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

宣化法师 宗教文化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8  

出版社:

宗教文化出版社  

作者:

宣化法师  

页数:

15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不久就要出版了,宣化上人嘱我写个序。我才疏学浅,对佛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功夫都很不够,故对这个工作,实在很不敢当。现在这里,只能和读者大众来共同研讨.作个引子。 根据历史记载,《佛说四十二章经》是伟大的佛法,从印度传到中国来的第一部重要经典著作。关于这事的因缘时节和详细经过,上人在‘浅释’前面的释题部分,有比较详细的说明,非常生动有趣,读者可以共享。 本经是一部既概括简短,而又十分重要的经典。读者试想:汉明帝自从永平三年某夜梦见‘金人’以后,为什么对此便念念不忘?后来经过大臣们四年多郑重其事地历史查考和研究分析以后,确认在西方印度有佛出世,并留有与中国儒、道之教有所不同的教理。因而明帝特地组织了一个具有十八人之多的探访团,西去印度求法;结果在中印度的地方,遇到了二位神通广大的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请问读者:佛经种类数量浩大:真是汗牛充栋,为什么这两位神异高僧,会首先选择这部《佛说四十二章经》把它传到中国来呢? 决非偶然!读者诸君,请您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一下这部经典吧!等您读完之后,您对这个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 有些人说,这是一部讲小乘佛法的经典。其实不然。这部经典,佛并不是在一个专门的法会上说的,而是在佛涅槃以后,由他的弟子们,把他一生所说的一些警句,择要系统编集而成。也就是宣化上人所说的:这是一部‘佛的语录’。把佛所说的某一段话称为一章,共选集了四十二段话,编集成了这部《佛说四十二章经》。因此,这部经典实在既不能说单只是小乘佛法,也不能说单只是大乘佛法;而是综合佛一生所说的大小乘全部佛法。 这部经典,实在集结得很好,充分反映了佛说法的全部过程。从小到大,由浅入深。从小乘的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和阿罗汉四果开始,而至申述‘念等本空’:‘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言语道断,非物所拘’;强调‘真假并观’:‘念非常,观灵觉,即菩提’;以及‘无著得道’:‘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进而阐明中道要义:‘处中得道’‘清净安乐’;最后则归结于佛法的根本真理:‘生即有灭’以及‘达世如幻’。通过有生有灭如幻如化的相对真理,而达到真实不虚、如如不动,乃至动静一体的大乘绝对真理。 当今西方社会,虽然物质文化已达高度文明,但是一般群众的道德堕落,物欲横流,淫欲泛滥,以至社会紊乱,犯罪率高,精神失常者多,杀人放火,无奇不有,乃至怪病丛生,蔓延世界,单靠法治、医治,不济于事。在此时刻,宣化上人,只身西来,把佛法带来西方世界,弘扬不遗余力,真可以说是适时之雨。 在这部经中,从第二章起,有很多章节,一再强调要:‘断欲绝求’、‘割爱去贪’、‘舍爱得道’、‘财色招苦’、‘色欲障道’、‘欲火烧身’、‘意马莫纵’、‘正观敌色’、‘欲火远离’、‘心寂欲除’,乃至‘直心出欲’。在四十二个章节中,共有十一个(四分之一强),反复强调断欲割爱,绝求去贪,直心离欲的问题。 由此可见,断欲去贪对修道得道的重要性了,这也可知,上人所以要作此浅释和出版此经的苦口婆心了。所以,实在也可以说,这部经典,真是拯救目前西方社会,乃至世界各国社会,因误用物质文明而产生严重流弊的一帖良药了。

