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希腊神话故事

[德] 古斯塔夫·施瓦布 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6-10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作者:

[德] 古斯塔夫·施瓦布  

页数:

592  

字数:

465000  

译者:

刘超之,艾英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希腊神话故事》为读者敞开了一扇观察和认识古希腊乃至欧洲文化的窗口。作为反映古希腊神祗和英雄故事的《希腊神话故事》的确给人类的文化生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本书波澜状阔的文化氛围和悲壮的历史,亦为读者掀开了那令世界难以忘怀的扉页。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普罗米修斯
第二章 人类的时代
第三章 丢卡利翁和皮拉
第四章 伊娥
第五章 法厄同
第六章 欧罗巴
第七章 卡德摩斯
第八章 彭透斯
第九章 珀耳修斯
第十章 伊翁
第十一章 代达罗斯和伊卡洛斯
第十二章 坦塔罗斯
第十三章 珀罗普斯
第十四章 尼俄柏
第十五章 阿克特翁
第十六章 普洛克涅和菲罗墨拉
第十七章 墨勒阿革洛斯和野猪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希腊神话故事 PDF格式下载



  
   经常听到的一个观点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了火种,但是他的下场却是遭到秃鹰叼食肝脏。继而人们普遍将这个故事概括之再升华之,成为一个象征性的隐喻。即第一个为了人类某项事业作出贡献,引导人类迈出脚下第一步的人,往往遭遇挫折不幸。甚至,在这本书的序言中看到,翻译者楚图南先生曾经常用普罗米修斯的这个故事鼓励自己的孩子。
  
   但是请容许我提出自己的质疑。在阅读希腊神话中第一个故事,普罗米修斯这一节后我读到了这样的几句话:“他的机智使他欺骗神祗。”,“宙斯着恼了,禁不住心头火起……严厉地说:‘你还没有忘掉你欺骗的伎俩!’”“为了惩戒普罗米修斯的恶作剧,宙斯拒绝给人类完成他们文明的最后一物:火。”将这几句话与前文中的观点相联系起来可以得到以下推导过程:由于普罗米修斯的不公平分配肉堆,投机取巧欺骗宙斯,所以宙斯决定不给予人类火种。由于人类没有创造文明所需要的火种,所以普罗米修斯去为人类偷盗天火,由于偷盗火种的行为与之前的欺骗行为的所构成的双重罪恶,所以宙斯决定加倍惩罚普罗米修斯。所以说,去掉中间的因果关系追根溯源,由于普罗米修斯的两次欺盗行为,所以他遭此不幸。
  
   而这个结论恰恰与普遍的观点相反,明明是自己的性格缺点所导致的悲惨结局,怎么就成为了其性格中伟大光辉的一面了呢?明明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事情而受到惩罚,怎么就成了为人类迈出第一步要付出勇气和代价呢?明明是应该被批判反思的行为,怎么反而成了称赞歌颂的对象了呢?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一段往事,苏联多年集体化运动结束以后,有苏联前积极分子说,经回忆起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被欺骗,是因为我们想被欺骗。”青年常常被赞美勇敢叛逆,经常被作为革命的中坚力量,然而在这背后却隐匿着选择性地沉默。选择性地渴望地盲目地心甘情愿地被欺骗。而更直接的事实现状就是中国60年代文革发生的惨案,例子不胜枚举了。
  
   还有一个更加经典的例子就是,书本上经常看到的一句爱因斯坦的至理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而事实上,这句话完整的表达还有最关键的一句是——“但关键在于那1%。”我们的书本上常常会引用爱因斯坦这句名言用以说明鼓励人们努力奋斗,勤奋踏实,而选择性地忽略了其真正的完整内涵,被习惯性的误读理解为名言传递与我们的信息:勤奋努力造就天才,但精华部分,即爱因斯坦所认为的天才的根本在于那1%。
  
   真实的内涵被掩盖隐含了,一句完整的表述,被删繁就简人为地按照意识形态被剔除掉关键的部分,我想这是大多数文学作品思内涵想被误解被误导的根源,人云亦云,以讹传讹,最后真相变得模糊,服务于人类本身自愿的理解,服务于政治意识形态。所以我一直好奇,究竟人们所能接受的,是否仅仅是人们选择性引导性所自愿理解的?
  
