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巴黎圣母院

雨果 大众文艺
出版时间:

2008-10  

出版社:

大众文艺  

作者:

雨果  

页数:

316  

译者:

文逸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小说《巴黎圣母院》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以离奇和对比手法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真实历史,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怎样同两股势力英勇斗争。小说中的反叛者吉卜赛女郎爱斯美拉达和面容丑陋的残疾人卡西莫多是作为真正的美的化身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而人们在副主教弗罗洛和贵族军人弗比思身上看到的则是残酷、空虚的心灵和罪恶的情欲。作者将可歌可泣的故事和生动丰富的戏剧性场面有机地连缀起来,使这部小说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小说浪漫.主义色彩浓烈,且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它是运用浪漫主义对照原则的艺术范本。小说的发表,使雨果的名声更加远扬。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雨果出生于法国东部紧挨瑞士的杜省贝桑松,父亲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儿时的雨果随父在西班牙驻军,10岁回巴黎上学。中学毕业入法学院学习,15岁时在法兰西学院的诗歌竞赛会得奖,17岁在“百花诗赛”得第一名,20岁出版诗集《颂诗集》,以后写了大量异国情调的诗歌,并著有大量具有鲜明特色且贯彻其主张的小说。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  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著作,几乎涉及文学所有领域,评论家认为,他的创作思想和现代思想最为接近,他死后法国举国致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碑的“先贤祠”。

