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永久的记忆

Millard J.Erickson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0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

Millard J.Erickson  

页数:

338  

译者:

郭俊豪,李清義  

Tag标签:

无  

前言

我出生后八个月就被抱到了爷爷朱德、奶奶康克清的身边。到1976年7月6日爷爷去世、1992年4月22日奶奶去世,我在两位老人身边生活了近四十年。爷爷奶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了一生。在战争年代里,他们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根本无暇顾及个人的家庭生活。爷爷有一个儿子(我父亲朱琦)和一个女儿(我姑姑朱敏),少年和青年时代都很少生活在爷爷身边。建国后,随着生活逐步安定,爷爷奶奶把迟到了的父爱母爱全都倾注在了我们这“第三代”人的身上。而我有幸就是在爷爷奶奶的殷殷关爱中成长起来的。随着我渐渐长大,我渐渐地知道了我的爷爷不是普通的爷爷,渐渐地知道了他的地位、他的声望、他的经历、他的业绩、他的有口皆碑的品格。我不仅知道我的爷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元帅,而且知道了他是十元帅中位列第一的元帅;不仅知道他是解放军总司令,而且知道了他是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是有人民军队以来唯一的全军总司令;不仅知道他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而且知道了他是延安时期党的七大产生的五大书记中位列第二的书记,他曾与毛泽东一起被作为“党的两个主要领袖”,在建国初期到处悬挂着爷爷和毛泽东并列的画像或巨照;再往前追溯,我知道了爷爷曾率领一万多人的部队上井冈山同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创建了“朱毛红军”,从那时起,“朱毛”就是中国红军的旗帜,就是中国人民同一切国内外反动派战斗的胜利的旗帜。

内容概要

作为两位老人深情疼爱过的孙子,我常常想念他们,想起和他们一起泛舟中南海的幸福童年,想起和他们一起经历了“史无前例”年代的风风雨雨,想起在暮色中陪伴他们散步谈心度过晚年时光的日子……

作者简介

朱和平,男,四川仪陇人。1952年10月出,1970年12月入伍,现为空军某研究所所长、空军大校军衔、高级工程师、硕士。
著有多部军事学术专著。

书籍目录

一 在爷爷奶奶身边长大 爷爷给我取名:和平 中南海里一个大家庭 国外带回的“小马车” “学习好了才有出息” 听爷爷解读黄洋界的炮声 淘气淘上了毛主席房顶 “耕读传家久” 爷爷穿上元帅服 爷爷走遍神州大地 跟爷爷上庐山 林彪放肆诽谤爷爷 “依然得地自含芳” 和群众共度困难时期 爷爷带我们接触社会 电波飞进中南海二 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事 琳琅册,爷爷诞生的地方 “举世共钦贤母范” 志士孤身走西东 父亲的生母萧菊芳 父亲的养母陈玉珍 战火中的情缘 总司令的儿子更要上前线 母亲第一次见公婆 爷爷长征走了两年 跃马在太行山上 南泥湾和爷爷的名字连在一起 全党庆爷爷六十大寿三 和爷爷奶奶同历劫难四 带着爷爷奶奶的期望五 感受爷爷奶奶的悲喜与忧虑六 陪伴爷爷的最后日子七 延续的血脉和亲情