书籍目录

前言:这是一部重要的经典悬谈: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经序第一章 出家证果第二章 断欲绝求第三章 割爱去贪第四章 善恶并明第五章 转重令轻第六章 忍恶无瞋第七章 恶还本身第八章 尘唾自污第九章 返本会道第十章 喜施获福第十一章 施饭转胜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第十三章 问道宿命第十四章 请问善大第十五章 请问力明第十六章 舍爱得道第十七章 明来暗(冫射)第十八章 念等本空第十九章 假真并观第二十章 推我本空第二十一章 名声丧本第二十二章 财色招苦第二十三章 妻子甚狱第二十四章 色欲障道第二十五章 欲火烧身第二十六章 天魔娆佛第二十七章 无著得道第二十八章 意马莫纵第二十九章 正观敌色第三十章 欲火远离第三十一章 心寂欲除第三十二章 我空怖灭第三十三章 智明破魔第三十四章 处中得道第三十五章 垢净明存第三十六章 辗转获胜第三十七章 念戒近道第三十八章 生即有灭第三十九章 教诲无差第四十章 行道在心第四十一章 直心出欲第四十二章 达世如幻附录一 附录二

章节摘录

  汉朝有东汉、西汉,后汉就是指东汉。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当时皇帝的  年号叫永平,在第三年的时候),这一年的岁次是庚申,汉明帝做了一个梦  ,梦见有一个金人,这个金人头顶上有一种光,这光是一种圆的光。他从空  中飞来,飞到汉明帝所住的宫殿。  第二天,汉明帝就问文武百官,这个梦是何征兆?  这时有个太史叫傅毅,他对皇帝说:“我听说在西印度有一种神,一般  人给这个神起个名字叫‘佛’,现在陛下您所梦见的,一定就是佛了!”  又有个博士叫王遵,也向皇帝说周朝留下一部书,这部书叫《异记》,  有什么奇怪特异的事情,都记载在这书上。  这书记载什么呢?书上说佛诞生于周昭王二十六年,这一年叫甲寅。这  时候江河泛溢,江水、河水都涨了,流到河外边去;大地也都震动了。这是  佛出生的时候,有江河泛溢,大地震动的瑞相。天上又有五色祥光,贯穿太  微星。  当时有个太史——太史就是管天文学的,也是管算数的——他的名字叫  苏由,他用《易经》来占卦,一占就占到乾卦,得到九五。乾卦九五是“飞  龙在天”。得这一卦,他就知道这是西方有大圣人出世,这个圣人在印度传  一种教法,这种教法在一千年以后,就会传到中国来。这是太史苏由占算的  结果。  于是周昭王就命令人把这事情,刻在石头上记载下来,并将这石头埋在  城南边的一个地方,预备将来看看是不是会这样子,一千年以后是不是那种  教法会传到中国来?  后来在周穆王的时候,天地又都震动了,并且有白虹十二——白天有十  二道白虹贯着太阳。当时有位太史叫扈多,他用《易经》来占算,知道这是  西方印度的大圣人入灭了;也就是周昭王二十六年,岁次甲寅出生的大圣人  ,现在入涅柴了。所以佛出世,这不是偶然的。佛在印度出世,中国的江河  都泛滥了,大地也都震动了。佛圆寂的时候,在天上又有十二道白虹贯日,  这是佛的出生和入灭。虽然印度离中国这么远,但是中国也都知道,中国人  当时也有会算数的,都知道这情形。  从周穆王到后汉明帝时,大约有一千年左右了,所以汉明帝做梦,梦见  佛之后,在永平七年的时候,这一年的岁次是甲子,皇帝就命令蔡悟和秦景  、王遵三人,带着十八个人到印度去求佛法。在中印度就遇到迦叶摩腾和竺  法兰两位尊者,他们就和蔡惜、秦景、王遵回到中国来,这时候是永平十年  了。因为他们来的时候以白马驮经,所以汉明帝就造一座白马寺,他们回来  的这一年叫丁卯。  等到永平十四年五月一日,出现了这种情形——佛教的经典没有被烧,  佛的舍利就放五色的光,到空中结成好像一个伞盖似的,罩着所有的大众,  大众见到这情形,就都相信佛教了。  P5-7


编辑推荐

  《佛说四十二章经》,东汉时传入中国,是第一部从印度传到中国的重要经典。此经是一部“佛的语录”,充分反映了佛说法的全部过程,文字简约易诵,义理博深无穷。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故事,诠释了该经的经理。即使你对佛学一窍不通,本书也能让你轻松理解其中的意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 PDF格式下载