   反观如今现状,在《南方周末》的广告词里还有巨幅海报醒目地写到:对事实的误解,是未曾了解真相。如果我是读者,很想问编辑的一句是,对事实的不了解甚至误会,真的是完全出于未曾了解真相吗?有没有缺乏了解的手段,有没有信息的不对称性封闭性呢?有没有自我主观因素呢?
  
   还有,如果说集体化运动中年轻人容易误读事实,容易被欺骗,那文革呢?那么名言警句呢?普罗米修斯盗火反倒受灾的故事呢?抛开人类本身荷尔蒙中所携带的热烈勇敢激进这些影响理性的要素,也许更多时候,我们是被自己自愿选择性地误读,习惯性自以为的理解,甚至用来断章取义地,作为告诫自己和他人的信念。
  
   回到希腊神话中,我以为大多数人对普罗米修斯故事的普遍理解,逻辑出现断裂,主要凭借了自己内心的主观情感去解读文本。追其根源的话,大概是人类思想对于坚定勇敢,对于真善美,对于甚至更多积极向上的意识形态所需要的一种精神上引导力量,而由此所发生的一次单方面的一厢情愿的重大误读。
  
   在普罗米修斯这一章节里,故事因而也有了基于事实真相的结局。在欺骗偷盗犯错之后,天神们派潘多拉为人类带去了灾祸,但别忘记了,她还带来了一样最重要的礼物——希望。《基督山伯爵》里最后一句话,说的是:“人类最大的智慧是,等待和希望。”我想用来作为文章的结尾,欺骗之后,惩戒之后,希望恒存。
  
  
  2014.2.25
  


  和我们想像中一致的,有“神样”的,都是那些半神的英雄。而神,都是些性格乖张,反复无常,小肚鸡肠的家伙。
  
  感觉多少有些《西游记》的感觉,只不过这些神话故事讲得直白的多,一目了然而已。
  
  希腊的这群神,关系比起中国古神真是复杂太多了!不仅关系搞得乱七八糟,而且个个没有神样。譬如宙斯不是好东西,这个之前影视作品都描写过不少了。可原来像雅典娜,也不是如圣斗士里设计的那个形象,阴暗和小算盘还都不少。简单说来,就是一群无聊的神,每天没事可干,不是在天庭乱搞关系,就是到人间迷惑众生,要不就按者自己的信仰来祸害人间。吃喝玩乐,真是一个不少。如果没有他们的瞎折腾,人类可能真要清净许多。
  
  干嘛把诸神塑造的如此像人?记得纪录片提到过,譬如维纳斯的原型就是一个长得很美的,可关系搞得很复杂的克里克岛女人演化而来,关注太高后来莫名就崇拜过头了,逐渐有了现在的样子。所以神话可能不过是把最早期的历史做了抽象的概述。也可能他们真的只是 “外星人” 而已,社会关系还是拜托不了智人的原罪,所以神话故事写得如此有人味吧。


  ——————————————————————————————
   有些失望,翻译的很晦涩,本想念给孩子听,读起来不仅不生动,二期绕口,自己都不知道读什么呢。
  
  大家的好评是怎么来的呢!!
  
  还是大家都看的是原版图书,不存在翻译的问题!!
  
