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给孩子自由

小巫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作者:

小巫  

页数:

29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旅美多年,身为教育硕士,深谙东西方教育手段的异同,提出的许多观念发人深思。这既是一本生动活泼的读物,对于关注早教的家长们来说,又极具参考借鉴的实用价值。  这是小巫继《让孩子做主》之后推出的新作,重点在于探讨幼儿早期教育的各个领域。作者根据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结合自身的实际经历,在如何科学地培养出身心健康、独立智慧的儿童方面,提出了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 本书作者旅美多年,身为教育硕士,深谙东西方教育手段的异同,提出的许多观念发人深思。这既是一本生动活泼的读物,对于关注早教的家长们来说,又极具参考借鉴的实用价值。

作者简介

  小巫,生长于北京,成熟于纽约。美国Rutgers大学教育学硕士,在两所美国大学任中高级管理职位,兼任美国国务院特约官员翻译。后重新定居北京,嫁与新西兰丈夫,出任澳大利亚大使馆新闻官,兼任外国人话剧团团长。儿子Sam出世后,小巫辞职在家,潜心养育孩子,感觉颇丰,不禁奋笔疾书,出版《让孩子做主》。又育女儿Miranda,写出续集《给孩子自由》。目前为诸家大型杂志撰稿,为育儿杂志《都市主妇·父母》主持母乳喂养专栏,在摇蓝网上主办母乳宝宝喂养园地。

书籍目录

一切从母乳开始不共戴天无需孙子兵法你还给他戴着纸尿裤哪杜绝开裆裤续谈大小便与羞耻心放下你手中的砍刀满足孩子的一切需要奇迹般的独立该松手时就松手只听真理不听话珍妮·古道尔博士的故事你们家孩子脾气大吗什么是自由追求完美的动力给孩子自由自由就是这么简单容易的一件事我见识了小皇帝当然不能忘了说说规矩威武不能屈Sam社交实录三则内心的力量Sam帮妈妈择扁豆啦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超级宝宝综合症”受之以鱼,莫若授之以渔你没有资格“教”孩子教育的目的寻找幼儿园怎么不爱学天才大概就是这样被扼杀的教育的价值他会说中国话吗放下你嘴中的巴掌请尊重孩子男孩女孩,不一样的养育保姆马戏团Sam头跌破了就医记美国、新西兰游记四则后  记参考书目推荐读物

