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救赎

孙思远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09-10-1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作者:

孙思远  

页数:

292  

字数:

328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心理师,这是张小凡生命中最值得骄傲的三个字。在这个平台上,她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认真思考、用心体验种种痛苦,解救每一个被困的灵魂。当看到来访者在她的努力之下恢复健康心态时,那份成功的喜悦和助人的乐趣,简直无法形容。  7岁,母亲在她身边自杀。同学们叫她“小精神病”,不愿意和她玩,还总是戏弄嘲笑她。  12岁,她对着上天许愿,希望自己成为给病人带去欢乐的医生,无论付出多大代价。  17岁,一段刻骨铭心但最终被现实粉碎的早恋。让她失去太多美好的东西,甚至做人的尊严。  24岁,她开始做心理师,无论从专业程度还是职业操守上。她的表现都堪称从业者的典范,甚至近乎完美。  27岁,她与他重逢在心理诊所,他已患有严重抑郁症,心理师不能为自己认识的人诊疗,但他只愿向她一个人倾诉……

作者简介

孙思远,资深心理咨询师,自幼喜爱文学。现居上海,业余从事心理小说创作。

书籍目录

楔子第一章 失踪的心理师第二章 强迫症患者第三章 吴白丁第四章 线索第五章 保密的编号第六章 重返咨询室第七章 合伙人第八章 真实案例第九章 职业道德第十章 初恋情人第十一章 尸体第十二章 谁的真相第十三章 进步第十四章 追忆第十五章 自杀倾向第十六章 删除的记录第十七章 代价第十八章 春天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失踪的心理师  1  北京,立冬第二天。  正值下班高峰的二环路上,车如流水,涌人高架,把建国门立交桥堵得水泄不通。形形色色的车辆,无论排量大小、档次高低,都以相同的速度缓慢地爬行着。初生牛犊的新司机一边咒骂,一边刺探超车的空当;而颇有经验的老把式们,则一边习惯于无奈,一边老练地阻挠愣头青的肆意妄为:全面拥堵的环境下,能否超越前面一辆车,既是极大成就的所在,也是驾驶技术的交锋。  钢筋水泥打造的现代都市,大自然的痕迹似乎越来越少。现在郊外已是枯枝败叶,一片肃杀。而这里,车水马龙之间,丝毫看不出冬天的模样。繁华的京城二环路,仿佛没有四季更迭,只有日复一日的超越和反超越。  2  赵建忠裹着厚实的围巾,西北风却依然找得到空隙,不时地钻进怀里。丝丝寒冷并没有影响他的速度,他还是不紧不慢地蹬着自行车,与周围所有骑车人一样,慢条斯理地重复着单位和家的两点一线。  从菜市场拐出来,车筐里是一条刚刚开膛破肚的鲜活草鱼。赵建忠念叨着今天刚从网上下载的菜谱,准备晚上好好地露一手。妻子张小凡是杭州人,爱吃鱼虾,也会做,每次都让他大饱口福。不过最近这位心理师的工作似乎特别忙,已经好久没有下厨了。赵建忠很心疼妻子,想自己做条鱼给她尝尝。  工程图纸,菜谱,鱼,小凡,水暖工,管道,绍酒……赵建忠骑着自行车,胡乱地遐想,又忽然想起卖鱼小贩那双贴满胶布的手,上面渗着冰冷的血迹,不禁感叹自己的生活实在是很幸福。  刚骑到楼下,怀里响起了诺基亚急促的铃声。赵建忠掏出手机,是陆芸,一位心理师,张小凡在心理咨询室的合伙人。  “喂,建忠吗?小凡在家吗?”陆芸是重庆人,说起话来透着火辣的冲劲。  “我还没到家呢,这就上去。”  “小凡手机打不通。你看到她让她联系我吧。”  赵建忠试着拨了一下张小凡的手机,果然无法接通。回到家里,小凡不在。连忙给父母打电话,也不在那边。一个最亲密不过的家人,想要联系,又忽然联系不到,和大多数人的反应一样,赵建忠心里没来由地有些发慌。小凡在北京也没有什么朋友,不在咨询室,实在想不出她会去哪里。准备再问陆芸,刚拨出号码,又马上挂掉。嘿,干吗大惊小怪的,让人家笑话。他想,也许小凡手机没电了,又出去办事,正在路上堵着呢。  “自己吓唬自己,先做饭得了,还不回来吃饭嘛。”  赵建忠开始一板一眼地照着菜谱做起了鱼。菜都摆上桌,张小凡没回来。菜凉了,张小凡没回来。又重新热了一遍,张小凡还是没回来。赵建忠拨了几次电话,始终被冷冰冰地告知“您拨打的用户暂时无法接通”。饥肠辘辘的他开始心不在焉地边吃边等,结果一直等到他吃完饭,张小凡也没有回家。  