  ——————————————————————————————


  以前小学初中时就流行看俄国小说,俄国人的名字太长了!!希腊人的名字亦是如此,十分影响阅读,往往两三句之后就不记得谁是谁了。所以一本书下来,基本上没有记住两三个人。故事倒是看了不少,有些是之前有了解的,有些是第一次看,所以有很多惊喜。希腊人对神还是很信仰的,什么事情都是神决定好的,做什么事情必须要征求神的意见,神不帮助你你就不会成功。当然神也不只有一个人,神也会有内讧,就看你的靠山神有多厉害了。
  总之,这本书可以开阔你的视野,毕竟很多书中时不时地会提到一些希腊故事,大部分都是这里面的。但是由于名字的原因,看起来十分费劲,所以,读者若是想把这本书当一休闲读物来阅读的话会很烦恼。这一点我们可以从04年欧洲杯解说员处就能得知...


  在电影《特洛伊》中,有一幕令我至今难以忘怀。阿喀琉斯不顾心爱女奴布里塞伊斯的哀求,独自一人驾驶着战车,来到特洛伊城下盘旋,同时还以震天的吼声一遍遍叫着赫克托耳的名字,愤怒和痛苦让他像一头的困兽。勇敢的王子赫克托耳别无选择,作为特洛伊最英勇的王子他必须去面对这一切,他披上盔甲,手执长矛,来到城楼下与阿喀琉斯激烈,最后终于倒下,尸体被阿喀琉斯用绳子拖在战车后,一路拖回希腊联军的营地。只留下城楼上年迈的普里阿摩斯国王夫妇,和他贤惠美丽的遗孀,眼睁睁地看着亲人死去后久久无法平复。
  
  这本书的封面就是电影特洛伊中的赫特托尔。
  
  在我幼年的印象中,阿喀琉斯是十分勇武的英雄,奥德修斯是十分智慧的英雄。然而正如幸运的人的幸运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则各有各的不幸,他们两人在我的印象中也曾经是相似的英雄,英雄有着丰伟的功绩,他们为后世所传诵。施瓦布的希腊神话刻画出了两个鲜活生动、截然不同的形象。阿喀琉斯英勇、仁爱、悲悯,但他却是感性的,容易陷入悲痛而无法自拔,被恨吞没时会变为一个不折不扣的冷血杀手。奥德修斯是智慧的代言人,然而智囊型的人物也往往与“阴险”、“狡诈”密不可分,奥德修斯是慧黠的,他的心胸并不那么宽厚,甚至有时为人并不不厚道。
  
  阿喀琉斯是多情的。他有很多个女人,他对他们每一个也都深情。其中,阿喀琉斯的第一个妻子为他生下儿子涅俄普托勒摩斯,这个儿子后来也成长为一个英雄。另外就是阿喀琉斯在特洛伊俘虏的女奴布里塞厄斯(布里塞伊斯),阿喀琉斯为了她,不惜跟希腊联军的主帅阿伽门农反目成仇,阿喀琉斯死后,布里塞厄斯也为他的主人悲伤万分,剪下一束秀发陪在主任身旁。在特洛伊的战争中,当他杀死阿瑞斯的女儿——亚马孙的女王,他剥下她的面具,看到她美丽的面容,心里也是一阵悲伤,想着若能把她娶做妻子多好。尽管这种种使得阿喀琉斯看起来是个浪子,但他的每一份情感却很真挚。当阿伽门农为了希腊联军的航行要将自己的女儿像阿尔特弥斯献祭时,女儿自甘牺牲,阿喀琉斯被女孩的勇敢无私感动,对她怜爱有加,并坚决要保护她。这位大英雄的心时常是柔软的。
  
  在阿喀琉斯出征前,他的母亲海洋女神忒提斯就预言到,如果他离开母亲,母亲将再也见不到自己的儿子。阿喀琉斯在战争前就知道自己的命运,但他从未因此悲痛、畏惧,或是自怨自艾。他在特洛伊人面前说,尽管我知道命运女神将会终结我的性命,但那有怎样,我还是会为我的朋友报仇,尽力与特洛伊人作战。即便阿波罗在他的面前,以死亡威胁他,他也未曾畏缩,如此坦然。
  
