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月亮宝石

(英)威尔基.柯林斯 语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97-01  

出版社:

语文出版社  

作者:

(英)威尔基.柯林斯  

译者:

郭彦华  

Tag标签:

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月亮宝石 PDF格式下载



  使用汉王,里面收录的这个小说,因为以前读过,还觉得不错就再读了一边。
  优点是从不同社会层次的人多角度看待一个人,看法迥异,这种写法在当年应该是比较新鲜的;另外一个是老仆人对鲁滨孙漂流记的解读,很有趣,给人印象深刻。
  缺点是整个故事所基于的科学理论看来并不靠谱。


  威尔基.柯林斯的侦探小说《月亮宝石》里特别有趣的一处是,第一个故事的叙述者管家贝特里奇喜欢《鲁滨逊漂流记》的程度早已超越了文学的范围,他说“多年来我一直在靠这部书解决疑难---我认为它是我的患难朋友。碰到情绪不好---看《鲁滨逊漂流记》。碰到没了主意---看《鲁滨逊漂流记》。过去老婆找我麻烦,看《鲁滨逊漂流记》。我已经看坏六本精装的《鲁滨逊漂流记》了。我们夫人上回过生日,又给了我这第七本。”第一次读到这里我直接笑出声来,后来每每想起也会感到其乐无穷。这自然是藏在小说人物背后的作者的喜好,显然威尔基已经把《鲁滨逊漂流记》当作他的生活指南了。
  怎么个指南法儿呢?就像小说里贝特里奇说的一样,生活中无论遇到什么烦心事儿,都会晚上一个人猫在屋子里翻《鲁滨逊漂流记》,无意中翻到的某句话总能让他豁然开朗(比如”今天我们喜欢的东西,明天我们就会讨厌”再比如”不自量力就轻举妄动实在愚蠢”),忘掉一切苦闷,开心上床睡觉。《鲁滨逊漂流记》像一只花斑奶牛,每天睡觉前贝特里奇都能用它挤出一杯安神的牛奶来。
  他当然是对《鲁滨逊漂流记》的每个句子过度引申了,可是这种对一本书的偏执痴迷,让整个世界都简单起来。对于读书人,2011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儿,光合作用书店的倒闭。《城市画报》作了一个专题,题目我记得很清楚,叫《光合为什么没有作用了?》。你是愿意跑到光合作用喝着咖啡听着音乐用一本书消磨一下午光阴,还是愿意在家打开京东商城一股脑把三折五折点进购物车?更或者说,你已经抛弃纸质完全习惯电子书了么?实体书店与低价网购,传统纸质与海量电子,哪个更贴近我们的内心呢?对于我个人,确实远离过纸质书一段时间,因为觉得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既可,书的形式无关紧要,可结果是东西虽然得到了,但越来越有缺氧的窒息感。所以,虽然现在很少买书,但图书馆是每星期都要去好几次的。开头里引用的小说中的那段话,每次读起来就开心的同时,你不知道我也有多羡慕。
  


   暑假看的一本书,早都已经忘记写了一些什么,只记得有印度人,有神奇的法术,还有侦探,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结局。
   印象最深的就是:这是一本教科书!
   外表丑陋的女佣其实有着一颗善良的心,虽然被大家误解,但是最终还是一切真相大白,只是忘记,或是原来就不明白,她怎么就死了。
   神经质的小姐,差不多一样神经质的她的未婚夫。。。
   一本很神经的侦探小说i,废话太多,所以才写了那么厚吧。


