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北京故事

筱禾 华龄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1-5  

出版社:

华龄出版社  

作者:

筱禾  

Tag标签:

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北京故事 PDF格式下载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认为 人生的意义不过如此,声色犬马纸醉金迷,钱真是好东西,至少不做人的奴隶。人生不过是一个游戏的结束接着另一个游戏的开始。
  最初的相识不过只是一个无聊的游戏,成本的付出换取各自所需,心甘情愿,愿赌服输。只是看着你局促的表情,仿佛孩子般纯真的笑容,我突然有些不受掌控心动,只一念而已,想想约定在先,钱的付出,我于是心安理得。已记不清你最初的样子,只依稀那干净的眼神和干净的胴体。
  再见时,一切只是那个未完欲望的继续,我想不到你的单纯,如同你的不会说谎,我有些胆怯,说不出的胆怯,相对与你,我的世故俗不可耐,在一个孩子面前,谎言无影遁形,让我赶紧把规则说到前面“合得来就合,感觉不好就算”你不知道这样急切的撇清不过是必要时退避的借口,还好你一点都不在意。
   当人人都带着面具生活,寂寞便如影随形。缠绵缱惓抵不过寻找刺激。只是说不清为什么,那一刻打开门,我却不敢看你的眼,我能感觉你如刺的目光,我慌乱解释话到嘴边,却成嘲讽“不过是玩玩,你当什么真”
  你愤然“你玩什么当真”
  “你也就是被我玩”
  “那些钱我全还了你”
  “你还了钱,就不是被玩了,你太天真了”一句一伤的话脱口而出,这样的刺伤你我竟有些得意,带着胜利者的姿态,心却一败涂地。
  我茫然看你冲出的背影,一旦认真时,就是了断时。
  不觉时,我们已为彼此上瘾。
  日子过了很久吧,反正每一天都差不多。如果不是那场运动和偶然听到的你的消息,我真的以为你我之间差不多也清场了。他人好心的口信瞬间成了我对你的担心,突然很害怕,害怕失去了你,原本以为再不相干。那一晚,我疯狂的找你,我看不见也听不见那些疯狂的场面,心里只有一个念想,我要见你, 不能不见你。我慌乱无主,我真的害怕再也不能见你,从此阴阳两隔,红尘路断。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机会,如果, 直到看见你满身血迹出现,我一把将你楼入怀中,生怕稍一恍惚就变成错觉。我终于将你拥入怀中,紧紧地抱着你。那一刻,我清楚听见了自己的声音,爱的声音。只是不能对你说。
  一切很快恢复秩序,我尽力给你补偿,车子,房子,还有钱。除了这些我其实一无所有,我不能给你更多,尽管我知道你想要什么。只要我有,只要你要。可你什么都不要,你真的长大了,你装着开心的接受,是为了让我高兴,你太容易满足。看你满心欢喜的装修着新居,你以为的我们的新居,我却默然。
  其实你不曾长大,许多事你还不懂。
  妻子、儿女、家庭、舆论、道德、世俗 ,当这些东西同时站在了爱情的对立面 ,我迈不出脚步,每当我想靠近你,却被现实推得更远。
  我以为我是一个正常的男人,我逃不过娶妻生子,你也是。
  
  当我自以为为你安排好了以后,当我怯懦的开口将一切了断,当我准备着安慰你的愤怒,你的疯狂时,我听到了自己的声音,是我的哭声,我的哀求,怎么会这样?被安慰的人应该是你。
  你只是平静的看着,“没关系”
  我终于把你了断。
  我以为把你了断。
  我给了你房子,车子,还有我认为足够的钱,人终究要自己学着要长大,你还有未来长长的路要走,我不能陪你到永远。我以为。
  
  我以为我是一个好丈夫,全心去忘了你。
  那个电话又一次将序幕拉开,已经许久没有你的消息。试着打电话,你停机。不自觉又回到我们的家,自那天分手,我实在没有勇气再踏进。看见车子,我惊喜,你在呢,我冲进房里,回应我的只有满满的空寂。房间落满灰尘,东西一应原样摆在那里,如同那天的告别。原来,那天是你在离开,你把我还有爱情都原封不动留在那里。
  你走的那样决绝,不留余地。
  这些年,我所做的只是一次一次伤害你。你终于都还给回我。
  一年零九个月,这次是我在计算你离开的日子,我们分手在一个深秋,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个深秋才能找到你。
  
  机场的重逢,你已然成熟,熟捻的问候,客气的仿佛我如空气一般。看见你就好,就好,我的牵挂总算落地,我不该有太多奢望。
  “有事CALL我”你递上名片。
  电话那端,“请问谁呼……”你的声音漫不经心。
  我办公室的电话,你打了四年多,现在居然问谁呼叫你?!
  “我”我愤然
  “有事?”声音还是那样淡然。
  “没事!”我更加愤怒,你居然无视我的存在。就算是路人啊。
  我甩下电话,决定最后一次找你。
  一直都是我在说着,你只是静静的听着,看着,我下决心告辞,既然没有进路,总还有退路。
  “能抱抱你吗”我的渴望你该懂得。
  你无声任我拥入怀中,
  我终于重新拥有了你。
  只是,躺在我的怀里,我却感觉你在游离。
  
