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

野村浩一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9年1月1日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

野村浩一  

页数:

300  

译者:

张学锋  

Tag标签:

无  

前言

  明治维新后,日本在政府的主导下积极地吸收欧洲的文物制度,一时间,全国上下、街头巷陌,到处洋溢着一种舶来文化的气氛。与此同时,近代西方的伦理逻辑也渗透到了近代日本人的心灵之中。经过了短短二三十年的努力,在亚洲诸国纷纷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大潮面前,唯有日本,实现了“富国强兵”,保持了国家的独立自主。这些已是众所周知的事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富强以后,自然会思考一些以前没有思考过的问题。自己是凭借了什么样的力量源泉富强起来的?今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换句话说,它的前进道路是什么?然后还有,作为世界民族之林的一员,它应该担负的使命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与一个民族的未来命运息息相关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日本当然也不例外。  作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在实现了“富国强兵”,保持了国家的独立,登上了自封的“东方世界的指导者”的宝座以后,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呢?它所应该担负的使命又是什么呢?还有,比这些更重要的是,日本人自身是在一种什么样的伦理逻辑之上来认识自己富强起来的原动力、摸索自己民族的前进道路、探求自己民族应该担负的使命的呢?这就是野村先生的《近代日本中国认识》一书要告诉我们的东西。  若省去一切细节不谈,历史发展的结果告诉我们,富强起来的日本,所选择的道路是一条侵略之路。这条侵略之路,可以说是一条在“解放亚洲”这一使命的幌子下的侵略道路。由于地缘关系,作为日本帝国主义势力渗透、武装侵略的首要目标,当然就是朝鲜半岛与中国大陆。凭借着强大的武力,以“日韩合邦”的形式,轻而易举地吞并了朝鲜,接下来,展现在日本面前的就是中国大陆了。日本,与中国这一巨大的文明之间,有着割也割不断的血络。面对迎面扑来的中国这一大课题,在近代的日本,从政治家、革命家、知识人直至商人、浪人,他们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通过自身的知识良心、耳目嗅觉,形成各自的认识,这种认识就是本书所称的中国认识或中国观。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中国观,特别是知识阶层的中国观,其主要类型有哪些?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在这些中国观的形成过程中,其主体--人的思想、行动的轨迹是如何的?这种种的中国认识中,其缺陷、误区又在哪里?这也是野村先生的《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一书要告诉我们的东西。

内容概要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精选海外学界研究中国问题专著,作者大都从中外文化比较的广阔视野出发,对史料具有充分的掌握和独到的分析,其视角敏锐、新颖,虽为一家之言,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想更深入地认识、了解、研究中国,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野村浩一,1930年生于京都。东京大学法学部毕业。1959年任立教大学副教授,1966年任立教大学教授。现为立教大学名誉教授、专修大学教授、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常任理事。本书之外的主要著作有:《近代中国的政治与思想》、《中国革命的思想》、《人民中国的诞生》、《近代中国的思想世界》、《毛泽东》等。已译成中文的有《毛泽东思想与20世纪中国》、《毛泽东——人类智慧的遗产》等。编著有:《现代中国的政治世界》(岩波讲座·现代中国,第一卷)等。  译者简介:  张学锋,男,1962年11月生。1985年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1988年南京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3年4月赴日本京都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攻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现为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东洋史研究室研修员。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第一部第一章 近代日本国民的使命观。其诸类型及特质——大隈重信、内村镒三、北一辉一关于这一课题的研究方法二日英同盟和大隈的东西文明融合论三内村[金监]三四北一辉五结语第二章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大陆问题”的构想及其实态一问题之所在二国权主义空想家——以内田良平为中心三支那学者内藤湖南世界里的“中国”四开放性的中国认识——吉野作造五对中国民族主义的洞察——北一辉的眼睛六大正知识分子周围的“中国”七社会主义者与中国革命运动八尾声第二部第一章 走向亚洲的航踪——宫崎滔天的思想和行动一问题的所在——滔天的悔恨二宫崎家的人——混沌的能量三滔天的出发——前进与诀别四世界革命与社会革命五对近代文明的控诉六滔天的“欣慕”与“悔恨”七从平亥荜命到大正时代八愤怒与警告九“支那革命”与日本的改造十日本的改造与民藏的轨迹——日中两国的系性构造十一情念的亢进——亚细亚主义与翻译社会主义十二滔天的回归第二章 尾崎秀实与中国一序言二中国研究的方法论三日中全面战争的爆发——亚细亚与日本的构四日中关系的夹缝之间——日本、中国、世界第三章 橘朴——亚细亚主义的彷徨一序言二问题的所在——橘朴与中国三走向中国研究——来自民众世界的观点四从“中国社会论”到“中国革命论”五对“国民革命”动态的分析——其高涨与结论六“国民革命”的冲击七“方向转换”——向亚细亚主义的转折八“日中战争”——光与影九亚细亚主义的彷徨与寿终——代结尾后记译后记

章节摘录

  四北一辉  正当内村指责英国之伪善,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诺亚之洪水”,鼓吹日本的使命时,另外一位思想家北一辉(1883-1937)则从完全相反的侧面接近这一课题,为寻找我国今后的前进道路作了尝试。被说成是日本纯粹的法西斯主义的典型的北一辉,也正好在这一时期,与内村将第一次世界大战比喻成“诺亚之洪水”、寻求“和平之福音”的同时,鼓吹的是穆罕默德的“剑之福音”(《国家改造案原理大纲》序言)。当然,对法西斯主义者的北一辉来说,在武力扩张中制定l3本今后的前进道路,在某种意义上说,似乎是极其当然的事。但是,仅限于这一点而言,北一辉所设定的路线,固然与大隈式的路线不同,也与其他的日本式的法西斯主义路线有着根本性的区别,这一区别在于,在北一辉的世界里,面对日本的“生存逻辑”。无论从哪一点来说,他没有披上“伦理”的面纱。换句话来说,北一辉与内村相反,是从“生存逻辑”之中寻找“生存伦理”的。正因为这样,作为第三者,他揭露出潜藏在13本近代化过程中的一种伪善和虚伪,尝试着用他自己的方法来超越这种伪善与虚伪。当然,北一辉的方法中所包含的严重错误,在今天.谁都能清楚地看得出来。并且,正像已经指出来的那样,在北一辉的思想中,有着某种思维上的跳跃。但是,北一辉试图树立的使命观中,很明确地显示了一个理论,这一理论是每一个想在近代日本的政治状况中彻底探求使命观这一课题的人都难以避免的。……


编辑推荐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精选海外学界研究中国问题专著,作者大都从中外文化比较的广阔视野出发,对史料具有充分的掌握和独到的分析,其视角敏锐、新颖,虽为一家之言,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相更深入地认识、了解、研究中国,本丛书值得一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