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老舍的北京

老舍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1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

老舍  

页数:

167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老舍,中国近现代文坛的一代宗师。人们提起老舍,就不能不想起北京——这个他生于斯、长于斯,并且为之倾注了毕生心血和笔墨的老城古都。老舍深爱着北京,爱她的城墙巷道,爱她的风情习俗,更爱那些和他一样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们。老舍的大部分作品反映的都是北京底层老百姓的声音,有着十足的“京味”。同样一分爱,摄影师沈继光却用镜头去表达的。他的足迹遍及旧城的每个角落,他将自己对老北京的爱凝聚在了一幅幅“残片”之中:老庙破门、残墙断壁,摄影师留给我们的是一份远去的回忆。文字里的北京,相片中的老城——同样的爱,不同的人,于是我们有了这本精彩的集子——《老舍的北京》。

书籍目录

想北平我的母亲北京的春节微神柳家大院老字号小人物自述(未写完)宗月大师 断魂枪骆驼祥子(节选)照片二事(代后记)

章节摘录

插图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编辑推荐

  真愿成为诗人,把一切好听好看的字都浸在自己的心血里,像杜鹃似的啼出北平的俊伟。啊!我不是诗人!我将永远道不出我的爱,一种像由音乐与图画所引起的爱。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老舍的北京 PDF格式下载



很喜欢先生的文字,平常人的喜怒哀乐串起了一个时代的背影。黑白的照片,穿越了时空的界线,仿佛扣开了那道朱漆剥落的城门。先生是属于北平的,正如游鱼之于江海,正如孩子之于母亲……


质量很好,超出想象啊~里面是那种画册的纸,整本书很有质感。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内容的含量稍微有点点少~~~


刚拿到书,卖相很好,发货速度很给力,表扬一下,关键是卖相好


  因缘凑巧,最近零散读了些许老舍先生的文字,那些积淀于心的情节渐渐浮出水面,透了口气,又猛扎一下落回原地。
  
  从图书馆极为凌乱的书架边儿上发现了“老舍的北京”这本书,香港三联出版的。繁体字的老舍,我这还是第一次读。铜纸版精细的印刷,配上一幅幅胡同,门墩,鸟笼的灰暗,纵是黑白,也给文字蜻蜓点水,点出了忧郁与适宜。
  
  我惊奇的发现老舍先生描写自己初恋的文字“微神”竟有着张爱玲似的细腻。微微的,表达的却是浓浓的伤感。淡绿色绣花鞋,女孩子单薄的背影,绵绵的说几句北京话,如此情景,让王加卫抓了拍去,便又是一部花样年华般让人不止的叹息。
  
  百家讲坛“老舍的文学地图”里讲“月牙儿”依旧是以这位女孩子为原型,而她不是别人,就是老舍笔下“宗月大师”的女儿。幼年相识,到老舍留学归来,她与母亲已效仿宗月大师,出家皈依佛门。她与老舍之间有着什么样的约定不得而知。
  
  正如作家的青春往往决定了他一生的创作风格,张爱玲一生文字的辉煌都来自她青春时代老上海的记忆;老舍先生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与关怀,莫不来自少年的悲苦境遇。他熟悉自己的生活环境,他熟悉北平,北平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砌在种在他善良的心院。纵然他远离北平,依然能在重庆把“四世同堂”这样的故事分毫不差的复原到北平的场景。的确,心在哪儿,哪儿便是永恒。北平,就是老舍的永恒。
  
  昨儿个踩着月未高时铺洒路面的树影往家走,耳朵里听着“老舍的文学地图”最后一章:“老舍之死”。不偏不倚,老天给了我一个周全,在老舍先生投湖自尽41年后的夜晚--他的忌日,我听到了老舍之死。于是这段日子为什么会突兀的读了那么多先生的文字,便突然真相大白。生命中的巧合比什么惊悚片儿都要吓人。
  
  1966年8月24号。
  
  2007年8月24号。
  
  这规整与对称,形成精准的一个圆;加上41年的透视,现如今,更加深远。
  
  “好了,不再说了吧。。。”
  
  我不得不套用“想北平”最后一句的前半句来结束我的凌乱与慌张。面对大师,心总是急促与不安,哪怕是先生这样温顺平和的人儿。
  
  好了,不再说了吧。。。要落泪了。
  
  
  是为老舍先生忌日悼。
  


想念老舍。打小就喜欢他的《茶馆》,最近又读了一遍,更对其中人生百态多份理解。
这本书真的编排得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