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北京人?!
1994-12
中国社会出版社
骆 爽
无
本书通过形象的描写展现了富于正义原则、历史气概的北京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北京人,“群贤毕至”的北京人,“情感浓烈”的北京人,幽默的北京人,“皇城根下”的北京人,“官本位”的北京人,“光说不练”的北京人,“小事糊涂”的北京人。
目录
忠告读者
第一章 苍茫的神话
纵横四海家园梦
人类,渴望自己的家园。当诺亚携他的子孙们从洪水的噩梦中醒
来,从飘游的方舟中走出来,脚踏坚实的大地,鸽子正衔着嫩绿的橄榄
枝飞翔。
没有土地的家园,心,永远不得安定;心,永远沉沦、动荡、飘泊 圣
・奥古斯丁曾言:“因为我是一个朝圣者,久久渴望自己的国度。”
都城,是一个国家人民心灵的家园。
英国人的象征是雾伦敦,那古老的伦敦塔桥、大笨钟、美丽的康桥
白金汉宫、唐宁街……
浪漫的法国人想起了那些为“自由、平等”抛洒热血的人士、断头
台、巴黎市政广场上的铭文、凯旋门、巴士底狱、圣母院、埃菲尔铁塔
美利坚的公民不会忘记他们那婉辞皇帝建议的平民英雄华盛顿将
军(华盛顿将军当总统后,曾有人劝进,希望他做美国国王)、杰佛逊、帕
特利克、亨利、《独立宣言》和白宫门前的绿茵……
在北方的漫天飞雪中,俄罗斯那些忧郁的诗人,普希金、莱蒙托夫
曾为祖国在专制的暴虐下呻吟而吟唱,莫斯科潮湿的天气,使人想起了
俄罗斯人的血泪……
历史选择北京
中国的都城轮换史展示了力量的消长。
阿房宫的大火结束了秦都的传说,洛阳的牡丹不再叙述往昔的荣
华;长安曲江池畔仍散发着杨家美人的脂香么?
那“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体,暖风吹得游人醉,……”的
杭州;那“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的金陵,所有的王气都黯
然而收……
中国的“都魂”似乎也尝遍了“人生如寄如旅”的滋味。
当北京接纳了这“千年游子”之时,它似乎有了一个久居之所,但仍
然出现了现代迁都之传说。
数度的轮回已使中国的“都魂”更成熟了吧?
北京人的祸福
宁为天子脚下一丸泥,不做他方一撮土。
然而做天子脚下的臣民当真有那么快活么?历朝历代的北京居民
在“皇恩浩荡”之后,那种都城变乱年代的烦躁、围城或改朝换代时的惊
恐,处在帝王家门口的谨慎,说明北京人曾经活得不易。正像《霸王别
姬》一片中展示的:当老太监能将晶莹剔透的玉器当溺器端到北京小艺
人面前时,也能施展其摧花拆柳的本领。
近水楼台可能先得月,可也有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时刻。
逝者如斯。那舒适闲雅的步态早已变做“只争朝夕”的焦虑。
祸福参半,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选择;在对传统氛围的留恋与新浪
涌来的洗礼之间;在贵族文化没落与平民经济奋起的冲突之中,北京人
的心态步入了纷繁复杂的漩涡之中
“混血”的北京人
北京文化是水乳交融物,而决非层层见异的鸡尾酒。
北京文化亦如数的排列与组合,有其多动性,亦有其相对稳定性
虽形变而神不改。
谁都不能自诩为血统纯洁,谁都可能是“混血”或“杂种”
因为北京曾是种族融合的大都市。
20年代说的北京人与现在说的北京人恐已不是一个概念。向现代
化的迈进与外来“移民”的涌来正使北京人从狭小的胡同中走出来
第二章 皇城情结
天子脚下的宠儿
当官的得先学会做妈才,然后再学做主人。(当然,也仅是小奴才的
小主人,大主子的大奴才。)官大一级压死人;官小一级憋死人。
宰相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居显要,但毕竟是一人之下。皇帝对
宰相可以降阶相迎、尊之又尊,然而宰相却在皇帝面前必三拜九叩主
奴的名分是不能没有的。宰相是皇上的大奴。
京城的人,无论官吏与平民们都可以做外地人的主子,因为他们受
着皇上的恩泽,仿佛自己就有了当主子的资格,这意识是透在骨子里
的。在他们的内心里早已给自己加上了“宠儿”的封号。
这些“宠儿”们,尤其是为官者因其“宠”便有了各种各样的特权,特
权的大小与其受宠程度的深浅而成正比。
宠儿的性格是扭曲的,即要当奴才,又要当主子,着实不易。
天、地、人哲学
皇帝把自己住的地方称做“京”,叫京师、京都,甚至那里的戏曲叫
京剧。
在甲骨文里,“京”就是“高”的意思。京成了中国传统政治的浓缩
皇帝喜欢居高临下,把一切都打上自己的印章
皇帝自封为“天子”,就是说,他是天的儿子,独揽了上天驻人间“办
事处”的大权,他直接秉承天意,统治人间,圣旨和金口玉言,那是真正
的“一句顶一万句”。封闭文化与院墙心态――“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
红杏出墙来”的多种解释……
“紫禁城共有9999间半房间。”这一史实可能是考据家、专制宫廷
礼仪祭典专家以及文化闲人得出的结论。
不过,皇帝位居中央,住房面积大点,是他小小的特权之一。如果他
的意思、意旨渗透到臣民、文化的血肉里,那才真正让人心惊肉跳呢!
