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当代社会发展观导论

邢媛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2-4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邢媛  

页数:

322  

字数:

257000  

内容概要

一切社会发展观都是力图为人类社会的未来描绘出一幅有根据的人类理想蓝图,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避免社会的恶性运行,从而达到像马克思所预言的“人的自由发展和全面发展”,超越并克服人的现实异化,完成在“类”存在意义上的公正、自由与平等。

作者简介

邢媛,女,1963年11月生,山西太原人,现为山西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西省公共关系专业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社会学、社会哲学、发展哲学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发表了数篇学术论文,主持并参与4项省级课题的研究与作证。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历史回眸与现实透视 第一节 历史中的人、科学与社会文明 一 社会的文明发展及其特征 二 人的本质规定与历史进步 三 价值指向与发展的辩证法 第二节 社会发展的现实透视 一 作为问题的发展与发展问题 二 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及其内在规定的一致性 三 全球化困境与普遍异化 第三节 社会深描与问题状况 一 大写的人与异化如影随形 二 人类与自然和睦相处是历史的必然 三 共生共荣与协调发展第二章 理论扬弃与当代社会发展观 第一节 现代社会发展观批判 一 罗马俱乐部的社会发展观 二 西蒙的增长无极限的社会发展观 三 批判与分析 第二节 社会可持续发展观是后工业社会意识的呈现 一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与新宗教 二 合法化危机与交往行为合理化 三 传统知识观批判与知识资讯化, 四 后工业社会意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 第三节 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及其实质意蕴 一 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 二 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观的宏观实质意蕴:对人的普遍关怀 三 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观的微观实质意蕴:人格价值重塑第三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机制 第一节 人力资源与人的教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基础 一 知识经济的涵义及其特征 二 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素质及其构成 三 社会教化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基础 第二节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首要动力 一 科学技术作为动力资源的价值意义 二 科学技术传播是实现其作为社会发展动力的最大价值的手段性保证 第三节 社会制度作为社会发展动力的作用机制 一 社会制度及其功能 二 社会制度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 产业制度与社会发展第四章 社会良性运行的整体建构 第一节 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础结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要素构成 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结构性质决定和影响社会的发展 二 公共关系的生产力性质及其在社会建构中的作用 第二节 社会组织、角色塑造与群体规范是当代社会建构的基本结构 一 社会组织 二 群体规范 三 角色塑造 四 案例分析:以中国妇女群体为例 第三节 社会发展的巨系统结构:人、自然环境与社会现实 一 自然环境是社会良性运行整体建构的客观基础 二 社会是其良性运行整体建构的中介环节 三 人是社会良性运行整体建构的终极目的第五章 社会的良性运行 第一节 当代社会运行的最新释渎 一 托夫勒的信息社会理论 二 贝尔的后工业社会理论 三 利奥塔的资讯化社会理论 四 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理论 第二节 西方传统主流社会良性运行理论分析与批判 一 帕森斯的社会运行理论 二 对帕森斯社会运行理论的分析 第三节 现代化是当代社会良性运行的典型模式 一 现代化的内涵 二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第六章 当代社会可持续发展观的实施规范参考文献 后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当代社会发展观导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