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雪域愿望树

李晓林 中国藏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8  

出版社:

中国藏学出版社  

作者:

李晓林  

页数:

299  

字数:

310000  

前言

  1200多年前,青年时代的杜甫登上泰山,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24米,突兀峻拔,雄伟壮丽,在辽阔的齐鲁大地,有拔地通天之势。所以孟夫子就说过:“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成为中国人心中的峰峦之巅、五岳之首、名山之冠。  但如果你到过西藏,见过耸立于世界屋脊之上的地球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6848米;如果你到过青海,在果洛草原见过阿尼玛卿山,海拔6282米;如果你到过云南,来到香格里拉,看到过挂着蓝月亮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那么你的视野便会扩大,心胸更加开阔,对杜甫的诗句也会有所反思。1991年1月5日,卡瓦格博发生巨大雪崩,1 7名中日登山队员全部遇难,此事震惊了整个世界,卡瓦格博成为至今无人登顶的山峰。而从195;3年5月新西兰人埃德蒙·希拉里与尼泊尔向导丹增·诺尔盖首次登上珠穆朗玛峰以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地1200多位登山者在珠峰顶上留下脚印。我国藏族登山队员桂桑说:”当我站在地球之巅仰望蓝天、享受大自然的拥抱时,多么的幸福!这是人生苦与乐的浓缩。”  天下名山,自成风流,各有千秋。文化也是一样。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瑰宝,那是人民自己的心爱,自己的选择。文化如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文化是雨,滴滴雨水自有千朵万朵的花瓣滋润吮吸。我们没有法子、也没有必要去比较泰山和珠峰谁更优胜没有法子、也没有必要去度量孔子与桂桑的感受谁更动情。我只是想说,只见泰山,不见珠峰,是一种局限。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度里,对各个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的认识和尊重,跟攀登众多的山峰是一样的道理。  正是在这一点上,我要学习并感谢李晓林先生。他的《雪域愿望树》一书全面地反映了在中国传统医学的连绵山岭之中,藏医药的高峰具有何等巨大的魅力!李晓林是一个苗族青年,却在5年时间里18次踏上青藏高原,其中7次到过西藏,足迹遍及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藏区的深远腹地。他穿越时空,探究藏族的历史和藏医学的过去及禾采他走遍极地,访问有关藏医药的人文、地理以及一切相关人物和重大事件。他用文学语言介绍了藏医学的基本内涵,以新闻工作者的敏感报道了各地藏医药事业的进步,以巨大的热情记述了与藏医专家、学者、企业家的交往。从塔尔寺的曼巴扎仓(藏医经院)到阿里的冈底斯藏医学校,从藏医大师强巴赤列到现代藏药企业家雷菊芳,从狮泉河畔大片红柳树林的丧失到布达拉宫广场集贸市场上每根冬虫夏草的价格,他都认真记录,如实描绘。他走访了几十所藏医医院,记录了其基本情况和著名藏医,使这部著作具有极强的纪实性和一定的文献性。

内容概要

《雪域愿望树》一书全面地反映了在中国传统医学的连绵山峰之中,藏医药具有何等巨大的魅力!李晓林是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人,一个地地道道的苗族青年,却在近5年的时间里18次踏上青藏高原,其中7次到过西藏,足迹遍及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5个藏区的深远腹地。他穿越时空,研究藏族的历史和藏医学的未来;他走遍极地,访问有关藏医药的人文、地理以及一切相关人物和重大事件。他用文学语言介绍了藏医学的基本内涵,以新闻工作者的敏感报道了各地藏医药事业的进步,以巨大的热情记述了与藏医专家、学者、企业家的交往,从塔尔寺的曼巴扎仓(藏医经院)到阿里的冈底斯藏医学校,从藏医大师强巴赤列到现代藏药企业家雷菊芳,从狮泉河畔"即使赶进去几百头牦牛也会无影无踪"的大片红柳树林的丢失到布达拉宫广场集贸市场上每根冬虫夏草的价格,他都认真记录,如实描绘。他走遍了几十所自治区(省)、州、县以及民办的藏医医院,记录了他们的基本情况和著名藏医,使这部著作具有极大的纪实性和一定的文献性。近20年来,国家有关部门在继承发展民族医药过程中,一方面注意民族医药古典文献的整理出版和当代临床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组织专家开展对民族医药原著的汉译,以便使全国人民认识和利用民族医学。但总体而言,这项弘扬工程进展十分缓慢,人们对藏医学、蒙医学、维吾尔医学、傣医学以及壮、苗、瑶、彝、侗、土家、朝鲜族医学、回回医学的认识显然太少。而李晓林的著作至少在宣扬藏医学方面极大地弥补了事实与资料的不足,为有心者叩启藏医药的学术大门提供了花径方舟。《雪域愿望树》的副题是“追溯藏医药的心灵之旅”,这是李晓林对藏医药的心的感应和透过纸背可以触摸到的赤诚的爱。他来到梅里雪山的明永冰川,献上洁白的哈达,“我赤着脚,让足底踏在巨大的冰川上;我将脸紧紧贴在冰川上,亲近万古未变的冰原。从脚到头,我想让晶莹透绿宝石般的冰川,带着刺骨的寒冷击穿我的身体和灵魂。”“我在青藏高原上走啊,走啊,曾经总想着有一天在某个平常或者奇异的地方要找到藏医药的根,愿望树的根。其实,走过阿里,我似乎明白了:没有哪个具体的地方,也不是哪个个体的人,能成其为唯一的根。藏医的根,愿望树的根,就在藏族人生生不息的雪域极地,就在被世人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