章节摘录

书摘1 5月27日,第二届全国人大当选了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爷爷、和刚刚当选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当选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林枫同行,去东北三省视察。 他们先到的是辽宁省。 6月1日,爷爷在听了抚顺市委负责人汇报后指出:“人们没有了家庭,生活资料不归个人所有,就没有劲头搞生产。比如房子如果归个人所有,就可以鼓励群众自己盖房子。社会主义是万世基业,家庭也是万世基业。” 6月10日,爷爷在旅大听取汇报后说:“还是要有家庭,有了家庭,就要考虑衣食住行问题。秋后要把粮食分给社员。在农村里,分到各家各户,愿意在农村公共食堂里吃饭的,就人食堂:不愿的,就在家里吃。不要强迫命令。” 6月16日,爷爷在长春市听取吉林省委负责人汇报情况时,指出:“吃饭不要钱不行。办食堂会造成很大浪费。要把粮食分给个人,由个人掌握调剂。不吃‘大锅饭’可以节省很多东西。只有生活资料归个人所有,归个人支配,才能调动积极性。这个政策要十年、二十年不变。有人怕农民富了会发展资本主义,这种顾虑是多余的。” 6月20日,爷爷和董必武、林枫三人联名致函中共中央,反映在辽宁和吉林省看到的情况,信中说:“这里大部分群众不愿参加公共食堂。让群众在家里做饭好处甚多,最主要的是群众的生活由群众自己掌握。在今年的夏秋分配中,应该强调把粮食分到户,允许社员在自己家里做饭。” 爷爷在黑龙江省视察时,又批评了“大跃进”中刮起来的“共产风”,他说:“去年十几包,包不了,还是让群众自己包。生活资料要归自己,搞好生活也要靠自己,不是靠国家。全国六亿人口谁包得了?家庭还是要恢复起来,少不了家庭。那么多婆婆娃娃,不是家庭负责谁负贵?”“有了家庭各方面才能稳定巩固。” 爷爷初上庐山时,心情还是很好的。 7月7日,他和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在庐山散步、游览。 游览归来,董必武写了《初游庐山》一诗,诗中写到: 庐山面目真难识, 叠蟑重峦竞胜奇。 乍雨乍晴云出没, 时高时下路平陂。 盘桓最好循花径, 伫立俄延读御碑。 如许周颊遗迹在, 访仙何处至今疑。 董必武把他的这首诗拿给了爷爷。 爷爷看了这首诗后,兴致很高,就写了《和董必武同志》一诗酬唱: 庐山真面何难识, 扬子江边一岭奇。 公路崎岖开古道。 林固宛转创新陂。 行游险处防盲目, 向导堪称指路碑。 五者峰前庄稼好, 今年跃进不须疑。 这首诗说明当时爷爷的心境是轻松和乐观的。 尽管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了一些问题,但爷爷认为形势的主流“是很好的”,况且党中央和毛主席也认识到了运动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正在进行纠正,许多问题正在解决中。这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又准备继续总结经验教训,克服实际工作中的“左”的偏差,会后的形势将会更好。对此,爷爷抱有极大的信心,所以他在诗中说:“今年跃进不须疑。” 7月8日,爷爷对来住地看望他的江西省委书记刘俊秀时谠“究竟是让农民富,还是让农民穷?许多干部看不清这个问题。我看应当让他们富,起码应该超过过去的富农。应该让他们一家一家富,一县一县的富。不要怕他们变成资本主义,不会的。” 7月9日,爷爷在住地和广东省委第一书记陶铸谈话时说:“去年最大的两件事,一是大炼钢铁,二是公社化。结果该搞的未能搞成。私人的坛坛罐罐归了公,农民的家务被搞掉了,使国家和个人都受到很大的损失呵!吃大锅饭,我一向就很担心,那么多人的家,不好当的。如果去年不发那么一阵疯,不晓得能出口多少东西!我这个人就是想多搞点对外贸易,因为这样才能促使我们的建设事业搞得更快。有的人以为光凭人多,就能把国家建设很快地搞起来,实际上行不通的。” 7月11日,他和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周小舟谈话时说:“农民是劳动者,又是私有者。去年试验了一下,他们知道在家吃饭比在公共食堂好,可以节约粮食,还可以把猪、鸡、鸭喂起来。这样,看起来是保留了私有制,实际上对公有制是个补充。这两年就以为消灭私有制好,农民却没得积极性!去年吃大锅饭把东西吃掉了,这是个极大的教训。我看去年全民大炼钢铁是不应该的,不但损失了二十个亿,重要的是它耽误了别的事情。” 7月l 3日,爷爷又同外贸部部长叶季壮谈话说:“我认为,对外贸易还是要做得大一点。出口额下降是去年吃‘大锅饭’的结果。这是许多省都承认了的。但是,四川、河南还不承认,还要吃‘大锅饭’。” 今天看来,爷爷对“大跃进”和“公社化”运动中的问题发现是多么及时,认识是多么透辟,意见是多么中肯,这与中央当时纠“左”的精神是一致的。 但令爷爷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庐山上的会议风云突变。 