太监 文化 与 阉 割恐 惧症
中国的太监文化存之久远,所以形成了阉割恐惧证这种病,
症状一:深陷于往昔那最痛苦的一幕,肉体、精神倍受摧残,伴发变
态心理,兼具自虐狂、受虐狂和虐待狂的特性。在阉割恐惧症背后滋生
出的另一种病症是阉割渴望症。
临床实例一:清代有独具一格的内廷制度。皇帝选中做爱的妃子,
必须在太监面前脱光上下衣,用大�包好胴体,由太监背到御榻前,与
皇帝交合。敬事总管与驮妃太监在窗外等候,如时间过长,总管则高唱
“是时候了”。皇帝不应则再唱。虽然被阉割了性功能,仍有一种可望不
可及的性欲,当皇帝在里面享受天伦之乐时,窗外的太监会用吁咳以示
干扰。
临床实例二:明代大太监刘瑾,人称“刘皇帝”,势焰熏天。正德三年
夏天,刘借发现攻击他的匿名书信之机,罚百官跪在奉天门外听训,结
果有数人耐不住酷署而死。他还强迫京师寡妇尽嫁,一时风雨满城。
症状二:具传染性,患者通过精神渠道向外传播病毒,使官场和文
化界大部分人都表现出太监的病症,尽管他们的生殖器官是好好的。
临床实例三:中堂大人李鸿章给慈禧祝寿献媚,欲献上刻有“万寿
无疆”字样的上好墨宝。他的一个幕僚系绍兴师爷,聪明之极,及时制止
了这一行为,说当墨磨损后“疆”字消失,岂不变成“万寿无”了么?李鸿
章吓出一身冷汗,向师爷致谢不已
封 闭与开放
北京是扭着大秧歌走进世界的,进两步退一步,退一步,甚或进
一步,退一步,进退之间永远不失其“扭”态。北京的时间是凝固的,袁世
凯可以不知道爱因斯坦为何许人也,但皇帝梦是不可以不做的。
1919年“五四”那场强冲击波着实使北京甚而中国震荡了一次,但
30年过后,弹指一挥间睡态复萌;60年之后才有了“轮回转世”的机缘
但这一次轮回北京人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精神家园吗?
北京在漫不经心中却有曾难以抗拒的同化力。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禅变为“京学为体,外学为用”。北京的封闭
与开放都具魅力,不论是层内人与外来人都可各得其所。你可以来享受
这里的深厚文化的氛围与情调;也可以到这里好水好茶的商战海洋中
为之一搏。
第三章 北京人的美德
粗豪尚武的遗风
“燕赵自古多悲歌慷慨之士”,司马迁如是定论。
北京奔放着阳刚雄健之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士便从这里出
发……“我自横刀朝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北京人大刀王五为黑夜的
血腥中增添了一丝亮色。
北京人尚武,与朋友交,守诺、重信,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赴汤蹈
火。
就是今天在北京的商战,其粗豪之风亦猎猎作响 北京人办公司
气派大。
正直、勇敢、诚实的北京人
正直就是君子变骂娘。
勇敢是一种表现为随时准备去死的强烈的求生欲望(《新魔鬼辞
典》)。勇敢是理性的。表现为一是迎战不应该害怕的东西;一是不害怕
应该害怕的东西
诚实是一种品质,意即真诚、实在,在暴虐面前敢于坚持真理,它有
别于“老实”,老实是一种性格,往往代表无能
友 善 的 人 际 关 系
“上帝只能帮助自助的人” 西方人的人际哲学。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 中国
人的人际哲学。
西方人众人吃饭,各付各的钱,天经地义;中国人在讨论“AA”制之
余,照样争着掏腰包买单。各掏各的,生分。
到北京人家里做客千万不能太客气,否则会被斥之为“见外”或
“差点儿意思”。
北京人恪守的格言:“骗朋友仅是一次,害自己却是终身。”
“礼尚往来” 北京人维系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勤劳智慧的北京人
“勤快的人汗水多,懒惰的人口水多。”
鲁迅曾戏言:“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
上的。”真乃大智若愚,别人怎么不知道把喝咖啡的时间用于工作上?