  一个浪头打来,我们再次被卷进汹涌的水中。
  当我浮出水面,你已永远留在那里。
  
  是不是再不相逢,日子就能轻松一些,如果早料到命运将你送来又夺走,我宁愿今生你我落在天涯的两边,无休止的思念。而不是落在生死的两边,戛然了断。
  


  1987年7月 捍东和蓝宇 相遇 捍东27岁,蓝宇17 大一
  11月 期中考试完 第二次 捍东对蓝宇说“合得来就在一起,合不来就算”言外之意,腻了就结束,不愿被缠上,捍东对每一个“傍家”的态度。
  12月,甩了郝梅“冰棍儿”比喻
  1988年1月北京第三次
   2月16日春节在捍东家过年。“那年春节来得特别晚”
   4月 蓝宇找捍东 与张建撞见,蓝宇转身就走,被伤着了,之后互不理睬
   5月蓝宇先打电话,捍东心存挽留,三句好话骗来,蓝宇真的动心了 。第一次争吵,捍东本性爆发“玩儿这个没那么认真的”蓝宇一针见血“你玩儿什么认真”。蓝宇有与年龄不相称的成熟,心智,冷。
   暑假,蓝宇工地打工。触到捍东逆鳞,捍东隐隐期望蓝宇象其他傍家那样依赖,低微,而不是像这样独立,不受控制。蓝宇个性独立,不是走投无路怎么会出卖自己,这点捍东并没有意识到,在他眼里,蓝宇仍然只是MB。蓝宇倔强,自尊心极强,聪敏,这样的长处都深深吸引着捍东。捍东不觉。
   捍东因为蓝宇的不屈服而气结,第一次捍东说分手,捍东隐隐感到威胁,害怕自己陷入,“当真”,这时候及早抽身对大家都好。
  “我开车漫无目的沿着新修的六环走,越走心情越沉重”
   两个星期后,蓝宇发烧。两人重归于好。
  9月,两人进入全新状态
  1989年2月16日,捍东父亲去世。 互诉家事。
   4月15日,,学潮。罢工绝食。“瞎闹什么呀,好日子过腻了不是”我很不屑。
   第一次在室外,午夜停车场接吻。蓝宇告白“我已无路可退”捍东装听不懂。不愿正视。
   6月3日,蔡明透消息“动手”。捍东特别担忧,在”住处外等蓝宇一夜。
   6月到9月,送蓝宇“凌志”。仓库失火,听蓝宇言,放一笔人情债。
   冬天,下雪,刘征请吃火锅。
  1990年5月1日,东南亚之旅。
   8月,买“北欧”别墅。
   10月,一块儿去“迷宫”游泳,遇王永宏。王纠缠蓝宇。
   11月一个星期三,蓝宇受伤。两个星期后捍东得知真相。震惊蓝宇的勇气。别墅送给蓝宇,感情进一步加深。
  1991年,认识林静平。
   捍东看心理医生,惶恐加不愿承认对蓝宇的爱。逼着蓝宇也看。
   “我只喜欢你”蓝宇倒很坦然,为了捍东还是去治疗,情绪很坏。捍东心疼,取消。
   捍东去香港,海南,与林静平定下来。
   “北欧”对蓝宇挑明,没断来往。捍东还是想继续,不舍
   7月,蓝宇毕业,去“城九公司”。
   林静平知道蓝宇,通过捍东母亲逼着捍东彻底放手。在“深秋分手”。
   10月,与林静平结婚。
  1992年,“分手半年后”捍东才知蓝宇被开除。
   夏,知道母亲,林静平“传真”事件
   捍东病了两月,离婚。
  1993年,7月北京夏季,建材展会,重遇蓝宇。发现蓝宇新教男友。
   8月,再次和好。
  1994年,3月,公司出事。捍东帮蓝宇签证,蓝宇误会捍东又一次要断了。
   捍东入狱。
   6月或7月放出。
  1994年,10月,蓝宇永远离开。
  
  
  以前看法有误解,一直以为在这场爱情里,占主导地位的是捍东,现在看来不是,捍东从一开始就不了解蓝宇的性格,骨子里的绝和狠。蓝宇是原则性很强的人,同时自控力也很强。第一次,捍东留下3000元,他只拿1000,原先说好的价,可以看出,不仅仅是不贪财,更为重要是重承诺,不因外力而动摇,认赌服输,所以以后,捍东屡次送财送物无一例外都被拒绝。即使收下也是相熟之后,为了捍东的心里补偿。这一点捍东有察觉。这些品质是蓝宇作为一个有着独立个性的人的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与“高尚”“清高”无关。蓝宇的个性决定他的取舍和付出。捍东爱上蓝宇就是爱这些独立,不依赖,不讨好,隐约的敬佩,这些捍东做不到,在与各式各样的人周旋的拖延中,个性泯灭,丧失的一些稀缺品质在蓝宇身上找到,捍东是欣赏的,艳羡的,甚至是嫉妒的,这些他都没有,他已经不知不觉的陷入了。
  除了第一次因张建的事与捍东争吵,蓝宇主动回头打了捍东电话,希望和好外,以后每一次分和,都是捍东主动回头。捍东主动妥协。这点捍东没有意识到,也表明在感情上,捍东是不成熟的,非理智的。尽管他以为。
  
  从蓝宇认定这场爱情开始,就无比清醒,他嘲讽捍东“你玩儿什么认真”,那种不屑的口吻,到第一次分手时即使生病也不肯给捍东打个电话的固执,他是非常清楚的,他和捍东的结局,估计他早就做好分开的准备。只是谁都有一份奢望,蓝宇也是,所以面对捍东的伤害,才一次次隐忍。只是忍让也是有额度的,7年的付出,捍东的优点缺点,蓝宇是一清二楚的,等到退无可退,就决绝放弃,绝不回头。
  
  捍东比起蓝宇,除却世故,圆滑,更参杂了太多说不清的东西,蓝宇单纯并不傻,原则清楚,立场分明。捍东就没有那么纯粹,少年得志的张狂往往被许多假象蒙蔽,爱情问题上,他一直是迟钝的,或者说不愿面对。从一开始的混乱,就注定他很难分清自己的性取向,诱惑太多,也就放弃了选择。但内心的声音是压抑不住的,一旦有契机,就会喷涌而出,蓝宇就是那扇门,认清自己的门,尽管一步步被迫着,很奇怪,明明是“先来”往往是“后到”。从第一次说分手到找回生病的蓝宇,捍东就已经放不了手了。然后是第二次,第三次。。。这是一次次捍东找回认知的过程,只是付出的代价太大,中间的曲折原本可以少些,如果捍东像蓝宇一般干脆的话。捍东的内心斗争是激烈的,他试过各种可能,但最后都以妥协告终,尽管态度那么坚硬,。读者最初也容易误解这种态度,毕竟事业的成功塑造了坚硬的形象在前,
  以为蓝宇是弱势的,实际,尽管蓝宇放不下,却不会主动找捍东,蓝宇比捍东果决,一直放不下的是捍东,捍东一点儿优势都没有,所有他带给蓝宇的伤害,全被蓝宇无声无息的还回来,自以为施舍的感情,单方面被拒绝,尴尬无比。第二次分手后,捍东回到“北欧”,东西原样摆在那里,一切表明蓝宇离开的毅然决然,这样的头也不回,捍东做不到。捍东总是拖泥带水,犹疑不决。
  
  说一下捍东家人的态度。
  
  捍东的性格来自他母亲,家中长子,责任背负一样不少,他顾虑重重,千方百计做好各种形象,好儿子,好丈夫,,他对母亲惟命是从,能哄则哄,能瞒则瞒,不敢僭越世俗道德半步。这样的性格使他为自己和静平结婚找“正常”的借口,为母亲和静平联手算计蓝宇,他只是当面摔碎一个杯子,病了两月而已,对母亲的不敢迁怒转而发泄到静平身上,离婚收场。
  蓝宇的性格同样来自母亲,但这是个怎样的母亲啊,个性太烈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自杀留下未成年的儿子,这得下多大决心,多狠才做得到啊。蓝宇的冷,狠与其母有关。
  
