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重铸中国道德人性

武铁锁 紫禁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  

出版社:

紫禁城出版社  

作者:

武铁锁  

页数:

199  

内容概要

本书以建设中国新型道德为核心,以重铸中华民族精神为主体内容,旨在实施全民道德建设国教工程,使人从一降生的婴幼时期,到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老年时期的道德修养及标准就进行规范,使人生历程都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成长,最终使每个人都成为道德人格比较完整的人,具有行为准则的人,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而不是危害社会之人。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人类道德的伟大意义 第二节 中国道德失范现状及其根源 第三节 确立以道德教育为主体的意识形态形式 第四节 重建中华民族道德标准 第五节 重铸中华民族精神 第六节 人类社会中的相互道德关系 第七节 人生历程中的道德教育规范第二章 人生道德教育的第一阶段(婴幼及小学阶段) 第一节 父母在家庭道德教育中的角色 第二节 家庭道德教育的初始阶段(0-6岁婴幼阶段) 第三节 家庭道德教育的第二阶段(7-11岁少年小学阶段)第三章 人生道德教育的第二阶段(中学阶段) 第一节 中学阶段的性格特点 第二节 中学阶段的学校职责 第三节 中学阶段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第四章 人生道德教育的第三阶段(大学阶段) 第一节 大学阶段的性格特点 第二节 大学阶段的教育目标 第三节 大学阶段的德教课程设置第五章 人生道德教育的第四阶段(从业阶段) 第一节 职业道德是职业活动的必然要求 第二节 职业道德基本(一般)规范 第三节 干部(官员)的职业道德 第四节 农民的职业道德 第五节 工人的职业道德 第六节 商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第七节 军人的职业道德 第八节 教师的职业道德 第九节 医护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第十节 科研工作者职业道德 第十一节 文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第十二节 体育工作者职业道德 第十三节 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第十四节 出版工作者的职业道德 第十五节 司法工作者职业道德 第十六节 律师的职业道德 第十七节 警察的职业道德第六章 人生道德教育的第五阶段(老年阶段) 第一节 老年阶段的性格特征 第二节 老年阶段的生活目标及职责义务 第三节 老年阶段的教育内容 第四节 老年道德操守第七章 道德人物故事 1.孔子释“孝”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3.雷锋的故事 4.刘霆“背母上学”的故事 5.乌兰其其格的故事 6.杨怀保的故事 7.张晓的故事 8.沈利萍的故事 9.罗映珍的故事 10.洪战辉的故事 11.黄来女的故事 12.曹于亚的故事 13.韩瑜的故事 14.谢延信的故事 15.刘月生、王世昌夫妇的故事 16.丛飞的故事 17.刘国江的故事 18.全二平的故事 19.李明素的故事 20.吴天祥的故事 21.李玉兰的故事 22.邱娥国的故事 23.林秀贞的故事 24.党素珍的故事 25.武秀君的故事 26.孝心写下的生命传奇 27.一女养八老的故事 28.“典身救母”的故事第八章 民族精神人物故事 1.“国父”孙中山 2.领袖毛泽东 3.民族精神的典范——鲁迅 4.郑成功收复台湾 5.林则徐虎门销烟 6.三元里人民抗英 7.五四运动 8.五卅运动 9.狼牙山五壮士 10.抗美援朝,威震世界第九章 中华民族耻辱史 1.《南京条约》 2.火烧圆明园 3.《马关条约》 4.八国联军侵华 5.南京大屠杀 6.“留学垃圾”第十章 不要忘记当前这样生活的百姓 1.8块5毛钱:一个能震撼你灵魂的街头故事 2.高学费“逼”贫困母亲上吊 3.一个大活人被送进了殡仪馆第十一章 建立科学配套的中国道德教育体系第十二章 遏制制度性腐败是构建中国道德体系的必要前提 第一节 官场腐败继续向着群体性、深层次发展 第二节 腐败使权利争夺加剧,政风日下 第三节 腐败使民风变异,社会严重堕落 第四节 制度性腐败是社会弊害的总根源 第五节 制度性腐败必须用改革制度的方法才能根治 第六节 遏制腐败是建设中国和谐社会的前提第十三章 民主科学的文化理念是人类道德的基础 第一节 对中西历史文化的断代比较分析 第二节 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总体评价 第三节 坚持科学民主文化理念,志在中华民族崛起第十四章 中国,必将作为第十个世界性大国崛起 第一节 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原因 第二节 中国作为第十个大国必将崛起附录一 中西历史文化同期对照表附录二 九个世界性大国崛起概况表附录三 道德格言、歌曲

章节摘录

  第一节 人类道德的伟大意义  人为高级动物,而非沙石无生。按照生物学家的观点,动物的基因是自私的,它们之所以自私,是因为基因同它的等位基因在你死我活的竞争中,只有击败对手,自己才能生存。人由遗传基因发展形成。但人不仅是由遗传基因发展形成的自然动物,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人类的基因已经放弃了它们的首席地位而让位于一种全新的非生物学的或曰超机体的力量,这就是文化。当今人更是一个具有广泛社会性的文化的动物。因此人类动物要有人的尊严,不能把自己贬落到普通动物的层次,要打造人的性格和品质,要做具备人性的人,做符合人类规则要求的人。要遵守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然后才能做出有益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否则,人类社会与其它动物世界没有区别,就会返祖兽性,做出违背人类的事情。一、良好道德是符合全人类生存利益要求的共有规范  人生在世,只占历史长河一瞬。人有思想,能思维;人有感官,能感觉。人生在世,是每个降世者的无限荣幸。为了共同生存,人只有与自然视为对立,不应产生人与人之争斗。人只有与自然争斗之道,而无 相互争斗之理。人类携手与自然抗争,才能增加和创造人类幸福,人与人相争斗,只能带来人间的邪恶和灾难。  人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改变生产关系,父权制的确立,使人类由野性向人性转化,而进入文明时代。道德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范畴,是一定社会时期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个人社会行为的內心准则。它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等道德概念来评价人们的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理想、信念、习惯、传统而发生作用。  高尚道德是人类世界的共有财富,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积累,是符合人类生存发展,维护全人类利益的共守规范。由于人类生活的地域不同,人类种族历史不同,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差异,世界各地确立的道德标准也就大同小异,但人类追求美好的目标和愿望却一致。因此,珍爱生命,善待人生是为至上;热爱生活,享受幸福是为第一。人类自己只有互相关爱,才能减少人间的痛苦,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人类生存环境包括:一为自然环境,二为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只有不断的改善自然和征服自然,才能创造出更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环境——道德环境。人文环境,只有靠人类自己才能维护。“上帝”、“真主”只不过是人类历史 阶段的迷信化身,人类只有信奉自己才能创造美好。  良好道德是高尚人格的体现,拥有她,就会得到人们由衷的尊敬与爱戴,这种尊敬和爱戴是权力、地位、名誉、金钱所无法替代的。具有良好道德的人,其胸怀必然远大豁达,胸襟必然宽广。因此,大德造就大智,大德可使人成就大的事业,成为大才,其结果与作用决非那些小德小智小术所能企及。加强道德修养,既是为人之本,也是成功之基。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重铸中国道德人性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