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 编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7-09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

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 编  

页数:

318  

内容概要

  人类即将告别这发展和变化规模远超过以前历史总和的20世纪。在跨人新世纪的时候,人们充满希望:下世纪将更加繁荣、发达;但也不无忧虑:人口急增、资源耗损、环境恶化,小小的地球还能否容得下这不断扩大消费的人类?两种情绪都是理性反映.。忧虑提出了问题,希望体现了对人类科学能力的信心。正是两者的结合,人类美好的前景才得以实现。学者、科学家就是这种结合的代表。  所以,中日两国学者联合发起举办了“亚洲可持续发展问题中日研讨会”。他们提出了亚洲环境和发展的问题,探讨了解决的思路和办法,展望了持续发展共同繁荣的前景。学者的好理论、好谋略、好办法要靠政府和企业界等社会力量来实施。这次会议得到中国科协和日本经济同友会的支持,体现两国科技界、企业界等社会力量与学者的联盟,是实现美好前景的保证。日本是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是迅速发展中的大国,两国又是近邻,环境互连,两国学者、科学家联手来探讨解决亚洲环境和发展问题,不仅对亚洲地区,就是对整个世界,都会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中文)序三(英文)北京建议书(中文)北京建设书(日文)亚洲可持续发展问题中日研讨会开幕词特邀报告1.关于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探讨2.中日、亚洲及世界的环境合作3.可持续发展与中国主题报告1.三种生产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2.能源、环境和发展――零排放概念专题报告1.全球可持续发展地球科学研究确保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与新伙伴关系(发言提纲)自然资源的边际机会成本――理论与应用和谐――可持续发展观的灵魂中国持续发展的理论内涵与实现的对策2.国家、地区可持续发展与中国内地进行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作低环境影响的都市发展亚洲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些看法亚洲的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本溪市可持续发展与三个文明建设试论老、少、边、穷地区的稳定温饱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特点山区综合治理开发与持续发展乡镇企业分散布局与可持续发展――考察“孙耿模式”有感中国煤矿城市持续发展研究(发言提纲)可持续发展与中国水土保持的战略和政策体系区域开发与区域划分―一中国古代的历史经验EIA――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3.生态设计、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设计与生命周期评价(发言要点)ISO14000系列标准与日本产业界(发言提纲)NRIM的可持续发展新材料研究未来持续发展社会轮廓用LCA对再循环产业的定量评价方法论中国的绿色建材有色工业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清洁生产及其内涵4.污染控制与可持续发展日本非加工业界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的努力(发言提纲)日本电力工业在环境管理方面的努力废水合理处理的概念及先进技术中国的酸雨问题及沙漠化问题同时解决的方案电力公司的环保对策采用EBA过程处理含煤燃料排气处理技术及副产肥料生产二氧化硫控制与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滇池大型水生植物恢复的生态设计中国汽车尾气污染及研究进展补偿不足与内蒙古自治区环境问题加剧的思考沙尘及其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南昌地区酸雨研究我国酸沉降污染形势和控制对策分析5.资源、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中国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日本钢铁工业界的节能进展和技术转变废弃物最小化及回收概况日立的环境技术――废物回收中国森林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海平面上升与中国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与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土地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与方法中国干旱地区的雨水利用中国城市发展中的耕地保护6.社会进步、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的消费意味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发言提纲)可持续发展与日本妇女(发言提纲)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政策回应对国际贸易中的可持续性与实现途径的探讨佛教对亚洲可持续发展的作用闭幕词致谢

章节摘录

  北京建议书  环境与发展是人类当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全球性的环境危机必须通过国际间的合作来解决。  亚洲国家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正在制定出各自的2l世纪议程及环境政策,并且通过多种认真严肃的途径进行实施。但亚洲地区的环境与发展问题极为特殊。亚洲地区拥有世界60%的人口,承受着极大的环境资源压力;经济发展势头迅猛,虽极不平衡,但具有优势互补的潜力,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由于特殊的地理分布,环境状况互相影响;由于历史地理的原因,文化传统有较强的内在关联性。  有鉴于此,北京大学中国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与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发起,在日本国经济同友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协会大力支持下,于1996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了“亚洲可持续发展问题中日研讨会”。中日两国来自大学、研究机构、公司企业和政府部门的专家、学者代表就亚洲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和交流,对《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给予了充分的理解和肯定,并充分注意到IPCC的报告和现在正在审理的ISO14000标准的重要性。为对21世纪议程的实施作出进一步的努力,“研讨会”参与者一致同意向两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公众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1:鉴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艰巨性和紧迫性,中日两国政府应采取进一步行动,加大实施21世纪议程的力度,为推进亚洲和全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建议2:为了积极推动亚洲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中日两国应共同努力推动亚洲地区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制定亚洲可持续发展战略或亚洲21世纪议程,包括定期举行“亚洲可持续发展论坛”。论坛的内容不仅包括地球环境问题,如大气、水质量和土壤等地域污染问题,还应该包括工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国际合作与伙伴关系问题、人口问题、贫困问题、城市化问题、妇女问题以及环境文化教育等更为广泛的内容。  建议3:中国和日本作为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典型,应努力合作推动亚洲与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促成2002年在北京召开第二次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作为大会的准备之一,在1998年和2000年召开两次“亚洲地区环境与发展”大会。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