北京之为首都,嵌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北京人勤劳的汗水与智慧的
光芒。
幽默的北京人
北京流行的幽默故事一:
一个乡下不识字的农民第一次来到北京,当他走到一个写有“浴
池”字样的地方时,觉得口渴,便走进去讨水喝。掌柜的见他一身老农打
扮,手里拿着油光发亮的烟袋,一副幽默滑稽的模样,以为是存心逗乐,
便对伙计说:“给他打碗水来!”伙计便从浴池中舀出一碗水,乡下人接
过来看也不看,咕嘟咕嘟地喝了下去。待走出门,发觉味道不对,折回去
找掌柜的,说:“掌柜的,你这水得赶快卖,有点馊了。”
北京流行的幽默故事二:
在一辆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一位年轻姑娘不小心把口红印在前面
一男青年的衣服上,姑娘非常尴尬,连连道歉。那男青年报以善意的一
笑,然后风趣地说:“没关系,不过我更喜欢你将口红印在我嘴唇上!”姑
娘不安之情一扫而光。
北京流行的幽默故事三:一知识女性骑车到一胡同,迎面突然闪出
一穿片鞋小伙。知识女性慌乱中来不及捏闸,前车轮却卡在小伙胯下,
待欲下车致歉,却只见小伙腿一偏,两手握车把,一转身,一用力,一声
“走您的!”车子在加速度下又前行了。知识女性回头一望,片鞋小伙没
事儿人儿似地站在原地微笑地看着她
幽默是北京人的财富。
第四章 北京人的劣根性
北京人的性格缺点
在“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的歌声中,北京人与外地人
有不同的体味,一个是自傲,一个是虔敬。
居于“太阳”身边者与向“太阳”朝贡者心态是不同的。
但这种心理定式也终有改变的时候,在来自异地排天巨浪的冲击
下,却也幻化出北京人的惶恐与自卑。
北京人伪诈、浮躁,一老一新的病症。
历次政治风云深深地印在北京人的脑海中,这风云都是无常的;社
会深层变革使北京人在精神的土壤里找不着北。
文化水准的差距造就了下层市民与贩夫走卒们之间的俚语;生活
环境与漫长的冬季等使北京人趋于懒惰。浮华的氛围与物欲的享乐之
中,北京人渐变为谨小慎微、保守怕变。
北京人的精神误区
中国人曾走过漫漫的“左”路,北京人首当其冲,既是“左”祸的受害
者,又是传播者。
“左”过之后,北京人疲惫的心灵似无以安,步入真空态。借开放之
机,“洋祸”乘隙而入。
但北京人毕竟不是上帝的子民,在“崇洋”的背后更多的是可掬的
俗态。这近似邯郸学步的举动是不是在说明着北京人对价值观的判断
能力?
北京 人 生 活方式 之 弊病
普通市民“斤斤计较”度日,新兴市场贵族却在挥金如土、暴殄天
物,官员更是大兴“灰色消费”。
每个人都成了现代化城市机器的部件工作似乎是生活的全部意
义,忙碌过后一片茫然。
生命虽短,却不知如何打发时光!
文化的绿洲被文化的沙漠啃噬着:伤痕文学、朦胧诗过后,人们虽
看到了《希望的田野》,却迅即跌入“痞子文学”的“地狱”。
压抑的“性”在西方性文明的倡导与启发之下似乎一下子开放了
冲破了传统伦理道德的堤防,一泻千里。
市场经济大潮下北京人弱点的再生与
浮现
一度成为名牌厂商广告奴隶的北京人怎么突然冷不来了?
过腻了夫妻生活,要找个情人换换口味,这些都成了各家大小周末
报渲染的资料,据说还有个什么“第三者俱乐部”。
人病还看不过来,却有专门为宠物开设的医院。巴黎贵妇人脚脖子
上链条拴着的狗在北京的街头也出现了。愤世疾俗虽不必跟狗过不去
但狗吃人食不也是很可悲的吗?
第五章 消费型城市的荣与辱
“你也求我一次吧!”
潘长江曾演过一个小品:一位曾经一文不名,但现在腰缠万贯的乡
下人苦苦哀求他曾多次求助的表哥反过来也求他一次,即使是以他全
部的资产为代价也在所不惜;而表哥却实在想不出应向他求些什么
小品的最后,乡下人大声地呐喊:“你也求我一次吧;我也想尝尝让
人求的滋味!”
花钱买心理平衡,但买得了平等吗?
服装 西化 ,饰 物 加 码
时装、首饰都是费钱的东西,没有经济基础的人难以跟上潮流。“款
爷”、“富婆”们领导着、操纵着高消费的潮流。5000元一双的皮鞋算不了
什么,3万元一块的手表拍了票子拿了就走,潇洒之极,还埋怨没有更贵
的。
但是,仍有一些未列入款爷、富婆级的人一定要凑凑热闹,没条件
要上,创造条件也要上:
“别人有了,咱没有,出门觉得寒碜!”在前门金店里一位顾客如是
说。
平时紧衣缩食,大热天不舍得吃根冰棍,挤出点儿钱,就是为了阐
一把。来到精品店,吵吵嚷嚷,大张旗鼓地买上一块高档精表回去
这可怜的举动却只能博得“款爷”们对此类人很体谅的一笑
巨大的虚荣心引起了不符实际的消费欲望,可悲!
打“的”成风 ,时 尚新 潮
“黄祸”在北京“横行”。“Taxi”司机戏称自己是“现代祥子”
“现代祥子”们载着北京人满世界跑。
北京人可真需要这些“现代祥子”呀!真办事的需要;喜欢摆谱的更
需要。
10元钱买个“打的”的名份,也是甚值,够体面的了。到了朋友那
儿,总是免不了一句“我是打‘的’来的!”不知那朋友做何想?