  以下是我臆测。
  
  捍东出事后,急需大笔资金打点。(捍东母亲肯定不惜一切,书上没写。只说蓝宇主动卖了别墅救急。)我看未必,捍东的母亲或亲自或托人如刘征找过蓝宇,(那时蓝宇签证应该没问题了,很快就能出国了。如果不是找到蓝宇,蓝宇是不会主动问捍东的,他已经认为捍东想彻底了断的。)逼着蓝宇卖房(这时候,手段应该无所不用其极)蓝宇不管愿不愿意,必须卖房凑钱。况且蓝宇爱着捍东,他不想欠谁的,心甘情愿。
  捍东出来后,我们都认为该雨过天晴的事却戛然而止。
  照着书上的结局,故事因蓝宇的突然离世终结。悲剧总是引得无数读者心心念念。另一方面,总觉得事发突然,作者似乎有苦难言。
  
  还是猜测。
  
  就是所有的猜测全部指向一个结果。彻底了断。
  大难过后,两人的距离没有拉近,反倒更疏远。
  其实。我们都看到两人的不合适。对爱情对事业对生活的态度,天壤之别,有些缝隙不是可以凭着时间就能缝补,最初的好感随着时间,伤害,已被磨蚀,消融殆尽。现实生活也不能凭着那些好感得以维系。蓝宇的聪明,执着,使他多多少少看不上捍东的世故和放荡。以及商人特有的“唯利是图”的算计。这种算计一开始就是根利刺,如鲠在喉,蓝宇对捍东的爱单纯炽烈,捍东对蓝宇的爱参杂着利益,亲情,世俗,道德,等太多的负面。蓝宇救他,他也很感动,但感动归感动,一到事儿上,该怎样还这样,本性难移。他送房子是真,说“随你处置”,之后需要用钱时,第一个就想到房子,真是讽刺,蓝宇出于对他本性的理解,并没有说出真相。(这里很奇怪,刘征也不说,捍东母亲也不说,大家都心知肚明,独独瞒过捍东,巧合吗,还是有说不到面儿上的原因,不得而知。不过蓝宇未必因此就能得到捍东母亲的认可,如同那套房子,不用时可以送人可以投资,用时必定收回)
  有谁甘心情愿一而再再而三的被伤害。
  至此,蓝宇和捍东真的不能再走下去,裂痕无法弥补,伤害依然持续,两清或许是最好的结局。
  爱一场,然后两清,各奔前程,谁也逃不脱世俗的安排。
  我们都不愿揭开温情的面具,怕没法面对真实的不堪。
  


  蓝宇这个电影我在很久以前就看过,也许那时候年纪小总也看不出什么让人神伤,于是就那么遗忘了。现在大二,我是在看了《我爱你莫里斯》之后偶然看到了《蓝宇》,就打算重新温习一下。只是,我没想到我就此沉沦在他们的故事里,无法自拔。
  我并不擅长写东西,可我真的想告诉你们我太爱他们了。所以我只能说从电影蓝宇,到小说北京故事,到网络的续集秋风再起时以及胡军和刘烨的同人小说一辈子的昨天,我前前后后看了不下十多遍,眼泪天天在胡乱的流。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与我感同身受。
  我第一次看原著小说时是在晚上,没有睡,第二天上课的时候困得难受可我居然又看了一遍。我今年20岁,过了人生的三分之一,我想我现在应该有资格说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那个心痛的夜晚。
  陈捍东娓娓道来他与蓝宇的爱情,我觉得这像是毒品让人上瘾。我不厌其烦的听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听到室友抱怨能不能换首歌。我爱上了胡军和刘烨,从来都不玩贴吧微博的我,天天抱着电脑不离手得看帖子,关注。到处找十多年前的一切采访,花絮,颁奖典礼,虽然少得可怜。
  我知道很多人都喜欢蓝宇,刘烨将他演绎的堪称完美。但我更喜欢陈捍东,那个有点痞,爱说脏话的男人,他的爱让我心疼。电影最后捍东抱着蓝宇的画面成了黑白,就那么定格在了那个深秋。我总是在想他一个人孤孤单单的在人世,难过的时候会在温哥华的秋天抱着他的小女儿偷偷的哭吗?
  我不是同性恋,我也不是腐女,我只是太爱这个故事。
  我总固执的觉得胡军和刘烨他们一定是爱过的,可能很多人会批判我,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的眼神,他们的情侣项链,他们在一起合作的日子,以及后来的十年不见。一切的一切都让我夜不能寐。
  这段时间灰蒙蒙的天空像极了二十几年前北京的天,像极了蓝宇忧郁的如同蒙了雾的眼睛。他车祸那年正巧是94年11月,我刚刚出生。我现在常常想那时候当我们一家都沉浸在拥有我的喜悦气氛时,在遥远的北京一个男人正接受着生活对他的残忍。当捍东看着蓝宇血肉模糊的脸哭的颤抖时,多想吻他。他说他们在一起了近七年,他认识并爱上了一个天使。
  他真的想和他结婚,只不过这是两个男人的故事。最爱你的人是我,你怎么舍得我难过,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没有说一句话就走。与蓝宇是这样,与捍东又何尝不是。
  你们爱的,不是男人或者女人,而只是你们面前的这个人,不管他是谁。不是吗?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我执拗的走不出来,沦陷其中。


  先是看了《蓝宇》。在学校的小影院,每周四和周末吧。五块钱还是十块钱一张票?连放两场。陆续去看了三遍。然后就找小说,坐在学校的机房里,花着一小时几块钱的上网费,把这部小说看完。差不多十年了。
  
  于是,一入耽门深似海哇~不过这部启蒙之作,导致以后看书很挑~
  
  现实向的同志文学,很震撼,很内伤。
  
  不过,十年了,社会环境在这件事的改变上,还真是小的惊人。简直不能相信,这种改变的难以推动是发生在房价日新月异的国度。
  
  end
  


  无奈本人词穷,但这绝对是部好电影,好故事。
  
  ————我知道我最终还是要走的,我一直都是这么提醒自己,好让我明天醒来的时候喜欢你少一点,在离开的时候可以轻松一点(蓝宇)
  
  
  
  ————你清楚?你清楚个屁!你不给我玩你给谁玩?你睁开眼睛看看……你以为刘征还能再给你找一个像我出手那么阔绰的客人?你甭他妈天真了!蓝宇,你跑呀你!你别以为不拿我的钱我就不是玩儿你!我可不是什么正人君子!(捍东)
  
  
  
  
  ————你知道吗?在狱中这几个月,我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情,我跟你……是天生注定得走在一起的,我很高兴 。(捍东)
  
  
  