书籍目录

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第六卷第七卷第八卷第九卷第十卷第十一卷

章节摘录

  第一卷  一 大堂  话说三百四十八年零六个月十九天前,那天巴黎教堂所有大钟齐鸣,响彻老城、大学城和新城三重城垣,惊醒了全体市民。  其实,1482年1月6日那天,并不是历史上的一个纪念日;一清早全城钟声轰鸣,市民惊动,也没有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既不是庇卡底人或勃艮第人进犯,也不是抬着圣骨盒的宗教列队仪式;既不是拉阿斯城学生造反,也不是“我们尊称威震天下圣主国王陛下”摆驾人城;甚至不是在司法宫广场吊死男女扒手的热闹场景;更不是十五世纪常见的羽饰盛装的某国使臣莅临到任。就在两天前,还有这样一队人马,即佛兰德使团奉命前来,为缔结法国王太子和佛兰德玛格丽特公主的婚约。为此,波旁红衣主教不胜其烦,但是他为了讨好国王,不得不满脸堆笑,迎接佛兰德市政官那帮土里土气的外国佬,还在波旁公爵府款待他们,为他们演出“不少精彩的寓意剧、滑稽剧和闹剧”,不料天不做美,一场滂沱大雨,将府门挂的精美华丽的帷幔淋得一塌糊涂。  1月6日那天,是约翰·德·特洛伊所说的“全巴黎欢腾”的双重节庆,即远古以来就有的主显节和狂人节。  这一天,照例要在河滩广场燃放篝火,在布拉克小教堂那里植五月树,在司法宫里演出圣迹剧。就在前一天,府尹大人已派衙役通告过了:他们身穿神气的紫红毛纺衬甲衣,胸前缀着白字大十字,到大街小巷的路口吹号并高声宣告。  一清早,住家和店铺都关门闭户,男男女女从四面八方拥向三处指定的场所。去看篝火,赏五月树还是观圣迹剧,要随各人的兴趣而定。这里应当赞扬一句巴黎看热闹的人,他们有古人的那种见识,绝大多数都去看篝火,因为这正合时令,或者去观圣迹剧,因为是在司法宫大厅演出,那里能遮风避雨。大家仿佛串通一气,谁也不去布拉克小教堂墓地,让那棵花不繁茂的可怜的五月树,孤零零在一月的天空下瑟瑟战栗。  市民大多拥进通往司法宫的街道,他们知道两天前到达的佛兰德使团安丽去有戏,开观看在问一大厅举行的推举丑大王的场面。  司法官大厅虽然号称世界之最(须知索瓦尔那时尚未丈量过盂塔吉城堡的大厅),这一天要挤进去谈何容易。通向司法宫广场的五六条街道犹如河口,不断拥出一股股人流,从住户的窗口望过去,只见广场上人山人海,万头攒动。人流的汹涌波涛越来越扩大,冲击着楼房的墙角,而那些墙角又像岬角,突进围成不规则状大水池的广场。司法官高大的哥特式门脸正中一道大台阶,上下人流交汇在一起,又在接下的台阶分成两股,从两侧斜坡倾泻到人海浪涛中;这道大台阶就是一条水道,不断向广场注入,犹如瀑布泻人湖泊中。成千上万人呼喊,调笑,走动,简直甚嚣尘上,沸反盈天。这种喧嚣,这种鼓噪,有时还变本加厉,有增无减。拥向大台阶的人流受阻,折回头来,乱作一团,形成了漩涡。原来是府尹衙门的一名弓箭手在推搡,或者一名警官策马冲撞,以便维持秩序。这种传统实在值得称道,是由府尹衙门传给总督府,又由总督府传给骑警队,再传给我们今天的巴黎保安队。  面孔和善的市民,成千上万,密密麻麻,站在门口、窗口,爬上天窗、屋顶,安安静静,老老实实,注视着司法官,注视着熙熙攘攘的人群。而且时至今日,巴黎还有许多人,喜欢观望看热闹人所形成的场面,只要猜想人墙里面发生了什么事,就已经觉得很有意思了。  我们今天1830年的人,假如在想象中能有机会混杂在十五世纪的这群巴黎人中间,同他们一起前呼后拥,摩肩擦背,跌跌撞撞地挤进原本十分宽敞,而1482年1月6日这天却显得特别窄小的司法官大厅,所见的景象不无兴趣,也不无吸引力,周围本来全是古旧的东西,我们那时看起来就会有全新的感觉。  如果读者愿葸,我们就力图想象出,我们一向跨进这座大厅,跻身子这群短衣短袄打扮的嘈杂的平民中间所产生的印象。  先是耳朵一片嗡鸣,眼花缭乱。我们头顶是双合圆拱尖顶、雕花镶木、绘成天蓝色、衬着金黄色的百合花图案;脚下是黑白相间的大理石地面。几步远有一根大圆柱子,接着一根又一根,总共七根,沿中轴线一字排列,支撑双圆拱顶的交合点。前面四根柱子周围摆了几个小摊,卖些闪闪发亮的玻璃和金属饰片制品;里面的三根柱子周围安有几条橡木长椅,年长日久已经磨损,被诉讼人的裤子和诉讼代理人的袍子磨得油光锃亮。沿着大厅四面高高的墙壁,在门与门之间,窗户和窗户之间,边柱和边柱之间,没完没了地排列着自法腊蒙以下法国历代君主的雕像:无所事事的国王耷拉着双臂,低垂着眼睛;勇武好战的国王则昂首挺胸,双手直指天空。此外,一扇扇尖拱长窗上的彩绘玻璃五光十色,宽宽的出入口所安的门扇,都精工细雕,富丽堂皇。总之,拱顶、圆柱、墙壁、长窗、镶板、宽门、雕像,所有这一切,从上到下,绘成湛蓝金黄两色,一望光彩夺目。不过,在我们看见的时候,大厅的色彩已略显暗淡,到了我主纪元1949年,尽管杜·勃勒尔还沿袭传统赞美过它,而其实它几乎完全消失,只剩下厚厚的灰尘和密密的蛛网了。  一月份的一天,这座长方形宽敞的大厅里,射进苍白的天光,拥进衣饰花枝招展、吵吵嚷嚷的人群,只见他们溜着墙根闲逛,绕着七根圆柱回旋,现在我们想象出这些,那么对整幅图景就有了个大致的印象,下面只需略微详细地描述其有趣的方面。  假如拉瓦亚克没有刺杀亨利四世,那么,凶手的案卷也就不会存放在司法宫档案室里;他的同谋也就不会考虑自身利害,非把此案卷宗销毁不可,而纵火犯也就不会别无良策,只好一把火将档案室烧掉,要烧掉档案室,又只好一把火将司法宫烧掉;由此可见,没有弒君一案,也就不会有1618年那场大火了。那样一来,古老的司法宫及其大厅,也就会依然屹立,我也就可以对读者说:“请亲眼看看去吧!”我们双方都省事:我省得像上面那样描绘一番,读者也省得阅读这一段。——这情况证明了这样一条新的真理:重大事件必有难以估量的后果。  首先,拉瓦亚克很可能没有同谋;其次,即便有同谋,他们也很可能同1618年那场大火毫无干系。其实,还有两种解释都说得通。其一,三月七日后半夜,一颗宽一尺,长约一臂的燃烧的大陨星,白天而降,落到了司法宫。其二,有特奥菲尔这四行诗为证:  一场游戏多悲惨,  只缘案桌嘴太贪,  司法女神镇巴黎,  眼看宫殿火冲天。  1618年司法宫大火的起因,有政治的、自然的和诗意的三种解释,不管我们的看法如何,不幸那场大火,却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座法兰西最早的王宫,如今已经所剩无几,这自然要归功于那场大火,更要归功于后来历次的修复工程。这座王宫堪称卢浮宫的长兄,在美男子菲州浦王在位时期,年岁就相当大了,有人甚至去寻觅过埃加杜斯所描述的、由罗伯尔王兴建的宏伟楼阁的遗迹,但几乎荡然无存了。圣路易“完婚”的那间枢密处室如今安在?他“身穿驼毛布上衣、棉毛混纺的马甲和紫檀色长外套,同若安徽一起,席地躺在毛毯上”,审理案件的花园又在何处?西格蒙德皇帝的寝宫今在哪里?查理四世、无采邑的约翰王的寝宫又在哪里?查理六世颁发大赦谕的那座楼梯何处寻觅?马塞尔当着王太子的面,杀害罗伯尔.德.克莱蒙和德‘香槟元帅时,所踏的那块石板地又何处寻觅?还有那条狭廊——撕毁伪教皇训谕的地方,而传谕使者身穿法袍,头戴祛冠,一身可笑的打扮,从那里出发游遍巴黎全城以示谢罪——如今在何处?还有那座大厅及其镀金的装饰、天蓝色的彩绘、尖拱长窗、一尊尊雕像、一根根圆柱、布满雕刻图案的高大拱顶,如今又在何处?还有那金碧辉煌的寝宫呢?还有那守门的石狮,如同所罗门座前所有狮子那样,低垂脑袋,夹着尾巴,一副暴力服从公理的恭顺模样的石狮,究竟在哪里?还有那一扇扇精美的房门、一扇扇绚丽的彩绘玻璃窗,究竟在哪里?还有那令比科奈特也甘拜下风的镂花铁包角、杜。昂西制作的精细木器,究竟在哪里呢?……岁月和人事,如何摧残那此巧夺天工的杰作?用什么取代了那一切呢?用什么取代整个高卢的历史、整个哥特式艺术呢?无非是设计圣热尔维教堂大门道的那个笨拙的建筑师,德。勃罗斯先生建造的低矮笨重的穹窿,就用这些冒充艺术。……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巴黎圣母院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