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前沿经济学理论要略

胡希宁,步艳红 编著 研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2  

出版社:

研究出版社  

作者:

胡希宁,步艳红 编著  

页数:

299  

前言

  《新视野书系》是研究出版社和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共同组织编写的干部系列前沿读物。书系名曰“新视野”,旨在说明编写丛书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有丛书内容选择的考虑。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世界也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们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新思想,我们的视野比以往大大地开阔起来。眼界决定境界,视野决定水平。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各项工作,拓宽视野、开阔眼界,转变过时的思维方式、创新工作方法,越来越成为一种现实要求。党中央强调要始终站在时代发展前列,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始终努力学习和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要求领导干部要有开阔的视野,要树立世界眼光,要加强战略思维,我理解根本道理就在这里。党的十六大提出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七大之后又开始了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工作,我理解根本的也是要解决一些干部中存在的“知识恐慌”、“本领恐慌”问题,引导和帮助广大干部进一步开阔视野、开放思维,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过硬的工作本领,以便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胜任地担负起执政兴国的历史使命。

内容概要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经济学前沿理论,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和完善。这些理论是对发达市场经济的规律性探索,反映了当代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成就。 本书借用一些经典案例,深入浅出地对当代经济学前沿理论的基本思想进行了系统阐述和解说,同时揭示这些理论成就对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现实经济运行所具有的借鉴意义。 既阐明基本的理论精华又能保持其理论原貌,让读者准确理解并能学以致用,这是本书最突出的特色。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观察现实经济问题的前沿视角。

作者简介

胡希宁,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市场经济学会常务理事著有《当代西方经济学概论》、《当代西方经济学前沿理论聚焦》、《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等学术著作十多部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其中《当代西方经济学概论》已发行第4版1999年曾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列为军队中高级干部三年学习规划学习书目之一。

