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换个角度看人生,看世界

李柚声 线装书局
出版时间:

2009-2  

出版社:

线装书局  

作者:

李柚声  

页数:

318  

Tag标签:

无  

前言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九章里说,“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译文:人类世界是神圣之物,不可对它有所作为,不可把它占为已有。对它有所作为者以失败告终,把它占为已有者要失去它。)作者认为老子这里讲的是古代的原初社会与现代二级社会的根本性不同:前者是人类遗传天性的自然延伸,后者与人类遗传无关,所以不得不引入军队、监狱、警察等法定暴力机构以维持社会稳定。老子讲天下神器不可为、不可执,是说二级社会的不可人为操纵性。原初社会的主人是人不是神,二级社会的主人是神不是人,原初社会与二级社会之间不可逾越。这里“神”一词可理解为自然与造化,像马克思主义展示的那样,二级社会的演变过程有其客观规律可寻,与历史人物的意愿关系不大;他们至多是他们自己命运的主人,远非二级社会的主人。本书沿这一思路,从人类学、心理学、社会生物学角度对中华道学做了新的解释,重新解释古朴、内省、平等互惠等社会理念。为遵从中国古代学识与修身并重的传统,作者用本书新解释理论在生物、社会、文化、智慧、精神、宇宙六层次上阐述人性、自由、幸福、艺术、死亡与不朽等,以求沟通现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本书插图均作者自制,文字中多次引用作者自身经历,以期本书传递的不仅是信息,也同时有形象与情感,尽可能与原初社会人之间的沟通相近。在那些插图线条之间,读者或可以窥见作者伏案握笔的身影。作者也同时提出许多新颖的看法,例如:长生不老是人类的本能意识,死亡来自文化的说教;幻想与现实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你幻想幸福,就会得到真正的幸福,幸福无须报请科学与逻辑的批准,等等。

内容概要

  世界正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学者们预言:不同的文化将取代国家茌世界舞台上竞争,而竞争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哪种生活方式更适合人类。老子、庄子创立的以天然人性为基础的中华道学为人类展示一个新的可能方向。为适应这一要求,《换个角度看人生,看世界:21世纪中华道学》用人类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生物学等现代科学知识对中华道学做了一个新的解释。以古代面对面的原初社会中平等闲适生活作为道家理想,并依据道学精神在生物、社会、文化、智慧、精神、宇宙六层次上阐述人性、自由、幸福、死亡与不朽等,以求沟通现代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两级社会以及基本人性与周边潜能的划分,再加闲散业余的独特视角,使东西文化差异等老生常谈面貌一新。老庄以轻松幽默的文风著称,融艺术与哲理于一炉,作者尽力创造曲折轻松的阅读趣味,以借艺术的感受展现道学的精微。

