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权利研究
1900-01-01
中央编译出版社
余涌
247
无
《道德权利研究》选择了对伦理学基本理论和应用伦理学研究都十分重要的道德权利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是极具学术价值的。《道德权利研究》对道德权利的概念以及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道德义务和个人主义的关系都做了比较充分的讨论,此外,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一些与道德权利相关的观念也做了有益的辨析。
余涌,男,安徽徽州人,1961年10月生。哲学博士。先后就读于安徽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伦理学研究室副主任。著有《当代西方著名哲学家评传》道德哲学卷(合作主编)、《幸福之门》(合著)、《道德权利研究》等。译有《无制裁无义务的道德概论》等。
引论第一章 道德权利的论证第一节 权利:概念与形式第二节 道德权利:赞成与反对第三节 道德权利:含义与功能第四节 道德权利:证明与方法第二章 道德权利的辨明第一节 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应有和实有,相通和相悖第二节 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如何相关,何为根本第三节 道德权利与个人主义:个人和社会,利益和权利第三章 道德权利的古希腊诠释第一节 希腊信仰:秩序和公正 第二节 特权:道德的和政治的第三节 道德特权:差等和应得第四章 道德权利与功利第一节 权利与功利:没有结束的对话第二节 道德权利是没有父亲的儿子:边沁如是说第三节 功利主义何以容纳道德权利:密尔的方法第四节 道德权利概念及其功能:布兰特的论述第五章 道德权利的理论及追溯第一节 自然法:自然权利和道德权利第二节 个人拥有权利:诺齐克的论证第三节 认真对待权利:德沃金的主张第四节 以权利为基础的道德理论何以可能:麦凯的尝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现代汉语中“权利”一词虽古语早已有之,但其义相去甚远。古代典籍中“权利”一词并非少见,如“目好之五色、耳好之五声、口好之五味、心利之有天下、是故权利不能倾也”(《荀子·劝学篇》);“贵仁义、贱权利、上笃厚、下佞巧”(《汉书》严安传);“夫权利之处,必在深山穷泽之中,非豪民不能通其利”(《盐铁论》禁耕第五);“家累数千万,食客日数十百人。陂池田园,宗族宾客为权利,横于颍川”(《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史记》郑世家)。“权利”诸如此类的用法均无今人之法律和道德权利所含人之享有的应受保护的自由和利益之义。在古语中“权…'利',二字合用多含”权力“与”利益“之义,且贬义居多。现代意义上的”权利“概念应该说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是舶来品,通常的说法是源自日本,也有说是国人自创的,但对日本而言,这一概念亦属舶来品,它最终源自西方看来是毫无疑问的。 在日语中,正如麦金太尔所言,甚至到了19世纪中叶仍未有”权利“这一概念。幕府后期的荷兰学者在把含有今之”权利“之义的荷兰语”regt“译为日语时就寻觅不到相应的日语词。只是到了明治时期,才有学者把西方语言中与”义务“相对应的”权利“一词译作”权理“,如西村茂树就是如此,以”权理“而不以”权利“译right,大概正是因为汉语”权利“一词多含贬义之故,与西村的译法差不多同时出现的有西周的”权理“和”权利“并用。但到后来,”权利“一词成了明治法典的用语而被广为接受。 至于今义之”权利“一词由何人传人中国,据日人考证是康有为和梁启超。根据是康有为就有”外人来者,自治其民,不与我平等之权利,实为非常之国耻“之语(见《戊戌奏稿》),这里的”权利“近乎日语的”利权“。而从梁启超的”爱国论“开始,”权利“一词便完全具有日语”权利“和英文right之义,如梁启超在该文中说:“依于国家,而各有所得之权利,故亦对于国家,而各有其应尽之义务。人人知此理,人人同此情,此爱国之义,所以团结而莫解也。” ……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