这是结婚两年以来从未发生过的事情,赵建忠呆呆地对着电视,不知道还能做些什么。无奈地继续等待,在沙发上等,在床上等,在梦里等,一等就是一夜。  3  北京,立冬第三天。  心急如焚的赵建忠向单位请了事假,风风火火地骑上自行车,赶去与陆芸碰面。  张小凡所在的咨询室有三个合伙人。主要投资者叫邱子彦,是个富家子,有执业资格,也在这里挂职,却不常来;另一个是陆芸,精干的女心理师,同时管理咨询室的内外事务;再有就是张小凡,她是接诊来访者的首席心理咨询师,属于以劳动力出资的合伙人。除了这三个人,咨询室里还有一位负责预约接待工作的小姑娘江萍,及一位负责财务工作的会计彭大姐。这家咨询室有个特别的名字,天籁。邱子彦说,所谓天籁之声,并不是心理师演绎的滔滔不绝,而是来访者自诉的潺潺流水。对一个心理师而言,最重要的事莫过于学会倾听,每个来访者都拥有自己专属的音律,学会倾听,才善于发现。  走进天籁心理咨询室,简约的装修,温馨的暖色调,让人备觉舒适。前台左侧是接待区,初次上门的来访者在这里登记个人信息并选择自己的心理师。在北面的墙上挂着三幅肖像,分别是心理学三大势力的代表者:行为主义学派最富盛名的斯金纳,创立人本主义心理治疗体系的罗杰斯,以及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弗洛伊德。  从前台右侧转进去,是一条整洁的走廊。东面有三间办公室,第一间,也就是距离前台最近的一间,挂的门牌上写着“办公室”,其实就是财务室。和一般企业财务部门的深宅大院不同,心理咨询室的财务工作有些特殊意义,安置的也比较特别。来访者确定心理师以后,就在江萍引领下,按预定的咨询次数到这里交费。心理咨询行业有这样的特点,首先是预付费用,其次是不会把钱直接交给心理咨询师。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心理师和来访者出现“谈心之后再谈钱”的尴尬局面。所以彭大姐的财务室设在比较靠外位置,也没有挂财务的门牌。第二间,是会议室兼资料室。每个心理师都需要有自己的督导,负责从第三者角度对心理师的工作进行评估,包括及时调整心理师的状态、梳理在不同心理咨询阶段发现的各种问题。邱子彦、陆芸和张小凡就约定互为督导,尤其是陆芸和张小凡,定期还要召开督导会,互相讨论各自案例的情况。心理师归纳的咨询记录就在会议之后留下来,整齐地锁在档案柜中,和督导会议记录一起,供大家学习交流。除此以外,每个心理师还拥有一个专属的档案柜,存放保密的心理咨询档案,这是其他人的禁地,钥匙由心理师自己保管。除此之外,办公室还有一些咨询过程中常用到的器具,比如“箱庭疗法”的沙盘,和陈列内容丰富的玩具展架一起,平时不用,就静静地立在房间西南角。第三间,是来访者与心理师谈话的独立场所——咨询室,干净的纯色门垫,纹路清晰的实木房门,漂亮的铭牌写着“邱子彦心理咨询师”。走廊西面是另外两间咨询室,门的间距很大,分别写着“陆芸心理咨询师”和“张小凡心理咨询师”。  邱子彦的咨询室比较小,有一对呈90°角摆放,供邱子彦和来访者坐着谈话的椅子。90°角的摆放是为了避免谈话双方眼睛直接对视,给来访者造成不舒服的感觉。而陆芸和张小凡的咨询室,在较大的空间里又多了一组躺椅。来访者可以躺在椅子上,身体得到彻底放松,心理师则处于来访者视觉之外,如坐在头部靠后的位置,或要求来访者闭上眼睛。在此情况下,心理师的心灵疏导和语言指令都会发挥出更大的力量,作用于来访者。据说这种方式是弗洛伊德首创的,所以把它称之为弗洛伊德椅,又说是这种方式最有利于实施催眠,所以也把它称之为催眠椅。三间咨询室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拥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完全可以阻隔号啕大哭时的高分贝。也正因为如此,在每间咨询室某处不易觉察的位置,都设有一个报警器,连接前台的警报装置,以保证心理师在人身安全受到威胁时,可以有效地向外界发出信息。所以在心理咨询行业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心理师不能单独接诊来访者,尤其是陌生的来访者。  赵建忠坐在张小凡的咨询室,对着他坐的,是陆芸。他端过滚烫的茶杯,手却依然感到刺骨的寒冷。  咨询室工作时间有点特殊,因为周末是大多数人休息的时候,很多来访者都会选择预约在周末,而周一又是很多都市白领心理问题的高发日,所以咨询室在周二和周三休息。这个星期三,也就是昨天下午,安排值班的江萍临时请假回唐山老家,正巧张小凡又登记了一个来访者预约,所以她应该是自己在这里的。