这部经典实在既不能说单只是小乘佛法,也不能说单只是大乘佛法;而是综合佛一生所说的大小乘全部佛法


佛说四十二章经浅释


佛说 四十二章


本经看似简单,实不简单,经内贯穿了大、中、小乘的基本胜义,也是修行(心)之人需常念及而观自我的。本经各佛学名词,可以参考其他佛经或上网查询,以进一本了解经文的甚深微妙之义。这样,无形中,已将自己融入经藏。此书可作为学佛入门的经典看待。深切体会因果、无常,则皈依三宝无碍。


佛言。人离恶道得为人难。既得为人去女即男难。既得为男六根完具难。六根既具生中国难。既生中国值佛世难。既值佛世遇道者难。既得遇道兴信心难。既兴信心发菩提心难。既发菩提心无修无证难。 ---三十六举胜显准章


顶礼宣化上人!!!宣化上人乃一代高僧大德,修法甚是刻苦,是学佛人学习的榜样,他老人家讲的法一样的重要。


《四十二章经》是佛陀普世教育的精华节录,里面没有高深的大道理,全是应病与药,有针对性的解决我们的种种苦恼。经文和解说都很通俗易懂,推荐大家好好学习!


佛的语录,此经充分反映了佛说法的全部过程。阿弥陀佛!


欲知大乘佛法的开源,这是一本必须看的经典!


佛说有缘分字有


好法宝!宣化上人的经书浅释都是好法宝!


虽然这部经相对于很多大块头的经典来说是属于入门级别的,但是要是能把经中说的道理都实践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能真正做到的人也是稀有难得的!


初学佛的人一定要拜读,对去除恶习,非常有帮助。且佛祖开示的格言,每篇都不长,却直指人心。


让人的心灵安静下来,每天读一些佛语,在这个尘世里保持一颗纯净的心灵


这部经据说是传入中国的第一部佛经,经典必读!


这是传入我国的第一部佛经 小乘佛教的经典 对个人审视自我也很有好处


佛是真语者实语者。


每个学佛的人必读的好书


修身、学佛之好典籍。


短小精悍的四十二章经,讲解的很透彻


一心向佛,劝人为善,阿弥陀佛!


万佛归宗。其一为本。


宣化大德的浅释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排版及纸质带给阅读的感受很舒服。SUNYA


宣化上人的讲解系列都很好,浅显易懂


宣化上人解的经,非常有意义。作为遗教三经之一,无论哪个门派的修学者都应该认真学习


宣化上人的讲经说法,支持收藏


宣化上人是我最喜欢的法师之一。


宣化上人开示


不厚重的书,很清晰,很具体,适用于初期接触佛法者


宣化法师讲解的清晰、易懂、全面,名副其实的浅释。很应该读一读才是。


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它是佛教传入我国的第一部佛经的讲解,希望每一位读者都能从中了解佛教的教义,向真正的佛学更近一步,提高自己的修行。


有些看不太明白,还在慢慢仔细地读!有一句话不是这么说的吗“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文字简约易诵,义理博深无穷。


我当年看的就是这个版本,很怀念呢,在宿舍阳台上读啊读,把她们烦死了。

个别字句:
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
中华书局的是
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舔之则有割舌之患。

不过还是觉得用“舐”比较好。


一直反对老公看这种书,怕他看入了迷,但他说就是想看看里面的道理,所以就买了,还不错!


因为是宣公的书,才买的;还没收到,没有什么可说的。


我翻看佛经前后也有三四年了,如前辈大德所云落入了文字障中,大多看不明白。这本书适合初学者,文字不深,道理易懂,极力推荐。


这本书很不错,浅白易懂


这夲书非常好,值得一读,有很多道理适于现在的人静下心来悟。


这本书比我想象得要出乎意料的好啊!注释非常详细,解析非常到位!对于以前只是诵读而没有真正去理解过的我来说,这个版本真是满足了我的一切要求!


特别经典的好书
一定要看的


东方出圣人,西方出生人。百姓日用而不知。


还没开始看这本呢,一下买了很多宣化法师讲的经书。喜欢宣化法师的讲解,简单易懂。书的质量也是很好的,没问题。


断肉食素


看了以后,人淡定了许多,呵呵


非常适合现代繁忙的人读诵。可以终生读诵。


好书,通俗易懂。好好好好好


和宣化法师是同乡,双城,真修行人,后辈的开模,顶礼


浅显易懂。很好很好。。。 非常好的 佛教书籍。


宣化法师讲经,字号排版都很好,利于研读,提升智慧!!


