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经济大论战-第四辑

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9-02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书籍目录

目录
一 风云常变 理论常青
(一)对待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还是心存疑惑?
胡培兆:不要给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泼脏水
马蓥伯:历史曲折 是修正主义作祟不是“马克思
主义破产”
王恕焕:“当今应特别宣传马列”
赵磊:大多数人对私有化保持戒心绝非出于“意识
形态”
卫兴华:沉缅于批判苏联教科书,是某种程度上的
情绪发泄
熊映梧胆大言辣:严酷的现实令人怀疑“惟马克思
的社会主义学说正确”的结论
徐祥临:不能光说马克思的学生们笨 教条 其实
马克思主义本身就存在着两大缺陷
许全兴:应如实承认马克思主义曾遭到了失败
(二)解读“十五大”:高歌声声 杂音切切
《求是 内部文稿》评论员高呼:不要曲解“十五
大”精神
钟朋荣:“十五大”是基于促成公有私用制向私有
公用制转变
李方文:“十五大”后私企纷纷摘红帽
闻高:“超前 放宽贯彻‘十五大’”“为‘十六大
准备经验”论是荒谬、有害的
许毅披露:对“十五大”报告中的一个新提法有
两种根本对立的意见
二 改革风云涌 《交锋》再交锋
《交锋》一书认为:三次思想解放分别冲破了“个人
崇拜”、“计划经济崇拜”、“所有制崇拜”
《交锋》披露“万言书”:党内资产阶级化的利益集团
联盟是和平演变的中坚力量 相当部分工农认为
共产党已不代表他们的利益
刘建明:“万言书”挑拨党与工农关系
《交锋》认为:《经济日报》精心策划的引进外资
大讨论是“外资越多越反动”的翻版
罗元铮:引进外资大讨论使我国利用外资走上
健康轨道
朱健国:超越《交锋》非白即黑观念 走“一分
为三”之路
魏巍:《交锋》这些人上台 中国老百姓还有
活路吗?
张建伟:《交锋》一书少了认真与冷静 多了些
武断
三 所有制观:公有 私有 各种观点全都有
(一)所有制理论:正理、歪理,各种观点都有“理”!
于光远辩析一般的公有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
于祖尧:混合经济将发展为主导形式
周信:否定非公有制经济是补充这一提法,是
移花接木
龙绍双:公有资产不能占全社会总资产的51%
以上 就不能说是公有制经济占主体
岳德常:公有制的弊端是资本主义价值体系蔓延
的结果
曹思源:承认非国有经济为主体符合全国人民
根本利益
非公有经济的‘对立论’“补充论’“权宜论’
不除,难奔坦途
单东:民营经济既是私有制的实现形式 也是
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二)官有、私有、非公有 到底谁所有?
温州“高干”和私营企业主对田纪云讲话感到
非常激动、特别亲切
林炎志:私有制为主体 政府将为私人企业主
及其代理人所把持
杜光:官有制是最落后的私有制
卞悟:“卖”比“分”好纯属伪学问 权贵私有化
比得上公平私有化吗?
《当代思潮》载文:要判明私营企业主经济利益
发展要求和政治影响扩张的取向
王长江等:新时期需调整“不吸收私营企业主入党
的规定
戈晓宇:私营经济尚需“自我革命”
刘吉:绝不允许私营企业发行股票上市
晓亮:不允许私企股票上市是新形势下“左”的
观点再现
私企上市:刘吉与董辅� 吴敬琏针锋相对
工商联建议案:合法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黄如桐:要落实宪法中“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
财产”原则,而绝不能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
侵犯’写入宪法
(三)非公有经济:你发展,我发展,各地竞相发展
辽宁决心五年内让私营经济翻番
江苏为发展非公经济擂响鼓
浙江省颁发2号令:翘首企盼非公有制经济大省的
地位不动摇
陕西省委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到党性的高度
河北省对非公有经济放手、放胆、放心、放开
甘肃省长号召:把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振兴
甘肃之良策
云南省委书记说:发展私营经济“四不限”
贵州省长吴亦侠:有些领导同志还是带着“属性”
的眼光去看待非公有制经济
山西省副省长:山西经济中非国有经济的比重
太小
袁庚后悔蛇口当初过于受“公有私有”观念的
束缚
四 企业改制――英雄所见不同
(一)国企改制总揽――何为大思路
厉以宁:单靠国有企业来重组 兼并国有企业 是
“水清则无鱼”
周其仁:我主张政府不要主导企业改革 因为你
没有这个本事,也没有这个信息量
沈立人:当前产权市场供多求少 难以成交
姜绍华:企业改革现状是难点压倒重点
《真理的追求》载文称:国企困境应反思改革方案
而不应再盘算如何触动制度
袁恩桢:把国企问题归因于国有制是无稽之谈
东阳企改:产权买断到位,股份相对集中
张万鹏:产权交易要填平“黑洞’挤干“水分’
戴力:企业稽查特派员能否不辱使命
《工人日报》刊登案例:这家企业改制反亏损了
王晓红:对企业改制的希望值下降了
俞满娇:股份官僚经营制是害群之马
赵奉军:企业转制中的五大不公
(二)卖是为了改一一不能一卖了之
沈立人:让“富和尚”买“穷庙”后果不堪设想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产权制度改革不能“卖你没
商量”,体改委应站出来说话
齐英、石年:岂能用“卖”字概括国有小企业的
改革
国企拍卖,大多是政府撮合的
韩康:政府应出售一批好国企,同时对一些民营
企业采取收购、改造、再出售的办法
樊纲:卖企业不仅是为了收钱 更重要的是为了
改制
梁中堂:绝大多数国有小企业负债累累 不卖又
如何了之?