书籍目录

导言 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工异——博弈论  现实生活中的博弈案例:性别之战  一、发展中的博弈理论  二、完全信息博弈  三、不完全信息博弈  四、博弈论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第二章 信息之于公众和政府——信息经济学  信息经济学的典型案例:旧车市场的逆向选择与信息不对称  一、信息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二、信息经济学的基本研究课题  三、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四、信息经济学的理论意义  五、信息经济学对我们的启示及现实应用第三章 经济增长的新视点与新视角——新经济增长理论  新经济增长的现实中:美国新经济的启示  一、新增长理论的思想渊源  二、新增长理论的发展脉搏  三、新增长理论的基本模型 四、新增长理论的总体评价 五、新增长理论对中国的启示 第四章 金融实践发展推动的理论创新——金融学前沿理论  美国次贷金融危机是金融衍生工具之祸吗? 一、不断丰富、不断创新的金融学前沿理论  二、还金融衍生工具的本来面目  三、金融学前沿理论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现实指导意义第五章 从经济人假定转向经济人的行为分析——行为经济学 经济人行为分析的案例  一、行为经济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二、行为经济学的评价和指导意义  三、行为经济学发展趋势 第六章 走进实验室的经济学——实验经济学 以资产价格泡沫为案例的实验分析 一、实验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 二、实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及步骤 三、实验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及贡献 四、实验经济学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现实意义第七章 经济学与心理学边缘交叉的理论创新——心理经济学 现实中大量存在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一、心理经济学的发展  二、心理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三、心理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及贡献  四、心理经济学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第八章 向政治领域拓展的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中的“公地悲剧”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思想渊源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方法论特点  三、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 四、公共选择理论的简要评价 五、公共选择理论的借鉴和启示 第九章 向产权制度进一步拓展的新制度经济学 再议“公地悲剧”  一、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咏络  二、交易成本、产权理论和企业理论  三、诺斯的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理论  四、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理论  五、新制度经济学的评价及意义 第十章 理性的回归与再造——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政府真的能调控房地产价格吗? 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产生的渊源  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与基本假设 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四、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 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现实意义及发展趋势附录: 1969-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名单及主要学术成就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微观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工具——博弈论  现实生活中的博弈案例:性别之战  话说一对处于热恋中的男女朋友,男方的业余爱好是看足球,女方的业余爱好是看电影。在两人没有认识之前,男女各方都将大部分业余时间用在了各自的爱好上,也从而分别达到了各自的效用最大化(在此即为幸福程度最高);但我们知道,热恋中的男女特别是刚相处不久的男女朋友,一方无论参加什么业余活动,只有在对方陪着的时候才感觉最为幸福,或者说,两人共同参加某项业余活动时各自的效用(虽然一方对这项活动原本没有太多兴趣),要比两者分别参加原先自己的业余爱好活动时的效用高。这正是爱情的魔力之所在。  为了更简明地阐述以上事例,我们以直观的表格形式来对此进行表述。  假设看足球给男方带来的快乐为2个单位,看电影给女方带来的快乐也是2个单位。在他们没有成为恋人之前,各自从事自己喜欢的业余活动,从而达到各自的快乐程度最大化。在二者成为情侣以后情况就改变了:由于热恋中的男女,他们最大的“业余爱好”此时就是希望时刻相守在一起;如果二者分开参加业余活动,如上表所示,无论是男方看电影女方看足球,还是男方看足球女方看电影,二人都会觉得索然无味,从而各自的快乐都为0个单位。如果女方陪男方看足球,男方此时的快乐还是2个单位,女方虽然以前不喜欢足球,但此时由于和心爱的人在一起,快乐程度可达到工个单位;反过来,如果男方陪女方看电影,女方的快乐可达2个单位,同样的道理,男方也可获得1个单位的快乐。  从这里我们可以发现,热恋的情侣如果还各自从事单身时不同的业余爱好活动,两者都不会获得快乐;而如果一方牺牲自己的兴趣爱好陪同另一方,虽然不能获得单身时从事自己业余爱好可获的2个单位快乐,但仍可获得由甜蜜的爱情所“赠送”的1个单位快乐。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看到的也正是这种情况:这周男方陪女方看电影,下周女方陪男方看足球,循环进行下去,男女双方各自的兴趣爱好没有放弃,感情又随之逐渐加深。这就是经济博弈论中著名的“性别协调”案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们说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的总和,那从经济学的角度又应该如何对此加以解释呢?  在传统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我们一般都是作如下假定:1、市场参与人的数量足够多,从而市场是竞争性的;2、参与人之间不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完全竞争、完全信息)。在这种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各市场主体都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进行决策,不用考虑其他市场主体的选择。用在“性别之战”案例中,就是男女各方都不顾对方的感受自私地选择各自的业余爱好,这一点从全部男性和女性的角度来看是成立的,但如果用到情侣身上就会出现偏差。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两个假设在许多情况下不能被满足。也因为如此,在我们的“性别之战”案例中才不会出现男女双方都自私选择的局面,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共赢”的结果,两人本周一起去看足球,下周一道去看电影,体现了一种合作的关系。这也就是经济博弈论中所倡导的“每个决策个体的福利,不仅取决于他自身的行动和策略选择,而且还取决于其他与之相关的决策个体的行动和策略选择”这一思想。  博弈论是研究决策者在决策主体各方相互作用情况下如何进行决策及有关这种决策的均衡问题的理论。与其他理论不同的是,博弈论强调决策主体各方策略的相互依存性,即任何一个决策主体必须在考虑其他局中人可能的决策选择基础上来确定自己的最优行动策略。博弈论的精髓在于,其中的任何一个理性决策者必须考虑在其他局中人反应的基础之上来选择自己最理想的行动方案。所谓均衡,即所有局中参与人的最优策略组合,各方博弈产生的结果是一个均衡结局,它可能不是局中各方及整体的利益最大化,但它是在已给定信息与知识条件下的一种必然结果,因为任何一方改变策略而导致均衡的变化,都有可能使自己得到一个更差的结果。  每一个博弈,都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形,不同的博弈参与者可以选择不同的行动,但由于相互作用,一个博弈参与者的得益不仅取决于自己采取的行动,也取决于其他博弈参与者所采取的行动。博弈沦与传统经济学分析方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基于系统思维基础上的理性换位思考,即在选择你的行动时还是考虑你的得益,但是你应当用他人的得益去推测他人的行动,从而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行动。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博弈论其存在的最一般假设条件有二:1、人是理性的,即人人都会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最大化自身的利益;2、人们在交往合作中有冲突、行为互相影响,且通常信息不对称。也正是这两个一般假设,博弈分析在继承传统经济学前提假定的基础上,一举突破了传统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开拓了经济学分析社会问题的视野。  一、发展中的博弈理论  (一)博弈理论的发展脉络  博弈理论(Gametheory)又称对策论,它是二十世纪经济学发展过程中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该理论的出现解决了很多传统经济学思维所不能解释的难题,并为现有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博弈理论的思想源远流长。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孙子兵法》一书以及“田忌赛马”这一典故都蕴含着丰富的博弈思想。  在近代经济学中,对具有博弈性质的决策问题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古诺(1801-1877)的“寡头垄断”或“双头垄断”模型。古诺及其后继者伯德朗(1822-1900)、艾奇渥斯(1945-1926)等人通过对“双头垄断”条件下厂商行为相互影响的分析,揭示了经济活动过程中蕴含着的博弈行为特征,为博弈论提供了最初的思想雏形。  一般认为,冯,诺伊曼(1903-1957)和摩根斯坦恩(1902-1977)合作出版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1944)一书首次系统地将博弈分析引入经济学中,奠定和形成了博弈论的理论和方法论基础,是博弈论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重要标志。但是现代博弈理论与该书关系不大。现代博弈理论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发展起来的,N20世纪70年代,博弈论正式成为主流经济学。特别是最近十几年来,博弈论在经济学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在揭示经济行为相互制约性质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1950年和1951年,纳什的两篇关于非合作博弈论的重要论文(《N-  人博弈的均衡点》(1950)、《非合作博弈》(1951)),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竞争和市场的看法。他证明了非合作博弈及其均衡解,并证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即著名的纳什均衡,从而揭示了博弈均衡与经济均衡的内在联系。纳什的研究奠定了现代非合作博弈论的基石,后来的博弈论研究基本上都是沿着这条主线展开的。  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三位博弈论专家纳什、泽尔腾和海萨尼。  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两位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研究专家莫里斯、维克瑞。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阿克洛夫、斯彭斯、斯蒂格利茨,表彰他们在柠檬市场、信号传递和信号甄别等非对称信息理论研究中的开创性贡献。  200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罗伯特·奥曼和美国人托马斯·谢林,以表彰他们在博弈论领域做出的贡献。  博弈论在诺贝尔经济学奖中屡受青睐,源于博弈论在解释现实经济生活和经济政策的分析中所具有的极其广泛的重要作用。


编辑推荐

  当代诺贝尔经济学聚焦》当代视野、世界眼光、创新思维、前沿课题。对发达市场经济最新发展的规律性探索,观察现实经济问题的前沿视角。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前沿经济学理论要略 PDF格式下载



内容很浅显,对象了解经济学的人还可以。


厚积薄发,催人奋进,概括性强,适合于学者、教授阅读。本人评价:一般。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