作者简介

李晓林(藏名顿珠琼培),苗族,1965年10月生于湖北省建始县。1988年至今在《中国民族》杂志做记者。
已出版的主要作品:《中国的自治州州长》、《中国沿边开放城市投资贸易指南》、《历史的期待——中国扶贫开发纪实》、《一直在路上——民族新闻作品选》。

书籍目录

序一 诸国本序二 丹珠昂奔序三 马丽华缘起NO 1 穿越时空——愿望树根系何方 第一章 在岁月的天空下 随笔一位藏族医学史博士追溯历史 藏医始祖老宇妥 不朽巨著《四部医典》 再溯源流 南派和北派 小宇妥和伏藏 26岁的摄政王桑吉嘉措 拉吉的誓约 大小五明的传承及其他 世纪之交的西藏热 第二章 身体是天堂般的净土 打开人体小宇宙的一扇门 怎样使身体重新平衡 唤醒心灵 雪山的药材有日月之力 布达拉宫广场的藏药材市场 甘露精华藏成药 藏医药的“异化”(之一):宗教与精神 藏医药的“异化”(之二):科学与艺术 第三章 东方与西方:现代化过程的传统 西方:寻求另类生计存活的可能性 藏医药是如何进入西方视野的 2000年:拉萨纪事 走出国门的藏医药 传统医学的命运 中医药的前车之鉴NO 2 乘愿再来——愿望树万古常青 第一章 现代藏医大师 钦饶洛布:从“百结者”到新中国第一位藏医院院长 强巴赤列:与我同行,便是帮我 嘎玛琼培:穿过军装的“金刚” 措如·次郎:让名贵藏药重见天日 次成坚赞:每个人心中都有日月星辰 第二章 爱心中爆发的智慧 罗达尚和杨竞生:平民学者的喜与忧 降边嘉措和多识:学者与活佛的见识 王镭与蔡景峰:从1975年新华社一份内参说起 第三章 把心带回家 雷菊芳寻找一块“牛皮” 奇正的奇迹NO 3 走遍极地——愿望树荫及众生 第一章 内地的风和雨 北京:从雍和宫到藏医院 五台山:内地喇嘛教的总祥林 第二章 青海也曾是片海 河湟谷地:一条民族长廊 塔尔寺的曼马扎仓 金诃现象启示录 穆斯林中的藏医郭尖措 三江源头看藏医 第三章 敦煌和丝绸之路以外的遗产 拉卜楞寺的曼巴扎仓 图布旦和本考:父与子的道路 祁连山下的河西真诚廊 第四章 香格里拉:在虚拟与现实之间 “香巴拉”和“香格里拉” 从第一次炮制佐台到“香格里拉藏药原产地”的认证 眺望梅里雪山 第五章 在内蒙古大草原 风吹过草原之后:蒙医的诞生 150年前法国人的记录 第六章 川西大地 藏族文化宝库德格印经院 甘孜的第一个藏医叫“冲巴” 嘉绒藏区藏医药演绎 若尔盖的旦科 第七章 回到西藏 穿越青藏公路第二次进藏 在圣地中心 地球最后的秘境 藏东南的茶马古道 日通的乡间和香堆的废墟 西向阿里 与“麦格隆”丹境旺扎在一起后记