从四合院到花园别墅
消费风甚嚣尘上,愈演愈烈。
《北京日报》星期刊对35万元来一桌酒席的北京人、1800美元住一
夜总统套间的北京大款展开争论,也登载一些北京市民初次“打的”,感
到囊中紧张的羞涩的事例。为什么有钱的花起票子来不心疼,无钱的也
大把大把地掏钱呢?这涉及到住房这一最特殊的商品。
北京某学者曾在《中国青年报》撰文,解释这一现象:住房作为最紧
俏最重要的商品,多少年来靠行政手段分配,普通人买不到;那些已分
了房的人,占了未分房者的便宜,钱自然省下来,花在别的消费上;那些
未分到房或分房无望的人,既然购房无望,何必积敛呢?
盛 名 之 下 的“大 杂 烩 ”
曾几何时,京城曾发生过南北火锅大战,大街小苍的北京人――皆
涮。
北京胸襟广大无边,任由粤菜北伐,挤掉川鲁的不少生意。
如今,境外的饮食方式更是大举入侵了。首先是美国肯德基家乡鸡
“发难”;继而是加州牛肉面连锁;再而“麦当劳”粉墨登场,各类牛肉面、
公子面、牛仔面等争先恐后请北京人品尝,于是满北京――皆快。
但这些远不是大款们摆阔的地方,他们早已忘记了炸酱面的滋味
要一顿饭甩出几万元,几十万元,就是不丢面子,无异于压石崇斗富了
国人流行一句顺口溜:“一顿饭一头牛,屁股下一座楼”。
西风 东 渐 话 年 节
“天子”脚下的顺民似乎要变成“上帝”的子民了。
传统的春节渐渐地有些土得掉渣,北京人却在“圣诞”之日体会着
过年的欢乐 上帝老儿也恁地不知趣,在中国抢起了生意。
不仅如此,连“母亲节”、“情人节”也在北京申办了“营业执照”,而
且开业大吉,生意兴隆。
尴 尬 的市 民层
这里我们深入到了北京城的最低层,似乎北京人艺经常上演这最
低层的若干镜头。
最低层的市民们其中不乏巧男、巧妇,他们精于数学,尤其除法,他
们要使那最小的“商”发挥最大的效用 每月屁股底下就那么几百吊钱,
拆东墙未必能补上西墙。
二锅头、“中南海”既满足口腹之需,又顾及面子;街头小吃则能打
牙祭,花费亦承受得起,但与大饭店似永无缘份。
巧妇巧男们又最有空间概念,无钱无权搞到新房,那么胡同大杂院
里有限的空间却能把各式老家具及几代同堂的老小安顿妥贴。
偶有计划外收入或从牙缝里挤出点几钱,兴师动众地买上一台大
屏幕彩电之类,也算没白来世上一场。
但是,在他们气喘嘘嘘地追赶北京消费的步伐时,却发现难以望其
项背,目标是那么遥远。
“经济北伐”与“文化南下”
曾几何时,人们突然发现北京的户口不那么值钱了。没有北京户口
的人照样安居若素,他们有汽车、有洋房、有大把的票子出入星级宾馆;
有北京户口的照样窝居寒舍,以自行车、公交车代步,以炸酱面充饥
人际关系在朝着以经济标准换算的时期前进
这也许伴随着失落的进步吧?
市场经济的幽魂带着“阳气”跨过长江、黄河,来到北方大地抢夺神
位,人们顶礼膜拜;落魄的文化之神,拍打着积年的尘土,越过黄河、长
江,奔向南方的山山水水,甘当“小鬼”,先赚钱再说
第六章 与消费文化共生的休闲
八旗遗风
来自旷野的血性的民族终于由带着硝烟的骑射文明走到了遛鸟唱
曲的休闲文明。
用地位与金钱筑就的八旗子弟的温柔乡早已不复存在,但其魂犹
在,塞满了每个老牌北京人的细胞之中。北京人在往昔贵族徽章折射出
的荣光中,依旧提着鸟笼子傲视着行人。
没吃过猪肉,可是见过猪跑。宰相门前七品官,伴在天子脚下,每个
人岂不都成了宰相!
一种由封闭而致的夸张了的虚荣,使他们觉得除了北京,都是乡
下,天津上海、南京广州,连同巴黎、伦敦、纽约都算在内,通通是乡
下。
连老舍先生也自傲于“北平人”了,他曾用天真而夸张的笔调说道:
“在太平年月,街上的高摊与地摊和果店里,都陈列出只有北平人才能
一一叫出名字来的水果。”“北平的菊种很多,式样之多,足以甲天下。”
提 笼 架 鸟
北京人艺上演过一部叫《鸟人》的话剧,非常成功,十几场下来仍然
场场爆满,其时,能得一票已倍感荣幸。
《鸟人》当然是说遛鸟的人,那个从海外归来的心理医生,愣说遛鸟
的人有病,一定要办一个“鸟人康复中心”,免费为“鸟人”治疗。
“鸟人”果真有病?不知曾遛过鸟的人看了这部话剧做何感想?
