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俄国政党史

李永全 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9-06  

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

李永全  

页数:

33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国出现了数百个政党和组织,政党体制初步形成。俄国政党体制受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特点的影响,具有自身的特色。从各党派的意识形态、力量对比、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地位、组织情况、成立的时间和顺序等方面可以认识俄国政党体制的特点。俄国政党体制的特点是决定俄国1917年现代化进程中断的重要原因之一。《俄国政党史:权力金字塔的形成》只是试图从一个侧面考察这种体制的形成。旨在对苏联共产党的历史有更深一步的了解。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永全,1955年生,
辽宁海城人,历史学博士,
1975年毕业于辽宁大学外语
系,1990年毕业于莫斯科大
学历史系。多年从事马列主
义经典著作译校工作以及苏
联史、俄国当代问题和有关
国际问题的研究。现为中共
中央编译局研究员,国务院
发展研究中心欧亚社会发展
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书籍目录

再版序言前言上篇 俄国政党制度的形成第一章 俄国政党产生的历史条件一、政党的概念和西方政党的产生二、俄国政党的分类三、19世纪下半叶俄国的改革四、俄国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及其特点五、自由主义思想的传入六、民粹主义与民粹派七、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第二章 俄国主要政党的出现及其纲领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主要政治力量二、君主制的卫士——黑帮和“10月17日”同盟三、陛下的反对派——立宪民主党四、农民社会主义的鼓吹者——社会革命党五、举黑色旗帜的无政府主义者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建立与党内分裂第三章 1905—1907年:革命的演习一、1905年革命的起因二、第一次革命时期的俄国政治舞台三、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策略分歧四、社会革命党人的斗争策略五、资产阶级政党对革命的态度六、斯托雷平改革及其失败的原因和意义第四章 战争与政党一、大战的爆发及其对俄国的影响二、战争期间的黑帮和十月党人三、立宪民主党在战争期间的活动四、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在战争期间的表现五、战争期间的布尔什维克与列宁的革命理论第五章 二月革命后多党合作的尝试一、二月革命爆发与君主制被推翻二、立宪民主党与临时政府三、苏维埃的产生及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的活动四、布尔什维克走出地下状态五、战争和土地问题六、俄国形成了多党制吗?下篇 苏联一党制的建立第六章 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走向社会主义革命一、列宁的《四月提纲》和布尔什维克党的策略二、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对革命前途的认识及其策略三、立宪民主党人与反动将军叛乱四、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准备五、十月革命的爆发及其历史意义第七章 国内战争时期的集中制试验一、是立宪会议,还是苏维埃二、围绕布列斯特和约的斗争三、“战时共产主义”实践与契卡的活动及其影响四、布尔什维克与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的摩擦五、积极参政的左派社会革命党人及其命运六、俄共(布)第二个党纲第八章 新经济政策时期:经济民主与政治集中的探索一、新形势下布尔什维克与各党派的关系二、俄共(布)十大与新经济政策三、《关于党的统一》的决议及其影响四、无政府主义者的命运第九章 布尔什维克党在社会中的地位一、布尔什维克一党制的确立二、执政党与国家政权三、党同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四、党同人民的关系第十章 共产党与苏联体制一、共产党的组织政治活动二、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三、关于党内民主四、谁来监督执政党五、列宁遗嘱六、斯大林体制的形成结束语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俄国政党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政党的概念和西方政党的产生  “党”这一概念源于拉丁文pars一词,原来的含义为“一部分”,后来表示由共同的思想和利益联合起来的人们的有组织的团体。政党是政治性质的组织,代表某个社会阶级或社会阶层的利益,联合这些阶级或阶层中最积极的代表人物去实现既定目标。政党是社会中阶级或阶层积极分子的正式组织,多数情况下以进行政治斗争和夺取政权为目的;政党通常具有自己的纲领、章程和其他纲领性文件。纲领阐述政党的目标和任务,达到目的的手段和方法;章程阐述党的结构、地方组织、中央领导机关和出版机关、党员的权利和义务。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政党”概念和定义问题上,最重要的是阶级原则,即每个政党都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代表某个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虽然现在有些政党宣布自己是非阶级的,具有全民性质、全人类性质,但是实际上它们仍然代表某一社会阶层和集团的利益。  政党这种政治组织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社会经济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政党的产生需要有相应的客观和主观条件。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具备一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前资本主义的封建社会时期,没有政党存在。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强化专制君主制度,不仅剥夺被统治阶级的结社自由,也不允许本阶级的成员享有结社的权利。政党通常是在人类社会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在资本主义产生和确立的时代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是雇佣劳动制。为建立和发展这种制度,资产阶级要求有平等地剥削劳动力的权利,即所谓的“自由”、“平等”。这就要求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和宗教神权制度,实行资本主义的议会民主制。这种保证剥削者享有民主的制度,不仅表现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等机构采取普选的形式,还表现在资产阶级内部各个阶层和集团都有政党组织,通过议会等机构参加国家管理,维护自身利益。最重要的主观条件是社会上的先进分子意识到自己的政治理想。历史经验表明,一个阶级(阶层、集团)的要求,往往并不是由他们的直接代表首先意识到的,而是由其他阶级(阶层、集团)的代表,由那些同自己的出身决裂的有教养的人首先意识到的。这就是知识分子。在大多数情况下,正是他们成了党的组织者和领袖。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俄国政党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