大道理简单读


读过了,还需要再读。


这是宝贝,经书中有不可思议的智慧。如能把字放大一点就更好了。


写得好,印的好。


非常好的一本书,书中的智慧,运用于生活中,得益无量。


挺高深,也可能是我对佛教知之甚少,阅读速度极为缓慢,但在N多不懂中阅读出的一点点通悟,也还是极其令人兴奋的……


书很好初学


看上去很好。感谢。


内容不多,解释很好


沉静心灵,很好!


这本书竟然是我十岁的姑娘非常想要的,买回来她也会认真看。


很喜欢的一本书,值得拥有!


正版,不错 买回来 慢慢体味


受益匪浅2


犹如躬身佛陀座下,聆听佛陀教诲,踊跃无量~


宣化上人的书都值得一读


非常棒!赞,必读的书!


还没看,,现收藏着


深入浅出,也需自习研读。


看了鹿鼎记后就想买的书


好书,值得大家细细品尝!!


应该不错的书。


佛门修行必读


宣化上人的书都值得一看


物流狠快。


本来是想打五星的,因为书的内容无需多言,对于佛学入门的朋友来说,非常有用。佛教传入中国后,四十二章经是第一本译出的佛经是有道理的。之所以打四星,是因为书的质量实在是有点问题,拿到书,翻了没多少页,就有前面的彩页落下,装订质量实在是不敢恭维。佛经跟四书五经一样,都是要反复诵读才能体会其中的精要,这种装订质量,恐怕看不了即便书就散了。希望出版社能好好改进装订质量,不要让这样的佛家经典难以反复诵读


书好,佛的精神


四十二章经 就是佛陀的格言 融合起来的经本,翻译内容简单明了,很容易吸收,也很容易从中悟道


  佛言:有人闻吾守道,行大仁慈,故致骂佛。佛默不对,骂止。问曰: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佛言:今子骂我,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犹响应声,影之随形,终无免离,慎勿为恶。
        
        佛言:夫为道者,譬如一人与万人战,挂铠出门,意或怯弱,或半路而退,或格斗而死,或得胜而还。沙门学道,应当坚持其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破灭众魔,而得道果。
        
        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佛言:爱欲于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
        
        佛言:人系于妻子舍宅。甚于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于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镇难。有劫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佛言:夫为道者譬如持炬火入冥室中 冥闇也。 其冥即灭而明犹存 犹字当为独犹字殊无义。 学道见谛愚痴都灭无不明矣 夫已见道愚痴自灭。渐证佛智德无不明。犹如持火入诸闇室冥闇都灭而明独存也。
        
        佛言:夫为道者。犹木在水。寻流而行。不触两岸。不为人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吾保此木。遂定斩妖除孽,惩恶扬善;定我乾坤,永保安宁!
        
        夫为道者 犹木在水 寻流而行 不触两岸 不为人取 不为鬼神所遮 不为洄流所住 亦不腐败 吾保此木 决定入海 学道之人 不为情欲所惑 进精无为 吾保此人必得道矣--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佛说四十二章经》


  佛言:人有二十难。贫穷布施难,豪贵学道难,弃命必死难,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忍色忍欲难,见好不求难,被辱不嗔难,有势不临难,触事无心难,广学博究难,除灭我慢难,不轻未学难,心行平等难,不说是非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随化度人难,睹境不动难,善解方便难。
  
  吾非和尚,亦非居士,喜佛学而远佛法,故难解此善知识。然人生在世,总要明理。世间百理相通,道是非佛理,难保不在其理。二十难,试解如下:
  
  一曰舍不得。有舍必先有得,降此花花世界,纵是贫穷,也无法了无牵挂,一饭一食,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名一利,从了己姓,便如已出,要舍与他人,如何舍得?或被明取,或被巧夺,失与不失,均是折磨。
  
