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借力

杨旭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

杨旭  

页数:

225  

字数:

140000  

前言

  “借力”,就这么既简单又普通且非常好认的两个字,学问可是大焉!平常我们借钱创业、借钱周转、托人办事、学习科技知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企业制度、创建企业文化、品牌经营、上市融资、建立合作(战略)联盟、招聘优秀人才、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公安机关建立社会治安联防机制、利用线人破案、召开公审大会;战争中利用先进装备、虚假情报、有利地形、天文气象、制造敌军内部矛盾、将计就计;国家建立议会(代表大会)制度、实行对外开放、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大张旗鼓宣传英模人物等等,都是“借力”在工作、生活、管理、经济、军事、政治中的实际具体应用。“借力”无处不在,应用范围甚广。  “借力”就是“借用”自己(既指个人也指某个组织)以外的各种力量,帮助自己解决问题或者克服仅仅依靠自己之力难以完成的任务。台湾巨富陈永泰深有感触地说:“聪明的人都是通过别人的力量去达成自己的目标”;商界巨贾洛克菲勒在信中鼓励儿子借钱发展:“我所熟悉或认识的富翁中间,只靠自己一点一滴、日积月累挣钱发达的人少之又少,更多的人是因借钱而发财,这其中的道理并不深奥,一块钱的买卖远远比不上一百块钱的买卖赚得多。……借钱是为了创造好运气。”我国古代圣贤荀子说:“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内容概要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出身贫寒、运气不佳、资源短缺……这都不是你的错。领悟“借力”的思想;学习“借力”的方法;掌握“借力”的技巧;从此你便开始走向成功! 如果你还没有“借力”,本书告诉你借得越多,赚得越多;如果你不敢去“借力”,本书教你借的勇气;如果你的“借力”不够顺利,本书启发你审视“借法”是否得当;如果你在“借力”中遇到挫折,本书提醒你是否违背了借的规则。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

作者简介

杨旭,江西湖口人,管理学硕士,高级咨询师,多年从事企业管理咨询;曾在国有特大型企业、大型外资企业工作,并担任中高层管理人员;对企业战略、组织结构、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生产管理等有独到见解;服务的主要客户为特大型和大型国有企业、大型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

书籍目录

开篇的话:你“借”了没有?第1章 “借”出一片新天地 资源短缺不是你的错 拥有资源与使用资源 “借力”可以帮助创业 “借力”可以创造好运 “借力”可以获得生存和发展第2章 踢开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乐观看待问题:困难是一个可以撬动的“地球” 正确看待自尊:情面的值钱与不值钱 改变思维模式:试了才知道 正确看待自尊:情面的值钱与不值钱 改变思维模式:试了才知道 积极付诸行动:积哇步至千里 坚持就是胜利:1604次失败后的成功 强化“借力”意识:用上所有的力第3章 世间万物事皆可借来用 从观音菩萨的三个箍儿说起 “借力”:借的是什么力? 世间万物事皆可“借”为我用第4章 “借力”的游戏规则 “借力”的含义及其特性 “借力”的本质 “借力”应遵循的六项原则第5章 常用的八种“借力”方式(一) 明借与暗借 强借与弱借第6章 常用的八种“借力”方式(二) 直借与曲借 正借与反借第7章 能从“借”获益的借前十向(一) 一问:为什么要借? 二问:借什么? 三问:什么地方可以借? 四问:向谁去借? 五问:什么时间去借?第8章 能从“借”获益的借前十问(二) 六问:以什么方式去借? 七问:借多少? 八问:借多长时间? 九问:谁能够去借? 十问:真的有必要借吗?第9章 能从“借”获取量大利益的秘诀巧用一个借,胜用百万兵 巧借与巧用,概念要清晰 心胸有多宽,利益有多大第10章 难从“借”获益的十五种借(一) 第一种:恃才傲物的借 第二种:仗势欺人的借 第三种:乘人之危的借 第四种:颐指气使的借 第五种:利欲熏心的借第11章 难以“借”获益的十五种借(二) 第六种:损人利己的借 第七种:自私自利的借 第八种:违法犯罪的借 第九种:釜底抽薪的借 第十种:欺上瞒下的借 第12章 难以“借”获益的十五种借(三) 第十一种:不自量力的借 第十二种:不合时宜的借 第十三种:目的不明的借 第十四种:动机不纯的借 第十五种:违背规律的借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这四个故事虽然讲述了不同的借力方式,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巧借巧用。何以见得呢?要知道它们是不是巧借巧用,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巧借?巧借有什么特点?什么是巧用?巧用有什么特点?然后看看上述的那些借是不是符合巧借巧用的特点,如果符合,就是巧借巧用;如果不符,就不是巧借巧用。什么是巧借呢?明朝揭喧在《兵经·借字》中解释说:“以敌借敌,借敌之惜,使敌不知而终为我惜,使敌既知而不得不为我借,则借法巧矣。”单从军事的角度来说,笔者完全赞同揭喧对“巧借”所下的定义,而且认为定义下得非常准确。军事上的双方,是利益完全对立的两方,在“借”用对方的资源时可以不用考虑对方是否能够获益,能做到“损人利己”就是“巧借”,也就是“借敌之惜,使敌不知而终为我惜,使敌既知而不得不为我借”。本书研究的“借”是广义上的借,不单单是军事上可以用,而且是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体育、生活、事业、企业经营、企业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可以用。因此,本书所说的“借”,其适用领域、适用对象、适用背景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一个狭窄的领域变成了一个宽广的领域,从单一的适用对象变成了众多的适用对象,从你死我活的军用背景变成了寻求多赢的多用背景。如对个人或企业来说,“损人利己”的“借”,就不大提倡,这种借的后果很可能是两败俱伤。

媒体关注与评论

  聪明的人都是借助他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成功!  凡成大事者,都是“借力”的高手,谁敢说,他的成功不需要“借力”;谁敢说,他的成功中没有“借力”。他们敢借,能借、会借,善借。  “借”出了一片新天地!  ——作者题记


编辑推荐

《借力:借助他人成功的方法与技巧》:聪明的人都是借助他人的力量达到自己的成功!凡成大事者,都是“借力”的高手,谁敢说,他的成功不需要“借力”;谁敢说,他的成功中没有“借力”。他们敢借,能借、会借,善借。“借”出了一片新天地!——作者题记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借力 PDF格式下载



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小的。借他人之力,可以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果然如此。


有见地,值得学习!


建议连《摆谱》一起买。那本比这本还好看


开卷有益,但不够精炼


买错同名的书了。。。。内同很空 感觉像高中生在写议论文一样


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第一次有了想把书撕掉的冲动。这本书废话太多,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去讲一些为什么要借力?感觉上是罗列了许多案例,对案例的点评比较勉强。这本书唯一的亮点是收集了很多案例。


不好,不要买!不好,不要买!不好,不要买!不好,不要买!不好,不要买!不好,不要买!不好,不要买!


本书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谈“借”!从360度来阐释借,所述道理透彻,但所选案例有些偏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