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子女记忆中的父亲

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 主编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11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

中国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研究会 主编  

页数:

30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子女记忆中的父亲:叶挺相传》图文并茂,有叶挺的生前照片,也有其家信手迹,最后附上叶挺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上多人的讲话稿。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中国新四军成立70周年之际,叶挺将军的众子女以回忆的方式,再现了一代名将叶挺的坎坷传奇一生,以表达众子女及后人对他的永远怀念。

作者简介

陈染,女,1962年4月出生于北京。幼年学习音乐。18岁兴趣转向文学。23岁大学毕业。曾在北京做过某大学中文系教师,后调入作家出版社。现居北京。陈染已出版主要小说专集有:《纸片儿》、《嘴唇里的阳光》、《无处告别》、《与往事干杯》、《独语人》、《在禁中守望》、《潜性逸事》以及长篇小说《私人生活》、日记体长篇《声声断断》、谈话录《不可言说》和散文集《断片残简》等。另有6卷本《陈染文集》出版。她的小说在英、美、德、日等国家以及港台地区均有出版和评介。

书籍目录

叶挺章年生活叶挺家谱简介周恩来总理和叶正大谈叶挺空难事件儿子记忆中的叶挺将军叶华明随父亲叶挺在桂林、恩施生活片段叶挺将军在澳门生活的日子叶挺手迹《囚语》——叶挺《囚语》——解读《囚语》叶挺手迹《冈歌》叶挺手迹《与蒋介石的对话》毛泽东、周恩来、蔡畅给叶挺子女题词和书信的手迹——蔡妈妈给叶正大、叶正明的信妈妈李秀文和妹妹扬眉的家信手迹叶挺和家人在澳门生活照片附录一叶挺生平活动简介叶正大生平经周恩来审改的《“八一起义”》专槁附录二叶挺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活动江泽民主席的讲话刘华清、张震同志的讲话迟浩田同志的讲话