  二曰求不得。人生在世,怎能无求。见好要求,见色要求,见物要求,见财要求。然僧多粥少,狼多肉少,能得少许,便是便宜。两手空空,亦是正常。得不到,自也是折磨。
  
  三曰寻不得。走在尘世中,多在寻寻觅觅。所寻之物未必可得,所觅之人未必可见。便是一点知识,一番道理,一句言语,也未必能轻易得解。世间的造化,往往只是一个际会,一个回眸。转瞬之间,便错过了。
  
  四曰留不得。要来的未必会来,要走的未必能留。如风自来自去,舍得不舍得,愿意不愿意,都无法左右。是你的,留不住;不是你的,也留不得。痛苦往往在于,是与不是之间,留与不留之意。
  
  五曰静不得。静在先,方可有所得。然人心浮躁,如何静得了?于是乎,终日行走,无法安身立命;终日惶惶,焦虑万分;终日费神,胡思乱想。焉得有成?
  
  六曰平不得。怨恨在心,牢骚在口,是非伴于左右,祸事悬于高梁。无权势则自卑自艾,有依仗则自恃无恐。上仰下鄙,前倨后恭,无法正视自己,平视他人。
  
  佛言,得睹佛经难,生值佛世难,会善知识难,见性学道难……即便佛经烂熟于心,亦无法了断“欲”之一字,有此念在,一身不得安宁,一世不得安宁。


  《佛说四十二章经》为近人所知,要得益于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书里几股势力都想齐集这一套经书,以得到里面隐含的藏宝图。但是人们对本经的内容了解不多。《四十二章经》其实是佛祖的语录选,有些像儒家的《论语》。
  
  先说本经缘起。东汉明帝夜梦金人,派人去西方求经,运抵白马寺的第一批经书里,就有这一部《四十二章经》。本经由一些哲思片段组成,没有长篇大论,较为通俗易懂。想必西天菩萨传经时,也考虑了东土皇帝的接受能力,知道皇帝们愚蠢的居多,就挑选了许多浅近且有趣的话,组成这一部经。如果开始的时候就拿因明学唯识论什么的来传教,估计皇帝早就被唬住了,佛教也就没法在东土光大开来。
  
  佛祖广开三千法门,此经虽是入门读物,里头的佛法可一点也含糊。现摘录几段如下:
  
  爱欲断者。如四肢断。不复用之。
  
  佛言。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
  逆风扬尘。尘不至彼。还坌己身。贤不可毁。祸必灭己。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佛问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数日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饭食间。佛言。子未知道。复问一沙门。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
  
  佛祖在此经中多作譬喻,以身边习用之物指示佛法,在日常谈话中开悟佛理,实在是让许多新入门者觉得有趣有益。正如孔子在《论语》中所言所行,亲切自然,却让人瞻焉在后。
  
  不妙的是,佛教的发展后来走向两极。一边是极力解说深奥的佛法,讲起佛法来让人云山雾罩;另一边是天天吃斋念佛,盲目崇拜,失去了佛理的活泼灵动。《四十二章经》从此少人提起。
  
  


  《四十二章经》里的宝藏
  
  □/徐强
  
  读过金庸小说《鹿鼎记》的人都知道一件宝贝,就是《四十二章经》。为了抢夺这件宝贝,江湖上的各路人马杀得人仰马翻,鬼哭狼嚎。
  
  那么,《四十二章经》到底是何方宝物,令人如此疯狂呢?《鹿鼎记》第十五回写道,韦小宝认老宫女陶红英作“姑姑”,交谈间,韦小宝发了他人生当中的第N个毒誓,让陶红英说出了一个惊天大秘密:《四十二章经》一共有八本,每本封面的颜色和式样各不相同,代表黄、蓝、白、红、镶黄、镶蓝、镶白、镶红八旗;当年清兵入关时,掠夺了大量金银珠宝运往山海关外,埋在清政权“龙脉”所在的一座山里,然后绘制了一张藏宝图,裂为八幅,由八旗旗主各执一幅;这八幅地图,就分藏在八本《四十二章经》里。也就是说,只要找齐八本《四十二章经》,就能找到清政权在关外的宝藏和“龙脉”。难怪志在“反清”但未必“复明”的江湖豪杰们,甘愿为它打得头破血流,哪怕“死翘翘”也在所不惜。
  
