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后现代科学

(美)格里芬(Griffin,D.R)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01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

(美)格里芬(Griffin,D.R)  

页数:

232  

译者:

马季方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试图证明,顽固自然主义不但拒绝介入生活意义的讨论,同时,它对科学本身也是不合适的。书中关于灵活自然主义的讨论,我希望中国思想界的各部门,包括哲学、宗教、思想家、诗人以及科学家都能予以重视。尽管它只是一种自然主义,但它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自然主义其中,自由、价值和客观实在性、神在世界中的作用(通过它的作用,价值才得以在我们生活中产生影响)、生态伦理以及对泛心理学,如超感观视觉、心灵感应以及中国气功师的外气发放等问题的研究,甚至死后生命问题等等,都占有一席之地。

作者简介

作者大卫·雷·格里芬是美国克莱蒙特神学院和克莱蒙特研究生院宗教哲学教授,现任位于圣巴巴拉的“后现代研究中心”主任和“过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著有《上帝、权力与罪恶》和《过程神学》(与小约翰·B·科布合著)。编有《后现代科学》、《后现代精神》、《物理学和时间的终极意义》等。

书籍目录

别一种后现代主义(代序)中文版序言英文版序言前言1 引言:科学的返魅 一、现代科学和世界的祛魅 二、社魅的逆转:缘由综述 三、后现代有机论和科学的统一 四、结论:一种新的合作2 宇宙的创造故事3 后现代科学和后现代世界 一、现代物理学和现代世界 二、机械论物理学 三、非机械论物理学的开端:相对论 四、更彻底的非机械论物理学:量子论 五、完整的整体与后机械论物理学 六、后现代科学及意义和价值问题4 后现代对生物学的挑战 一、机械模式与生态模式之间的分岐 二、将生态学观点付诸实践5 作为习性的自然法则:科学的后现代基础6 宗教世界的形成与后现代科学 一、现代科学所塑造的世界 二、宗教与科学 三、生态学与后现代科学7 生态学、科学和宗教:走向一种后现代世界观 一、科学、宗教和世界观 二、现代世界观兴起之际的科学和宗教 三、生态及后现代世界观的兴起 四、两种生态学世界观 五、后现代生态世界观与神性8 后现代的异端:作为原因的意识9 灵学与后现代科学10 论心与分子:心身相关宇宙中的后现代医学附灵作者和中心介绍