  感性的阿喀琉斯,他的爱永远真挚、炽热,他的悲痛和他的恨也永远浓重、冰冷。当阿伽门农抢去他心爱的女奴布里塞伊斯,他便高悬免战牌,对盟友们的胜负存亡不闻不问。当好友帕特洛克罗斯被赫克托耳杀死,他曾深深地陷入痛苦的深渊无法自拔,他跪在好友的尸体旁,不吃不喝,不休不眠。能够发泄的途径只有杀戮,他以一台杀人机器似的勇武和震天的吼声吓退特洛伊人。他亲手结果了赫克托耳的生命,并疯狂地虐待他的尸体,仿佛只有这样,他的内心才能够接受朋友死去的事实。
  
  然而这位感性的英雄,当他见到赫克托耳年迈的父亲普里阿摩斯单枪匹马来到希腊人的军营以求带回儿子尸体时,他又恢复了仁爱、悲悯的一面。尽管是神祗授意,但阿喀琉斯是发自内心地怜悯普里阿摩斯,他不仅将赫克托耳的尸体赠还,还好酒好肉款待了老国王。
  
  铁汉柔情,或许就是阿喀琉斯最好的形容词。
  
  奥德修斯是希腊联军的智囊,他的事迹和名称流传至今,他完好无损地回到家乡,最后寿终正寝。然而希腊联军中真正最智慧的人的光芒却被他掩盖。那个人就是帕拉莫德斯。帕拉莫德斯不仅仅有非凡的智慧,难能可贵的是,他为人正直坦然。相比之下,奥德修斯的智慧有时并不那么光明正大。正所谓文人相轻,同为智者的帕拉莫德斯和奥德修斯很早便结下梁子,阴险的奥德修斯将帕拉莫德斯陷害,由无知的希腊人用乱石砸死。当特洛伊战争结束,神祗们惩罚了无知的砸死帕拉莫德斯的希腊人,但我不明白的是,神祗却放过了始作俑者奥德修斯。也许是因为,他是雅典娜最欣赏的英雄吧。
  
  类似的事情还有奥德修斯将菲罗克忒忒斯遗弃在荒岛上,后来又为了骗取菲罗克忒忒斯手中赫拉克勒斯留下的神弓箭,而使阿喀琉斯的儿子欺骗了他。然而阿喀琉斯的儿子和他的父亲一样是一个正直的人,他不忍心欺骗被遗弃多年的菲罗克忒忒斯,最终希腊联军将菲罗克忒忒斯接回军营,对特洛伊战争的胜利起到决定性作用。
  
  奥德修斯的智慧体现在他的善辩。他懂的语言的力量,他懂得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能够靠武力去解决。他懂得在嘴上吃亏在实际上占便宜。在陷害帕拉莫德斯和与埃阿斯争辩的过程中,他都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争取到了群众的支持,因而也累得两位英雄 惨死。
  
  奥德修斯的木马计也是人尽皆知的,它终结了特洛伊城的历史,终结了十年之久的特洛伊战争,也终结了特洛伊这个国家民族的命运。
  
  智慧的英雄也有让人喜爱的一面。首先是他对妻子的忠贞。奥德修斯由于害死了帕拉莫德斯,神祗们便让他在回家的航程中受尽磨难。其中一段时间,他被一位美丽的仙女收留。仙女倒贴要嫁给他,他却不愿,始终惦念着自己的家乡和妻子,每日只坐在海岸边望着家乡的方向,多么寂寞的背影,最终仙女终于放走他。
  
  奥德修斯来到淮阿喀亚人的领土,发现自己和其他希腊英雄们的故事早已流传甚广,甚至被能歌善舞的淮阿喀亚人编成歌词传诵,他听到淮阿喀亚人的歌声,竟没有因此而感到半分荣耀和骄傲,而是几次流下热泪。相信此时此刻,他想起了自己的老战友,想起他们从爱琴海出发时的意气风发,想起他们在战场上一个个倒下,想起自己如何从血污中存活下来,想起因为这场战争他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心爱的妻子和儿子……
  