票 友 的 绝 唱
清道光前后,一些皇亲国戚、贵族子弟平日无事可干,常常聚会演
唱。演唱需报请清廷内务府批准,批准后,则得到一张内务府的执照。执
照印有两条金龙,美其名日“龙票”。票面上写着“发给×××票房”。于
是票房之名称便由此流传下来;而在同一票房一起以唱戏为乐的人则
互称票友。
票友唱京戏在北京不被梨园行家看重,他们称票友为“九子”,意即
“不是好肉做的”。而票友在别人延请去唱戏时,为他们准备的酒席是不
许有九子的,尽管他们也许爱吃丸子。
而在葛优出演袁四爷(票友)的《霸王别姬》一剧中我们看到了将甲
鱼头诱出,刎颈,滴鲜血于汤……
北京的饮食文化与其艺术确实是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
票友唱戏犹今之唱卡拉OK,自娱自乐也。
茶馆的没 落及 小 吃 的兴 盛
阿庆嫂是开茶馆的 可不能小看这茶馆,就在这茶馆里,为取得敌
人信任,阿庆嫂救过胡传奎,更救过新四军、共产党,还可传递情报,其
意义大也哉!胡传奎不明底里,唯刁得一机巧,晓得茶馆除供喝茶外还
另有用途。
这是“沙家浜”里的茶馆。
北京的茶馆很兴了一阵子,那里曾是凡夫俗子、商贾家人的娱乐场
所;但如今凡夫俗子们不敢说,起码商贾家人却都坐到了酒吧、咖啡厅、
歌厅里去享乐了,茶馆亦绝大部分消失了,现在北京前门饭店的梨园剧
场、中山公园的茶座、老舍茶馆等保留了些许的古风。
茶馆似乎总是与旧时代相连的,它们的消失可能会使老北京失落
的。
在无奈之中,北京人在小吃的兴盛中似乎找到了一点平衡,因为小
吃好像也是一种休闲方式,但如今小吃何尝没有一种乞盼经济利益的
“匆忙”?
语 言 的 自恋
台湾一出版商曾对笔者讲述一个关于以北京话还是闽南话为国语
的传说。他说此事是以投票方式解决的,因为在倾向于闽南语的人中出
了一个“叛徒”,投了北京票,北京话才得以微弱的多数占了国语的位
置,否则,闽南话就成了国语了。
说这话的大约是闽南人,因为武汉人也有这样的故事,不过换成了
武汉话与北京话之争。
北京人善“侃”,且陶醉于其“侃”,甚至“侃”到只重辞句,不重内容
的地步。
北京人的说话也是一种休闲,所谓“海聊”“神聊”“神吹海哨”“侃
大山”等等是也,仿佛都没有什么事儿干。
北京人说话夸张挖苦。到饭馆吃饭,问老板什么时候能上菜,他会
说“说话就得”,好嘛,这“说话”的工夫可就大了,按北京话就是“且等着
呢!”
坐公共汽车,外地人不知何站,打听该下的站还有几多,北京人会
说“还有一百多站呢,急什么呀您!”
北京人吵架很少动手,全靠嘴皮子,且尖酸刻簿,用不脏的词儿骂
出最脏的话,本事大得很。例如吵到酣处,会突然来一句:“哟!这是谁家
的闺女裤带没系紧,露出你这么个秃小子。”
北京人对他们的语言艺术是很陶醉的,别人也确实骂不过他们。
第七章 在历史漩涡中
大汗之城
北京成为国际性大都市,从元朝开始。
想想当时,确实神气、热闹。来往的有各肤色种族的人,步行于街
头即无异于观看民族风情的展览――蒙古、契丹、女真、回回、维吾儿
……他们自由地生活、流动着 其中维吾儿族人聚居点称为“维吾村”,
后来讹传为“魏公村”了。
万国衣冠亦经常来朝,东方商人、罗马教士、欧洲使者,无不惊羡于
大都的壮丽富瞻。
黄仲文在《大都赋》里描写元代北京城的热闹时得意洋洋:“咱北京
的爷们”没有谁闲着,不琢磨着怎么赚钱,也琢磨着怎么花钱。人们川流
云集,驴马嘶鸣不已,集市太拥挤――想拍某个老相识的肩,也许却打
到了一匹驴的腮帮子上。
癌 病 的 都 城
我们说中华民族的伤疤,列举起来唐有太监、宋有缠足、明有八股
清有鸦片。而太监、缠足、八股真正的高峰其实都在明朝。
封建社会发展到明朝,已然是“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繁华
到顶,呈倾颓没落之势。1929年周作人在北京埋怨茶食太干燥粗鄙,而
明代和前后王朝相比起来,确实像周作人所渴望的“精炼而颓废的点
心”。
――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善之区,它的城市空气,大约就是从这时发
展成熟的
融合中的血腥与“温柔”
在“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极端践踏人权的恐怖中,北京人乃
至全国的人蓄起了日后被洋人讥讽为“猪尾巴”的辫子。官僚们,如洪承
畴、钱谦益、吴梅村等则率先戴上了后来天下尘俗追逐如命的顶戴花
翎,成了连清统治者也不齿的“二姓家奴”,他们被列入《二臣传》
满人占据了北京,承袭了她的故有文化也留下了八旗遗风。
天朝的铁屋
莎士比亚在其不朽名著《哈姆莱特》中借主人公之口言道,“如果世
界是一座大监狱,那么,丹麦是其中最黑的一间”。
可以想象,北京城曾经作为专制君主的帝都,既是最富丽堂皇的一
