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北京(全2册)

《北京》编辑部 当代中国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3  

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

《北京》编辑部  

页数:

904  

内容概要

  《北京(套装上下册)》是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城市发展的水平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我国自古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到近代虽然有了一点机器工业。但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低。相应地,城市发展也十分缓慢。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建制城市只有132座,城镇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10%左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城市也有了较大发展。特别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仅传统工业产业得到大幅度提升,而且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也有了显著增强,从而极大地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使城市的规模、功能、面貌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目前,我国城市化率已达到43%,建制城市已增加到661座,城市在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及社会商品零售额方面均已占到70%以上,城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书籍目录

历史篇第一章 当代北京城市发展的基础一、北京城市发展的背景条件二、清末以前北京城市的演变三、民国时期的北京第二章 1949-1978年北京的城市发展一、新中国定都北京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城市的全面整治三、城市总体规划的探索和发展四、1953~1978年的城市建设五、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结语第三章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城市发展(上)一、城市规划二、城市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和重点功能区的建设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四、危旧房改造五、有关城市建设发展的几项改革第四章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城市发展(下)门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二、首都精神文明建设三、对外经济贸易和友好交往结语第五章 第29届奥运会与北京城市发展一、申奥成功为北京城市发展带来新契机二、筹办奥运,加快北京城市发展(一)三、筹办奥运,加快北京城市发展(二)四、成功举办奥运会标志北京城市发展达到新水平五、从“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专题篇第六章 城市性质与功能一、北京城市性质的确定二、北京城市性质的重新认识和确定三、北京城市性质内涵的丰富和深化第七章 城市发展规模与空间布局一、城市规模的发展二、北京城市空间布局的发展演变第八章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一、北京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基本状况及特征二、不断提高保护耕地和土地节约集约化利用水平三、关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若干问题……展望篇后记

章节摘录

北京地区地带性植被类型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由于北京地区的地形、气候和土壤呈现出多样性特点,因而形成了丰富的植被类型和复杂的物种构成。历史上,北京山区曾广泛分布有茂密的森林,后因气候变化和人类的砍伐,原生状态的森林遭到破坏。近几十年来,随着封山育林工作的进行,又形成了较大面积的次生林和人工林。平原地区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植被多为栽培作物和人工林木。历史上北京地区的自然灾害主要属于地质灾害、气候灾害和疾病瘟疫。主要有地震、泥石流、洪涝、干旱、冰雹、雷电、大风沙尘、低温冻害以及蝗虫等灾害。近几十年来,北京的气候向暖干发展,干旱灾害发生率增加,而洪涝灾害相对减少,自然灾害的构成正在发生变化。(二)北京城市起源的文化背景三干多年以前,作为北京城市前身的原始聚落开始发展的时候,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以及松辽平原(或称东北平原)之间的文化交流早已存在。一方面是出现于华北平原腹地的中原文化沿着太行山东麓向北方传播,首先进入北京所在的小平原,然后再穿越北方的燕山山脉,继续向山后地区扩散。另一方面,在燕山山脉以北的广大地区内也孕育着具有地方色彩的古代文化,并且沿着同样的路线逐渐向南方渗透。于是北京小平原逐渐成为南北方古代文化集中接触的地带。近些年来,在北京小平原北部和东北部的山前一带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如昌平的雪山遗址和平谷的上宅遗址,在其出土器物上,除去本地的特点之外,无不显示出南北文化接触的迹象。这些文化遗址的最下层,都可以上溯到七八千年以前,当时的原始农业已经开始发展,人们已经在土地肥沃而且有稳定水源的地方定居下来,先民的原始聚落从此诞生。当时还处在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其后,随着社会生产力以及交换关系的不断发展与私有制的出现,终于导致了阶级的产生,从而出现了奴隶制社会。正是随着奴隶制社会的出现,从功能上来说,才出现了最早的城市,它既是交通的枢纽和物品交换的场所,又往往成为地方势力统治的中心。


编辑推荐

《北京(套装上下册)》:当代中国城市发展丛书。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北京(全2册) PDF格式下载



很不错的书,就是有点儿厚,携带不方便,嘻嘻


书挺好的,纸质很好,内容也比较详实


非常全面地总结了82年以来的北京市城市规划的历程,历史回顾部分显得有些仓促,但是客观综述了关于53年规划中存在的异议。对想比较全面了解北京规划的人,很有帮助。最后说一句,规划和规划实施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事实,希望有学者继续研究规划的实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