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家的眼光
1998-9
中国社会出版社
袁方
无
《社会学家的眼光:中国社会结构转型》内容简介:我们策划和组织这套丛书的目的,是要邀请社会学界的专家学者,利用访谈录这种灵活多、涵盖面广的方式,围绕人们特别关注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围绕社会学界特别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社会学的角度,从历史、现实到未来,从中国与世界的对比中,对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学作一次回顾与前瞻,同时,希望借此机会,实现中国社会学家的文化聚会,以使社会学对中国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当我们和出版社签订了合同,着手组稿的时候,我们遇到了两个拷问,一个拷问来自“社会学家”这四个字,另一个是关于“访谈”对于社会学的意义的拷问。对于“社会学家”这四个,不少人都表示不敢妄称;有人断言,中国真正能称得上“社会学家”的只有寥寥数人;有的人怕沾“社会学家”这四个字的光,建议干脆把“社会学家访谈录”改为“社会学人访谈录”。这些都是善意的劝告。但我们用“社会学家”四字的时候,并没有想到把它和某种盛名联系起来,在我们看来,社会学家只不过是从事社会学研究的学人罢了,就像工人和农民一样,所以,我们还是坚持使用了“社会学家”四个字。在组稿时,我们邀请了三代社会学人,他们中有的已功成名就,有的还默默无闻。这两种人,“有名”和“无名”对于解读中国的社会学,并通过这种解读去解读中国社会,都同样重要。
目录
袁 方(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著名社会学家)
跨世纪的稳定:改革不可逆转
重心的转移:现实呼唤新的稳定机制――利益群体
的冲突:“身份认同危机”――收入差距:从经济
开放到社会开放――心灵的稳定:“消费示范”与
道德重建
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副所长,著名社会学家)
“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发展
战略及企业组织创新
“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引起强烈
反响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转型是一种
整体性发展――社会转型是一种特殊的结构性变动
――社会转型是一个数量关系的分析概念――目前
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趋势――从自给、半自给的产
品经济社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从农
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
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型――
从同质的单一性社会向异质的多样性社会转型――
从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型――中国社会结构转型
的特点――结构转型与体制转轨同步进行――政府
和市场的双重启动――城市化过程的双向运动――
转型进程中的非平衡状态――社会结构转型的力量
所在――结构转型形成的不可逆的趋势――个体主
义方法论在分析中国经济增长问题时存有局限――
群体意识和群体生活规范――社会互动与社会网络
的变动――法人结构对资源的配置――结构转型造
成变革压力――结构转型对中国的特殊意义――一中
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体制要素――市场经济与新时期
的利益格局――改革的深入已越来越触及利益格局
的刚性方面――收入差距扩大是否经济增长的阶段
性特征和代价――中国是否出现了两极分化――一市
场机制的导入是否造成了收入不平等的加剧――是
否存在着严重的收入“脑体倒挂”――阶级阶层结
构的变动――新时期阶层结构的变化――如何面对
贫困问题――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与社会地位――
流动民工(“民工潮”)的形式――作为社会流动的
民工流动――流动民工的社会网络和交往方式――
流动民工的生活交往方式――结构性评价和流动民
工发展前景展望――企业组织新论――组织也是一
种资本――组织创新实际上是一种制度化结构的创
新――组织创新的意义和诱导因素――国有企业组
织创新的目标和途径――转型时期中国社会发展战
略构想――经济发展主要靠市场,社会发展主要靠
政府――变被动保障为积极保障――让先行者先飞
吴 铎(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社区发展研究专家)
城市社区发展探微: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一个
视角
重温恩格斯和滕尼斯的创见――谁的答案符合实际
――浦东:热土,从这里起步――社区:变化莫
测,还是变化可测――发展:听其自然与宏观调控
――政府在社区发展中的角色――社会团体:良好
的润滑剂――企业和社会的“离异”与“结
合”――听众・观众・主体――社区服务在我国大地
上兴起――福利性?经营性?症结在哪里――文明
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事在人为:社会工
作者的培训和研究工作的组织
杨心恒(南开大学社会学教授 社会学方法与中国农村研究
专家)
从乡土社会到工业文明:转型中的中国农村社
会结构
中国农村社会的巨变:社会结构转型――如何理解
以家庭为中心的“差序格局”――西方的个人主义
与中国的自我主义――家庭为什么成为中国农村社
会结构的核心――家族社会:一个放大了的家庭
――乡土中国:“家”与“乡’的关系――乡党与
乡绅:传统政治的地方化――中国城乡二元结构:
乡土化的强化――农村改革发展与社会结构转型
――农民的流动与分化――社会关系的演变与权力
重心的转移――转型中的结构特征:两种文化的交
织与并存――从传统的乡土社会到现代工业文明社
会
刘祖云(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城市社会学研究专家)
社会转型与社会流动:从理论到现实的探
讨
引言――社会流动:社会转型的标志――社会流
动:社会转型的重要机制――社会转型对社会流动
的作用和影响――80年代中国的流动潮――90 年
代农民、工人、干部的相互流动与转化――为什么
农民是流动的主体――中国社会流动的趋势:从被
动服从走向主动选择 从消极控制走向积极吸引
张厚义(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农村社会学
研究专家)
中国的私营企业主会不会发展成新生的资产阶
级
私营企业发展的新特点:连续增长 规模扩大 结
构改变――私营企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帮手”、
“敌手”论――私营企业主群体的结构和特征――
私营企业主是不是新生的资产阶级――私营企业
主群体有没有可能演变成新的资产阶级
李路路(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教授 城市社会学研究专家)
中国非均衡的结构转型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特点:行政制、单位制和身分
制――社会结构变化的双重奏:体制内和体制外人
的变化――结构面临的基本问题――从私营企业和
私营企业主说起――结构性障碍和结构性优势――
旧的社会结构的机制是否起着重要作用――一个小
结:渐进式向市场经济转型对社会结构变迁的影响
刘应杰(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研究员)
中国二元社会结构:城市与乡村的交叉视
野
社会学:如何认识社会――城乡边缘人:认识社
会的新视角――社会结构与社会分化:“是石墨还
是金刚石”――城乡关系:中国社会一个结构性问
题――农民工人:中国独特而矛盾的社会群体
――城市新移民:从农村到城市与个人的城市化
――角色换位与身份调整:挂职副市长的感受
邹农俭(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 应用社会
学研究专家)
小城镇: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结晶和基
石
时代呼唤小城镇跃上历史的舞台――一改革开放:
小城镇勃兴的引子――新型小城镇自画像――多重
的能集于一身的小城镇――农村工业化与小城镇共
生共荣――乡村工业的落脚地――乡镇工业和小城
镇共同发展――乡镇工业开辟了中国工业化的新
路――小城镇开辟了城市化的新路―一又一条城市
化之路――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举措――制度创
新:引导城市化走上有序之路
王训礼(山东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社会问题研
究学者)
私营经济发展对中国社会结构的影响
私营经济是不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什
么是私营经济―一私营经济为什么会超常规发展
――私营企业中的百万富翁――百万富翁知多少
―一中国是否已经产生一个新中产阶级――私营经
济是否处于补充地位――对私营经济的有关政策规
定――私营经济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收入分配差
距扩大――私营经济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影响――私
营企业对公有企业家及干部的影响
后记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