间铁屋,也是最黑暗密封的一间铁屋。
两百年前,公元1793年,英国人马戛尔尼率使团来华,拜见天朝皇
帝乾隆,为了叩头和下跪这一天朝礼仪展开了中西文化的首次碰撞
红围幛里的北京
“老三届”是个蕴意丰富的名词,被冠之以“老三届”称号的人们最能体
会到“文革”的变故 1974年,著名的李一哲在他的大字报里倾诉这批
人的思想感情:
“我们是对老虎毫无畏惧的年轻人,但这不意味着我们不懂老虎的
凶悍和残忍。可以说,我们被老虎咬伤过,但还没有被咬死或吞掉。我们
是面孔上留下了伤疤的幸存者,不再是漂亮的青年了。”
第八章 堡垒与曙光
复辟狂潮
末代皇帝的英国师傅庄士敦在其著作《紫禁城的黄昏》中介绍张勋
复辟前夕的北京时说:
“华北一直对此前的民国缺乏热情。北京几个世纪以来都习惯于忠
于朝廷,遗老遗少们从未消失过 ……温顺的北京市民,或中国其它城
市的市民,一直备有各种旗帜,以应付当地军政局势的变化。也许他们
认为,这样做可以使他们免于任何不速之客带来的麻烦,不管这些不速
之客是外国人还是中国人。但是这一次,满城飘扬龙旗的慷慨举动,无
疑从外表上表现了老百姓同情重建朝廷……。”
蔡 元 培 与 北 大 文化
北京大学向以领导自由主义传统而著称,但人们也许想象不出,在
蔡元培到来之前北大是什么样子。
当时北大设有“进士馆”,几乎每个学生都备有一个听差,上课铃响
了,由听差来请这些学生老爷上课。而上体育时,出身低微的教员在喊
口令时也是毕恭毕敬:“老爷,向右转!老爷,向左转!”
1915年下半年,袁世凯在复辟帝制时,竟要封北大校长和教授为所
谓“中大夫”、“下大夫”!
“五 四”运 动
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曾在义和团运动高涨时被北京市民打死,结
果这一事件成为帝国主义扩大侵华战争的借口,也惹翻了克林德夫人。
她在八国联军烧了圆明园之后,向中国政府提出了极苛刻的条件,弄得
中国政府极为棘手。但此事被名妓赛金花解了围,赛金花因深得外国主
子的宠幸,故由她出马劝说克林德夫人给克氏立一个石牌坊以了事。赛
金花事后不无得意地说“经我这么七说八说,她才点头答应了。这时我
心里喜欢极了,这也算我替国家办了一小事。听说条约里头一条就是这
事儿哩”。
那石牌坊就立在北京东单附近。被誉为“公理战胜强权”的第一次
世界大战给中国人带来了希望。由于德国的战败,这牌坊便被迁到了中
央公园,即现在的中山公园,而牌坊的名字也改成了“公理战胜”。
但“公理”真正“战胜强权”了吗?巴黎和会又使中国人失望了,政府
又无能,欲意在不平等和约上签字,遂爆发了由学生发起的“五四运
动”。
“四五”运 动
“五四”“四五”,一对互为颠倒的数字,对中国来说是大凶的数字
因为它伴随着流血留给人们印记。
中国向以发动运动而著称,在近现代以来甚烈。运动依其性质分革
命的、反革命的;进步的、倒退的;左的、右的等等。中国摆不脱运动的轮
回,不论是何种性质的运动过后都是国民精神虚脱、心灵无尽的失落,
它们耗去了中国太多的体能。
事实上,我们不再希望这种轮回再继续下去了。
真理的角逐
“两个凡是”与“实践检验”斗法。
最后,一个矮个子背靠着山一般正义的民众,一锤定音:公理战胜
强权。嗣后给人们送来了“猫论”与“石头论”。
第九章 戏剧化、脸谱化的北京人
“京戏”:你方唱罢我登场
京戏既是中国的国粹,也是北京的“商标”,京戏之于北京犹川菜之
于四川,“九头鸟”之于湖北人一样,是本地不可或缺的特色文化。一个
不懂京戏,不喜欢京戏的北京人似乎算不上纯粹的北京人,而试到公
园、地铁站口看看,又有多少戏迷、票友沉醉于那婉转、悠扬的京剧演唱
中?其 如痴如醉的程度丝毫不下于今天疯狂追逐港台明星的“追星族”
们。
“皇帝”与臣子:残酷的政治游戏
皇帝出生是有先兆的,尤其是那些开国之君。往往是其母未交先
孕,仿佛是与神暗合,由此,神灵的性自由远胜过人间。
神的后代当然是“真龙天子”,其权力广大无边,神秘无比也就不足
为怪
但皇帝毕竟要生活于人间,吃五谷杂粮,免不了要放几个人屁,生
几场人病,也就有了人的劣性。高兴时,开明,被誉为盛世之主;不高兴
了,残酷,滥用权威,被谥为昏君。
服务于皇帝的奴才――臣子为维护神君之威非要很有几分技巧不
能胜任,否则难逃刀下鬼之运,于是自然有人发明这些技巧:
进言者应夸赞君主自己认为得意的事情;掩盖他认为羞耻的事情。
君主急谋私利,进言者应将私利说成合乎公义,并纵容他大胆去
干。
君王有卑下的念头,想干而又有所顾忌,进言者就要故作姿态,抱
怨他为什么不去干。
假如君主不喜欢露骨的赞美,进言者就赞誉与君主思想行为相同
的另一个人,借以达到直接赞美之目的。
君主在夸耀自己的能力时,进言者不应劝他做办不到的事,以至让
他露马脚。
君主自以为谋略高明,进言者就不宜揭出他在某些方面的失措使
他困窘。
这或许也可做拍马屁者之必修课了吧?