  ————蓝宇,你有病吧你?--对,我有病。大学那么多女同学不喜欢,偏喜欢上你。
  


   看这本书是刚上高二,无意间在网上看到推荐后我就下载来看了,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关于同性恋的小说,故事不长,情节不复杂,语言也很平实,但是看过之后,你能从那字里行间体会到那种令人窒息却有欲罢不能的爱,好像一切都是不经意中发生,最后却变得越来越深刻。对蓝宇,除了心疼还是心疼,有时候看着看着泪就落下来了,他干净,敏感,坚强,勇敢,自立,从未因为钱让自己在这段感情中处于劣势。他的爱也像他人一样,纯洁得让人心疼。之后也看过一些耽美小说,但是再没一个角色让我有这种感觉,蓝宇在我心里永远都像一片净土,美好得让人心碎。
   电影我直到四年后的今天才看,一直未看是因为我觉得根本不会有人能将我心里那个蓝宇演绎出来,看过电影之后我也不得不说,刘烨与我心中的蓝宇相去甚远,但是这部电影依然很感人,可能由于题材关于同性恋,所以这部电影并不是很热门,但是如果一开始我们就给电影打上这样或那样的标签,我们将错失很多欣赏美的机会。
   这是一个爱情故事,虽然发生在同性之间,却依然缠绵而动人,甚至比异性恋更甚几分,让人潸然泪下。因为蓝宇的爱真挚深刻无私,而显得弥足珍贵,捍东虽然后来真真正正深深得爱上了蓝宇却太晚了,蓝宇几乎没过什么幸福的日子就离开了,看过之后心里好像空空的又好像布满了酸楚。。。。。。
   永远忘不了蓝宇对捍东说:老是这样想,第二天起来的时候,少喜欢你一点,免得自己到时候难过。只有爱到深处又无法自拔的人才会说出这样的话。
   这就是爱吧。。。


  就像是水仙和他的倒影。看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感叹,大概也或许是我现在真的太少读书了。如果不看书,真的发现自己心理活动少得可怜。生活里的情感居然还不如一本书来得多。不晓得有多久没看这类书了,就是那种让你分不清虚实的,无比贴近你生活让你代入的小说。你要说故事性呢,其实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是不会那么起伏的,那么情绪化。也没有谁随随便便送豪车送别墅,但里面的情感,和很多心理活动,却又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我总是感叹,小说这东西一定是幻想来的。因为很多事情,太细致,那些心理活动,太真实,只有一个人灵感爆发的时候,才会那么一气呵成地堆砌出来。但是光是幻想又绝对不足以构建完整你的小说。所以总会是虚实结合的。这部小说很多赤裸露骨的情节。但每一次,触动的都不是肉体,肉体没办法激动地起来,和那些情色小段子不一样,它的情欲总是能触到我心脏,每次他们暧昧的时候,心脏都会病发一样地虚弱,揪起。难过的时候眼泪也会莫名其妙涌出来。然后整个人看了这本书之后的一段日子就开始很敏感起来,回想很多事,憧憬很多爱情,喜欢听情歌,喜欢独处看风景。就像上次看 我们的十年 一样。
  其实我之前是极端厌恶悍东的,厌恶他花心,厌恶他拜金,我也不懂为何以他为第一人称,因为,很多时候,我是没法很好代入他的角色的心理活动的。又总喜欢和蓝宇做比较。很多地方又比不过,也有很多地方,觉得太懦弱,但明明其实自己去做也不过如此。


  沉溺于YY电影版两个主角的现实感情是无聊的,我还是回归到真实的故事中来。《北京故事》虽说是小说,可是太真实,不愿意相信里面的情节是作者故意牵扯上去的。
  
  如果真如某些传闻所说,真实的蓝宇是死于1994年,那么他与陈捍东相遇的时间应该是1984年吧~(为何传闻中说是1988年,陈蓝二人不是持续了10年的么。。)哦,突然萌发一个想法,可能真的是1984年吧~清华的建筑系是5年制,发生那个政治事件的1989正好是蓝宇在清华的最后一年。
  
  1994,那时候我已经在这世上了(笑~)可当我还处于懵懂的无知小儿的时候,蓝宇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一生爱着的陈捍东,我不知道,他死的时候最后想到的是什么。。
  
  那个时代,竟有如此超前的感情故事,其实这样的故事,好像更应该发生在当下这个年代,然而披上了怀旧情结的北京故事,更让人感慨不已。
  
  一直还以为那个时代的人们思想保守,都是只想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BG拥簇者呢~~
  
  昨天在看一本杂志的时候,看到了讲梁思成的文章,文革时期,清华的建筑系非常的不平静,梁一方面迫于压力不停地写检讨,一方面有暗地里坚持自己对于古建的看法,不惜与当时的最高当权人发生冲突。清华建筑系内部也发生了大分裂,其中就有梁的高徒叛变,在某些人的指示下指责梁思成的建筑思想,当然带有那个年代典型的上纲上线的政治色彩。不过建筑系内部既有见风使舵的叛徒,也有不惜身家性命极力维护恩师的人。总之,看完感觉,清华的建筑系虽说属理工类行当,但是与政治上的事端一直有纠葛,他们对此也很敏感,都可谓是他们专业的传统了。
  
  看了此文,我自然想到了蓝宇。那个清华建筑系的忧郁学生,那个曾在动乱中敢用自己生命保护他人的陈捍东的爱人。
  
  觉得《北京故事》的感人之处或许不仅仅在于其中两位主角间的感情纠葛吧,那时候特殊的时代背景,也为其增色不少。另外就是两位主角自身的身份了,在这点上电影中并没有把陈捍东和蓝宇的特殊的身份表现的很好,以至于让人感觉这不过就是一个极度理想状态的有钱商人与高校学生之间的故事,甚至于在当下都要被人斥为狗血的情节了。其实,看原著书的时候最大感受是,其实陈捍东和蓝宇真可谓天生一对,用陈在电影中说的话就是“我和蓝宇是天生注定要走在一起的”,尤其那一段,陈捍东要和林静平结婚时,陈家人有些不太满意林静平的出身,林不过就是一个普通人家的女儿,而陈家人觉得自己家好歹也是高干家庭,自己儿子应该找一个差不多门当户对的对象才对。这时,陈捍东的心理活动让人看了既好笑又无奈,他在想“或许蓝宇的情况更符合他们的标准”。
  
  蓝宇绝不仅仅是人们印象中的一个高校学生而已,他的家庭背景很复杂,也正是这样的经历,让他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忧郁气质。另外,对于陈捍东给予的金钱,蓝宇那种态度也不仅仅是因为他本性纯真,而是他看透了一些东西,所以才会很排斥陈捍东的金钱和物质上的给予。
  
  蓝宇本身就是一个凄美的存在,他的父亲是东北人,母亲是杭州人,所以陈捍东说难怪蓝宇既具有北方人的轮廓,又有南方人的细腻。他父亲本是西北一个工业大学的教授,后来下海经商,赚了不少钱,也因此花心,蓝宇曾对陈捍东说,“我父亲也像你一样玩,但是他当真”,后来他父亲迷恋上一个年轻女人以至于要跟蓝宇的母亲离婚。他母亲在绝望中自尽了,而他父亲也后来经商失败,破产后重新做回本职,因此被人嘲笑说赚钱后逼死了元妻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从蓝宇的描述中,可以猜想这大概他高中之前的事情,因为他说,高中他的继母对他态度越来越不好,以至于高考资料的钱都不给他。而他父亲则变成了酒鬼,蓝宇考上了清华没有钱来上学他都不管,蓝宇不得不向厦门的亲戚借了100元来到北京,后来就遇上了陈捍东。
  
