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儒对话与融合
2005-5
宗教文化出版社
姚兴富
218
140000
无
本书论题涉及到基督教文化中的思想、文学、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教育、经典、文物、节日、风俗等方面,而且体现出其文化史勾勒与现状研究的有机结合。展示了基督教文化蕴涵的美感、魅力和神韵,再现其灵性、灵气和灵修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启迪及感染。
姚兴富,辽宁省盖州人,1965年生。1989年获华东师范大学法学学士学位,2000年获辽宁大学文学硕士学位,2003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比较宗教学和基督教文化史。现为苏州大学哲学系讲师。
总 序 /卓新平(1)
序 /卓新平(1)
导论(1)
第一章 索隐与考证:沟通耶儒关系之桥梁(16)
一、索隐法(17)
二、考证法(23)
小 结(31)
第二章 上帝:耶儒对话的焦点(32)
一、上帝崇拜与祖先崇拜(33)
二、“上帝非太极”(45)
三、“惟尔言我为谁(55)
小 结(67)
第三章 格物与认识上帝(69)
一、“无微不格(69)
二、机械自然观(75)
三、有机自然观(84)
四、格物与占卜(94)
五、西国“富强之原”(106)
小 结(112)
第四章 耶儒对话的伦理层面(114)
一、人性:善还是恶?(115)
二、人伦:“仁”与“爱”(130)
小 结(145)
第五章 社会关怀:耶儒对话的实践层面(146)
一、三 戒(147)
二、赈 济(175)
三、义 学(183)
小 结(187)
结 语(189)
参考文献(197)
后 记(219)
无
神学处境化是现今中国基督教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与挑战,是基督教在一寸土地上所要完成的任务或说是使命。而与儒家学说的对话是一个很好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切入点。故此,此书很值得一读。
对想理解基督教本色化的,此事是必读的。
阅读此书需要有一定古文功底,使人眼界开阔不少,观点中肯,弟兄姐妹们可以一读。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基督教开始在中国大地流行。本书正是研究了在这一阶段,基督教前期传教一直到教会成立,涉及到基督教文化中的思想、文学、教育、经典、文物、风俗等诸多方面,并且书中还展示了基督教文化蕴涵的古典美和灵性,以及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启迪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