书籍目录

术语介绍第一章 人类历史上的前识期一、东西文化差异与道学二、道的概念与现代科学三、中国历史的前识期四、道学为何未出现在西方而出现在中国五、轴心时代的中国与近代欧洲相比较:道学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第二章 道学精义一、道学精义:小国寡民二、道学精义:其他经典论述三、道学精义:真人的概念四、孔子的史前世界大同五、初级社团与原初社会六、英雄与两级社会的划分第三章 原初社会与二级社会一、原初社会的生物学基础二、世上没有适合人类天性的理想二级社会三、史前乐园可能是人类普遍的经验四、印度河文明的奇迹第四章 道家哲学的创始人:老子与庄子一、道学创始人的人生记载二、孔子二见老子三、庄子之死第五章 大禹作为中华文明演化史上一个岔出点一、河流与人类文化演化的途径二、黄河与大禹三、记载中自相矛盾的细节与中华道学传统四、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比较五、大禹的十三年磨难作为为帝国奠基的政治远征六、道学传统与东西方的比较第六章 业余时间与社会金字塔一、业余时间与自在王二、如何消磨业余时间全无限制与规律三、社会金字塔四、人的天性温和自适而有广阔的周边潜能五、业余时间的闲适心态系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六、当代社会具有广阔的演变空间七、六个层次第七章 世界的多层次运作一、个体的独立性二、当今世界的多层次运作三、达尔文理论与生物界的多层次四、有机社会五、关于老庄的几个概念第八章 人性一、人性的道学观二、人性的可塑性与开放性三、人的欲望谱四、儿童与猿类五、作为文明发展基石的闲适心态是人类的天性六、平等扎根于人类的天性第九章 死亡与不朽一、导论二、生物层次上的死亡与不朽三、社会层次上的死亡与不朽四、文化层次上的死亡与不朽五、智慧层次上的死亡与不朽六、精神层次上的死亡与不朽七、宇宙层次上的死亡与不朽第十章 道学的自由观一、自由与东西文化史二、文化层次上的道学自由观三、其余五个层次上的道学自由观四、一个寓言故事第十一章 欢乐与幸福一、导论:文化与幸福二、道学的欢乐观三、老子的三宝四、平衡您的情感,享受即刻的欢乐五、六个层次上的欢乐与幸福六、六个层次上的人与人的关系第十二章 养生学一、道学的养生学二、天人合三、幻想与现实四、培养幸福五、道学的自我培养六、道学的神七、道学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第十三章 美学一、美洋溢于生活的每一角落二、道学的美学理论三、作为宗教替代的美学四、宇宙进化表五、道家美学与中国历史上的知识分子生活以及中国书法第十四章 南与北一、导论二、社会权力与人文智慧相分离三、互惠,平等,不平等四、中心与周边:基本人性与周边潜能五、无防御与恐怖主义第十五章 21世纪的中华道学一、总鳍鱼与人类的自我超越二、战争文明及其终结三、目前世界政治形势与道学流行的夏商周三代时相近似四、中华道学的理想人生与理想社会第十六章 社会应用一、古希腊悲剧与道学的流水式思维二、中国历史上的道家皇帝三、民主是否选择耗尽?四、两级社会的概念与儒道互补的中国主流文化五、孔子与耶稣:东西人文的不同进化途径

章节摘录

  “他说,‘人死后,上无君,下无臣,阶级消亡,实现道家天下自均的理想。时间停止,大家悠然自得,就拿宇宙来当年月了。那销魂落魄的永恒快乐,就连面南而坐的国王也无法相比。”’  “我想这小子鬼话连篇,莫不是受阎王指派,到这里做广告宣传来了吧?我说,‘先生,我刚好与掌管生死的司命神有交情,我让他恢复您的肌肉形体,我让他还您父母妻女,邻居朋友。一句话,一切照旧,如同您活着的时候。您意下以为如何呢?”’  “那骷髅人笑容立即消失,愁眉紧锁,就像那犯人遭受砍断双脚的处罚,临刑时的脸色,说,‘我怎么能放弃国王般的快乐,重新捡起人间的劳苦呢?”’  徒弟俩昨天听了这故事,虽知老师用心之苦,也忍俊不禁,眉眼梢头,笑意憨然,只是泪水夺眶而出,直流到嘴里,品尝到泔水中的酸涩。  今天两人又错了。庄子并没睡觉,或者他想一个人回味这人间的美好。天湛蓝湛蓝,云有如绒毛,晶莹洁白,那山却绿得苍老深沉。早秋天气仅仅染予果尖叶边一丝暖色,淡红的,桔黄的。庄子沐浴在耀眼的秋阳里,感到一股温热,正穿透肌肤,进入他的心胸。于是他开始了他的坐忘禅定之功。他的灵魂升人蓝天白云之间。他在天际浮游,感觉到白云的柔软,蓝天的凉爽。他随风飞过树端,他听到枝条的呼啸,叶子的窃窃私语。他顺水流过河床卵石,他看到了虾的悠闲,鱼的嬉戏。  当他年轻时,庄子曾编草鞋卖,也曾为政府管理过一片漆树园。他的生活简单,维持生活十分容易。只有灾荒年,偶尔粮食短缺。庄子一次向监管当地河流的官吏借粮,竟被戏弄。庄子毫不迟疑地以讥讽还击。没有粮食可以用野菜充饥,大可不必受他人白眼。结果是,庄子虽穷,业余时间却比富人还多。他博览群书,边读边思边议,唯真理是求,喜与人辩论,揭露真理的相对性。他那雄辩的逻辑,左右逢源的谈锋,再加上他那汪洋恣意、空穴来风的文章格调,很快使他闻名世上。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换个角度看人生,看世界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