  “妈的,我怎么这么倒霉。”蓝宇在对陈捍东说完自己的经历后如是感慨。
  
  仔细想想,其实陈蓝二人不是一般人印象中的——两个不同世界的人走到一起,花花公子陈捍东对于这样重情义的纯真少年蓝宇最终产生了感情。看完原著,感觉事实完全不是这样子,就像陈捍东曾想过的“或许蓝宇更符合家人对于自己择偶的标准”,蓝宇跟陈捍东其实就是一个世界的人,蓝宇的家庭也曾有过陈捍东家庭的经历,简单说,他们的人生都很复杂,与那个时代有很深的交错,也带有典型的那个时代高层人士经历的变动。他们之间不仅仅是机缘巧合的爱吧,更有着心心相契的理解,只是对于金钱物质之类,由于自身经历,表现出来的反应是不同的。陈捍东的花可谓是不一般,一开始看小说的时候,觉得此人简直堪比当下某些二代,可是与这些没什么素质的二代不同,陈捍东不是没脑子的花心,要知道,陈也是正经八百自己考上北大中文系的。陈的花,在我看来,在那个时代仿佛有种寓意在里面,80年代正是当时思想最混乱的时候,西方的事物渐渐涌进本来一色红的思想的国家,从前的信仰都不在了。尤其注意陈是高干子弟啊,他的鬼混更典型,更具有一种失去信仰、又收到外界诱惑冲击时期的人的状况。更别说他本身的名字“捍东”带有的60年代的色彩了。名字跟他的作为几乎就是某国50、60年代与变革后的80年代的鲜明对比。
  
  或许我这种解释只是为陈捍东从前的“花”辩护吧,因为实在不想看到蓝宇爱的人会像有些人想象中的不堪。
  
  
  所以不愿看到有人评论《北京故事》不过是穷学生与大款嫖客的爱情故事,我想说,那不过是他们特殊的相遇,在表象的背后,其实是他们相似的身份背景,在时代的撮合中,相配的二人注定有的一段一起走过的人生故事。
  
  
  可以说陈蓝二人都是那个时代的精英吧,也因此比一般人更易受到时代大事的冲击,可以看到,陈是在商业大潮中成为大款的,蓝宇的父亲也是在下海潮中改变了,使得蓝宇的家庭破裂;89年的夜晚也是陈蓝二人最不能忘记的时刻,让一向花心的陈捍东意识到自己是这么在乎这个男孩;90年代的某些事件又让陈的企业陷入危机,陈因此入狱。。一切的一切,既伴随着两个人感情的发展,又跟着当时的时代背景有紧密的联系。
  
  
  即使最终蓝宇死了,这种特殊地点特殊背景下的一份这么深重的记忆也永远不会磨灭吧,就像电影版蓝宇说的“没完,留下的记忆还没完”。是的,我也不再相信三生情缘式的憧憬了,此生这一回就足以铭记在轮回中了。我想,这记忆不仅是属于现在不知还是否健在的陈捍东先生心里,还属于我们这些看过《北京故事》并被其深深打动了的人的心中。当现在年老的陈先生从温哥华遥想远隔太平洋、远隔几十年的那个清华的八号楼,他一定能清晰地记得与那个叫蓝宇的人的共度的人生片段;当我们回望那段历史,就不仅仅是模糊的时代印象,而是有一段永远无法忘记的感动,在那个时代永存。


   午夜两点,合上电脑的时候,泪也随之留下,久久不能平静。一些苦涩,一些心痛,为了蓝宇,也为了让我为之动容的同性之恋--那曾经让我鄙夷,甚至有些厌恶的同性之恋。
   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同性题材的电影,李安的《断臂山》,王家卫的《春光乍泄》都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唯独《蓝宇》让我心痛,落泪。让我惊叹,爱情不仅不分国界、年龄、身份地位,甚至也不分性别。蓝宇的清纯,内敛,为爱的隐忍和付出,那敏感纤细的神经,阳光般明媚的笑容,温柔的眼神,深深的刻在了我的心里。
   无意中看了电影版的《蓝宇》说实话,起初是抱着好奇心,因为他和胡军在我心里都是硬汉的形象,而且刘烨的相貌让我始终无法和清秀干净联系到一起,突然看到他们一起演的同性题材的电影,就耐着性子看了下去。可我确实是有几分失望的,于是才找到了原著《北京故事》。
   惊讶于作者如此大胆出位的性爱场景的描写,又被他如此真实细腻的感情所折服。在八十年代的中国,同性之恋对一个家庭来说无疑于一个重磅炸弹,当事人要面对的不仅是自己内心的挣扎还有更多来自于外界,家庭的阻力。当捍东为了母亲,更确切的说是为了自己而抛弃蓝宇,去和林静平结合的时候,蓝宇那种早已预料,强忍伤痛反而安慰捍东的态度让我的内心瞬间瓦解。蓝宇总是这样,顺从,有些乖巧,为了爱,为了捍东,连分手都没有闹一闹。
   相爱的两个人,不管分开多久,离的多远,都会再次相遇。正如捍东离婚之后再次和蓝宇走在一起。短暂的分离只会让各自更加清楚彼此的感情。他们无疑是相爱的,当捍东身陷困境,蓝宇不动声色的倾其所有的帮助,让我赞叹这样的感情,是连一般的男女之情都抵不过的。我对蓝宇又多了几份敬佩之情。
   可总是造化弄人,或许只有悲剧才能让人铭记。我多么希望故事的结局能俗不可耐的让男主过上安稳和幸福的生活,可生活总是比戏剧更加戏剧。当蓝宇在一抹橘色中,缓缓向我走来时,我分明看到了那个俊秀,恬静的略微有些羞涩却又执著的蓝宇......


    必须承认,是带着些微猎奇的心态看这部片子的,而这种猎奇也暗自发酵了好久才让我有勇气观看《蓝宇》。虽然不排斥同性恋,但看着两个猥琐大叔赤裸裸的在你面前谈情说爱亲密无间,我想谁也无法接受。终于又终于,不知道是什么让我生出了勇气,夜半无人时,开始看《蓝宇》。说实话,这是一部好电影,但还是不过瘾。然后我翻出了《北京故事》,才真正理解了他们的爱情。
  
