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与新农村
2008-3
群言出版社
陈庆立
362
280000
作为陈庆立同志新著的第一位读者并为之写序这是第三次了。第一次是2002年《中国农民素质论》一书(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那是他在自己硕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扩充改写的;第二次是2004年《农民与小康》一书(华夏出版社出版);现在是第三次《中国农民与新农村》一书。三次连续出版主题相近的著作,表明了作者对“三农”问题付出了一定的精力和汗水,紧跟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时代前进的步伐,为提高农民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直在为我国农业发展、农村建设在不停地鼓呼呐喊着。 在《中国农民素质论》一书里,作者用战略眼光对农民素质现状进行了全面剖析和探讨,从中国农民如何适应现代化、市场化和社会化方面鼓与呼;而《农民与小康》一书,已经进一步把改变农民、农业和农村的落后状况同我党要用2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农民在建设小康社会中给自己定好位,并积极呼吁有关方面充分认识农民对建设小康的重要性和现实性;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中国农民与新农村》一书,通篇贯彻着党的十七大精神,并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方面阐述了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领域。
《中国农民与新农村》是作者数年来对“三农”问题潜心研究的新认识和新观点,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成果,著作内容深入浅出,阐述观点鲜明正确,立意深刻有力,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明确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改变农民的生活质量、生存状态和生活环境为中心,进而通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来彻底破解“三农”问题的新思路。“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本书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有关“三农”政策时提供理论帮助,为广大农村基层工作干部学习党和国家的农业政策及如何服务好农民提供辅导,为研究“三农”问题的专家学者提供参考。
早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管理学硕士,多年来一直关注农民、农村、农业问题,长期深入农村基层进行实践调查,致力于农村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工作实践的探讨,坚持长期关注和研究“三农”问题,经常深入发展基层调研,情系农民,心向农民,为农村发展建言献策。曾先后撰写出版了《中国农民与新农村》等专著,并相继发表了《农民素质与农业现代化刍议》、《浅析农业现代化》、《生态法治现代刍议》、《农民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关键》等多篇关于农村建设方面的论文。此次出版的《中国农民与新农村》是作者就新形势下如何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进行新农村建设的最新理论研究成果。
序言
绪论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内涵
二、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途径
第一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农民为主体
一、农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三、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建设者
四、农民问题影响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
第二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以统筹城乡为起点
一、科学发展战略促进城乡统筹
二、城乡统筹推动社会和谐
三、城乡统筹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
第三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一、继续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二、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实现职能转变
三、健全农村教育体制促进教育发展
四、推进农村财政体制金融体制改革
五、继续重视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工作
第四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健全农村社保体系
一、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民的健康保障
三、新农村建设应确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四、新农村建设应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制度
第五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一、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二、继续走中国特色的县域经济发展之路
三、发展一村一品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四、在支农惠农政策中建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五、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挖掘农业增收潜力
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走产业化经营之路
七、在农民继续减负的基础上发展农村经济
八、推进城镇化进程走城乡共同富裕道路
第六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民主法治建设
一、农村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石
二、在完善农业和农村法制体系中增强农民法制意识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
第七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达到文化繁荣、乡风文明和生态优美
一、重视新农村建设中的先进文化建设
二、以文化体制改革促进农村文化良性循环
三、以先进文化引导新时期的农村文化发展
四、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引导精神文明建设
五、建立环境优美与持续发展的生态农村和农业
第八章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培育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
一、我国农民综合素质的基本现状
二、新时期提升农民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三、新时期提高我国农民素质的基本措施
四、新时期对农民素质提升提出了新要求
五、新时期新型农民培育的条件分析
六、对新时期培育新型农民的总体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在支农惠农政策中建立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进一步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建立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村市场体系和国家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对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农业的国民经济基础地位及其产业的基本特性,决定了农业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但其直接的经济效益相对较小。支农惠农政策是“三农”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国民经济的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不仅是政府调控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有力手段,还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重要渠道,完全适应农业自身发展的需求。
《中国农民与新农村》可为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有关“三农”政策时提供理论帮助,为广大农村基层工作干部学习党和国家的农业政策及如何服务好农民提供辅导,为研究“三农”问题的专家学者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