陆芸原本和张小凡约好要开督导会,结果等她到咨询室的时候,门已上锁,张小凡不在。陆芸以为她家里临时有事,没有太在意,准备整理一下自己近期的咨询档案,这时发现张小凡把她档案柜钥匙遗忘在锁孔中,才想打个电话,结果就联系不上她了。  “本来像昨天那种情况,小凡是不可以单独接诊的。但这个来访者已经来了半年多,和小凡很熟悉,所以……”  “找到这个人了吗?”赵建忠眼前一亮,仿佛捞到根救命稻草。  “他叫林向东,我在江萍那里拿到了他的联系方式。”陆芸摊开本子,“不过还没联系。建忠,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按照规定,我不能直接接触小凡的来访者,除非是遇到现在这种情况,而且是你在场的时候。所以才要你赶过来。”陆芸拿出手机,开始输入号码,“我现在打给他。”  “……好。”赵建忠抑制住焦躁的情绪,没有打断陆芸,但他感觉自己越来越紧张,心跳得厉害,呼吸也急促起来。  陆芸点点头,稍微定了定神,拨通了林向东的电话。  “林先生您好,我是天籁心理咨询室的心理师督导,我叫陆芸……您好……我是想了解一下昨天下午您和心理师张小凡……什么?……哦……哦,那可能是我们搞错了,我再去查一下……不不不,没什么,没事的……好。谢谢您……谢谢。”  放下电话,陆芸俊俏的脸上如同结了一层霜,透着严峻的神情。沉默许久,才缓缓地说:“林向东说他最近一直在外面出差,根本没有向小凡预约。”  赵建忠惊愕地张了张嘴,发不出声音。  “报警吧!”陆芸有些激动地站起身,对赵建忠说。  此时的赵建忠,觉得自己好像泄了气的皮球,瘫软在椅子上,浑身没劲。脑子里的思绪混乱得一塌糊涂:如果这个林向东说的是真的,那小凡会去哪儿,不辞而别……会不会路上出了什么意外,车祸还是……为什么登记是假的呢……也许她回杭州,家里出了什么事……难道小凡有外遇,昨天和情人……不可能,也许这个林向东说的才是假的,就是这个人害了小凡……他为什么要害小凡,他会把小凡弄到哪儿去……不可能,统统不可能……没事的,我怎么开始胡思乱想了……赵建忠强打精神,拼命地摇摇头,似乎要把所有乱七八糟的想法甩出去:“不能报警。”  “为什么?”现在轮到陆芸惊愕。  “小凡不会出事的,她也许,只是突然想去了别的什么地方,再等等,今天一定有她的消息,没必要报警。”赵建忠又重复一遍,“今天一定有她的消息。”  “建忠,我也不希望小凡出事,但是不管怎样,她失踪了。我们不知道林向东是不是在说谎,我们也不知道小凡到底会去哪里,早一天报警,也许就能早一天找到小凡。”  今年三十三岁的赵建忠,和图纸打了十五年的交道。从技术工人到现在的水暖工程师,他的生命似乎就是由诸多管道构成的,紧密细致,而且毫无活力。理工出身的他一向沉默寡言,长相普通又不修边幅,也没有挣些外快的想法,这些条件足以让他成为一个大龄未婚青年。眼看自由恋爱没有指望,父母便开始张罗着左一个右一个地给他介绍对象,甚至同时登记了两三家婚姻介绍所。从二十九岁那年开始,赵建忠便在走马灯似的相亲中经历一次次失败。而失败的原因似乎只有一个——没有共同语言。在父母的唉声叹气中又过去两年,赵建忠三十一岁的时候,一家婚介所向他介绍了张小凡,一个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已经工作两年的杭州女孩,目前是位见习的心理咨询师。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这几年中国大陆的经济发展大家有目共睹,在精神层面却未能及时跟上脚步。在过去,心灵类的书籍门槛都很高,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所幸现在有了这样的通俗心灵类书籍,能够立时解决一些人们生活上的困扰,还可以帮助人用不同的眼光来看自己、看世界。  ——张德芬,华语世界首席心灵作家  当你面对医生的时候,你要告诉他在新的方法和视觉下,同样的情景不同的内心体验和效果,这样才能和心理医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正如走崎岖的山路,我们有时会借助一根拐杖,让自己走得平稳一些。当你走得很稳健的时候,你随时都可以扔掉那棍子,那拐杖就是心理医生。  ——李子勋,著名心理咨询师  当小说最后,张小凡的形象慢慢与其他芸众生剥离开来的时候,我们无不会被感动所击中。这位十字架上的救赎者,可说是文学史上一个有极强意义的形象。  ——侯虹斌,著名作家  女人都想要幸福,都想要男人给的幸福。不过前提是女人要明白自己要什么,并且要善于接纳并救赎自己。看《救赎》,你就学会了如何自救。  ——赵格羽 作家,索斯比女人概念创始人


