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蒋介石官场术

易阳 团结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06  

出版社:

团结出版社  

作者:

易阳  

页数:

254  

字数:

323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蒋介石官场术》共分10章,其内容主要以民国历史为背景,以蒋介石几十年军法统治的具体事例为依据,研究蒋氏的政治权谋,揭示旧时代的官场黑暗和独裁、专制的反动,对于研究民国历史和传统官场社会,促进现实政治和吏治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性格决定命运,蒋介石一生成败都与他的性格有关,平心而论,蒋介石在旧时代的军阀混战中获得某种成功,与他性格中行事坚韧、决策果断、倔强不服输等某些因素有是分不开,但他更突出的性格特征,如专横独断、急躁偏激等副面因素,这是他在政坛失败之重要诱因,从政治行为的源头上看,蒋介石在政治手段上很少有现代的配方的东西,他十分注意从中国古代官场社会中吸取对他有用的东西,这是他作为旧时代的代表者本质所决定……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察势赌时,谋定后动
1.死而后生,以命赌运
2.时势造“英雄”
3.顺势者昌,逆势者亡
4.“小忍”者“大谋”,“大忍”者阴谋
5.反对迁都,另有私心
6.见风使舵,难调船头
7.形势险峻,暂避锋芒
8.以退为进,反败为胜
9.必要时学会示弱
10.局面危殆,走为上计
11.深谙敌我的优劣势
12.淞沪会战中的主动出击
13.实力不济,得以空间换时间
14.延缓对方进攻步伐
15.投石问路,不失其步
16.与美国相互依存
17.反苏联苏,一切为了反共
18.胜不离川,败须退湾
19.“反攻大陆”,知不可为而为之
20.维持独裁统治的法宝
第二章 黑道白道,广结网络
1.初涉政坛,端赖指路仙人
2.暗杀陶成章
3.联姻自固,感情从属政治
4.黑道、白道,为我所用即为“正道”
5.擅于笼络对方
6.给别人做足面子
7.擅长利用同乡关系
8.利用地域间的矛盾,瓦解对方
第三章 任人唯亲,结党营私
1.身边做事之人,多用自家人
2.特务系统不肯假借他人
3.“发家”之基,岂容他人染指
4.设法除掉身边的威胁
5.武夫当国,以文人张胆
6.任用陈布雷和翁文灏
7.凭感觉办事的“相人术”
8.注重第一印象
9.性多疑,严防属下自成体系
10.惯用小恩小惠,收买人心
11.利用照片笼络对方
12.他人写书,自己署名
第四章 用人必疑,为我所用
1.黑道人物不可为官
2.“将将”之法:感情笼络和扣压人质
3.小人可用,但要防止小人擅政
4.重视人才,只为独裁
5.以我为中心,道不同不相与谋
6.“猴王”虽刁,难逃“佛祖”手心
7.极尽揣摩迎合的戴笠
8.相互扶助,臭味相投
9.曾经辉煌的“夫人外交”
10.无比尴尬的再次访问
11.抑制权贵,虽宠臣也不例外
12.利用对方弱点,让人代为受过
第五章 伪装革命,投机有术
1.居乱世,以掌握军队为第一要义
2.与军队形成休戚相关的关系
3.自标清高,以抬高身价
4.伪装进步,不肯表露心迹
5.关系前途命运,不惧人情舆论
6.北伐前敌我优劣的分析
7.“合纵连横”,各个击破
8.争“正统”,不遗余力
9.哭灵背后的政治目的
10.制造机会,驱胡打汪
11.书生遇兵,笔杆子不抵枪杆子
12.借力张势,“分工合作”
13.金圆券的骗局
14.无粮难以聚兵
第六章 打打拉拉,分化瓦解
1.内部团结的桂系
2.分而化之,勿使对手抱成一团
3.二刘乱战,蒋介石唱罢红脸唱白脸
4.借刀杀人,制敌于无形
5.耍手腕,冯、阎陡生嫌隙
6.“只要有人要官要钱,我就有办法”
7.竭尽拉拢张学良
8.收买人心,不吝惜重利
9.最难缠的军阀孙殿英
10.一石三鸟,计赚孙殿英
11.投人所好,抽身事外收渔利
12.对冤家对头,痛下杀手
13.偷梁换柱,徒使他人充炮灰
14.釜底抽薪,调虎离山
15.龙云的“两全之法”
16.反客为主,软硬兼施降强“龙”
17.鞭长莫及,羁縻抚远
第七章 打压异己,巩固权力
1.“纳”诤言,他人出面达己意
2.情难之事以“躲”字诀对之
3.敢于犯上者,当严惩不怠
4.慑猴杀鸡,驭下惯用之术
5.“扶弱抑强”的政治谋略
6.不能控制的政治势力,不准许存在
7.尾大不掉,分而治之
8.敲山震虎,暗杀“无冕王”
9.欲盖弥彰,一错宁愿再错
10.面对民族危机,“攘外必先安内”
11.兼职无数,醉翁之意不在酒
12.“汉贼不两立”,投怀送抱一边倒
13.我“退而不休”,让你“总而难统”
14.桂系在斗法中失败
15.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16.擅于制造各种证据
17.假民主换来真复辟
18.依靠美国后台老板
19.打尽小算盘,拉美国人“下水”
第八章 家事国事,专权袭权
1.骨肉至亲也需要讲究“政治”
2.企图以行政手段解决经济危机
3.亲戚面前,谁又能真正铁面无私呢!
4.督子读书,不以政事繁忙稍微懈怠
5.训儿以善于用人为第一
6.让儿进入特务情报系统
7.让蒋经国控制军队
8.消除异己,为“太子”开道
