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阿昌族

郭愉 著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  

出版社:

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  

作者:

郭愉 著  

页数:

119  

内容概要

  名扬四海的户撒刀,几近失传的“缣花衣”,他们的青年男女通过吃“鸡头”而相识,他们的新郎要用数尺长的”花筷子”吃饭,阿昌族,源于古羌氐人,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33936人(2000年):主要分布在云南陇川、梁河等县。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无文字: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较发达,善制长短刀和铁质农具,多信小乘佛教,亦信多神和祖先。

作者简介

  郭愉,1967年生,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至1994年在云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工作。1994年后在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民族学教研室工作。主要从事民族考古与民族学、社会学研究和敦学。著《可触摸的历史:云南民族文物古迹》,参加撰写《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佤族教育史》、《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阿昌族教育史》、 《云南百科全书》,参加缩译《地球上的人们:世界史前史》等书,发表学术论文数篇。

书籍目录

序言目录主要聚居于三个民族自治乡古丝绸之路上的要冲一一九保乡一江五河多民族一一曩宋乡“佛祖的花园”一一户撒乡沧桑而悠久的历史沿革”关于迁徙的美丽传说澜沧江、怒江、高黎贡山都已在他们身后在土司制度下走过600年与众不同的饮食,服饰和民居以野生植物和动物为特色的食品与药膳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服饰各不相同“篱笆家”与“四合院”自由恋爱与媒妁之言唱山歌是青年男女交往的重要方式“串姑娘”一般都会在农闲季节免不了会发生“逃婚”、“拉婚”和“偷婚”新郎要用数尺长的“花筷子”吃饭手艺精良的匠人和阿昌刀名扬四海的阿昌刀颇负盛名的银器加工制作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艺术……与全国人民共同进步图片故事

章节摘录

  阿昌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也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特有民族之一。阿昌族呈大聚居、小杂居分布,从云南省省会昆明市驱车往西南行,距昆明787公里的德宏州梁河县和距昆明860公里的德宏州陇川县是阿昌族的主要分布区,在云南的大理州云龙县、保山市腾冲县和龙陵县,阿昌族也有零星分布。另外,在与云南相邻的缅甸,也居住着4万多阿昌族,在那儿他们被称为“迈达”族。2005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云南省共有阿昌族34580人,德宏州阿昌族有27600人,占德宏州全州总人口的2.63%,分布在各县市的131个村民小组中。德宏州共有五个民族乡,其中阿昌族民族乡占了三个,分别是梁河县九保乡、曩宋乡,陇川县产撒乡。全国阿昌族人口也主要集中于这三个民族乡。  古丝绸之路上的要冲一一九保乡  九保乡地处梁河县中部,居于古丝绸之路的要冲,是通往缅甸的必经之路,南明永历帝逃往缅甸就在此留住过。明清之际九保被称为“南甸”,曾属腾冲。这里曾出过许多名人,如民国时期的李根源,解放后的捕鼠专家曹依秀等。  久保乡面积15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91人,地形较为复杂,分为平坝、二台坪子、山地三级台阶,山区面积占84.7%,最高海拔2305米,最低海拔1060米,森林覆盖率64%,由于受西南季风的影响和高黎贡山屏障阻截作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日照强烈,热量丰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湿度较大,平均气温变幅小且13差较大。年平均气温18.3,年均降雨量1390毫米,年均13照时数2385.3小时,相对湿度71%,无霜期310天,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特征。  ……


编辑推荐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人口在10万以下。统称为人口较少民族,总人口62万人(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主要居住在边远山区或边境沿线,多数跨境而居。人口较少民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很多民族保留了相对较多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形态,但目前部分民族的文化正在大量流失,有的甚至处于濒危状态。由于历史。地理。自然条件等原因,人口较少民族中至今还有1/4左右的人口尚未解决温饱问题,经济。社会的整体发晨水平同其他民族相比差距较大。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阿昌族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