  月亮宝石是一本侦探小说,故事是由一个传说开始的讲到一颗黄钻石,这就是有名的印度宝石。几百年前,这颗宝石镶在一座四只手的印度神——月亮神的额上,宝石的颜色像月亮,因此它得到“月亮宝石”的名字。
    这颗钻石从 世纪就开始经历怪劫。那时,伊斯兰教国的征服者马莫德占领了圣城松拉特,抢走了著名古庙里的全部宝藏——庙里的神像只有月亮神未遭劫难。三个婆罗门连夜把前额镶嵌宝石的神像搬出来,运到印度的第二圣城贝拿勒斯。贝拿勒斯的一个大殿里,四壁镶着奇珍异宝,月亮神就供在这里的一个新神龛上。神龛落成的当晚,一位神给那三个婆罗门托了梦。嘱咐他们从那时起,月亮宝石必须由三位僧侣日夜轮流看守,直到人类末日。神还预言:谁拿走这块宝石必遭灾祸。这句预言就用金字刻在神龛上。
    英国小说和现代侦破小说的鼻祖英国威尔基·柯林斯(Wilkie Collins, 1824 - 1889)的代表作。
    这是一部以悬念著称的名著。作者柯林斯让证人,嫌疑人和侦探轮流讲述所发生的事,并把困惑的管家、沉浸在爱情中的女仆、高深莫测的侦探和吸毒成瘾的科学家眼中所见证的故事编织在一起,视其情节更加扑朔迷离,不落一般侦探小说和谋杀小说的俗套。
    它描绘了19世纪英国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世态炎凉,暴露了宗教的虚伪,揭露了慈善事业的真相,并谴责了英国侵略军在印度犯下的罪行。这部侦探小说成功塑造了克夫探长的生动形象:通过对月亮宝石案件的侦破,充分显示了侦探艺术的精娴以及他料事如神的本领。书中其他人物也栩栩如生,如雷茜儿的闺秀气度、罗琳娜的痴迷、克莱克的伪善、西格雷夫愚昧昏庸,都入木三分。读完全书,读者无不称克夫探长为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据柯林斯自述,他塑造的克夫警官是有原型的。他以英国警察厅刑事部的一位警探的真人真事为模特,加以文学想象,从而使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如果把克夫警官与19世纪初雨果笔下的沙威警官相比,克夫的形象无疑更加可爱,这也说明社会与人民对警官这一形象观念的转变。


  我在读《月亮宝石》的时候,璐儿在看我借给她的《神雕侠侣》。她说她读《月亮宝石》的时候是在初中,正和我读《神雕侠侣》的时间段差不多。
  名著大概都是不会过时的,无论是十来岁还是二十来岁三十来岁,大概各个年龄去读都各有各的味道。
  
  《月亮宝石》这本有一个推理小说的模式,就是寻找凭空消失的宝石,但也许拿到今天把它作为推理小说看,结局会另人有点失望,叙述又难免显得不够爽气,但是倘若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作者所身处的时代,那这便真的是一部了不起的作品。
  
  首先,采取手记的模式,全书没有一个福尔摩斯式的神探,完全采用当事人的表述,便很有意思。就好像有几段表述便有几个华生医生,而表述采用的语言风格各异,令书中角色的性格跃然纸上,大概便是这部作品伟大的地方——让绵长不显得枯燥乏味,始终紧紧抓住人心。
  
  虽说,这归根到底是一部通俗小说,但和很多世界名著一样,通俗小说成为经典既在于一个好的故事,又在于美妙顺畅的行文,这两点上,《月亮宝石》都作到了——作者是在说一个故事,又把这个故事说的很吸引人。
  比之狄更斯的小说,柯林斯的小说同样显得悬疑十足,当然阴郁之风少了很多,对于市井小人物的批判或者悲悯也不见痕迹。
  如果说狄更斯的小说是由外(角色客观行为)而内(内心)的,那么《月亮宝石》则几乎都是内心的想法,是主观的看法串联。
  
  目前读了些推理小说,就渐渐得感到,要让推理小说好看拥有更多的受众,首先便是要这是一部好小说,好读而耐看,很多时候,写手们抱怨自己的作品没有市场不受重视,推理迷抱怨推理小说出版不及时不够量,是不是也该转变一下思维,正在创作的,想读的是不是真的是好看的小说,是不是真的让人有忘不掉的美味,这一点,不应该是只在推理小说爱好者圈中评判就算了,还要拿给大多数不那么发烧入魔的读者们看,他们的观点也许更客观。
  而如果目光过于狭隘,首先局限了自己的阅读与创作范围,连大多数人尊崇的都不屑,那么自己以为有多了不起的作品本身恐怕也没有像自己想像的那么了不起。
  回头看看,当日犯了这样毛病的自己正是“只缘身在此山中”。


你描述了一种让人很幸福的“读书情趣”,那是读书人之间的接头暗号,一两句话就能抵达彼此内心的深处,会心一笑,仿佛前世好友,今世相见。


哈哈哈,这本书我小时候很喜欢呢,不过是中文的~


中英文一起看~ 差不多看完了,找书评来了。


可能是我看书太多,这本又看得太晚的缘故,如果他岳父不是第根死这个烂人我还懒得去碰了,如果有条件的找原版对照着看还算不错的娱乐方式,光看中文,我没一次坚持看完……


同一件事件,通过与当事人不同关系的人物的不同角度的叙述让读者也随之变换着角度去推敲去探索去思考,感受也更加真实可靠,如临实境,作为一部推理小说而言,无疑它是与众不同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