9.斥逐“老臣”,为儿登台打基础
10.稳接班,亲情让位于政情
11.退居第二的蒋纬国
12.为儿子选好配角
第九章 迷恋权谋,封建摹本
1.以曾国藩为典范
2.蒋介石到底服气曾国藩什么?
3.崇尚儒家经典,推崇伦理和“人治”的“仁政”
4.伪装革命之知,以践反革命之行
5.求神拜谶,信奉佛教
6.成为基督信徒
7.倡旧德辅新命,育“顺民”挽逆势
8.行事坚执,则嫦娥可追
9.用钱方面的小气与大方
10.“兵马未到,金钱开路”
第十章 以诈成事,必以诈败
1.小道诡诈,大道不昌
2.政治上耍尽阴谋
3.“忠诚第一,才德次之”
4.用人以忠心为上
5.用人唯亲而豪杰不存
6.将在外,君命不能不受
7.心胸狭隘,睚眦必报
8.不能宽容待人,报复心强
9.性急躁,难听肺腑之言
10.拒绝接受正确意见
11.“将”人“军”,反被人“将”
12.奇正两误,“国军”变“狗”军
13.恨屋及乌,只把良言做恶语
14.他山之石,难以攻错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察势赌时,谋定后动  一个充满个人野心的政客,从实现他个人的企图和目标出发,往往擅于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赌徒心理,察势赌时,谋定后动,在复杂的局面下,做出孤注一掷的选择。  1.死而后生,以命赌运  1921年,蒋介石因为在粤军中受到排挤,加上孙中山一直没有给他单独领军的机会,使蒋介石感到事不可为,而在上海从事投机生意。难道蒋介石已经无意于政治,不想获得权力,实现自己野心吗?其实,蒋介石并非如此,他不是决意要离开孙中山,而是他看到粤军派系斗争严重,难以有所为。  1922年5月6日,孙中山在广东韶关誓师北伐,陈炯明指使叶举率50余营回广州。6月16日,陈炯明下令驻扎于广州近郊之白云、观音两山的军队,向总统府进攻。危险之中,孙中山逃出了乱军的包围圈,安全到达于停泊黄埔附近的永丰炮舰。登上永丰舰后,孙中山方才发现周边竟然没有懂军事的,平时跟随左右的人也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所谓患难见真情,他想起了蒋介石,6月18日给蒋介石发了一封电报称:“粤局危急,军事无人负责;事紧急,盼速来。”  蒋介石接到电报后,马上决定前去救援。因为从国内看,当时的蒋介石没有军队,不如地方实力派。他要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只有投靠孙中山这一条路。而现在孙中山蒙难,身边亲信没有一个,蒋介石单独与孙中山在一起,可得到孙中山的信任。但孙中山现在的处境很危险,永丰舰还在广东境内,随时有可能受到军阀的再次攻击,一旦出现不可预测的情况,生命都可能受到危险。  蒋介石决定以命赌运,他告别了家中的妻子儿女,由上海启行,个人冒了很大的危险,到达黄埔,追随孙中山于永丰舰上。此刻,孙中山和他的亲信随从者正在该炮舰上忍受了56天的痛苦,而期待外来的援助。  蒋介石登上永丰舰后,孙中山当即授以海上指挥的全权。在其后42个日日夜夜里,蒋介石的表现异常积极,他既要随时指挥作战,又能时常深入到士兵们当中鼓舞士气。舰上食品短缺时,蒋介石还自告奋勇亲自上岸采购所需食品。蒋介石在孙中山蒙难后能及时赶到孙中山的身边,陪伴他度过这一难关,着实令孙中山感动了好一阵子。10月18日。孙中山正式任命蒋介石为东路讨贼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并在此后给蒋的亲笔信中再一次强调蒋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兄能代我在军中多持一日,则我之信用可加多一日。”  在这炮舰上和孙中山相处的时日,是蒋介石政治生涯的转折点。自此之后,蒋介石在革命阵营中地位直线上升,孙中山对他已经非常信任,不久决定将黄埔军校校长这一职务交给蒋介石。这是蒋介石飞黄腾达的起家基础。  【评析】俗话说:患难之际见真情。只有在危机时刻,才能真正考验一个人的真心。蒋介石出于自己的政治敏感和判断,他知道,孙中山现在处于危机时候,正是最能表现自己的时机,这个时候前去救孙中山,与孙中山的关系就能更进一步,使他在政治上可以大大地捞上一笔。蒋介石有一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性格。也有不怕死的精神,一旦他觉得付出的危险低于他可以得到的报酬时,往往迎难而上,即使付出身家性命也在所不惜。而对于孙中山来说,虽然过去也很重视蒋介石的才干,但惟有在患难相处的日子里。才更使他觉得这位矢忠而富有训练的军人所具的才能。  2.时势造“英雄”  蒋介石出生于人文荟萃的浙江奉化,在一般的逻辑来讲,家里父辈是希望他金榜题名的。这从他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来。  根据《易经》豫卦的六二爻辞:“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彖》日:“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这爻辞彖辞的意思是:心志操守,坚如磐石,不终日沉迷于享乐,是最吉利的。原因是因为能居中得正。