章节摘录

  在药物学方面,《四部医典》记载的药物近千种。它将藏药分为寒性、热性;用湿热药治疗寒性疾病,寒凉药治疗热性疾病。将藏药发展为6味(咸、酸、甘、辛、苦、涩)、8性(轻、重、寒、热、钝、锐、润、糙)和17效(寒热、湿凉、干稀、润糙、轻重、稳动、钝锐、柔燥、软)等。  在解剖学方面,《四部医典》对人体各部位有详尽描述,为后人绘制彩色医学挂图即曼唐打下基础。在生理学方面,《四部医典》科学地指出妇女经期和孕期的生理现象及反应;胎儿的骨骼、精髓、韧带、五脏由父亲的精液产生形成;肌肉、脉络、六腑由母亲的血液和营养产生形成;母亲的营养物质通过脐带供养胎儿。它对人的胎儿、脐带和母体子宫之间的相互关系,做出十分恰当而又生活化的比喻:“母亲好比水塘,脐带好比水渠,胎儿好比庄稼;水塘的水通过水渠,滋润着庄稼,使之发育成长。”  千百年来,《四部医典》因其博大精深被藏医奉为经典,又经过历代藏医学家的修订、补充、注释和整理而日臻完善。11世纪,扎巴·俄西对原著进行研究考证、修改补充,增加茶、药、食物等章节,将《月王药诊》的脉诊部分吸收编入。1573年,第一次刻版印刷藏医学著作的五世达赖喇嘛,令人在布达拉宫刊行《四部医典》。后来,第司·桑吉嘉措摄政,又为雪域留下两件宏大的珍贵遗产:扩建布达拉宫(红宫部分)和编著《四部医典蓝琉璃》。  《四部医典》成书以来有上百种注释本,先后翻译成汉、蒙古等文字。它在藏区及蒙古族地区影响很大,为医病防病的指南和依据,而且至今仍是各地藏医学校、藏医院使用的基本教材。无论是过去寺院的老藏医,还是如今藏医学院的那些学生,他们的人门书都是《四部医典》。漫长岁月里,藏医们将其珍视为自己的心脏、眼睛和生命,代代相传,泽被后世。  国际医学界的视点,当然也会注目《四部医典》。1898年和1908年,巴德玛耶夫、波兹德涅耶夫翻译出两种俄文译本。1976年,德文节译本正式出版。至今,《四部医典》已有8个文种的节译本。但是,翻译这样一部医学经典著作实在太难。学了6年藏医、眼前正在翻译《四部医典》的英国苏格兰度母藏医学院的K.HOLMES先生,就有很深的感受:“要把它译成另一种语言,其难度该有多大。特别是对其中一些词语,在另一个完全不同的医学体系中如何翻译出的问题。”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们看到了由《雪域愿望树》发出的某种信号:在持续了若干年的西藏题材写作热之后,《雪域愿望树》无疑是西藏之外、专业之外的人书写西藏的深化之作,沿着自然与人文由表及里,开始了对于西藏文化地层的深入发掘。  疾患与人类同行,病苦相伴人生。在佛家看来,无论富贵贫贱,每一个体生命无不是涉越生老病死四条河流的过程。在自然法则的总体宿命面前,古往今来的医学为生命质量的提高,已经和正在做着可贵的努力,使人生的无限花序常开常新。早年接触藏医学占典译著时,愿望树的形象扑面而来,是惊奇中的最惊奇。后来在藏医院,在藏医学院,乃至唐卡上、壁画里,多多见到这一经典形象。“以树为喻宣医道,堪称精华根本典”,其实,它所宣示的岂止于医道和健康长寿之道。从藏医学的标志性符号延伸开去,它已成为一个富含寓意的象征。我曾设想过将它置换为民族之树、文化之树,也曾联想到它对于个体心灵与智性的成长,对于智慧、情感和事业同样适用。广及自然万象、人类众生,根深才能叶茂,善因结出善果。愿望树所昭示的,是天长地久,生生不息,是从善如流,和平安宁。  ——著名作家 马丽华  对青藏高原的雄伟壮丽,我是在通过从各个不同的方向十余次穿行之后,才略有体察的。从人文意义来讲,我相信,要真正了解或者说洞悉这块世界极地,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无论我怎样穿行,都永远仅仅在它的边缘和表层。但是,这块极地会让每个进入它的人,感受到巨大的内心震撼。那确实足一块特别的土地。  ——李晓林  李晓林在高原上穿行,时不时越过5000米以上的峰坡。他是一个经过艰苦跋涉觐见过圣山的佛光和神灵的人,是一个在登山途中采摘过西藏大黄和高山红景天的人,是一个沉醉在草原的繁花丛中悠然寻梦的人,是一个钻进曼巴扎仓妄图“偷”经学经的人。  ——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 诸国本


编辑推荐

  “雪域愿望树”是藏医将人体健康与否的状态形象化为三棵树,进而表达出藏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对于这三棵象征生命的树,藏族人赋予了极其强烈的感情色彩,称之为愿望树,或者叫天堂树和菩提树。  一本淡淡草药清香的书,一段段苦与乐的浓缩人生,一次直抵心灵的跋涉之旅,让您在这个冬季和即将到来的新年里,走近神秘而传奇的藏医藏药,更体验到“愿望树”带给身心的徐徐的洗礼……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雪域愿望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