  谁说这时的奥德修斯不是可爱的呢。
  
  当然,我们的英雄如此感性的时候并不多,由于他的智慧,他大多数时候是冷静而理性的。他所表现出来的节制,正是其冷静而正直的一面。当同性的战士饿的难以忍受,去偷宰了阿波罗的神牛时,他却禁住了诱惑,没有宰杀神牛,更没有吃一口神牛肉,尽管后来收到同伴的牵连,他也遭到了海难,但他毕竟存活了下来。
  
  奥德修斯的另一个功夫就是忍耐。当他回到故土,看到临近国家的纨绔子弟在糟蹋着他的财产,还想糟蹋他的妻子,害死他的儿子,他将愤怒压在心底,与儿子进行缜密的筹谋,待到时机成熟,才喷发而出,将仇人们一网打尽。
  
  奥德修斯得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结局,除了雅典娜的护佑,就是他的智慧和个性所致。
  
  特洛伊城虽然在战争的最后覆灭,他们也有自己的英雄。赫克托耳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星星。他作为普里阿摩斯的长子,其英勇和气度无人能及。当希腊人兵临城下,特洛伊王族们纷纷提出要将海伦交还给希腊人的时候,他毅然保护了海伦和兄弟帕里斯,他说,既然弟弟和弟妹心甘情愿地来到特洛伊寻求庇护,就不能把他们交出去。他在战场上表现出了一个兄长应有的表率,在家庭中也是家里的顶梁柱。
  
  不过,赫克托耳的大意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尽管那是神祗安排好的剧本。当预言家提出要关闭城门紧守的时候,他却被神祗一时赐予的力量迷惑,要带全军一往无前,结果造成严重的损失。直到快死的时候,他还以为神祗站在自己一边,以为特洛伊会获胜,殊不知自己的力量是神祗可怜他将死的最后赏赐。
  
  希腊联军的统帅,野心勃勃的阿伽门农,在战争胜利后并没有得到好的结局,他被自己不忠的妻子杀死。墨涅拉俄斯和海伦回到了斯巴达继续过着幸福生活。神祗竟没有惩罚海伦,她仍然是尊贵美丽的王后。
  
  神话故事中的战争,一切都是神祗写好的剧本。军人的英勇或智慧似乎都是得到了神的帮助。复仇女神让谁三更死,宙斯也不敢留谁到五更。其实参与战争的英雄大多是神祗的后裔。神祗也是很奇怪的,他们有些后代仍是神祗,有些是凡人,有些甚至是怪物,比如提坦神也是神祗的后代,但他们巨大儿丑陋还凶恶。特洛伊战争中,神祗都有他们支持的一方势力,当人间打的烽烟四起的时候,神祗们也开始动刀动枪,而他们很多都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或是叔侄之类的亲属,但他们之间毫无亲情可言。我至今也想不通为什么赫拉跟雅典娜关系会那么好,而阿波罗、阿瑞斯、阿芙洛狄忒这些兄弟姐妹都站在雅典娜的对立面。
  
  写到这里,我会说我读这本书读的已经崩溃了吗。其实读这本书只是想磨一磨自己的性子,希腊人那些名字什么斯,压根就没记住几个,对欧洲的名字盲是硬伤,短时间内再不看欧洲文学了。


  如同书的标题所写
  这本书叫做古希腊众神与英雄故事
  
  所以主要涉及希腊神话中有关英雄的几个有名的故事, 基本最主要的故事都涉及了.
  
  有关神与神之间的一些著名故事 涉及的不是很全 需要配合其他作品了解 如 "神谱","变形记"
  