蒋介石的名字采用这一卦的美好意境,再配上述中最有利的六二爻辞。名叫介石,字中正。  但是,蒋介石似乎有违家人的初衷,走上了另外一条人生道路。清末民初的混乱年代,随着以士为首的四民社会的解体,自古以来就处于边缘地带的军人等群体,渐渐走向政治的中心。  在一个原来信奉“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社会里,开始出现了好男儿投笔从戎的“怪”现象,人们把眼光纷纷投向那些原来根本不注意的军事学堂或者法政学校,以便从那里找到发展的门径。同时,留学日本也蔚然成风。  一直渴望能出人头地的蒋介石似乎也从这里看到了自己的人生之路,1906年考入了全国陆军速成学堂(即保定军官学校的前身)学习,在此之前,他曾于这一年4月赴日本留学未能如愿。  第二年,由于在学堂表现突出,或者是自己有意争取,蒋介石被军校保送去日本留学。首先就读的是日本士官预备学校--振武学校。  1910年毕业以后。蒋介石被分配在日本驻新泻县高田市野炮兵第十三师团第十九联队充当二等兵,后上升为上等兵。称士官候补生。  当兵期间,“蒋介石平常很少说话,没有甚么可以引人注意的事情。不过让他和普通的兵一样,派去扫马房的时候,他的面上立刻就现出一种悲愤的神色。然后因为军队里的军纪关系。一切都是遵照长官的明令,自然也就服从了。”  蒋介石年轻的时候,革命浪潮已经席卷全国的大江南北,民族意识开始深入到每一个青年的内心里,许多年轻人纷纷丢下书本,投入革命洪流。蒋介石在振武军校学习期间,也产生了一定的民族意识,在给表兄寄的一张照片上,他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万事休!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  有一天。蒋介石忽然接到一封电报,知道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运动已经爆发,他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机遇来了,立刻向部队请求退出,想回国参加革命。回国后,蒋介石积极参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活动。在革命事业屡遭挫折的情况下,他没有放弃。慢慢地,他开始学会抓住一切机遇,踏上了他新的人生之路。  【评析】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这句话所关注的,其实就是一个英雄人物在混乱的时代里怎样脱颖而出的问题。事实上,一些枭雄式的人物之所以能在乱世中名噪一时,也是因为他对时势的充分了解和准确的把握,能暂时地收敛自己的政治野心,顺应时势的发展,并获得某种程度的或者一定时期内的成功。这些枭雄和英雄人物的区别在于,一旦得势,就会暴露出自己的反动本质。  3.顺势者昌,逆势者亡  蒋介石积极地参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活动。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在革命事业屡遭挫折的情况下,蒋介石从来也没有放弃过。  当时,孙中山先生对蒋介石的评价是:“昂昂千里之资,虽夷险不测,成败不定,而守经达变,如江河之自适,山岳之不移。”因此,孙中山1923年2月,任命蒋介石为大本营参谋长。8月,派蒋介石赴苏联考察军事。  1924年5月,又特任蒋介石为陆军军官学校校长,对其信任和期望溢于言表。但是,蒋介石骨子里充满帝王专制的思想,在羽翼渐丰之时,他被眼前得到的一切冲昏了头脑。蒋介石开始逆潮流而行,这表现在他对孙中山先生提倡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态度上面。  在军阀横行、帝国主义肆意侵略的时代里,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全国各阶级联合起来,众志成城,推翻军阀的残暴统治,赶走帝国主义侵略者。然而,蒋介石在北伐取得初步胜利之时,竟然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搞国共分裂,厉行“清党”,从而使自己站到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违背历史所赋予他的使命。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全国人民纷纷组织起来,抗议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抗日的烽火燃遍了祖国内外。但是,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日本帝国主义者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大片的国土沦为日本的殖民地。不仅如此,蒋介石还大肆地逮捕和屠杀民主爱国人士,在国内制造恐怖气氛,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种种离心离德的措施,遭到了全国人民的反抗。  