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聚焦隐身战机

董长军,胡凌云,管有勋 蓝天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1-1  

出版社:

蓝天出版社  

作者:

董长军,胡凌云,管有勋  

页数:

330  

内容概要

本书作者站在21世纪初叶的历史高度,用丰富翔实的材料,详细介绍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隐身战机发展的起因、过程及采用的各种隐身技术,列举了世界主要国家研制发展和建造的陷身战凌晨机、攻击机、轰炸机、无人战斗机、侦察机、运输机和直升机等隐身飞行器的基本情况;研究了隐身战机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的运用及其使用特点。 书中图文并茂,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和故事性于一体,并列举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和附件,将启迪读者以崭新的观念去认识未来的隐身作战。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隐身技术种种 一 隐身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历 二 美国隐身计划的启动 三 形形色色的隐身技术 (一)缩小雷达反射截面 (二)降低红外信号特征 (三)降低视觉信息特征 (四)降低声学信号特征 (五)“等离子”隐身术第二章 隐身飞机揭密 一 F-117A“夜鹰”隐身战斗轰炸机 (一)“夜鹰”出笼记 (二)“夜鹰”的障眼术 (三)“夜鹰”的撒手锏 (四)“夜鹰”的战例 (五)“夜鹰”的和战运用 (六)“夜鹰”的弱点 (七)“夜鹰”的精英训练 二 B-2“精神”隐身轰炸机…… 三 F/A-22“猛禽”隐身战斗机 四 JSF联合攻击战斗机 五 俄罗斯第五代“金鹰” 六 米格I.44隐身多用途战斗机 七 苏-47“金雕”隐身多用途战斗机 八 RAH-66“科曼奇”隐身武装直升机 九 可隐身的无人驾驶飞机 十 未来的隐身轰炸机第三章 反隐身举措 一 识破隐身术的“火眼金睛” 二 被动侦测的“维拉”雷达 三 正在研制的“无声岗哨” 四 探讨用手机信号发现隐身飞机 五 综合运用多多种侦察打击手段 六 运用战斗机空中搜索隐身飞机附:部分隐身飞机主要战术技术性能

章节摘录

  第三是空洞反射,机身上的空洞在电波射入之后,经过多次反射,通常也容易将电波反射回原来的位置。如进气口、驾驶舱等处,常常会发生这种效应。而且空洞里面有对雷达波反射特别敏感的东西,例如涡轮发动机的涡轮风扇正面,回波信号会更加强烈。所以机身正面进气口、驾驶舱是正面雷达波的主要反射源。  第四是在主机翼前缘的尖锐面上,回波现象更复杂,除反射以外,还会有散射。反射波的向量将不再是单一的方向,而会向以反射线为轴、顶角为入射角两倍的角度的圆锥区域集合。除了反射角度更大之外,尖端的电波反射强度也很大。所以飞机主翼前缘的雷达波反射强度,与机身侧面几乎是一样的,甚至较其他部位产生的雷达波反射都大。通常,翼剖面前缘部分的夹角越尖锐,则反射波前方越偏离电波发射方向,返回原方向的电波强度也就越低,因此,隐身飞机设计的机翼前缘通常都比较尖锐,但也不能太小,太小了会影响飞机的气动性能。  第五是表面波,雷达波贴着机身表面前进的部分会形成所谓的表面波。这些表面波在碰到机身上一些细小的接缝时,也很容易产生反射现象,增大整架飞机的雷达截面。因此,机身上的一些小地方,如空速管、电子天线甚至机身上缝隙,都需要高精度的加工,减少接缝的设计,使用隐身材料处理等。如,F-117A早期的试验机“海弗蓝”,因飞机空速管尖锐的前缘以及空速管内部空洞所造成的雷达波反射,就使雷达可以在80千米外发现了“海弗蓝”飞机,后来把空速管尖端修改成类似水晶状,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聚焦隐身战机 PDF格式下载



这本书我搜遍了各大书店,终于在当当找到了,好激动啊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