章节摘录

叶正明是叶挺将军的第二个儿子。叶挺将军生命中的最后几年是在软禁中度过的,和他一起生活的三个孩子中叶正明年龄最大。对于父亲,叶正明有许多话埋藏心头很久了。多年来听着外界对父亲的种种评论,他苦于兄弟姐妹长期分离,记忆也不完全一致,始终没有把心里的话说出来。每当回忆起父亲坎坷的一生,总使叶正明感到沉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病痛的折磨,他感到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在2002年新四军史研究会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些老战士谈到了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和“皖南事变”等问题,并提出应抢救珍贵的史料。这些话使叶正明深受触动,这最终促使他表示愿意讲讲自己的父亲。我们在叶正明家中倾听他的回溯。显然,他做了充分的准备,并找出了一些他家珍藏多年的资料。在夫人的陪伴下,身体状态不好的他和我们从上午聊到了午饭后,并希望我们抓紧时间完成。(作者注: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将这篇文章写完了。然而未及发表,叶正明同志就病倒了,并于2003年1月24日离开了人世,这篇文章不仅成为叶正明对父亲叶挺将军的永久纪念,也成为了我们对叶正明同志的永久纪念。)警卫参谋颜太龙说:“肯定是周总理安排的”自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叶挺被强行扣押后,曾相继辗转上饶、桂林、重庆、恩施等地,并一直处于被严密监视的状态。1943年五六月间,驻宜昌日军以六个师团的兵力进攻鄂西,直逼国民党第六战区门户。国民党第六战区司令陈诚指挥十四个军,与之苦战月余,致使日军在付出万余伤亡代价后撤离战场。国民党方面出于政治需要,称此为“鄂西大捷”,并大加张扬。蒋介石对鄂西奏捷很高兴,提议组织慰问团赴前线慰问,并邀约各报刊记者随团前往采访报道,烘托气氛,由中共主办的《新华日报》亦接到邀请。周恩来在闻知此讯后,亲定《新华日报》记者陆诒去鄂西战区采访。行前,周恩来向与叶挺有一面之交的陆诒布置说:“你此行有一项特殊任务。叶挺现在恩施,由第六战区司令陈诚负责看管,你带上我的亲笔信单独去见陈诚,向他提出单独访问叶挺,我料他不致拒绝。”陈诚在看了周恩来的信后,果然安排陆诒与叶挺见了面。以往关于他们这次会面的记载,多为陆诒向叶挺介绍了中共如何击退国民党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一起总结“皖南事变”的教训,以及陆诒告诉叶挺:“党中央毛泽东非常关心你的处境,非常赞赏你的气节。两党谈判此刻仍在进行,在每次谈判中,都提到恢复你的自由问题,希望你耐心等待,善自保重。”叶挺则要陆诒转告中共中央,说他深信“有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必能获致胜利”。他对此“从没有动摇过”。此外,再没有披露更多的信息。然而,此后的事实是,叶挺的子女们随姨父麦畅生一家由澳门迁移到了桂林,而叶挺亦随之请陈诚替他向委员长说项,允许他和夫人李秀文离开恩施前往桂林。过去并没有人深诘这是偶然的巧合,还是内中有什么关联?叶正明告诉我们,其实这一切都是周恩来安排的。曾有人写文章说他们一家人的团聚是他母亲去求了戴笠才获得允许的,这种说法不对,也没有根据。叶家的孩子曾问过那一时期担任周恩来警卫参谋的颜太龙,一家人是怎么在桂林团聚的。颜太龙回答说,肯定是周总理安排的。他还告诉叶正明,此前,他们的母亲李秀文曾到重庆探监,到恩施与他们的父亲见面,也都是周总理一手安排的。陈诚将叶挺希望赴桂林与家人团聚的请求报告了蒋介石,但蒋介石考虑到参与过“福建事变”、几度高举反蒋旗帜的粤军老资格李济深正在桂林公干,担心与粤军有渊源的叶挺和李搞在一起于己不利,遂不同意他到桂林,而允其移住柳州,由第四战区司令张发奎继续“照顾”。深通世故的张发奎并不愿意叶挺到他的地盘上来,认为这是陈诚将“烫手的山芋”甩给了他,对叶挺冷冰冰的。当叶挺提出要去桂林时,张亦不曾留难。就这样,叶挺来到了桂林,与分别了四年之久的家人相聚。叶正明在《我的爸爸叶挺将军》一文中,记述了当时见面的情景:“已经有四年多没有见到父亲了,见面时,一切都变了,胖胖的脸已经显得消瘦了,乌黑的头发,已浮上了一丝丝的斑白了。这些究竟是谁给予我可爱的父亲的呢?我们懂得了憎恨了。”“特务们像影子一样,时刻严密地注意着我们”刚到桂林时,叶挺夫妇和岳父、连襟及孩子一大家十六口,都住在由李济深安排的一家小旅馆里。当时外界都传说叶挺获得了自由,这是因为蒋介石给了他个“第四战区高参”的空衔,实际上是以此作为继续软禁叶挺的挡箭牌。高参的薪金不算少,但因战时货物奇缺,物价飞涨,加上住旅馆,十六人的大家庭,经济顿显拮据。为减少开支,靠了一些朋友的帮助,叶挺在七星岩一带找到了一间房子住下。“当天气渐渐地冷了的时候,妈妈的肚子也一天天地沉重起来,到了8月中旬,生了一个小弟弟,这是第九个了。物价飞涨和小弟弟出世,使父亲生活的负担更加重了。生活的鞭子,把我们赶到快无路可走的境地,但更让人心烦的是特务的骚扰,有些人总像多疑的狐狸,总疑心你有什么'异动',特务们像影子一样,严密地注意着我们。”开始有些特务不认识叶挺,而是把他的连襟麦畅生当作了叶挺。为了换点钱贴补家用,麦畅生有时上街摆摊变卖一些家中器物,结果总是有特务来找麻烦。还有一次,捉壮丁的人闯进叶挺家,他们不知道眼前这位衣着朴素的人是蒋介石亲命的高参,竟蛮横地说:“你应该去当兵了。”叶挺听罢一笑,说:“我想你大概应该知道我是哪一个吧?”捉壮丁的大概想起了什么,连忙堆起笑脸说:“不,不,我不知道,请原谅。”说着就忙不迭地走了。后来,叶挺又搬到了更为偏僻的观音山麓的一个防空区里。新家的后面有一座石头山,山前有一大块空地。叶挺说:“开荒吧!”几个孩子除了上学以外,就整天拿着锄头,消磨在屋前的荒地上。叶挺干得尤其起劲……叶挺还从市场上买回了十多只羊。从此,孩子们放学回家后又多了一项工作——放羊。可是,特务们马上又跟来了。在距叶挺家五六丈远的一个小铺子里住了四个特务,叶挺家隔壁也住了一个。隔壁的特务常常拿着一根拐杖,跟着孩子们上山赶羊。他吓唬孩子们说山上有蛇,叫他们不要随便上山去,如果上山应叫他一路去,因为他是很会捉蛇的。小铺子里的四个特务,则专门负责在叶家人上街时盯梢。在桂林的那段时间,虽然依旧处于被软禁的状态,但叶挺还是能和李济深、何香凝等故交,柳亚子、千家驹等社会名流过往互谒;周恩来也可通过地下关系与他联络;一些新四军的老部旧也悄悄地登门造访;这都是恩施的禁锢没法比的,叶挺紧蹙的眉宇稍稍舒展。然而这样的日子只有半年左右,蒋介石获悉叶挺在桂林与社会各界广泛接触的消息,又极度不安起来。叶正明对我们说:“1943年12月25日,我们放学回到家里,发现父亲房间的门是锁着的。外婆一脸忧愁地告诉我们:'你爸爸被绑了,你妈妈现在正设法打听消息。'我预感父亲的情况不妙,眼睛渐渐地模糊了……”第二天,有一个穿军服的人拿了一封信走进叶家,对李秀文说:“叶高参叫我来请二少爷、四少爷、五小姐一道去。这里有他的亲笔信。”所谓二少爷、四少爷、五小姐,就是叶正明、叶华明和叶扬眉。李秀文一看确系叶挺亲笔所写,就问来人:“要把他们送到哪里去?”来人说:“我不知道,这是上边的命令。”


编辑推荐

叶挺众子女著述《子女记忆中的父亲:叶挺相传》,献给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中国新四军成立70周年。以表达众子女及后人对一代名将叶挺将军的永远怀念!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子女记忆中的父亲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