抗战胜利以后,国共两党本来可以坐下来好好地谈谈,争取国家的和平和统一,这也是全国甚至世界人民的一个愿望。可是,蒋介石却在美国的支持之下丧心病狂地发动内战,把广大民众置于水深火热之中。然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在全国人民一片反抗声中,蒋介石的王朝终于在历史的潮流中被淹没了。  【评析】蒋介石依仗枪杆子发迹得势,取得荣耀和辉煌,攫取军权、党权、政权,直到坐上权力的最高宝座。然后,他违背了人民的意愿,大肆逮捕和屠杀民主爱国人士,在国内制造恐怖气氛,根本不愿吸纳民主新政,逆时代潮流而动,最终无法挽救其政权覆灭的命运。  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残酷迫害革命者和进步人士,无论怎样装饰,也免不了落了个“骂名滚滚来”的最终下场。  4.“小忍”者“大谋”,“大忍”者阴谋  1927年4月,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党政府以后,就准备兴师进行第二次北伐,以统一中国。8月,蒋介石尽管被迫下野,但是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在政治上再起或重新崛起的打算。蒋介石清楚地知道,要想北伐取得成功,必然要与日本达成某种程度上的谅解,以获得日本对他的支持。  蒋介石通过在日本朝野的多方活动,最后与日本订立密约:蒋承认日本在满洲的利益;日本支持蒋政权,并获得4000万日元的贷款。同时,蒋介石也和美国驻日公使签定密约:美国支持蒋统一中国;美国在中国的一切权益蒋的政府应保障;承认日本在东北的特殊权益及其他各国在中国的权益。  11月10日,蒋介石带着这两个密约,踌躇满志地返回上海,1928年1月9日,通电复职,并于2月2日的国民党第二届四中全会上掌握了国民党的党政军大权,矢志北伐。在蒋介石看来,日本既然已经同意支持他并且还提供了贷款。按理说是不会在他北伐的道路上设置障碍的。  然而,事与愿违,蒋介石的北伐部队刚刚抵达山东边境,日军便从青岛进犯济南,切断了北伐军的必然进路。因为日本要灭亡中国,就绝对不能让中国统一,只有这样,它才可以分别的宰割。  1928年4月29日,北伐军第二集团军孙良诚部抵济南近郊。济南日本驻军悍然炮击北伐军位于济南城外新市区驻地,随后又无理劫持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黄郛,扣押并残酷杀害我外交人员蔡公时等十几人,制造了震惊国内外的“济南惨案”。  惨案发生后,蒋介石的应对方针是为了完成“北伐大计”起见。应当尽力设法制止军事冲突的扩大。为了防患于未然,北伐军以白布大书“禁止冲突、各军立回原地”字样,沿途巡行并禁止开枪。  5月4日,蒋介石下令北伐军全部撤出商埠区,同时,不断地派“日本通”去与日军谈判,希望日寇能从其中选择一个比较喜欢的人,以达成某种协定。5月5日,蒋介石再次下令,除留两个团的卫戍部队在城内,其余国民党军队一律撤出济南城,试图实现他的“把军事摆开以后,才同他们说话”的计划。  蒋介石还严令取消一切反日运动,禁贴反日标语。他对部下发出训令说:“对于日本人,绝对不开枪;为救一日人,虽杀十人亦可;若遇有事时,日本要求枪支,即以枪支与之,要求捕作俘虏,即听其捕作俘虏。”  对于日本人的无耻行径,蒋介石竟然能忍耐到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这又是为什么呢?蒋介石在他的5月2日的日记给了我们一个解释。日记说:“不屈何以能伸,不予何以能取,犯而不较,圣贤所尚;小不忍则乱大谋,圣贤所戒。慎之!勉之!”随后,福田给蒋介石送来一函件,提出了无耻的五项要求。这五项条件,简直把我国当成一个战败国对待。  蒋介石接到函件后,本着不以“小不忍则乱大谋”,把北伐事业贯彻到底的方针,拟定了一份意见书,从答复的措辞来看,可谓极尽委屈之能事了。  蒋介石一面与日方交涉,一面派人进入济南城,委任山东特派交涉员,负责外交事件的接洽和联系的任务。又命令留守卫戍济南的军队长官,要他们尽卫戍的责任,不得向日军进攻;同时日军来攻的时候,必须死守,并予以重大的打击;如不奉到撤退的命令,不能撤出济南。  最后,在日军的逼迫之下,蒋介石和国民党在召开了兖州会议以后,命令国民革命军绕开济南。继续北伐。  【评析】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小不忍则乱大谋”。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成就一番大事业,就要学会忍耐,不要因为一时的负气而坏了大事。蒋介石俨然把自己打扮成时势的英雄,为了实现他对中国的独裁统治,在准备第二次北伐时,喊着“统一中国”的漂亮口号,对日外交采取一味忍让的方针,美其名日“小不忍则乱大谋”。  蒋介石委曲求全,接受了日本方面提出的屈辱条件,绕道北伐,表面上“统一”了全中国,以使他个人独裁的梦想得以实现。然而,蒋介石给全中国人民带来的,却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肆意侵略和巨大灾难,蒋介石不但最终被中国人民所唾骂,而且最终为中国人民所遗弃。


