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胡应麟诗学研究

王明辉 学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2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作者:

王明辉  

页数:

31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胡应麟诗学研究》通过对胡应麟诗学的全面梳理,勾勒出较完整的胡应麟诗学理论体系,探究胡应麟对明代诗学的贡献,从而为确定胡氏在文学批评发展史上的应有地位提供必要的事实依据。

书籍目录

第一章 胡、王交谊及《诗薮》的文献学考察第一节 胡应麟与王世贞兄弟的交游第二节 《诗薮》撰年考辨及版本流传1、《诗薮》撰年考辨2、《诗薮》的刊刻及版本流传第二章 以“本色”辨体——诗文辨体的理论与实践第一节 辨体的理论前提1、辨体之缘由2、“本色”的典范意义3、古体与近体的不同标准第二节 诗文辨体l、诗文之别——以虚实为标准2、诗骚之别——以“丽”为标准3、五言古诗——折繁简之衷,居文质之要4、七言古诗——错综阖辟,素无定体5、五言律诗——典丽精工,清空闲远6、七言律诗——广大神通,在在具足7、绝句——含蓄为上,风韵为高8、乐府——用本题事,用本曲调第三章 法、悟、化——学诗三阶段与李何之争的理论解决第一节 法所当先,悟不容强——李、何之争的调和与解决1、李何之争的再认识2、复古派对李何之争的调和3、学诗与作诗4、模拟与变化第二节 诗虽悟后,仍须深造——诗悟与禅悟的区别第三节 创作之化与审美之化第四节 化境的表现形式及产生条件1、字法之化、句法之化、篇法之化2、用典之化3、化境的产生条件第五节 变主格,化主境第四章 体格声调、兴象风神——对格调、神韵、性情的综合与超越第一节 相关范畴的梳理与辨析1、“格”与“调”2、兴象与风神第二节 高扬格调,突出神韵,淡化性情1、格调、性情和神韵在明代诗学中的融通消长2、“体格声调、兴象风神”的理论渊源3、纯艺术的追求号性情的淡化第五章 体以代变、格以代降——尚古尊雅文学观在诗史问题上的体现第一节 从“尚古尊雅”理解“格以代降第二节 气运是文随世变的根源1、文随世变的两个层面2、文运与气运第三节 历代诗风1、汉魏六朝诗——质文代变2、唐诗——体全格备3、宋元诗——各出偏锋4、明诗——全美兼善第六章 胡应麟及《诗薮》的历史评价问题第一节 钱谦益评价的主观与偏激第二节 《诗薮》在批评史体制上的承前启后第三节 胡应麟的历史地位胡应麟著述版本略考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胡应麟通过具体的典范作品来讨论“法”的问题,是对严羽“入门须正、立志须高”的最佳诠释。他自己也不止一次谈过这种想法: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造道之等也。立志欲高,取法欲  远,精艺之衡也。世之日降而下也,学汉、魏,犹惧晋、宋也:  学晋、宋,靡弗齐、梁矣。(外2)  登岱者,必于岱之麓也。不至其颠,非岱也,故学业责  成也。不至其颠,犹岱也,故师法贵上也。登龟、蒙、凫、绎  峰者,即跻峰造极,龟、蒙、凫、绎已耳。由龟、蒙、凫、绎而岱  焉,吾未闻也。(外2)  这恰是对严羽“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思想的继承。从入门处谈诗法,是胡应麟调和“法”、“悟”关系的手段之一,尽管并没有完全解决问题,但也不失为一种解决办法。  同严羽一样,胡氏在讨论诗学问题时也将学诗过程区分出来,作为各自独立的阶段,学诗阶段与成熟的创作阶段各有相应的批评标准和创作理论,不可混为一谈。胡应麟将指导初学者作诗作为《诗薮》的一项基本任务,为初学者指定了明确的学习路向,并安排了详细的学习步骤,诸如“五言绝,须熟读汉、魏及六朝乐府,源委分明,径路谙熟;然后取盛唐名家李、王、崔、孟诸作,陶以风神,发以兴象(内6)”等等。  虽然《诗薮》中有很多讨论谤歌创作的内容,但却不同于宋元时期的诗法著作,那些著作大多仅关注具体的创作技法。  ……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胡应麟诗学的全面梳理,勾勒出较完整的胡应麟诗学理论体系,探究胡应麟对明代诗学的贡献,从而为确定胡氏在文学批评发展史上的应有地位提供必要的事实依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胡应麟诗学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