章节摘录

书摘 [23]克鲁奇对现代个人这样论述道:“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很容易相信人或许是任一外部‘力量’的‘产物’……我们发现很难相信的一件事是,人可能是他自己的‘产物’。”克鲁奇还指出了其中的一个理由:“(主体领域)也许是自主的或有创造性的观点表明,适用于任何其他领域的方法可能在那一领域不起作用。这种考虑是不科学的。因而也是不明智的”(《人类的衡量》,第154,117页)。[24]对汉斯一格臭尔格·伽达默尔关于解释学与科学之问方法论的二元论的讨论和批评,见乔尔·C.温斯海默:‘伽达默尔的解释学:对(真理和方法>的解读》(纽黑文,康涅狄格州:耶鲁大学出版社,1985),第1—41页;关于尤尔根·哈贝马斯的观点,见理查德·J.伯恩斯坦编:《哈贝马斯和现代性》(坎布里奇,马萨诸塞州:麻省理5-学院出版社。1985).特别参阅-5丁·杰伊、托马斯·麦卡锡和阿尔布雷克特·韦尔马的论文。[25]在罗伯特·默顿的著述中,见《科学的社会学:理论和经验调查),诺曼·W.斯托勒编(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73);《科学发现中的优先权:科学社会学的一章>。载于,第22期(1975),第135—159页;和《科学社会学:中问阶段的研究报告),载于M.默顿和J.加斯顿编:《欧洲的科学社会学》(卡本代尔:南伊利诺斯大学出版社,1977),第71—109页。关于这一观点的讨论,见M.D.金:《理性、传统和科学的进步>,载于加里·格廷编:《范式和变革:对托马斯。库恩科学哲学的评价和应用)(诺特丹姆,印第安那州:诺特丹 姆大学出版社,1980)第97—116页,特别是第97—100页。[26]见保罗‘K.费耶阿本德:《反对方法》(伦教:韦尔索,1975),特别是第302—304页;史蒂文·卢克斯:《社会理论论文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1977)中的第7章“论真理的社会决定性”;马丁·鲁德维克:‘自然世界的感觉和上帝的感觉:科学和宗教历史关系的另一视角》, 载于阿瑟’皮科克编:(20世纪的科学与神学)(诺特丹姆,印第安那州:诺特丹姆大学出版社,1981),第241—261页;J.R.拉韦茨:‘科学经验的种类),出处同上,第197—206页。玛格丽特·J.奥斯勒:,载于玛莎·P.哈内、玛格丽特·J.奥斯勒和罗伯特·G.韦安特编:‘科学、伪科学和社会);玛格丽特·C.雅各布:《牛顿学说 和1689—1720年的英国革命)(依塔卡,新泽西: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76),第173—174页;约翰·c.格林:《科学、意识形态和世界观:进化思想史论文集)(伯克利:加州大学出版社,1981);斯蒂芬·杰伊·古尔德:《人类的误测)(纽约:W.W.诺顿,1981);桑德拉·G.哈丁:《女权主义中的科学问题)(依萨卡,纽约州:康奈尔大学出版社,1986)。[27]筒·弗莱克斯在从相对主义的意义上阐述女权主义的后现代主义时写道:“也许只有从大师的错误的普遍性的视角看,‘实在’才能有‘一个’结构,也就是说,只有个人或团体可以统治全体,‘实在’才能够由一系列规则所控制,或由一系列具有特权的社会关系所构成。”,1986,第17期;桑得拉·哈丁援引自(明尼阿波利斯:明尼苏达大学出版社,1982),第204页。[29]在《科学革命的结构>(芝加哥: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70)的第二版的“补言”中,托马斯·库恩不承认他的立场不合情理。尽管如此,他表示,“要重构诸如‘真的在那儿存在’的说法,是不能不依靠理论的”.并且,“现在在我看来。一种理论本身与其在自然中的‘真实’对应的 一致实际上似乎是天方夜谭”(第206页)。关于这一立场的一种极;的说法,见理查德·罗蒂:,第10,176—179页;《实用主义的后果),xvi,xvii,xxv,xxvi,第106,164,192,202页。[30]罗蒂:‘实用主义的后果>,xvii,xxiv,x。第140。191—192页。[31]桑德拉·哈丁的重要著作《女权主义的科学问题》大多围绕着这一问题。有关科学的男女平权思想一方面提倡一种“后继者的科学”,这是一种男女平权的科学,因而去除了科学的性别(第104,122页);另一方面,同一批思想家中同时经常存在着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科学所要求的活力和客观性恰是以男性为中心的,有时还具有否定实在的前意识经验的相对主义的后现代倾向。哈丁赞同唐纳·哈拉维在《起 始于词语:生态学理论的根源》一书中的某些观点,概括地指出,“当 女权主义者凭借科学‘事实’来驳斥在科学‘事实’的提供中的性别歧 视的要求,同时认为离开了社会构成的语言和信念体系,就不可能‘在那儿’理解任何的实在时,冲突便出现了。”哈丁咬文嚼字地反问道:“我们如何能借助于我们自己的科学研究来证实那些‘绝少错误’或‘更接近真理’的关于自然和社会的各种解释,同时又对将科学事实及其解释当作合情合理的目的和有根有据的论点的根据提出质疑呢?”(第138页)在指出某些接受相对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的女权主义者间的冲突时,哈丁实际上提出了这种形式的后现代主义中普遍存 在的主要矛盾。[32]数学生物物理学家兼科学史学家和科学哲学家伊芙琳·福克斯。凯勒加入到其他女权主义 者的行列,并补充了一种男性对一系列现代科学的超科学影响的偏见。