编辑推荐

  史家司马迁以“西风”——“从谀风”、“贪酷风”、“醇谨风”、“疑忌风”评西汉官场风气;思想家顾炎武以“三风”——“结纳风”、“贪贿风”、“虚浮风”评时代官场风气。  蒋介石之性格有坚韧、倔强之一面,故有成功;亦因专横、狭隘、偏激之一面,故终归失败。其官场术,总不出司马迁“四风”或顾炎武“三风”之范围……  蒋介石官场术  起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见风使舵,以退为进,投石问路,孤注一掷……  发家——仙人指路,联姻自固,同乡同学,亲属血缘,广织珠网,苦心营造……  用人——亲亲为先,德才次之,用人必疑,疑人可用,感情笼络,臭味相投……  崛起——自标清高,伪装进步,合纵连横,各个击破,投机钻营,借力张势……  谋略——分化瓦解,借刀杀人,收买人心,一石三鸟,偷梁换柱,釜底抽薪……  固位——软硬兼施,卑躬折节,敲山震虎,欲盖弥彰,投怀送抱,退而不休……  揽权——任人唯亲,内外有别,果断倔强,狭隘偏激,求神拜佛,行事坚执……  败退——小道诡诈,大道不昌,以诈而成,以诈而败,爱恨错位,奇正两误……    林同济《文化形态史观》以为“宦术”之真髓在“手腕”二字:“投桃报李,拍马捧场,此手腕也;标榜拉拢,结拜联姻,亦手段也;排挤造谣,掠功嫁祸,又手腕也;如何模棱,如何对付,如何吹牛,如何装病,形形色色,无往而非手腕也。一切皆手腕,也就是一切皆作态,一切皆作假。一切皆作假,便做官矣!打官话,说假也;做官样文章,写假也;官场的道德,假道德也;官场的事务,假公济私的勾当也。”  李鸿章以“做官”为“最容易”:“天下最容易的事,便是做官,倘使这人连官都不会做,那就太不中用了。”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蒋介石官场术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