情况及各窑之间的关系,不仅考证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量古代瓷器的年代和窑址,也深入研究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历史。他主编了《中国陶瓷史》,并执笔宋代部分,在调查大量窑址的基础上,首次把宋代瓷器分为六个窑系,准确地概括了宋代瓷器的发展特点,这一理论已为古陶瓷学界广泛运用并加以发展。目前此书已被翻译成日、英等多国文字,成为研究中国古陶瓷的教科书。其他著作主要有《中国古陶瓷论文集》、《古陶瓷鉴真》、《中国古陶瓷文献集释》、《中国陶瓷》等。并发表《新中国陶瓷考古的主要收获》、《我国宋元时期的青白瓷》、《三十年来我国陶瓷考古的收获》等学术论文百余篇。1983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永久荣誉客座教授。冯先铭先生以谦和的人品、渊博的学识,被国内外人士誉为“中国古陶瓷研究第一知名学者”,“中国陶瓷泰斗”,“是亚洲乃至世界难得的陶瓷专家之一”。1991年获日本小山富士夫纪念奖,成为领取该奖项的第一个中国人。


编辑推荐

《冯先铭陶瓷研究与鉴定》:大家研究与鉴定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冯先铭陶瓷研究与鉴定 PDF格式下载



冯先铭先生是陶瓷鉴定大家,读过他多篇关于古陶瓷考察的报告,颇有收获。他的书,我几乎是见到就买!


本书可与《冯先铭谈宋元陶瓷》相关内容互为补充,值得收藏。


冯先生是中国陶瓷研究的大家,喜欢陶瓷的朋友一定要看


紫荆城出版社的书没得说,可能书写的比较早,图片上只写了瓷器名称,没有写明具体在那个博物馆,或者是拍卖行,图片也比较少,感觉还是马未都写的《马未都说陶瓷》写的好


是和其他两本冯先铭老师主编的经典图书一起买的,这本不同于系统教科书,更加赋予了文化内涵,值得推荐!


朋友推荐的书,对瓷器鉴定的入门学习者很有帮助!


名家名作,非常不错的书。如果是铜版纸,图片效果更加好。拜读中。


值得学习的经典好书,内容和印刷都好


冯先生的一些观点非常明晰,选编文章配以彩图,方便了学习,很不错


冯先生的书十分好,不会失望


书文都受用,拜读中


专家就是专家,指点迷津再也不迷茫。


还没好好看,准备好好看


非常好 不错!


大师的作品,还是不错的


翔实的资料,严谨的态度,令人受益匪浅。


本书作为初学者看完中国陶瓷史再看这本书就很好懂也很能获得收益。不过对于随便翻翻的人来说可能就枯燥一点。但若是想深入学习的话 这本书很不错的。


内容没有想像的那么丰富深入


比较专业,适合搭配了看


介绍的比较全的了


货发得很快,昨天订的,今天就到了,而且商品包装很好,书的印刷质量也很不错,只是想找到相关的评价方面,找了我半天,没有指引,有些不太方便,希望这个方面改善一下。


冯先生不愧为大师!收益良多!


故宫重编的大家配图论文书


大家著作,值得关注,非常值得购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