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李捷自选集

李捷 学习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0  

出版社:

学习出版社  

作者:

李捷  

页数:

623  

内容概要

  这本自选集的第二部分内容,是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研究的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研究是一个新兴的学科,也是一个很值得潜心耕耘的处女地。有一种说法,叫做“当代人不修当代史”。但屈指数来,新中国已度过了60华诞。而这60年,恰好是中国有史以来变化最大、成就最大的一段历史,是经验教训最为丰富的一段历史,同时也是人们最为关注的一段历史。用史学家的严谨态度把这段历史发展的原委与脉络加以勾画,把这段历史所蕴涵的丰富养料与智慧加以发掘,把这段历史所揭示的基本规律与基本经验加以梳理总结,最大限度地发挥其“鉴往知来”、“资政育人”的社会功效,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正是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作者简介

  李捷,1955年2月生于北京。祖籍山东平阴。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第一分校历史系。1986年毕业于中央党校中共党史研究生班,获硕士学位。1987年4月起在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长期从事毛泽东生平思想研究。现任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研完员,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  参加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编写工作,作为首席专家之一,主持编写该教材的下篇。还作为主要成员参加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史学概论》的部分编写工作。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代表作有《毛泽东与新中国内政外交》、《从毛泽东思想到科学发展观》等。

书籍目录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毛泽东与20世纪中国社会的两大变革一部艰辛探索的思想实录学习毛泽东继承毛泽东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探索的当代价值从毛泽东思想到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系探源十三年基本经验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指导思想上的理论创新“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是党和国家发展的根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研究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及其历史意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看三大改造苏共二十大后毛泽东对斯大林问题的思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由来与发展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再认识对毛泽东关于防止和平演变思想的历史考察物极必反: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内政与中美关系从解冻到建交:中国政治变动与中美关系怎样正确看待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错误和挫折……思考与探索

章节摘录

  新旧两种民主革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基本没变,但是国际阵线、领导力量和革命前途都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而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成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战线的同盟军;革命的领导者,不再是资产阶级及其政党,而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革命的目的和前途,“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使中国的民主革命同无产阶级的直接领导,同社会主义紧密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是一个决定性的突破。  毛泽东在区分新旧两种民主革命的同时,还阐明了新民主主义同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关系。他所强调的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包括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他认为,这种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政治纲领,基本上相同。而不同的是:第一,革命的一部分纲领不同;第二,有无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不同;第三,宇宙观不同;第四,革命的彻底性不同。这些区别的核心,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社会主义的发展前途这两大基本问题。系统地阐明新民主主义和三民主义的联系和区别,也就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也就完成了中国近代从孙中山到毛泽东的历史性跨越。  正确处理新民主主义同社会主义的关系。毛泽东不但从理论上说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同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革命的上下篇,而且在革命纲领和社会政策上把两者严格地区别开来。他指出:“没有一个新民主主义的联合统一的国家,没有新民主主义的国家经济的发展,没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合作社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发展,没有几万万人民的个性的解放和个性的发展,一句话,没有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性质的彻底的民主革命,要想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废墟上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来,那只是完全的空想。”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李捷自选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