奴性与贞操:专制下平民的心态
鲁迅有言:“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今不过是奴
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
鲁迅之历史划分:“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
时代”。
平民的希望:
A:科举考试、买官;
B:“天道福善祸”,“天之所助者,顺也”;
C:有一个施仁政、爱民如子的皇帝;
D:有“好官”“清官”;
E:死后在另一个世界求得公道。
滑稽与做戏:政治社会生活中的北京人
童话中那个可爱而“聪明”的皇帝穿上那身并不存在的新衣招摇过
市,举城之人皆不愿被誉为“愚蠢”,不敢道破“天机”。
现实中的人比童话中那个皇帝还要聪明,穿起了华丽的新衣,但弄
不明白的是为什么仍掩饰不住那根丑陋的家伙。然而不要紧,大家尽量
不去关注那东西,只看那漂亮的衣服即可 一个附加条件是心术要正,
不思淫邪!
“家长”的没落:日常生活中的北京人
“家长”是皇帝降了级别的代名词 皇帝是国家的“大家长”,父亲们
是大小家庭的“皇帝”。
常言道“父慈于孝”,这“慈”这“孝”大有讲究。“慈”不只是和蔼,还
代表一种责任,绝对权威与施舍。“孝”则是听话,不违逆,往往与“顺”连
用。它还有“等、靠、要”的意思。
常言很少说“婆慈媳孝”的,而说“多年的媳妇熬成婆”,这媳妇要
“熬”才能成婆婆。
皇帝只有死了才能由儿子继位,一般是不大愿意做“太上皇”的,那
么可以推而论之,家长们也不太情愿做“太上家长”或婆婆们不甘做“太
上婆婆”,即使做了,那权力的余威还是在的
第十章 渗透与辐射
种族融合的“自由市场”
北京是一锅杂烩汤一锅煮了两千多年的杂烩汤,各种肉们、骨头
们、杂碎们以及调料们已经煮烂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酵而又酵,
酽而又酽,真正称得上是“老北京”。
信 不信 由你 ―― 宗 教 文化
若论宗教的起源,北京是没有份的 北京没有自己土生土长的宗
教,净等着“吃”现成的。
但北京占都城之利,各路神仙都不远万里的到这里“插队落户”,只
要不被轰走,是毫无离意的。于是历代存留下来的庙宇、寺院、教堂等为
数甚为壮观,足够供北京人像去自由市场买菜那样充分地选择。
京师 会 馆 与 地 域 文化
中国人喜欢扎堆,多么忙也能聚在一起聊上那么一会儿。
京城的小保姆星期天都去找同乡,交换各自主人家的信息,比较居
处环境的优劣,更以此做为争取权利的依据,虽未闻有什么组织,但把
这叫保姆同乡会或保姆协会也不为过的。
过去,在京师或全国各地同乡会、行业协会之类的是不少的,一般
都称做“会馆”,当然京师尤甚。这些“会馆”当然为非官方组织,只不过
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产物。
“会馆”可以异地拜本乡的神,可以互相交换信息,可以获得救助
……这里成了异乡文化重演的场所,因而是颇有味道的。
外国名人看北京
当公元1289年,在元朝政府供职的马可・波罗随军来到当时的大
都――汗八里(北京)财,他看见的是一座多么繁华的都城啊1从四面八
方蜂拥而来的商人和办事的人,络绎不绝地穿过它那十二座城门,每座
城门有一千名士兵把守。马可・波罗说:“凡世界上最为珍贵的东西,都
能在这座城市里找到。”帝国各地的产物,被源源不断地运往这里 其中
仅用马车和驮马载运生丝到京城的,每日不下一千辆次。在城郊,由国
家监督合法经营的“红灯区”内,竟有二万五千余名妓女,然而据说还不
足以满足这样大量商人和其他旅客的需要。而每当外国专使来到京都
为了表示天朝大国的盛情,妓女的总管要给使节团的每一个人,每夜送
去一名高等妓女,每夜换一个人。马可・波罗说:“妓女们也把这种差役
看成是自己对皇帝应尽的义务,所以不收取任何报酬。”
第十一章 “双面”的北京人
广场情结:北京人 的政 治性
京都,政治重地,风云变幻。没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技巧,天
子脚下难以混饭吃。
北京人,纯正的“政治动物”。
“新旗人”素描
千面北京人,八旗风不绝。
敢说敢讲敢言敢吹敢擂敢侃,就是不敢做。
现代化的“天桥把式”:腰挂BP机,耳听“沃克曼”(随身听),玩虚
的。这就是北京的“新旗人”。
北 京人 的贵 族 梦
贵族梦,穷人命。这就是当今的北京人。
巴尔扎克说过:得到贵族血统起码要经过三代人的脱胎换骨。
北京 人观 念 的新 与旧
政治观念与经济观念的强烈反差。
“货币没有臭味”。钱既不姓“资”也不姓“社”,它姓“金’
观念一新,万两黄金。
北京女孩的两面
敢爱、敢动真情、真的是“爱你没商量”
敢侃、敢吵、真的又缺乏一些温柔。