  陈悍东
  
   陈悍东,出身世家,有背景有门路,也有些小能力,爱玩爱装爱面子,精明圆滑不吃亏,见得多了,拥有的多了,并不懂得珍惜。他有钱,以为钱可以摆平一切,在那样的环境下,这么想也没有什么错,但是他遇到了蓝宇。他爱蓝宇,但从始至终,也没有停止伤害蓝宇。只不过是因为他花钱买了蓝宇的童真,之后很长时间,他对蓝宇的感情都是矛盾的,那如交易般的开始,总让他心里有些微的鄙视吧。
    他玩男孩玩女孩,随心所欲;他结婚,找一个漂亮的女人撑门面;他想举案齐眉,行不通就彻底分手。离婚后,他渐渐认清了自己对蓝宇的感情,再相遇,就变得那么惶恐。在那个逼仄的出租屋里,相拥的两个人那浓重而急促的喘息,爱的痛又舍不得离开。知道自己要出事,细心的为蓝宇安排好一切,像个男人有担当的样子了。出狱后,在刘征家的饭桌上,也许他已经决定,就这样一辈子吧。最后的最后,蓝宇死了,那个蹲在太平间里嚎啕大哭的男人,让人疼到了骨子里。
    我不敢想象失去了蓝宇的陈悍东,将要度过怎样的人生。猛然间又想起蓝宇轻轻的哼着那首歌的样子:
   对你的思念 是一天又一天
   孤单的我 还是没有改变
   美丽的梦 何时才能出现
   亲爱的你 好想再见你一面
   秋天的风 一阵阵地吹过
   想起了去年的这个时候
   你的心到底在想些什么
   为什么留下这个结局让我承受
  
   最爱你的人是我
   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
   没有说一句话就走
   最爱你的人是我
   你怎么舍得我难过
   对你付出了这么多
   你却没有感动过
  
  蓝宇
  
   这是蓝宇最喜欢的歌,他也像歌中唱的一样,“没有说一句话就走。。。”这个时候真的觉得老天太不公平,那样美好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如此残忍的夺去他的生命?
    他是那么纯真,善良,坚强,勇敢,他的爱是那么纯粹,让人无法自拔。他让我深深震动,虽然寡言沉默,但却心明如镜。他知道什么是最重要的,爱情那么伤,他却义无反顾,甘心赴汤蹈火,傻的让人心疼。他是那么脆弱,爱的深就容易伤的重,看着自己深深痴迷的人,和别人上床,和别人结婚,一次次分手,一次次用钱伤害他,他只是沉默着忍受这一切,就连哭都压抑的令人心碎。我可以想象着他安静寡言的坐着,忧郁的眼睛紧紧追逐着悍东,深深痴迷。那个时候,只想质问悍东,你怎么舍得。
    最后的最后,躺在太平间里的你,一定很冷很冷,但是那个坐在你身旁痛苦的男人,他真的爱你,这会让你觉得温暖吗?
  
  独活者的独白
  
   失去挚爱,是怎样一种痛?太阳依旧升起,地球依旧转动,生活看上去也许没有什么变化,但是只有失去的人才明白,一切都不一样了。
    从睁开眼睛起,我看到的,感受到的东西都深切的提醒着我,你不在我身边了,再也会不来了。我以为睡着之后会好些,可是你在梦中出现,对着我笑,和我说听不明白的话。其实我宁可再也不梦到你,因为总要醒来,总要一次又一次的提醒自己你已经不在了,我再也无法拥抱你,无法亲吻你,无法感受你的温度。
    我知道我总会熬过去的,尽管这个世界上已经没有你,但是我依然没有勇气选择死亡。活着还可以靠回忆来维持我们的爱情,可是如果死了,我不知道会不会在另一个世界和你相遇。所以我选择活着,但是我注定要让你失望了,我没有你那么勇敢,没办法让自己活的更好。现在我虽然不会痛的那么强烈了,但是也不知道该怎么让这颗心脏再跳动起来,除非你能活生生的出现在我面前,但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了。
   蓝宇,你看,北京的春天来了,花都开了。
    蓝宇,我真的好想你。
  
  


   要不是电影,我绝对看不完这本书,因为语言太直白了——少儿不宜的细节比比皆是,何况还是发生在两个男人之间。我不是腐女,没看过耽美小说,但我想稍有文笔的作者应该都会有意把它描绘得唯美一点,就像电影里拍激情戏都不那么写实一样,不然大家就要作呕了。但是《北京故事》完全没想美化,而是纯写实地,赤裸裸地把真实的一面暴露给我们看,越是暴露和触目惊心,越是看得我心痛无比,因为蓝宇这个形象实在是太令人心疼了。
  
   少年
  
   “少年”这个词,带着女孩子的清澈纯粹和男性的力量,给人楚楚可怜等待着被人蹂躏的印象但同时又有可以征服一切的年轻意气,所以男人女人都会喜欢。而且不知何时,欣赏同性之间的爱恋蔚然成风:腐女已经成了一个庞大的组织,而且男人也表示看到两个女性彼此做出亲昵动作会异常地兴奋。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一直没弄明白。
   蓝宇之所以让人看了心痛,一部分原因就是“他是一个美好的少年”,单纯、内向、聪明、容易满足、和痴心不改。这样美好的事物毁灭了,带着在人世间未尽的心愿和所受的伤痕,归于尘土,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结局。他在人间过得好苦,但他只是笑笑说“妈的怎么我这么倒霉”;他因为这一段不能被接受的恋爱一度不被人当人,但他善良的心从未想过报复谁,连一点点倾诉都不想,因为他不想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爱情;最后他为了悍东付出了一切,连告诉他都不告诉。最后他死了,在幸福生活看上去即将来到的时候戛然而止地离开,永远地闭上了那双“忧郁、不安和迷恋”的眼睛。
   为什么要哭呢,其实蓝宇的离开是解脱,悍东一次次伤害他,难保不会重蹈覆辙。他们都说,对方是毒药——想戒但戒不掉的毒药。用毒药来形容爱人,说明他们心头的道德标尺还是对自己心底的爱恋做出了审判,现实能不能容得下他们?他们之间的感情会不会变?都是未知数。《窗外》中的师生恋的结尾也是残酷的,何况他们。所以,让蓝宇上升到在精神层面上自己可以一辈子爱恋、在他人心中永远被追忆缅怀的形象,对蓝宇和悍东来说,他们成为了不朽——通过悲剧的形式,悲剧的情感,悲剧的深刻,让我们看到了同性恋朋友们之间的爱情。
  
  
   爱情
  
   看完之后,我是哭得惨兮兮的。其实和《罗密欧与朱丽叶》《泰坦尼克号》一样,相爱的人没能够厮守,所以读者观众就都为他们撕心裂肺的。
   然后我想,如果蓝宇是个女孩子,我会不会还这么感动。
   后来我发现,如果蓝宇是个女孩子,我一样会感动,但是不会这么强烈。因为蓝宇虽然柔美忧郁,大有女孩子的感觉,但是他毕竟是个正常的男孩子,除了取向方面。悍东也说,虽然蓝宇像女孩,但在他身上看到的更多的是自尊、要强和坚忍,很多女孩子没有的特质。(这当然有点男权思想,谁说女孩不自尊坚强了。。?)但是我看书的时候的确也有这样的感觉,就是蓝宇完完全全是个男人,还具备优秀男人的一切特质,只不过他在爱情方面违背世俗地爱上了悍东。
   他爱悍东爱到能付出一切,从抵抗他人的骚扰“守身如玉”到后来救悍东出来,他所做的一切已经超出了俗世对“爱人”的定义——亲人做不到的他做了,老婆做不到的他也做了,他的爱高出了常人许多。正常人的爱中有私欲、怖惧、虚伪的一面,可以说,蓝宇的爱已经接近母爱的高度,要是一个女孩子能像母亲一样地爱悍东,我想不出任何理由会有人不愿意接受她。但只因为蓝宇是男人,他的痴心他的冲动终究不能暴露在阳光下和登堂入室——明知无果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
   这就是为什么看书的时候泪水不停地流,为蓝宇出于本心的“母爱般”的爱情,为他理性上明知阻挠万千但不顾一切的爱情。
  