风云突变,源自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彭德怀的一封信。 7月14日,彭德怀给毛泽东主席写了一封信,对大跃进以来“左”的错误提出尖锐的批评,不料却引起毛泽东的强烈不满。 7月16日,毛泽东将彭德怀写给他的信加上了一个《彭德怀同志意见书》的题目后,印发给与会同志,提出“要评论这封信的性质”。 爷爷似乎还未察觉到会议的风向变了。 这一天,他还在对河南省委第一书记吴芝圃坦陈自己的意见:“参加农村食堂,还是要实行自愿的原则,想回家吃饭的也要允许,对他不要歧视,不要戴帽子。即使食堂都垮了,也并不影响公社的巩固。人们不向公社要吃要穿,公社反而会巩固起来。去年如果不是吃大锅饭,像高级社那样再维持几年,农民就皆大欢喜了。至少肉、蛋、鸡会有得吃。” 爷爷胸怀坦荡,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在这次的庐山会议上,他反复申述自己的意见,谈对形势、成就和缺点错误的看法。 这之后的两天,爷爷在小组会上还在说:“去年的缺点是刮了‘共产风’,不承认生活资料归个人所有。只有承认生活资料归个人所有,多劳多得,农民才能有生产积极性;我要再次强调帮助农民建立家务的重要性。个人也要有经济核算,这样日子就好过了,生产、生活也就能安排好了。” 7月23日,爷爷接到通知,去出席全体会议。 一到会场,爷爷就感到会议气氛很严峻。 他听毛泽东说到:“你们讲了那么多,允许我讲个把钟头,可不可以?吃了三次安眠药,睡不着觉。” 毛泽东批评彭德怀的话是“资产阶级的动摇性”,是“右倾性质”,要进行批判。 毛泽东又讲到:“食堂是个好东西,未可厚非,不是讲跳舞有四个阶段吗?” 讲到这里,毛泽东突然转过脸来对爷爷说:……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我出生后八个月就被抱到了爷爷朱德、奶奶康克清的身边。到1976年7月6日爷爷去世、1992年4月22日奶奶去世,我在两位老人身边生活了近四十年。 爷爷奶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斗了一生。在战争年代里,他们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根本无暇顾及个人的家庭生活。爷爷有一个儿子(我父亲朱琦)和一个女儿(我姑姑朱敏),少年和青年时代都很少生活在爷爷身边。建国后,随着生活逐步安定,爷爷奶奶把迟到了,的父爱母爱全都倾注在了我们这。第三代”人的身上。而我有幸就是在爷爷奶奶的殷殷关爱中成长起来的。 随着我渐渐长大,我渐渐地知道了我的爷爷不是普通的爷爷,渐渐地知道了他的地位、他的声望、他的经历、他的业绩、他的有口皆碑的品格。我不仅知道我的爷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元帅,而且知道了他是十元帅中位列第一的元帅;不仅知道他是解放军总司令,而且知道了他是红军总司令、八路军总司令,是有人民军对以来唯一的全军总司令;不仅知道他是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而且知道了他是延安时期党的七大产生的五大书记中位列第二的书记,他曾与毛泽东一起被作为“党的两个主要领袖”。在建国初期到处悬挂着爷爷和毛泽东并列的画像或巨照。再往前追溯,我知道了爷爷曾率领一万多人的部队上井冈山同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创建了“朱毛红军”,从那时起,“朱毛”就是中国红军的旗帜,就悬中国人民同一切国内外反动派战斗的胜利的旗帜。 啊,爷爷原来是这样伟大,曾经是这样辉煌…… 我对爷爷的了解总是由近硬远,由现在到过去。我了解的愈多,愈加深对爷爷奶奶的理解,愈加深对爷爷奶奶的爱戴和崇敬。 爷爷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奶奶离开我们也有十多年了。作为两位老人深情疼爱过的孙子,我常常想念他们,想起和他们一起泛舟中南海的幸福童年,想起和他们一起经历了“史无前例”年代的风风雨雨,想起在暮色中陪伴他们散步谈心度过晚年时光的日子…… 我把零零碎碎的回忆记录下来,献给我的爷爷奶奶,也为了永远永远的珍藏…… 朱和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永久的记忆 PDF格式下载



那一段历史总是让人关注!


因为爷爷是位伟人,所以孙子写起来难免有些忌讳,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总体说来,这本书让人对朱老总有了许多真切了解,行文感人。但是,为什么笔触不能更接近历史真相呢?比如,“文革”之初,毛为了扫清障碍,组织政治局批朱老总,按现在公布的史料,发狠话者也包括周恩来(当然他也是出于自保)。而本书却只提了个林彪。


朱和平本人文笔很不错,这本书写的也很好,里面有些故事的细节很有意思


图片配文字,最容易看懂。。。随着作者一点一滴的回忆,更加了解了可爱可亲的朱总司令。。。永远怀念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