编辑推荐

  《救赎:心理师手记》是一部震撼我们的作品,这是一部让无数人落泪的心灵读本,这是一部可以作为心理辅导手册的精彩小说。  1 根据一线心理咨询案例和咨询档案创作的心灵救助小说。  2 作者是资深心理咨询从业人员,内容真实可信。  3 可以作为心理诊疗辅导的小说,有非常好的实用价值。  4 关注人性,呼吁人人需要救赎的心灵读本。  5书中附有16副手绘插图,带入感非常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救赎 PDF格式下载



真的是一本很不错很不错的心理学小说。

大概有些作者写东西就是喜欢先抑后仰,一开始看起来似乎没有味道,可是越看就越能吸引人看下去!这个作者据说是业余作家,所以文笔基本上属于中下平民的水平,修辞也比较一般。幸好有了很不错的故事情节,把那些文笔之类的表皮缺陷掩盖了,算是“第二眼美女”式的书~~~

书中的主要情节就是围绕某失踪的心理学家展开,某路人甲(小说家)对自己失踪的心理咨询师展开了调查,最终找到了答案的故事~话说,由于作者的文笔太业余,搞得我明知他在努力设置悬念引人入胜,还是有些懒得跟着故事情节走下去。。。。。。不过,后来的故事发展的确算是急转直下,还是很吸引人的,最终我也忍不住熬夜看完了结果。

个人比较喜欢这本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其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一点。毕竟是专职心理学家写出来的小说,其中穿插的理论还是比较全面的,不像某些“半瓶醋”的心理学小说对心理学知识的处理比较肤浅和粗糙,这本书对于心理学的解释还是比较实用和深入的,特别是其中有一段对于催眠手法的描写,让我终于知道了啥是催眠啊~(感动ing)

作者写这本小说的主要目的貌似是唤起人们对于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的重视,不过,由于这也算是小众的小说,不晓得啥时候才可以推广~想到另外一本《少有人走的路》也是经历了多年的沉寂突然爆发的,希望这本小说日后能有机会发扬光大一些,那么也就不枉作者写这么长篇的一本书了~~~期待期待中~


第一次这么投入看有关心理学方面的书,因为以小说的形式介绍了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与内心变化,近距离的感受了心理咨询的情况,收益颇多,不错,值得推荐。


通俗易懂,有悬念情结,了解了心理师这个行业,值得一看!!以前就知道心理师是一个给别人当“垃圾桶”的职业,也知道心理师如果自己钻牛角尖是件很可怕的事,这本书讲的就是心理师自己陷入了亲手给自己设的“陷阱”,无法自拔,最后自杀的故事。看完以后,值得细想!!


