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中国计划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7-3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作者: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页数:

19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2007年版)》基本涵盖了民用建筑中采暖、通风、空调及动力设计的节能内容。根据国家现行和一些即将颁布的规范、标准,综合和总结了全国各主要建筑设计院多年的工程设计经验编制。编制中力求全面、简练、准确、实用和技术先进,较详细和全面地规定了建筑工程设计中暖通空调、动力专业的节能技术细则。

书籍目录

1 总则 2 采暖空调基本参数与要求 2.1 室内热环境设计计算参数 2.2 围护结构热工设计 2.3 建筑物的节能综合指标 3 采暖与供热 3.1 热负荷 3.2 室内采暖系统 3.3 室外供热、供冷管网 4 通风 4.1 自然通风 4.2 置换通风 4.3 排风热回收 5 空气调节 5.1 一般规定 5.2 空气调节水系统 5.3 空气调节风系统 5.4 变风量空气调节系统 5.5 变制冷剂流量多联分体式空气调节系统 5.6 水环式水源热泵空气调节系统 5.7 蒸发冷却空气调节系统 6 冷热源 6.1 制冷站 6.2 锅炉房与热交换站 7 空调蓄能 7.1 概述 7.2 冰蓄冷 7.3 水蓄冷 7.4 电水蓄热 8 热泵系统 8.1 空气源热泵系统 8.2 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 8.3 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 8.4 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 8.5 污水(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水、中水与原生污水)源热泵系统 8.6 海水源热泵系统 9 太阳能供暖系统 9.1 一般规定 9.2 太阳能供暖系统的设计原则 9.3 太阳能集热系统的控制 10 燃气冷熟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 10.1 一般规定 10.2 系统类型和设备配置 10.3 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设计要点 10.4 能量消耗分析确定 11 保温与保冷 11.1 一般规定 11.2 保温、保冷材料的选择 11.3 保温、保冷层厚度的确定 11.4 保温、保冷结构和要求 12 控制与检测 12.1 一般规定 12.2 节能的控制策略 12.3 检测仪表及控制装置 附录A 不同地区公共建筑各部分围护结构传热系数限值 附录B 自然通风设计中的室内、外环境要求 附录C 高大空间热压作用下的自然通风(即简化计算法)设计计算 附录D 自然通风的设计计算及公式 附录E 自然通风的建筑室内、外构造设计 附录F 冰蓄冷空调回收年限计算 附录G冰蓄冷空调系统的负荷估算 附录H温度分层式蓄热装置形式 附录I 中国的太阳能资源区划 附录J 太阳能集热器的补偿面积比 附录K常用相变材料特性 附录L 常用保温材料主要技术性能 节能相关技术介绍 1热回收冷水机组的控制及冷水系统设计 2新型节能除湿转轮CDQTM 3 空调冷水系统演变与一次泵变流量系统探讨 4小流量大温差水系统特点及对空调末端设备和冷却塔的影响 5三级压缩离心机在冰蓄冷系统中的应用 6离心式冷水机组的“自由冷却”功能介绍 7绿色建筑案例及其空调系统特点简介 8蒸发冷却空调系统 9地下水地源热泵热源井及回灌设计 10地埋管管材及水力计算 11置换通风技术及设计计算 12分布式能源系统 工程宾例 1三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的设计实例 2拉萨火车站主站房太阳能供暖工程实例 3置换通风工程应用计算实例 4海水源热泵工程应用实例 5分布式能源工程应用实例 6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一次能源 利用效率计算例题 重要依据的标准规范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2.燃气发电装置类型的选择,应根据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规模、燃气供应压力、冷热电负荷及其变化情况等,进行一次能源利用率或节能率比较后确定。为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宜选用发电效率较高的燃气发电装置。 3.采用燃气内燃机时,应认真分析分布式能源系统供应范围内冷、热负荷类型、使用特点,合理利用内燃机的各种余热,包括冷却水余热、烟气余热,在做好各运行时段的余热平衡的前提下,优先将冷却水余热用于生产、生活供热。 4.采用单循环燃气轮机时,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是否利用烟气中的氧含量采取补燃措施,补充部分不足热量或冷量,增加系统调节能力。 5.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规模较大时,宜采用发电效率较高的燃气轮机发电装置并经技术经济比较,优先采用双压余热锅炉,利用工业汽轮机或背压式汽轮机增加发电能力,提高一次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提高经济效益。 6.对于小于300kW的小型冷热电联供系统,应根据全年冷、热、电负荷和典型日冷、热、电负荷及其变化情况,在认真进行微燃机和内燃机的技术经济比较后,根据节能优先的原则,确定采用哪一种燃气发电装置。 7.进行燃料电池发电装置的开发研究工作,为其产业化应用创造条件。 10.2.5余热回收装置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燃气发电装置余热特点,应做到“温度对口、充分利用”,合理选择余热回收装置,满足全年各季、各时段的供冷、供热需求。 2.采用燃气内燃机时,宜采用烟气吸收式冷暖机组和换热装置的组合或热水型吸收式制冷机和换热装置的组合,对发电能力大的燃气内燃机,也可根据用户有蒸汽需求时采用余热锅炉等。 3.采用燃气轮机时,宜采用余热锅炉(含双压型)与蒸汽吸收式制冷机、工业汽轮机直联制冷机、换热装置的组合或烟气型吸收式冷暖机或补燃烟气型吸收式冷暖机等。 4.采用微燃机时,宜采用烟气吸收式冷暖机组或换热装置与热水型吸收式制冷机组合等。 5.双压余热锅炉的选择,应根据冷热负荷及其变化情况、燃机烟气参数、汽机发电机的参数等因素确定。 10.2.6为充分利用余热或均衡燃气发电装置的电力、余热回收与冷、热负荷的适应性,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设置蓄冷、蓄热装置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全天冷、热负荷变化较大的建筑采用燃气冷热电联供系统时,宜采用蓄热装置。如公共建筑所需的生活热水供应、医院的消毒用蒸汽等,应采用一定容量的蒸汽/热水型蓄热装置。 2.采用冰蓄冷或水蓄冷装置时,其电制冷机的选型应与冷热电联供系统中的电制冷设备选型一致或选用双工况电制冷机。 3.蓄冷、蓄热装置应设置完善的自控装置,以提高节能效益。 10.2.7为适应目前燃气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生产的电力“自发自用”、“上网不售电”的原则,为提高经济效益和一次能源利用率,冷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系统应设置一定容量的电制冷机、热泵型电制冷机。电制冷机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制冷机应选用能效系数(COP)较高的离心式、螺杆式电制冷机。电制冷机组的能效系数(COP)不得低于表6.1.2—1的规定。 2.为充分发挥供热季燃气发电装置的发电能力,在条件适宜时优先采用热泵供热,提高分布式能源系统的节能和经济效益。


编辑推荐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暖通空调•动力(2007年版)》由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与行业发展司,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 PDF格式下载



很好哦,非常的满意。


书本的质量不错,看起来比较舒服


绝对正品,如果再便宜些就好了,毕竟6、7年的书了。


字体清晰 印刷完美 很好


每本书都包膜了,保护的很好!


正品规范


质量不错!!!!!!!!!!!!!


书很好 节能的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