  宝藏和“龙脉”云云,当然是小说家言。不过,《四十二章经》倒是确有其书,并非纯属虚构。按照学界通常的说法,《四十二章经》是佛教最初传入我国时留存下来的第一部经书,于东汉明帝永平年间,由中印度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洛阳白马寺译出。据南朝梁人慧皎《高僧传》记载,竺法兰曾译佛经五部,“移都寇乱,四部失本,不传江左。唯《四十二章经》今见在,可二千余言。汉地见存诸经,唯此为始也。”“唯此为始”四个字,充分说明了《四十二章经》在汉译佛经中的地位与价值。
  
  这本经书的体裁和儒家典籍《论语》相似,属于语录体,计有经文四十二章,每章均短小精悍,微言大义,饱含哲理,对普通读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修心养性的读物。试举两例如下——
  
  第七章《恶还本身》:有人听说释迦牟尼道行深广,大仁大慈,于是存心找茬,登门“踢馆”,对释迦牟尼恶语相向,极尽诅咒辱骂之能事。等他骂累了,释迦牟尼问:“如果你送礼物给人家,人家不接受,你是不是要把礼物拿回去呢?”这个人答道:“当然!”释迦牟尼说:“你对我破口大骂,等于是送礼物给我。我不收你的礼物,你骂我,实际上是在骂你自己!”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辱人者必自辱,害人者终害己,《恶还本身》非常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同时,这个故事还体现了一种民胞物与的宽容精神,因为释迦牟尼对冒犯者没有“以恶报恶”,而是通过启发、开导的方式来劝人为善。
  
  第三十八章《生即有灭》:释迦牟尼问修道者:“人命在几间?”修道者回答说:“数日间。”释迦牟尼说:“子未知道。”又问另一个修道者:“人命在几间?”回答说:“饭食间。”释迦牟尼说:“子未知道。”再问另一个修道者:“人命在几间?”回答说:“呼吸间。”释迦牟尼说:“善哉,子知道矣。”人的生命只有一呼一吸这么短的时间,何等宝贵,又怎么能不珍惜!《论语》有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有言:“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这些都是教人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名句,比较而言,我还是偏爱释迦牟尼所说的“人命在呼吸间”,大概这就是机锋的魅力之处吧?小沈阳在《不差钱》中说:“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这辈子过去了”,赢得满堂喝彩,但和释迦牟尼的箴言相比,实在不过是一个噱头而已。
  
  总的来说,《四十二章经》多以譬喻说理,警句迭出。比如:“恶人害贤者,犹仰天而唾,唾不至天,还从己堕。”(第八章)“财色于人,人之不舍。譬如刀刃有蜜,不足一餐之美,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第二十二章)“爱欲之人,犹如执炬,逆风而行,必有烧手之患。”(第二十五章)如果说《四十二章经》里真有什么宝藏的话,这些醍醐灌顶的梵音,就是一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俗世凡尘,求神拜佛者众。究其实,则所求者多为升官,所拜者多为金钱,与释迦牟尼倡导的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的精神南辕北辙。新华社曾有报道说,内蒙古某贪官每天在家烧香拜佛,祈求佛祖保佑,即使进了监狱,仍然手捧佛经,念念有词。此公的一番苦心,真是枉费了,佛经里说什么,他竟然一个字都没看明白。阿弥——陀佛——


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间。


看了这篇评论,感觉不得不看这本书!


挺佩服小和尚的。除了本专业外,还读了那么多书。。。小和尚肯定是个聪明,做事效率高的和尚。


哈哈 佛家经已经够多了 可是真正的藏宝图 可少的很 我宁愿这二十四章经 是真的藏宝图。。。


佛言。有人患淫不止。欲自断阴。佛谓之曰。若断其阴。不如断心。心如功曹。功曹若止。从者都息。邪心不止。断阴何益。佛为说偈。欲生於汝意。意以思想生。二心各寂静。非色亦非行。佛言。此偈是迦叶佛说。
是啊,比如BT日本无码,呵呵。如果心不断,无论删除几回bookmark,还是会找回来的。


Elact老師……


文章很流畅~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