章节摘录

  如果父母在孩子“粘人”的阶段,不愿意满足孩子的需要,对孩子不耐烦甚至推走,过一阵子,孩子有可能不再表现得那么“粘”,有些家长会窃喜:这孩子变“好”了!殊不知,这是问题深化的表现,是一件坏事情。  孩子在需求长期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会停止用以前的手段来试图得到满足。但是他的需求仍然存在,他会转而用别的手段来满足自己,最明显的,就是对物品的依赖。那些因为不能马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大发雷霆的孩子、那些死死地把住自己的玩具不愿意和别人有一丝丝的分享的孩子、那些特别“难缠”、特别容易发脾气的孩子、那些经常做危险事情的孩子  孩子的感情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在他的心灵里留下一个感情的黑洞,今后他会使用其他手段来获取别人的注意力、满足自己的需求,比较极端的例子就是那个向熊泼硫酸的大学生,以及吸毒的年轻人。比较常见的,表现在对爱情关系的处理方面。因为孩子是从父母那里学会“爱”,他爱别人的方式以及所追求的爱人,都与此有关。孩童时代感情需求没有得到充分满足的人,成年后会无意识地寻找那些不满足自己需求的人来爱,同时对于爱人也不够关怀,并且表现的忌妒心和占有欲极强。这样的感情生活,后果都很糟糕,既伤害别人也伤害自己。但是在受伤之后,却不会意识到这是怎么回事,因为从小就认定,“爱”是痛苦的、是渴求得不到满足的那种感觉……  因此,聪明的父母,不会对孩子的“粘人”感到不耐烦,不会首先想到这样的孩子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了什么样的妨碍,而是平静地分析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检讨一下自己最近以来是不是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不够质量,进而努力满足孩子的需求。  暂时放下手中的事情,多陪陪孩子。一旦孩子得到了满足,就会自然“放松”父母,渐渐学会自己单独做事。  你在孩子幼小时期所额外花费的心血,是一种回报率极高的“投资”,它不仅会硕果累累,更会在今后省却你无数的时间、精力、伤心甚至钱财。  奇迹般的独立  经常有人对我说,你这个孩子真乖、真独立、真好带,不像别人的孩子,被惯坏了,总是闹。  其实这是一个误解。Sam才是真正被“宠”出来的孩子呢,正是因为他得到了足够的母爱,才会表现得十分平静。那些“闹”的孩子,恰恰是因为没有得到足够的注意力和爱,才用“闹”来唤醒大人的注意。  Sam被我母乳喂养到2岁多,虽然有人说母乳喂养的弊端在于牵制了母亲,但是在我看来,这是天经地义而又必不可少的。由于他的全部喂养基本由我来承担,在这期间,我充分了解他的秉性脾气、了解怎样才能满足他的一切需要、对他的需求十分敏感,并且根据他给我发出来的信号,尽力满足他的成长需求。他也因此对我建立了至高无上的信任感、依赖感和爱。  因为我一直和Sam在一起,他的分离焦虑阶段度过的十分顺利,从来都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分离焦虑。1岁之后到2岁之间,有一段时间他表现的特别需要我的注意力,无论做什么都要我看见一一“妈妈看!妈妈看Sam!”我知道他这是因为什么,所以很愉快地接受他的需求并且注意时刻满足他。他成长中的一切细节,都在我的观察之中。妈妈陪着他长大。  从出生到两个半月,Sam在我们给他安排的卧室里自己睡婴儿床,我在那个房间里睡单人床,夜里起来喂奶。当时我丈夫正在组织一个大型会议,非常辛苦,所以我们跟他分开睡。  两个半月到四个月,Sam夜里不起来吃奶,于是把婴儿床搬到主卧室,一家三口一个屋子睡。  四个月以后,Sam又每天夜里起来吃奶,我觉得抱来抱去的麻烦,干脆让他跟我们一床睡。开始还不很确定这样做好不好。后来读了西尔斯医生的《亲密育儿百科》,发现我这样做是歪打正着,是受到鼓励的,而且他讲的好处一一比如有利于夜间哺乳、增进孩子对母亲的信任、加强孩子的安全感、改进母子双方的睡眠,等等,都在我们身上应验了,于是立刻受到鼓舞,并且极力推崇这一做法。  再长大一些,我们把单人床搬进主卧室,放到双人床旁边,一家三口睡的比较宽敞了。但是,同时在小卧室我们又安了一张单人床,平常Sam在这张床上睡午觉,所以他十分熟悉小屋.知道这是他自己的屋子。  Sam在一岁九个月时,自己断了奶。具体过程是这样的:那年的11月底,我要去美国芝加哥参加一位朋友的婚礼,前后一共要离开Sam整整一个星期。当时曾经犹豫良久,一边是结交了l6年之久的亲密好友,是我最初赴美时的担保人兼监护人,后来还主持了我和丈夫的婚礼,年逾不惑始成婚,是惊动了美国总统的大事,谁的婚礼都可以不去,他的婚礼我是赴汤蹈火也要去,而且还要代表所有他在中国结交的中外朋友发言;另一边是自出生至今从来没有离开过左右的幼儿,一下子走掉一个星期,我可怎么放得下心?婆婆打电话说,你去吧,你会发现,你对孩子的思念远远超过他对你不在家的不适应。他还没反应过来呢,你也就回来了。放心去吧。于是我撇下孩子,去了芝加哥。到了那里,我魂不守舍,把一架崭新的富士牌数码相机落在了出租车里。整整一个星期,我都没有睡好觉,还需要不断地挤奶。回到北京,进了家门,Sam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妈妈!奶奶!”扑进我的怀里,吃了个够。但是那之后他吃奶的时候不再认真吃,而是咬我,我就干脆不给他吃,他也没再要,就这么顺顺当当断了奶。