(三)改是为了卖――“卖”要我发财
王珏:企业只卖给经营者是在培育资本主义
韩公:“一卖了之”缘于少数人的发财欲望
天一:民营企业老板们正在进行一场空前的造神
运动 他们有着与生俱来的领袖欲
秦晖:改制法规中公然提出让权势者占大股 在
西方、苏东都不曾有过,令人吃惊
李国基:不要把股份合作制异化为个人所有制
花一元钱买厂子,好潇洒
地方高干和企业家:取消政府工作报告中股份
合作制“要注意避免股份掌握在少数人
手里”这一条
王战华:优秀的国企经营者能否先富起来大争论
李建华挑战周其仁:按职务分股可能是最
无效率的
五 九鼎一言激活宏观论坛
(一)宏观调控政策:找准立足点真难
刘国光:从中长期看,仍然需要坚持适度从紧
刘树成: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存在若干模糊的
认识
秦晓:“软着陆 成功需要再认识 对“高增长
低通胀”不应盲目乐观
邱晓华:货币手段拉力不够
冯用富:利率下调加大了金融体系的风险
陈淮等:我国正面临过剩经济的新挑战
过剩经济真的出现了吗?论坛众说纷纭
钟朋荣:近一两年不可能出现集中的热点 可能
是“无热点”增长
(二)确保8%:一言激起千层浪
吴敬琏:实现8%不难 难在没有水分和有效率
的8%
庄乾志:“挖坑 启动经济应慎行
李山、许小年:1998年宏观政策的最终目的绝非
确保经济增长8%
胡鞍钢:不必将8%的目标看成是政府的“政治
许诺”
秦晓:今后几年增长指标还可下调 以挤压泡沫
改善结构
厉以宁:保8%要靠“猛药’、“急药’
胡必亮:信心比泡沫更值得关注
贺阳:卖国有股 保8%
六 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过程难题多
陈锡文:粮改政策是不得已而为之 是为了救国有
粮企
董辅�:粮改前提多,效果待检验
长寿县:粮食顺价销售有价无市
杨学锋:粮改不利于农业产业化
七 国企职工下岗:关心 伤心 信心
高层人士痛斥:把国企现在困难归咎于中央提错了
一个“下岗分流”口号是颠倒黑白
刘吉:必须区别三种类型的失业 给予不同解决
办法
霍彦立:企业减员增效,是他人有病工人吃药
王国强:让工人下岗 是厂长经理无能
北京市副市长金人庆:宣传媒介对下岗不要炒得
太过火了
《工人日报》载文:不要把下海大款当成下岗典型
宣传
下岗职工十味醋:困惑、依赖、自卑 挑剔 惰性、
忧虑、委屈、失望、衰颓、义愤
北京下岗职工留恋“铁饭碗”
张世宇:职工闹事根源于企业混乱 腐败 上级
官僚主义 而不是心理失衡表现
八 政府机构“减肥”:潇洒“瘦”一回
(一)改革:现在轮到政府机构了
冒天启:现在该是对政府机构进行关 停 并
转的时候了
李慎之:要改革出一条“法治”的新路 实在不
容易
阮崇武:改革要从政府身上开刀
《中国改革报》载文:市场已经向政府机构发出最后
通牒――到底你让路不让路
山西体改委主任:机构庞大是:“官瘾’和“左倾’
相配套作祟
桑思成:管不住自己的政府,是无能的政府
重温毛主席语录:只有人人起来监督政府 政府
才不敢松懈
我国官民之比:汉代1:7945 唐代1:3927
清代1:911,今天1:30
(二)政府机构改革:拿谁开刀
于祖尧:政府既是改革对象,又是改革领导者
刘福垣:革政府的命,政府从市场上退出去
杜刚建:精简人员是机构改革风险最小的一步
吉林省省长:机构改革的关键是界定职权 不能
庙小神通大
顾家麒:国家机关的“闲人”大部分充斥于
事业单位
王东进:近一半左右的机关干部应被精简
(三)官员“下岗”:顺乎民心
老百姓说:朱�基首战拿“官”开刀 是肃贪倡廉