  
   同性
   在我身边,大部分人还是不能接受同性恋,虽然中国自古就有“男风”的民族特性,实际上从生物学的角度这是一个生物问题,世界上所有的动物中都有同性恋,所占的比例也基本稳定。但是不能接受的人还是很多,从父母开始,我父母一听到这个词就很警觉:“你什么意思,你该不会是吧?”——父母怕自己的孩子是同性恋,无法传宗接代,这也是一个生物问题,任何物种都想让自己的种族繁衍下去;身边的朋友也有反对的,觉得恶心的,至少是无法接受的。我觉得这个原因还是因为不了解,以及当今同性恋给人的一种妖魔化的印象。
   我相信真正的同性恋之间的感情,它们应当也是干净的、稳定的,如男女夫妻一般的。要是遇到真心相爱的人,同性恋之间爱情也能像有些异性爱情一样的永恒。只是我们给予他们的空间和宽容太少了。在北京,有个地方叫“拉拉沙龙”,出于好奇我和朋友去过一次,去了那里,你会发现在同性恋朋友的世界中,我们几个异性恋的人成了异类——谁规定的少数者就是异类呢?
   只要是真正的爱情,都值得被尊重。
  


  看過的BL文,首推筱禾。耽美文門庭若市,能稱得上同志文學的卻門可羅雀。喜歡筱禾的文,因為真實,雖然骨子裡有擺脫不了的烏托邦。周而複始的禁錮之愛本身愛情小說樂於描寫的素材,能夠淩駕在過於虛空的現實之上的文至少對於迷魂陣里的人來說是可貴的,一如我。
  但願能懂生活的困境及其愛情的意義。
  
  《北京故事》
  先看的電影,并沒有特別的印象,唯獨喜歡開頭那個敘述的語氣以及環繞電影始終的暗藍色畫調。北京秋天落滿梧桐葉的小巷,藍宇同悍東說,每天醒來我都告訴自己要少愛你一點,好讓離開那天自己可以好過些。因為這一句台詞看了小說,比電影要濃情很多。結局處在高潮戛然而止,兩人的愛情勢必以失去換的一方的永久。書的基調同電影一樣,一提筆就老,慘老又悲情。藍宇同陳悍東的愛情似乎是那個年代同志愛情較為客觀的寫照,畢竟是愛的,無奈著不可相信著後悔著。最後陳悍東的禱文很讓人淚奔,也許你選擇了名利選擇了家庭選擇了所謂的道德倫理,可是你失去所愛,在漫漫餘生,那是種無法言喻的滋味,無法償還,比起努力還力不從心。藍宇最震撼人心的恐怕還是愛情的單純,放在同志身上,一如愛情最初的模樣。
  
  《青山之戀》
  這篇監獄文可能是筱禾里耽美成份略多的一本了,但是描述依然非常真實,開端過程高潮結局,都水到渠成。兩個男人間的感情及其微妙的變化在一個特定的場景里反復上演,你傾盡所有來愛一個人,勢必會得到回報不是你無人可愛,而是你非愛不可。李小武的蠻橫跟肖海的堅韌無一不是對抗面,可是愛情里最難人可貴的便是單純的愛著,不離不棄。愛情時而霸道時而妥協,都不過是途徑,愛情沒有終點,因此太愛便是墳墓。沒有童話。不愛則已,愛了便深情。
  性愛場面尺度澎湃。
  這本可以虐到肝腸寸斷的地步,高潮部分猶如夜場電影令人窒息,衝擊力很強。至少結局是圓滿的,兩個都是,也必須是男人的靈魂,終於可以在一起了。
  
  《抗拒的誘惑》
  最現實的一本了吧,因同志無法擺脫的宿命感。周而複始便也是現實,更貼近同志大眾的群體,仿佛只是兩個稀松平常的男人間的感情,卻溫潤到水到渠成。同志告別原先的彷徨跟掙扎似乎都有接受的過程,譬如愛戀男性的身體。孫濤可以坦然接受不過是他已認定自我同志的身份,并樂於遵循自己的生活方式,同志的安穩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已經是向社會妥協的過程,肉欲跟情感并不是兩個對立面,在同志的身上往往肉欲顯現的更為深刻,虛空便也盤踞如火山灰。其實這是個很矛盾的事情,對感情的需索顯得無力,因此執著肉體。物欲橫流的時代很少有人能夠靜下心來好好愛一個人,何況兩個看似有獨立精神支柱的男人。當然孫濤愛趙凱,毋庸置疑。
  從友情的邊境越界,似乎是很多同性愛情的開始,但卻很少成功,彼此克制。孫濤是幸運了,至少他們彼此相愛,儘管社會的壓力,家庭的復旦,始終徘徊的無奈跟不安并沒有沖淡他們的愛情,因為相愛太不容易。可是現實畢竟不能總以相愛為藉口,那些平淡瑣碎殘酷又操蛋的生活里,有時候單純會顯得可笑。
  結局談不上千瘡百孔,卻是擺脫不了的傷感輪回,如同宿命要你再痛一次,你睜開眼睛說,嗯,只能這樣了。
  同個題材的還有一本韋飛的《室友》,寫的非常好。
  
  《默契室友》
  這是我最喜歡的筱禾的書了。大概是我認為的最嚴肅意義上的兩個大男人的愛情。用術語點的話說,也許該叫攻攻戀,可是有什麽關係呢,只是因為愛著。這是個百分百只能是兩個男人的故事,性別屬性在這本書里最為激烈。
  這場愛情里感動到我的也許還是更多的甜蜜,高肖華同戴曉翔愛的沒多少隱忍也沒多少無奈,那麼大方地付出,瀟灑又執著。戴曉翔說等以後我回家換你一個人對著空蕩蕩的宿舍,你就知道那感覺有多難受。他們不說再見,他們也不說想念。愛一個人,想他在身邊的日子,卑微的遷就霸道的唬弄,有什麽關係呢,只要他在我的身邊。如果說同性愛在高肖華的心裡更勝一層傷感,我卻絲毫沒有懷疑戴曉翔愛的會少一點。曾經他們很快樂,後來他們試圖回到道德所謂的正常人行列,於是才有的傷痛。總是會問,像原來那樣不是很好么。嗯,這輩子最後悔的事,就是沒有承認想要和你在一起。
  在那個充滿自由的國度,他們因著夢想跟希望,陷入彼此的生活,卻不知道後來彼此的生活所充滿的才是夢想跟希望。結局恍如隔世。
  
