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的财政政策

罗伊。鲍尔 中国税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  

出版社:

中国税务出版社  

作者:

罗伊。鲍尔  

Tag标签:

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的财政政策 PDF格式下载



   放假回家之前又看完一本书——《中国的财政政策——税制与中央及地方的财政关系》,是一个外国经济学家写作的关于中国财政问题的专著。这本书其实应该早看的,因为这本书对写周老师的课程论文挺有帮助,可惜我一向喜欢写完了论文再看这方面的书。这本书的发行量貌似相当小,网上是找不到的,甚至学校的图书馆都找不到,最后还是托经济学院的同学在他们的图书馆借来一本,实在是珍贵……可惜这本书写的实在不怎么样。当然,这是针对书的结构、数据收集以及论证方式等方面来说的,要是评价这本书的创新点,那还是值得给出一定的高评价的,外国人在创新和选取新奇角度方面还是比较厉害。
   本书写作于1998年,自然是与现在的经济条件存在巨大的差别,因此只能将其作为一本考察一定时期财政史的著作。并且,由于数据上的很多谬误,以及对中国的认识还存在一些不精确之处,使得本书在分析中国的财政问题时,显得细致有余、深刻不足。中国的财政,特别税收体制比较落后,这个应该是事实,税务总局发布的《中国税务年鉴》就表现的非常明显,起码在过去年鉴上的数字是很笼统且可用性较小的,最近几年情况正在改观,但仍然不令人满意,这让对税务问题进行研究就显得困难重重。另外,作者在书中曾经多次指出,中国税收存在的问题被飞速发展的经济所掩盖,尽管有了1994年对财税体制进行的大规模改革,仍然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改革前,“对征税可以谈判,政府间的财税体制一点儿都不透明,税收体制弹性很小,税收征管薄弱,征管实施不平衡,地方政府设立预算外账户”,等等。改革后虽然建立了中央与地方的分税制,国税和地税分开,增值税和所得税分别成为中央和地方的主要税种,但是上述问题仍然存在,因为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照顾到既得利益者,这就要求采取一些过渡性政策对制度进行灵活的调整,但中国常常存在着的一个现象就是过渡性政策的制度化,这就容易导致这些过渡政策慢慢演化为正式的制度,成为下一步改革的前提。并且,中国现行的财税体制中,主要税种的税率和税基仍然由中央决定,而地方政府只能征收而没有决定权。经过改革,地方政府过去那种强有力的自主权被取消,中央的收入比重也在不断扩大,但也不能否认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也面临着收支小于收入的尴尬境地,因此又需要中央的补助。
   对上述问题的探讨构成了本书的主题,但是由于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在财税体制上的种种问题,本书也难以对此做出准确的描述和分析,这也使得本书的体系和结构显得比较混乱,经常出现重复之处,而在一些地方又显得力度不足。作者在第一章指出了中国财税体制的特点即中央决定税收规则,而征收则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承担,同时谈判方式在政府与企业、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关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对这两个问题的探讨成为后面的章节中的重点。第二章探讨了中国税收问题的现状,作者指出中国税收收入在GDP的比重中确实很小,并且中央的比重更小,税收弹性也小。尽管存在巨大的预算外收入,但即便将之加总仍然可以看出中国的税收收入是较少的,并且,中国的税收努力程度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不能不指出的是,中国的税收统计口径与国际通用口径存在很大的差异,虽然作者尝试着对其进行协调,但看起来作者仍然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从整体的角度对中国的税收结构和税收征管问题进行探讨。在税收结构上,改革前中国以流转税和企业所得税为主,但由于谈判方式的存在、国有企业承包制的实行等因素,导致税收征收方式的随意性很大,并且税种过于复杂,且导致了不公平性。在税收征管方面,国税和地税的分立有助于划分权责,但仍然没有解决地方税务人员的双重忠诚问题。当然,1994年的税制改革在税收征管方面也有了巨大的进步,地方税务部门的征税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同部门的职责也得到明确。需要注意的是,在自愿依法纳税与自我申报、源泉扣缴、以纳税大户为重点、对欺骗行为的稽查与惩罚、运作的监管、纳税人信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计算机化等方面还需要加强。
   接下来应该注意的就是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问题。改革前中央虽然拥有法定权力,但在实际过程中不得不受制于地方。改革后税收制度的透明性提高,地方政府将资金从预算内转移到预算外账户的空间缩小。但是,这次改革仍然没有按照“财权服从事权”的原则,这就使得这种改革仍然留下很大的弊端,没有对税收体制进行真正符合现代财税形式的改革。省和省以下的财税体制也与中央地方间的体制相类似,也涉及到权利的分配特别税收收入的分配,以及补贴的分配等问题。事实上,地方政府经常支出大于收入,因此需要依赖于财政补贴。并且不同的省份之间以及同一省份的不同地区之间,乃至城乡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别。因此,不能简单的用一个案例就代表整个地方政府,事实上,在数据缺乏的情况下,这种研究就更加不可能,本书也只能选取一些个案来进行描述,也难以对之进行最终的判断。
   最后本书作者还对中国的税制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在税收分享方面,作者建议应该在实现均衡化、鼓励资源动员、宏观经济控制、透明度等方面入手;作者在支持现行的税种分享安排的同时,也指出应该对其进行调整和优化;另外,还涉及对政府和企业的不同职能的定性,根据事权决定财权,以及加强税收征管的现代化建设等方面。这些建议应该说富有启发性,但仍然缺乏可操作性。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对中国未来的预测有些悲观,事实上近年来的发展证明这些悲观预测并不准确。当然,这不意味着中国的税收体制就是完善的,应该根据本书作者指出的问题,特别是实际操作中的那些潜规则,做出更符合实际的改革。
  
  
  
  
  《中国的财政政策——税制与中央及地方的财政关系》
  
  作者:罗伊.鲍尔 译者:许善达 王裕康 廖体忠 刘新利 傅红伟 苏波
  
  目录:
  第一章 导语
  第二章 中国税收太少了吗
  不断下降的税收比重
  增加税收的情况
  增加税收弹性
  中国的政策选择
  第三章 税收政策
  税制结构
  企业所得税
  间接税
  个人所得税
  对改革的评价
  遗留的任务
  第四章 税收征管
  1994年改革的动因
  地方税务局的收税职责
  税收征管改革下一步的工作
  国际上对中国税收征管的展望
  结论
  第五章 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关系
  支出的分配与分布
  收入分享
  省级和省以下各级政府税收
  预算外财政
  收入分享体制
  1994年税制改革评价
  总结
  第六章 省与省以下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
  地方政府结构
  支出与地方预算自主权
  省以下的税收
  省内的收入分享
  北京市
  云南省
  江苏的收入分享
  四川省的收入分享
  广州市:富于创造性的公共财政
  第七章 下一步的改革
  政府和企业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
  税制结构
  地方政府的税权
  税收分享的目标
  均衡化:一种税收分享体制的建议
  中国今后财税改革的计划步骤
  表格目录
  注释
  参考文献
  出版者简介
  译后记
  
  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5月第一版 237千字


On Chinese financial reform and related issues,Oxford University's 黄佩华做的比较好一点,you can have a look, she has some books in Chinese.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