挽救民心的根本所在
组织干部说:机构精简谈何容易
山东职工:这次机构改革 俺们感到气顺了
无锡职工:真没想到中央会动真格的 机构人员
分流 三年时间太长了
魏享远:“交椅”没了“饭碗”还有:机构改革
中的众生相
刘吉:机构改革成功率为95%
九 农村改革――“老牛”新路
(一)个体农民组织起来――为了自我保护
杜润生:要建立代表农民利益的经济 政治 文化
的组织和社会团体
《南方周末》:工人有工会 农民为什么不能有自己
的农会
(二)农村基层政权――对上对下为谁忙
党国印:乡村权势阶层越来越敢于对中央政府
说不
王郁昭:农村又重复人民公社时期的“一平二调”
和瞎指挥的错误
(三)土地承包 ―走向何方
孟令伟:改革和发展呼唤农地永包制
张常明:要鼓励土地向大户集中
(四)评说南街村――解剖―个特例
观颖:南街村是靠共产主义理想 集体主义 公有
制的信念发展起来的
董天锡等:对“南街现象”少来一点意识形态上的
主观情绪
钟朋荣:南街并不是靠那些“传统”的东西发展
起来 现在搞的在过去要算资本主义的典型
属于“专政”“革命”的对象
十 金融危机冲击波 有无惊险任评说
(一)事出有因:苍蝇不叮无缝蛋
吴敬琏:东南亚危机国际大争论
彭定鼎:索罗斯惩罚了经济愚行,功德无量!
萨克斯、斯蒂克利兹:IMF方案加剧了东南亚
货币危机
瑞士、意大利学者:东南亚各国金融危机成因
各不相同
米勒:日本贬值货币、转嫁矛盾 殃及东南亚
(二)引以为诫:有惊无险谨防范
吴敬琏:我国经济有与东南亚相似的弱点 是
一个虚胖子,有一部分是空气
胡春力:谨防中国经济“东南亚化”认真反思
引资旧模式
面对东南亚危机,中国应未雨绸缪
国外专家进言中国:本国经济政策运用至为关键
十一 中国经济学向何处去?
童大林建议创立“老百姓经济学”
窥斑见豹:丹麦一学者从《经济研究》杂志的变化
看到中国经济学的发展
经济学世纪回眸:经济学语言数学化 数理不精
通难入流
盛洪:经济学的真正魅力不在于它是科学 而在于
它不是科学
十二 痛斥时弊正天下
(一)行业不正千夫指
沈洪嘉:电信行业是当代典型的“权力加暴利”的
垄断行业
巩胜利:中国邮政几十年如一日长期亏损 按市场
经济劣汰原则该倒闭
中国医药行业百病缠身,12亿人依赖进口药
唐明:危险!银行变“当铺”
会计信息要打假
(二)改革深化 腐败“升华”
领导傍大款:基层政府腐败有增无减
吴鹏森:黑色腐败有所收敛“白色”腐败开始
出现
杨军:呆帐核销中的寻租现象
杨帆:靠金融“空手道”以欠债不还而暴富 被
越来越多的人仿效
吴敬琏疾呼:斩断改制捞钱的黑手
刘建明:警惕“股份官僚经营制”
公车还姓“公”吗?
魏海田感慨:从反腐败到接受腐败 习惯腐败是
一个客观现实的过程
十三 搬来他山石 可否为我用
(一)第三条道路
布莱尔:走中间路线 左右逢源
若斯潘:“带辣味的凯恩斯”
英工党:“打左灯,向右转”
(二)俄罗斯的改革陷阱
俄罗斯私有化:5%交财政 95%不翼而飞
乱世造就的俄罗斯大亨
大财团影响俄罗斯政局
喻权�:俄罗斯官僚资产阶级中大多数是不得
已而为之,“与其让人当资本家 不如我来
当资本家’
俄罗斯大亨:决不允许自己永远困惑 希望乱得
能由他们控制
俄罗斯财阀:开始别了叶利钦
(三)后改革国家新动向
动不动没收公民私产 越南人有钱不存银行
朝鲜不拒绝市场经济
古巴改革曙光初现
中东欧:没有资本家的资本主义
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经济大论战-第四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