整个故事情节围绕小凡的失踪而展开,抽丝拨茧,最后真相大白。情节与心理学的专业知识融合的非常好,让普通人了解到心理师的工作内容,学习理论,心理学知识等等,不知道未知的以后是否有机会也可以尝试做一名心理师~


现在都市人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很大,心理难免会有点小问题,但是有的人对于心理师这种职业又很排斥。看了这本书让我对心理师和他们的职业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心理的小问题需要及时解决,避免它有一天变成大问题。


心理小说,就是好


这本书写的很详细给人很多启蒙,很多点讲的很专业,将故事情节与心理知识联系起来,让人受益颇多。


未必救赎。


特别喜欢这本书,不仅有着很好的心理学理论基础,通俗易懂,而且让人联想着咨询的场景,很好


心理学这个东西,我是不懂得,但又想去了解,所以买了本书,当小说一样读,还不错。


内容不错,很学院派的小说,作为普及小说写的很不错!


有空的时候多读读这种类型的书,可以让人更好的整理自己的心情。是一本好书。


作者的文笔很好,专业功底显然很扎实,书中不乏既唯美又充满哲理的句子,有种让人看了以后豁然开朗感觉,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可读性是很高的,有很多话都可以摘出来细细研磨品读,感受人生百味。


很有用很好的书


很好的一本书,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会在此书中了解更多的、不同层面上人的内心世界!我推荐这本书!


嗯,挺好的啊!


情节比较专业,但个人觉得内容衔接的比较生硬。


在看,已被吸引


很不错,推荐,非常有内容的一本书,受益匪浅


还没看没、,看似不错


我开始喜欢心理学了


还没看呢,这是我们经理的著作哟~


救赎,真的是本很好的心理书。用一个故事,让读者了解到原本枯燥无味的心理理论。让人对心理师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热爱心理学的朋友们,很值得一读哦~


这本书适合对心理咨询师行业感兴趣的人读这本书适合习惯静心读书的人读不适合想看大量具体案例分析(如《女心理师》)的人读不适合追求故事情节的人读一开始甚至质疑作者叙述的方式,场景、人物、视角转换非常频繁,难以产生共情但看到过半之后,对整个故事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感觉这也不失是一种讲故事的方法总体来讲,这本书以女心理师小凡失踪作为悬念和主线,带出众多的人物和事件,庞杂甚至有些冗余,故事性不强,但充斥一定的知识性与思想性。


如果你对心理师这门职业感兴趣,但知之甚少..本人推荐此书,它你对初步了解心理咨询师这一行业有帮助..


如题!
谢谢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咨询师的定位很重要!
这算是一本入门的书,简单易懂。推荐。
只是作者有些完美主义和英雄主义,看起来不是很现实。


故事情节较简单,但贯穿了一些心理工作的工具在里面。


很不错的一本书,故事性和心理学专业性问题结合在一起,很值得一读。


作者的文笔很好,专业功底显然很扎实,书中不乏既唯美又充满哲理的句子,有种让人看了以后豁然开朗 感觉,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可读性是很高的,有很多话都可以摘出来细细研磨品读,感受人生百味。


作者的文笔的确一般,故事的连贯性让人很累,总是正当我迫不及待想读到下文的时候突然开始描写回忆或者毫不相干的内容。本可以是全书的一条很好的线索的失踪,却最后沦为只是吸引眼球的幌子——为了知道失踪者最后的结果,不得不阅读许多不相干的内容。
不过综合考虑作者要讲的内容及本书的主旨,虽然形式欠佳但实质内容还是有一些借鉴意义的。可以初步了解心理师职业及心理咨询。不同的人也许也可以理解出不同的意义。


作者文笔一般,装饰的语言过多,似乎文彩丰富。其实内涵不深刻。但就有想成为心理咨询师的人有一定的参考。从中能了解其工作方式


原以为会些心理学上的收获,很失望.相信作者本身是从事心理师这个职业的,所以书中的内容感觉有些自恋.是对心理师这个职业的莫名的优越感.不知道是不是我的看法太偏激,文笔和情节也只能说一般.


一直对心理学蛮感兴趣的,一个朋友推荐了这本书,说是很好看,花了三个晚上看完,因为越到后来,情节越沉重,想快点结束,把自己的心情解放出来。
这本书提到了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多的,却是对心理师的心态,或者是掌握心理学技能的人心态历程的展现,更有心理师所接触的,或周围的人的经历和心态,所有的人都在被人影响,同时又在影响别人····
看完后,都会有点感悟,或多,或少,或轻松,或沉重。只是现在的我,还不能将它归纳表达出来。


太写实的一部小说,很多观点和内容都似在身边发生过了,情切有余但缺乏新鲜感,所以期望值不要太高,生活本已沉闷,还是来点更有意思的调剂一下吧。


有点拖沓的开头,失去耐心直接放弃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