  翻译上 希腊名不太好翻 情有可原
  
  插图大多不错,个别配错了.比如cademus建立的底比斯是希腊城邦,配图给的却是埃及城市底比斯
  又比如把波塞冬当成了宙斯。。
  
  另 有些故事流传版本比较多或不重要的细节较多 原文基本给略了, 需配合维基百科 谷歌地球 等其它工具 辅助了解


  信仰是什么,对于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人来说,可能宗教就是信仰。然而对于生活在东半球的我们,中国人,当你问道,你的信仰是什么时,他十有八九的人是答不出话的。信仰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十分陌生的词汇。当人人都执著于追求切身利益时,谁还会把信仰当回事,谁还会以信仰为尺度来把握自己的行为。不仅如此,不少人还会认为信仰是障碍,有了信仰,就相当于作茧自缚,把自己牢牢固定在一个框架里,这样做,无疑妨碍到“自身发展”。在人人争当“出头鸟”的年代里,信仰除了拖人后腿外,还有什么功能?!于是,当社会越来越发达,我们发现自己离信仰越来越远。
  
  我们曾经不乏信仰,封神榜里的天神,山海经里的志怪,西游记里的妖魔,三国演义里的英雄…倘使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他怎么会编出有如此英雄气节的故事,怎能塑造出一个个充满正义感的英雄人物形象。我并不是说,有了神话故事,就一定有了信仰。这不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但反过来说,有了信仰,就一定有神话故事,我认为是可以成立的。
  
  原始之初,人类在行动着,左右人类行动的动力是求生本能。后来慢慢发展,当人们不再为衣食担忧的时候,便产生了一种称为“精神渴求”的东西,其实就是一种原始信仰。当然现代社会的人也常常会有精神渴求,但已经不能称其为信仰了,因为现代人的精神渴求过于功利且短暂易逝,一旦渴望得到满足,目标达到后便将其(信仰)弃之不顾,并且,现代人的“信仰”一直在变,时刻被颠覆着,你很难从一个人身上找到他一直坚守的东西。所以无论从哪方面来说,现代人都是不具备信仰的。有宗教信仰的人另说,但以上情况并不能将他们排除在外。在产生一种模糊的原始信仰后,人类就开始寻找具体的可以满足他们精神渴求的东西,很多关于原始文明的资料都告诉我们,我们的先人,不管哪个人种的先人,都找到了同一种东西,天神。作为满足他们精神渴求的对象。人类是崇尚力量与美德的,他们为天神形象里注入了凡人所不能拥有的超凡力量以及几乎完美无缺的品德,这既可以称为人类的个人崇拜,也可以称之为信仰,总之是有了形象,有了可以顶礼膜拜的个人形象。接着,他们以自己存在于世上的行为活动为依照,创造出另一个活动的世界,这个世界的人物拥有它们所没有的美好品德,拥有比他们更具生命力与破坏力的超凡力量。他们把自己信仰中所有美好的愿景都编排到这个世界里,之后再以这个世界为精神慰藉,指导自己在当下存在世界里的行为,这就是信仰的力量。因此神话传说,可以说是这个时代人的信仰。
  
  在经历世世代代后,人类文明在不断进步,东西方开始分道扬镳。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同样始于神话传说,西方人在神话传说的基础上经过过滤筛选提取精华,逐渐把神话传说发展为一门宗教,作为新的信仰对象。东方人(中国人)却把神话传说束之楼阁,弃之不顾,转而发展新的教义,我国的历史较为复杂,经历历朝历代,发展出不同的教义,儒家学说,道教,佛教等等各派教义,却没一个能坚持到底,成为全体中国人的信仰,这真是可悲。即使现在,我们看起来好像有了信仰,每天高叫着信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什么的,又真正有几个中国人确实把他们当做信仰的,充其量也不过是应付的口号而已,表明立场,我们是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我们是在跟着党走有信仰的路线的。然而这不是很讽刺吗,我们中国人的信仰却把别国人的思想放在首位,把马克思列宁放在首位。不是说他们不能排在第一,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理应把马列主义当做指导思想。这是很科学的。然而要把他们当做信仰,身为一个有着古老文明浩瀚历史的泱泱大国来说,不应该感到汗颜吗!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承,传到我们这一代,居然连个可以信仰的东西都没有,这难道不是很可笑吗。
  
