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个体与共同体

褚松燕 中国社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9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作者:

褚松燕  

页数:

284  

字数:

231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试图以公民资格的历史演变过程为公民资格理论建构一个解读视角,主要探讨公民资格从其源头即古希腊时期封闭于小规模群体发展到了近代以降的普遍平等的过程,也就是道德至上的古代公民资格向物质主义的现代公民资格的转化问题;并对全球化时代公民资格的发展前景作一简要展望。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一探讨能够为我们理解国家与个人之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一种制度和观念上的契合点。 本书分为七章,第一章简要梳理公民资格定义的解释模式以及相关概念,认为首选应当把公民资格作为具有历史的传统和具有实践的制度来看待,并提出公民资格的一般概念。第二章以古希腊和古罗马为脚本分析以道德至上为基础和特点的古代公民资格。第三章分析中世纪的公民资格,这个时期的公民资格主要表现为过渡性和双重性。双重性表现在基督教的上帝之城的公民资格和尘世的公民资格共存;过渡性表现为中世纪城市中对古代公民资格的保存和不易觉察的改变。这为以后资产阶级追逐物质利益为主流的现代公民资格的产生提供了基础。第四章探讨古代公民资格向现代公民资格发展演变的四个主要条件:一、政治条件;二、社会条件;三、思想条件;四、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出现。第五章阐述现代公民资格开端发展的三种主要模式:英国的自上而下的带有个人主义特征的妥协消极的发展模式、美国传承英国本土个人主义基础上的普遍革命的联邦-州双重公民资格发展模式和法国自下而上的带有集体主义特征的积极参与型公民资格发展模式。第六章总结分析了现代公民资格的发展及其机制,认为现代公民资格逐渐扫平附加在公民资格上的财产限制,使公民资格成为一种不依赖于财产的平等地位,其发展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政治共同体成员从统治客体向统治主体转化的过程,公民不断提出权利要求成为推动公民资格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但现代公民资格呈现出失落道德的物质主义特征。第七章探讨了全球化背景下公民资格的发展方向,认为公民资格在内容上增加了参与权利、性别权利、文化权利和公共精神,在全球化时代走向普适性与差异性共存的发展。

作者简介

褚松燕,河南南阳人,2001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原政治学与行政管理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国家行政学了守。主要从事政治学理论、中国地方政府创新、民间组织等方面研究,共计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

书籍目录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研究现状 问题及提出的意义 二、基本概念 权利与利益 道德与法律 社会-政治共同体 三、框架与脉络第一章 公民资格理论概述 一、公民资格的解释模式分析 公民资格是缓和阶段冲突的一种平等地位 公民资格是对共同体自治的参与 公民资格是普遍性的法律意义上的制度 公民资格意味着自足的责任 二、公民资格与公共场所 公共领域 公民社会第二章 古代公民资格:道德至上 一、古希腊的公民资格 二、古罗马的公民资格第三章 中世纪公民资格:嬗变与过渡 一、世俗与彼岸世界:双重公民资格 二、城市:古典公民资格的流风余韵第四章 现代公民资格的产生条件 一、政治条件:绝对主义国家的统一与集权 二、社会条件: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变迁 三、思想条件:世俗化、主权观、平等主义 四、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出现及其他第五章 革命:现代公民资格产生的模式 一、英国:上层制造 二、美国:自下而上的联邦主义 三、法国:自下而上公意的胜利第六章 现代公民的资格:走向物质主义的平等 一、“隐身人”的现身 二、公民资格的发展及其机制 三、物质主义的膨胀与道德的失落第七章 公民资格的未来:衰落还是新生 一、当代公民资格发展的背景 二、公民资格衰落了吗 三、发展的公民资格:构成与内涵 四、公民资格的未来:普适性与差异性共存的多元发展结论:国家、公民与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个体与共同体 PDF格式下载



如果能够通俗一些就好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