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经络
2004-7
中医古籍出版社
许进京
504
无
作者以古代医学文献为依据,通过认真研究《内经》等中医古籍,挖掘出了经络的精随,深刻领会了经络学说的实质和实际意义,并进行新的诠释。其观点有别于中医固有的经络理论,对经络学说有新的发现,重新展示了中国古代医家数千年的医学思想成就,对研究中医理论有普遍性的指导意义。
总论第一章 中国医药学起源、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一、起源阶段二、形成医学体系的阶段三、中医学形成体系以后持续发展的阶段第二章 历史的启示一、卫生保健意识是中医学起源的思想基础二、中医学体系的基础与核心三、多学科参与的科学特色第三章 中医学的学术思想及特点一、中医学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本特点二、中医学引用了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哲学思想三、中医学创建了专门适用于医学领域的论理工具和系统方法论四、中医学运用多种论理工具形成了脏腑学说的系统理论五、强调精神因素与社会因素六、注重疾病预防第四章 中医学的思想体系一、中医学思想体系概述二、中医学思想体系的形成三、中医学思想体系的基本特点四、中医学思想体系的内容五、中医学思想体系的指导作用第五章 中医学的思想智慧和文化底蕴一、中医学的思想智慧二、中医学的文化底蕴第六章 继承和发扬中医学的医学文化遗产一、以《内经》和《难经》为依据可以说明经络是什么二、以《难经》为依据可以将诊脉方法的实用技术开发出来三、以《伤寒杂病论》为依据可以证实经络是论理工具四、以《脉经》为依据重新开发常用脉象的实际意义第七章 阴阳五行学说一、阴阳学说二、五行学说三、阴阳与五行的关系第八章 经络学说一、经络的起源二、经络学说的发展概括三、十二经的命名四、经络与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的关系五、经络的分布概况六、经络的作用七、经络学说在医学上的应用第九章 脏腑学说一、五脏附:命门简介二、六腑三、奇恒之腑四、脏腑之间的关系五、精气血津液第十章 病因病机学说一、病因学说二、病机学说第十一章 诊法一、望诊二、闻诊三、问诊四、切诊第十二章 辨证论治一、八纲辨证二、气血津液辨证三、脏腑辨证四、六经辨证五、卫气营血辨证六、三焦辨证第十三章 预防与治则一、预防二、治则三、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经络学说的作用,是以经和络为系统工具,对人与天地自然之间的密切 关系、以及人体的各脏腑组织器官进行概括或说明,并用来阐释人体复杂的 生理病理现象,以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比如,将人体的体表部位、脏腑 、器官、腧穴等分别归属于十二经,等于将人体划分为十二个系统。通过经 络的网络与沟通,可以将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缀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 通过这种方法,人体的体表各部位和各脏腑组织器官,既有了各自的阴阳属 性,又建立了相互之间的联系,还可以体现人体与天地自然之间互相对应的 关系,非常便于对自然界和人体的复杂体系进行综合研究。因此,中医学阐 释脏与脏之间、脏与腑之间、腑与腑之间以及脏腑与体表部位和其他组织器 官之间的内在联系,阐释各种复杂的生理病理现象,都是通过经和络实现的 。比如,中医学的脏腑学说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 胃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而对这种系统理论的解释 ,则是通过经和络的联系实现的。再如,中医学的诊断学说认为,烦躁易怒 、胸闷而喜太息、胸胁或乳房胀痛、少腹胀痛、痛经、月经不调、梅核气、 颈项瘿瘤等症状,是“肝气郁结”之证,而对“肝气郁结”之所以导致这些 症状的解释,则是因为这些病变部位乃足厥阴经的所经之处,通过足厥阴经 的沟通才使这些病变部位联结成为一个系统。并且,古代医家不仅用经络学 说阐释生理病理现象,还根据经络学说开创了诊断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具体方 法。六经辨证的方法和独取寸口的诊脉方法,都是在经络学说的基础上开创 的。除此之外,将全身的腧穴归纳为十四经以及药物归经的方法,也是在经 络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总之,古代医家在整体观念和阴阳学说指导下创建 的经络学说,既可用于阐释人体的生理病理,又可用于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 疗,对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医疗实践,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现经络》作者深研《内经》及其表达方法,发现经络及其学说的实质和实际意义,于祖国医学多有裨益。此书博引古典文献,融汇贯通,互相印证,立论新颖,可为经络研究提供历史依据和佐证,颇值一读。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