尽管如此,她反对 “愈益激烈的批评,因为这未能说明科学的有效作用”。她在上述立场和“从那种有效性 中取得信心以保持一种传统和基本不变的科学哲学”(《对性别和科学的思考》,纽黑文,康涅狄格州:耶鲁大学出版社,1985,第6页)的立场之间寻求一种折中。科林·A.拉塞尔的《1700—1900年间的科学和社会变迁》(伦敦:麦克米伦,1983)也在两种极端的立场,即科学“‘仅’是一种社会现象”和“科学相对于社会控制具有相当的独立性的旧有观点”(第4页)之间寻找折中。他的模型“假定了一种对科学的认知内容,它易受到各种的文化影响,同时仍与自然保持和谐一致”(第8页)。针对这种超越环境而与自然保持一 致的观点,他解释道:“在任何社会环境中,万有引力的倒立方定理比倒平方定理……更不可想像”(第7页)。弗雷德里克·萨普在《科学理论的结构》(厄巴纳:伊利诺斯大学出版社,1977,第617—730页)一书的第二版的“后记”中,对科学哲学的最新思想做了一 批评性回顾,并对历史现实主义作出了解释;他认为历史现实主义是一种趋于共识的观点,在古老的实证论和极端的社会学观点之间开辟了一条中间道路(第652,705页)。根据这种观点,“一种令人满意的科学哲学必须包含一种·坚持不懈的,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现实主义,在这一现实主义中,世界是怎样的对科学的认识和成就起了决定性作用”,同时“一种令人满意的科学的认识论必须涉及符合论的真理观”(第649,723页)。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我很高兴有机会在中国翻译出版“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丛书①中的几本著作,并为此作序。中国人民、中国历史、中国思想以及中国地理,这些东西一直引起我的极大兴趣,而且我还注意到,中国在21世纪的发展趋向将是我们这个星球的未来的关键。考虑到中国的巨大和她的活力,考虑到她注定要发挥的不断增长的影响,她今日的现代化进程必将对未来人类如何与自然界相处这件事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在一些棘手问题上已经在发挥重要的领导作用。我希望这套丛书所倡导的“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对这种领导作用有进一步的促进,并对现代概念中的消极因素和破坏因素予以强烈抵制。 指出现代概念的破坏因素并非反现代。我在丛书的英文版序言中谈到,现代概念有无数的进步因素,它们并没有因为其消极方面而被抛弃。西方世界的建设性的后现代思想是要保存现代概念中的精华,同时克服其消极影响。我的出发点是:中国可以通过了解西方所做的错事,避免现代化带来的破坏性影响。这样做的话,中国实际上是“后现代化了”。 对一个社会的政治来说,最重要的是公共政策,如能源交通等问题。但目前这本书所涉及的科学之本性问题也不可小视。准确地说,这本书是关于科学的解释,关于与科学有关的世界观。过去一百多年来,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假设:科学必然和一种“祛魅”(disenchanted)的世界观联盟,其中没有宗教意义和道德价值。这种世界观或可称为“顽固自然主义”。它崇尚物质自然主义、决定论、还原论以及虚无主义,因而排斥自由、价值以及我们生活中对终极意义的信念。 我希望中国在接受和理解西方科学时,不要重复这个错误的假设。这本书的目的是要揭示这个错误假设在西方思想上的根源,并介绍西方现代思想界努力使科学摆脱它的种种努力。由此,中国思想界可以不致把这种顽固自然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混为一谈。 放弃顽固自然主义世界观并不意味着否定科学中的自然主义世界观。科学中的自然主义或可称为灵活的自然主义。它拒绝对正常的因果关系作超自然的解释。近代科学家如波义耳和牛顿都允许这样的超自然主义。如我在导言中谈到的,他们实际上是创造了一种机械论观点来支持这种超自然主义神学。后来,科学家拒绝了这种超自然主义,转而支持自然主义世界图景。这当然是正确的。不过,他们抵制超自然主义的同时却仍然站在受超自然主义支持的机械论自然观的立场上。这样,广泛被接受的自然主义便等同于顽固的自然主义。在这里,任何神意,以及自由、价值、意义等都失去了其立足之地。 这本书还试图证明,顽固自然主义不但拒绝介入生活意义的讨论,同时,它对科学本身也是不合适的。书中关于灵活自然主义的讨论,我希望中国思想界的各部门,包括哲学、宗教、思想家、诗人以及科学家都能予以重视。尽管它只是一种自然主义,但它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自然主义。其中,自由、价值的客观实在性、神在世界中的作用(通过它的作用,价值才得以在我们生活中产生影响)、生态伦理以及对泛心理学,如超感观视觉、心灵感应以及中国气功师的外气发放等问题的研究,甚至死后生命问题等等,都占有一席之地。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后现代科学 PDF格式下载



西方哲学指导不了新的科学研究,已落后


本书专业性很强,有些晦涩,不过看懂之后收获会非常大


抱着极大的期望,而且当当网送书也蛮快的。谢谢


用言简意赅的词汇说出了后现代一些深奥的道理!很适合我们这些刚刚入门的学生看哟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