北京的女孩也有两面。
第十二章 改革开放中的北京人
京城的男女老少
市井图之一:有对残疾人夫妇,自己过着清贫的生活,儿子在学校
却像个大款;有一位卖菜的工人,夫妇俩节衣缩食,儿子在学校却像个
流行歌星;有一名高级工程师,自己像个贫困山区的农妇,儿子在学校
却像个归国华侨。
市井图之二:在冰冷的石凳上,四位老人一坐就是半天;为数相当
多的老人成了家庭中自带工资的“五大员”:保育员、采购员、炊事员、卫
生员和给养员;卖馅饼的老太太道苦衷:“我的退休金不高,还有一个儿
子未结婚,女儿为送外孙女上幼儿园也伸手要钱,能不管吗?”;在宣武
门地铁站旁的街心公园有一个“椿树办事处老年秩歌队”。
市井图之三:大款们跟一个舞女混久了,便有换一换的想法,他们
大都采取“发”出去的办法,“发”即转让、赠送的意思。
“孔 雀 东 南 飞 ”
孔雀东南飞本是一个十分浪漫的故事。北方的人才被誉为“孔雀”,
其奔向南方被比喻为“东南飞”,不仅带着憧憬的浪漫,更带着抛弃的壮
烈。北方人,尤其是北京人在做出此项“飞”的抉择时不能说不是一种
“壮举”,对于最初“飞”到沿海地区的人来说更是如此。
如果《孔雀东南飞》的作者还活着的话,看到此种情形肯定浮想联
翩,做出《孔雀东南飞》的续章来。
远 渡 重 洋
当年,日本把一批一批的留学生送往大唐帝国,是为“遣唐使”。不
知身为“遣唐使”的人们当时的心境如何。大概获取此项资格也甚为不
易。他们也要经过“古汉语”的TOEFL、GRE的考试吗?或许整夜地去
排队以领到护照或签证之类?
“Q 哥 ,同去,同去 ”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阿Q不识东南西北风;北京人在“风”中也失了“舵”。
你买我也买;你玩我也玩;你穿我也穿;你戴我也戴。空费钱财,“惨
遭折磨”在所不惜
“权威”可敬,被誉为“傻冒”更为可怕,附庸风雅方是正道人却是
有自尊的呀!
“庙 ”多磕 头 难
中国的足球总是上不去,国人甚为之恼火。但我们的官僚们却是极
善于踢足球的,且“传中”技巧堪为奇,令亲临者叹为观止。
北京的官僚足球队为数颇庞大,各种“官”多如“牛毛”。
人多并不代表效率高,且恰恰相反,能正经“射门”者并不多。
所幸的是,政府正在使那些无能的“球员”退出“球场”,使“球队”更
精干一些。
“天 安 门广 场 变 菜 市场 啦 !”
真是匪夷之思!神圣的天安门广场岂能容菜贩子们推着车子东游
西荡?
别急,这只不过是一句戏言,但寓意深刻。过去,如果提市场经济都
会被说成匪夷之思,如今,这“匪夷之思”不是成了现实了吗?
在北京政治与经济的天平两端,经济的法码在不断加大,这不能不
说是一个进步呀!
第十三章 北京人,危机与挑战
迁都:梦想或假设
“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圣明者应居安思危。
古人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如果北京失去了首都的光环,北京人,你怎么办?
这一问是否会给北京人带来一点震动和思索?
如果迁了都,北京将失落“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的桂冠;将削弱
信息优势、人才优势。
如果迁了都,北京将因商品资源问题、流动人口锐减的双向压力而
导致设施落后服务欠佳的商业、服务业陷入严重困境。
如果迁了都,将击碎北京人“天子之民”的自恋情结
请听一听知识的呼唤
老教育家苏步青曾在全国政协会上说:“解放前我的工作最出色的
年代是1932―1937年,我每月工资有320银元,请个保姆每月只需3
元,那时家里什么事也不用我操心,一心只顾搞研究。”
更 深 的 法 制 与民 主 意 识
一位外国朋友在回忆北京生活时写道:“今天在街上跟一个路边小
贩买西红柿,他说是四斤,我怀疑这几个西红柿不到四斤,就去附近的
国营商场称了一下,结果居然不到三斤。我气极了,回去找那小贩,他不
但不道歉,还说这个老外真小气,竟跟一小贩计较几个西红柿。后来旁
边围了一群人,好像也同意这小贩的说法,反而怪我这个老外不给面
子。这件事让我非常不愉快,好像中国人有些地方只讲面子,不讲是
非。”
边说边练,练了再说
“人还能大过天去?”
“命里人尺就别攀一丈。”
“退一步海阔天空。”“跟年头较死劲儿简直是自己找别扭。
如今,年头真的跟人较上劲儿了,怎 么办?
北 京 人 ,走 出“紫 禁 城 ”
风起于青萍之末。
北京人醒了。有人惊呼:起潮了!更多的人跃跃欲试:下海!下海!
开发崇文门――雍和宫一线黄金地带
王府井商业区海外招商。
东西厢工程、西北二环改造、东西三环改造、机场高速路建设、西客
站工程……
走出去,前面是个天。
未完的话:心灵的天空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