  我们也曾有过古老传说,我们的祖先也曾有过信仰。我们的辉煌在于过去,一个没有信仰的国家是谈不上将来的。我们一路走来,丢弃了属于自己的一个又一个的文明,捡来了外来文化中一个有一个看似很高级的文明,我们用浮华的花花绿绿的舶来品来包装自己,用洋文化来取代传统文化,我们变得不中不西,不洋不土,我们迷失在没有信仰的混沌里…我想说,在我们抛弃了古老文明的时侯,我们抛弃了信仰。
  


  我看的肯定不是这个版本。看了俩版本的,就是没看到特洛伊之战和雅典娜和波塞冬争夺雅典之战。赫拉克勒斯的故事倒是相对完整。
  
  总体来说,希腊神话还算好看把,就是文笔太粗,情节也不够细腻严谨。内容上有些地方让人瞠目结舌杀戮和复仇还有受罚是主题。例如儿子误杀杀了父亲,然后被神诅咒,接着遭到自己的儿子抛弃继而怨恨和诅咒自己的儿子以至于他们都死掉,然后这人又变成了无故可怜的高尚的人等等。
  
  总之和中国的一些历史故事风格差别太大了。


  这是从图书馆借来的很老的一本书,整个都已经发黄,内里甚至还掉了许多页,不过一点也不影响我看这本书的心情,闻着陈旧的历史的余味,很像宝贝啊!里面的插图画得也是很经典。
  对于我来说,最痛苦的莫过于里面的王啊、英雄啊、神啊等待主人公的名字,十分纠结。闭上书,只记得一些主要的如先觉者普罗米修斯,英雄伊阿宋和其妻美狄亚,杀父娶母的俄狄浦斯,愤怒的阿喀琉斯,美丽无比的海伦等等等等。
  仔细想来,每一篇神话故事都充斥着浓厚的命运论,无论人物怎样努力想改变都是徒劳,最终总落得该他的结局。于此同时,里面的人物之间一点点追溯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怎奈我努力想构建关系图,始终脉络复杂,不得要领。还是由于这些个神不像中国的神清心寡欲,都是有着七情六欲,性格也是个个分明,我认为,倒是可爱多了……


  纳西索斯的悲哀我觉得不在于他的自恋。
  而是因为他完全忽略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一切以自己的意志思想为中心。
  不懂得虚伪。
  不懂得逢场作戏。
  不懂得不爱一个人还可以搞暧昧。
  
  他很真诚也很真实。
  不爱就是不爱。
  然而现在我们都知道周围的人中自恋的越来越多。
  爱自己远胜过爱别人。
  却耐不住寂寞。
  今天和谁谁上上床明天又拥谁在怀。
  越是长相可人越是一肚子的花花肠子。
  
  也许是观念都改变了吧。
  这个现实的世界谁又能相信谁谁又能托付谁。
  害怕被伤害害怕没依靠害怕被辜负害怕被背叛害怕一切的不确定。
  所以游戏人间醉心花丛。
  所以把虚伪留给他人真心自己保存。
  
  假如纳西索斯“聪明”一点。
  好好的周旋与那些爱他的男人和女人之间。
  上演几场爱恨痴缠的假戏。
  也许他就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至少不会溺水而死这么惨烈。
  
  可是。
  我还是很欣赏原来的他。
  敢爱敢恨直来直往。
  不被人情世故所羁绊。
  那么自由。
  
  而且。
  假如不是他的自恋。
  我怎能如此爱慕我的水仙?
  
  归根结底。
  Narcissus的悲哀是源于他的直接坦白。
  而我的悲哀在于我不知道我是否该忠于自己的原始想法。
  呓语也因此而来。


  这本《希腊神话故事》算的上是我的启蒙读物,在那个懵懂的事情看有些深奥的神话故事,有点吃力。然后今天它帮助我实现了许多。谢谢这本书。


马列毛邓三


这些个神不像中国的神清心寡欲,都是有着七情六欲,性格也是个个分明,我认为,倒是可爱多了……


总觉觉得用Narcissus和现实世界相比较相假如有点不太恰当。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