  《彩繪坊》
  這本書構架最為龐大,人物出場也最多,小說寫得偏向劇本,的確足夠拍成一整部電視劇。
  在筱禾後來的文中,性別屬性尤其突出,兩個主角都是獨立人格且夠擔當的較MEN男形象。當然MEN跟可愛毫無衝突,比如可愛又陽光的旭東。也許這本書的終點已經不單單只在旭東同姜海的愛情上了,旭東的一廂情願佔據了很大的篇幅,而若說姜海被感動的過程也並非都是源於愛。這已經是本很有文學高度的作品,在同志的範圍內,社會的眾生相淋漓盡致。一個同志大概也不會喜歡被深究為何喜歡男人,但單純愛著一個人的感覺的確很美好,而仿佛你在,你在本身就是一種安慰。
  旭東愛姜海並非沒有任何緣由,他愛一個人自然也付出代價,當然心甘情願。而我甚至不能說這樣算不算得上愛情,也許愛情真的只是一個人的事,而筱禾把這一個人的事寫得入微細緻又驚心動魄。而愛情無非是我愛你,或者你愛我,或者我們相愛吧。
  
  
  


  这个故事好美好美,让许多的异性恋情都黯然失色。
  同性,爱起来更加真心,因为更加懂得,更能体贴吗?
  茫茫人海,找一个爱人如何困难,既然爱上了,同性又如何,又能如何?
  爱情最是动人,却也最是危险……


   大概是初中的时候看了电影版。我对看过的电影一向印象模糊,如今对《蓝宇》的记忆仅限于“片中胡军和刘烨好过一段”,其他情节就一概不记得了……昨晚去看了从网上找的小说版,今天上午重新看了一遍电影。
  
   或许是之前期望太高,小说并没有让我达到预期中的泪眼婆娑状态。只是觉得这个故事沉甸甸的。(捍东和蓝宇的形象,让我频繁地想起继瑜和若甫。他们有很多特点都重合在一起。)
   对于捍东,我一度觉得他就是个人渣。我讨厌他对感情不负责任的态度,既然他玩儿不起,干嘛还要把别人拖下水。我也讨厌他像低级动物一样的本能,他的欲望总是原始而肤浅,征服了一个对象就转手再换下一个。我更讨厌他对任何事情都不当真,更把别人的感情不当回事的样子。看到后来,慢慢开始觉得,很多事情也怪不得他。他只是一时没弄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而已。
   而蓝宇这种纯真善良的人,注定会成为感情中受委屈被欺负的一方。无论是捍东犯浑把他赶走,还是后来捍东结婚而他被林静平暗算,到最后捍东死皮赖脸回来找他,他都默默地接受了。他一直没有太多选择权。他的爱虽然不会停止,但他的脚步是犹豫的,只有捍东回头叫他,他才知道快走几步赶上去。面对这样的人,捍东居然也好意思做出那么多对不起他的事来。
   而林静平,是个让我恨得咬牙切齿的人物。拜各种耽美动漫所赐,我对于女性群体越来越没有好感了OJZ她这种表面光鲜实际又精明又虚荣的人,是我最不喜欢的类型。我总觉得,女性所具有的那些隐秘的缺陷和心机,其他女性可以轻易就觉察,而男性往往被表面现象所蒙蔽,要过很久才能发现。当然,她做的一些事,用她的话说,也是为了捍卫自己的家庭。我不知道如果我站在她的角度会怎么做,我只知道,她把感情看得太容易了。
  
   看到很多人在找小说的原型,在争论那张绿衬衣少年和刘烨,谁更接近蓝宇的形象。我一点儿都不想知道原型人物是谁。如果这是真人真事,那它未免太沉重了。我宁愿相信它是个虚构的故事。
   小说的结局蓝宇出车祸,我一直刻意避免去想它。读者总是会被作者牵着鼻子走,作者说什么,读者就相信了。所以我宁愿我看到的结局是一个被篡改过的、圆满的结局,这样心里还会有安慰。
   至于小说的尺度,没有我之前想的那么夸张。觉得描写得还是挺自然的。只是那些文字让我开始思考,是不是很多男性跟同性做,也都是会有快感的?毕竟,出于生理原因,两个男性在一起,身体接触更加直接和淫乱,感官刺激也更大。始终觉得,捍东和蓝宇的感情,有很大一部分是出于对对方身体的迷恋。
   看完小说,又看了一篇后续《秋风再起时》。情节曲折离奇得像电视剧,偶尔也会流露出典型的腐女幻想。不过看得出那个作者很用心也很投入。虽然它纯属虚构,我还是愿意相信,捍东和蓝宇最终获得了安定的幸福。
  
   重新去看电影,也和我记忆中有很大不同。和小说一比,它的确太仓促和潦草了,也不够深情。觉得它本来可以拍得更好更用心的。不过我一直认为电影版的选角是它唯一完美的地方。胡军和刘烨,没有比他俩更合适的人选了。
   对于我这种见不得一点儿虐的人,所有故事都是童话结局才好。我愿意相信,蓝宇最终等到了为爱情变得执着勇敢的捍东。其他事情都不重要了。
  


我以前不怎么喜欢蓝宇,但是这个评论让我对他有了改观。非常喜欢这篇评论,很真实的感受


蓝宇这个电影怎么说呢,开始没什么感受,但是慢慢的看真的能感觉到内心的感受,感觉很不错,这篇影评写出来了真实的感受,非常喜欢。


辉子比较短,就没列进去了,确实也不错。。
都是催泪的娃。。


连彩绘坊都啃下了,楼主绝对算得上是筱禾大的粉了。Ta最近在说书刚刚连载完新作《混乱》,强烈推荐!


她有新作啦!?


嗯,除了这部今年开始连载的《混乱》,还有前两年的《心爱的姑娘》,看来楼主应该都没看过!建议楼主直接去“筱禾说书”围观!


楼主在这里。。《心爱的姑娘》没看下去,已经忘了讲啥了,《混乱》先去下下来看看。


心爱的姑娘我是不停的一晚上看完的。。就是一直想知道为啥他们不能见面。。但是结局略坑爹啊。。考完试去下混乱看。。


一直認定胡軍和劉燁就是捍東和藍宇,看戲中他倆的眼神兒,會覺得不管他們是迷戀彼此的肉體,還是愛對方的性格脾氣,都是愛。重看藍宇我也是不忍看結局,看到捍東出獄後跟藍宇幸福地過日子就夠了,你說得對,其實我們都有選擇的餘地。但願他倆真的等得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