没几天,晚上哄他睡觉时,他突然说,“小屋睡!”于是让他在小屋里边睡了一觉。好么,这下是一去不复返了。开始,他睡的好,我倒睡不着了,特别不习惯他不在我身边的那种感觉,夜夜起来几次去看他。后来,我们都一觉睡到大天亮。凌晨他会吧嗒吧嗒跑过来,上我们的大床,把他老爸踢出去,让他在小屋睡个回笼觉。  (但是仿佛要证明母乳的必不可少似的,sm断奶两个多星期后,就得了一场秋季腹泻,不想吃饭,只想吃奶,就又把母乳吃回来了。随后去新西兰之前发高烧,到了新西兰诊断出双耳重度中耳炎,只好继续吃母乳,直到两岁三个月才最终断了奶。)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后记  曾经在美国国家地理电视频道上看过一期关于家庭暴力的节目,快结束时,采访一位心理学家,他在对家庭暴力现象做了一番分析后,说,“其实如果我们想要消除家庭暴力,甚至消除任何形式上的暴力,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教会人们做更好的父母,给予他们的孩子更多的爱。”  的确,如果所有的父母都给了孩子无条件的爱,如果所有的孩子都能够自由快乐健康自信地成长……  这本书,动笔的时候,Sam刚满两岁,当时整理出来的大纲,章节只有现在的一半。随着Sam的成长,书的内容也不断地增加、更新。几乎每一天,我都有新的体验、新的感受、新的思想,等不及地往书稿里添加,直到我的编辑断喝“别添了!打住了!”我才依依不舍地结了稿,但是还有好多好多的话,没有说完。  我把年龄分段定在三岁半,而不是传统思路上的三岁或者四岁,因为就我自己的体验来看,三岁半是一个分水岭。三岁半之后,Sam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独立。许多三岁半之前适用的养育规则,现在已经不再适宜,我需要调整自己,跟随上他成长的脚步。  我曾经把关于自由和规则的文字节选贴在摇篮网的早教论坛上,得到许多妈妈的赞赏和鼓励,其中一位妈妈对我说,“难得看到这么系统、完整的对自由与规则的分析。你的文章让我的思路更加清晰和完整。尤其感谢你给了我一个Liberty的概念,我对自由的抽象概念亦清晰了许多。感觉上,你的这本书比第一本书要有深度得多,相信Sam这几年的成长一定带给你很多收获。我想,你这本书最该感谢的应该是Sam。”  她说到我心里去了!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我们做父母的成长的过程。我们从孩子身上得到的人生教育,比所有的学校、书本、社会加起来所给予我们的,都更加深刻。我最喜爱的报纸《南方周末》上曾经刊登了这样一段话,是一位父亲总结出来的,我把它当作我的育儿座右铭:  如果爱心是父母的产品,孩子是其消费者,那么是孩子使父母的价值得到了体现。所以应该是父母感谢孩子,而不是孩子感谢父母。父母从孩子身上得到的,远远超过他们对孩子的付出。  要感谢的人还有很多。首先最应该感谢的,是摇篮网。可以说,没有摇篮网,就不会有上一本书〈让孩子做主》(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5月),更不用提这一本书了。通过摇篮网,我结识了许多充满智慧和爱心的妈妈,我们就诸多问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开拓了我的视野,充实了我的头脑,令我获益匪浅。通过摇篮网,我建立了“母乳宝宝”主页,一年多来,与近6万人次进行交流,也帮助了一些妈妈们渡过母乳喂养过程中的难关。  感谢悄悄(虎娃妈)、当当妈、东东妈、贝贝妈、芊芊妈、沛沛妈,等等,等等,数不胜数的妈妈们。感谢你们的帮助、鼓励、支持和鞭策。感谢摇篮妈妈对我的纵容。  感谢我的丈夫,他为天下所有的父亲们(以及丈夫们)树立了最优秀的榜样。身为一家大型美国公关公司北京分公司的总经理,他的工作十分繁忙,压力很大。但是他每天晚上回家给Sam洗澡、讲故事、哄睡觉,而后再工作到半夜;每天早晨他带Sam起床、穿衣服、做早饭,送儿子上幼儿园,周末则带着全家出去玩儿,几乎没有任何时间留给自己却从来不抱怨,并且抓住一切点滴的机会向我抒发他的浪漫情怀。我为今生有幸得到他做我的伴侣、做我孩子的父亲,而感到幸福和骄傲。感谢我的婆婆,总是在不经意间给我许多做母亲的鼓舞和智慧,感谢她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养育了四个出色的儿子,并且让其中最英俊卓然的那一个,做了我的丈夫。  Sam刚满三岁、妹妹刚满月的一天晚上,我和佟阿姨聊天。我说,不生孩子简直不知道养孩子居然是这样快乐的事情。可惜我小时候,父母没有流露出这样的感情,却总是责备我如何给他们添了很多麻烦,弄得我从小到大都以为养孩子是一件痛苦艰辛的事,我自己甚至曾经坚定地不想要孩子。  “现在才知道,有孩子是多么快乐啊!”我感叹道。  一直在旁听我们对话的Sam发问,“什么快乐?”  我说,“就是生孩子的快乐,养孩子的快乐,做父母的快乐,Sam带给妈妈好多快乐。”  Sam说,“就像一个礼物!”  我大笑着回答他,“对啊!你和妹妹就是爸爸妈妈这辈子收到过的最好的礼物!”  〈让孩子做主》和〈给孩子自由》这两本书,权且当作我送给Sam的礼物吧。


编辑推荐

  本书作者旅美多年,身为教育硕士,深谙东西方教育手段的异同,提出的许多观念发人深思。这既是一本生动活泼的读物,对于关注早教的家长们来说,又极具参考借鉴的实用价值。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给孩子自由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