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最后的远行

高建群 华龄出版
出版时间:

2007-8  

出版社:

华龄出版  

作者:

高建群  

页数:

242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中央台的原生态民歌唱响大江南北,大西北原生态小说会让人回味无穷。   本书为作者的"大西北三部曲"第三部,是一部集传统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于一身,具有极强可读性与文学欣赏价值的长篇力作。小说以一纸民间契约"回头约"为契机,展现了一具女尸被从坟墓里盗出,在高原古道上经过七天七夜的奇异行程,最后被送回前夫身边的故事。  那静静地伫立于天宇之下的,那喧嚣于时间流程之中的,那以拦羊嗓子回牛声喊出惊天动地的歌声的,是我的陕北,我的亲爱的父母之邦吗?哦,这一块荒凉的、贫瘠的、苍白的、豪迈的、不安生的、富有牺牲精神的土地,这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产物,这隶属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广袤国土中的一个不显眼的角落,这个黄金高原。  哦,陕北,我的竖琴是如此热烈地为你而弹响,我的脚步是如此地行色匆匆,你觉察到我心灵的悸动吗?你看见我挂在腮边的泪花吗?哦,陕北,我以儿子对于母亲一般的深情,向自遥远而来又向遥远而去的你注目以礼。你像一架雍容华贵的太阳神驾驭的天车,威仪地行进在历史的长河中,时间的流程中。你深藏不露地微笑着向前滚动,在半天云外显露着你的身姿,芸芸众生像蚂蚁一样出没在你的庞大的支离破碎的身躯上,希望着和失望着,失望着和希望着。哦,陕北!  --引自《最后一个匈奴》  传统在消失,古典精神在消失,昨天的文化在消失。张家山这样的人物,也许是游荡在高原的最后的骑士了。几十年几百年之后,孩子们大约只能从老祖母讲的童话中,见识这一类人物了。  这是一个大智慧,一个大幽默,一个额上印着悲剧印记的人。他的胸膛里,弥漫着一种悲天悯人的、堪让我们肃然起敬的东西,这种东西叫"善良"。因为这个,所有的微笑便蒙上一层苦涩的意蕴。  张家山这个人物,令人想起那个西班牙苍凉高原上的唐·吉诃德。是的,他们有许多共同点,都高贵而善良,精明又愚蠢,都试图怀着中世纪梦想,去匡正社会。只是,较之唐·吉诃德,我们的张家山的时代,已经没有马可以代步了--瘦骨棱棱的、风一吹就倒的马也没有。因此,他似乎更为卑微和实际,圆口布鞋上沾上了更多的泥土。  "今天,全城的人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铁匠用锤子敲打出钢铁里的音乐,姑娘们翩翩起舞,大家都在传递着一个动人的消息:他们中有一个人要去出发,征服世界了!"--这是人们,用给唐·吉诃德的话。如果人们同样地将这话用给张家山,我将感激他。  --引自《最后的民间》

书籍目录

前言引言一引言二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第二十三章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五章 大结局后记

章节摘录

  中国民间第一奇书,不是《三国》,不是《西游》,不是《水浒》,不是《红楼》,亦不是《金瓶梅》。这书叫《透天机》,相传为元末明初一个叫刘伯温的所作。自刘伯温往下,五百年间这书诡诡秘秘,神神奇奇,一直以手抄本的形式,在中国民间流传。  说是刘伯温所作,也不恰当。刘伯温只是一个接受者而已。它的原作者,却是华山脚下的一个牛鼻子老道。这道士号铁冠道人,青史上无名,传说中每见。而今的诸多电视剧,将个西岳华山,渲染得迷雾团团,烟云笼罩,峰高千仞,高人匿藏,自有它渲染的道理,不是?!  相传,那时节,天下大乱,河山破碎,中华大地血流漂杵,生灵涂炭。时下,江南出了个大才子叫刘基刘伯温。眼见得仕途黑暗,人生易老,这刘基刘伯温,于是弃了官职,将自己一个天赐神授的金贵身子,从此放浪于花街柳巷、声色犬马之间,只求苟安一生作罢。所谓的“江湖处士闲处老”,正是指此。又所谓的“落落乾坤大布衣”,亦是指此。  一日,跨过黄河,眼前突兀地起了一座大山,但见壁立千仞,直刺青天,群峰峥嵘,怪石嶙峋。刘伯温见了,胸中一口英雄气,上下翻腾,急不得出,直搅得心窝儿生疼。又见那天高高,草青青,一只鹰,长唳着,在云端翻飞,一只雀,鸣转着,在林间跳跃,刘伯温见了,一泪十行,仰天叹息道:“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言罢,攒起衣袖,揩了一把眼泪,拣一条细径,趔一个式子,往华山之巅,举步而来。  “天高地迥”一句,却是一个前人,初唐时期一个短命的才子王勃所说的。后来的那些自命不凡者,每每触景而生情,临场而兴叹,借这个段子,以浇胸中块垒,以诉怀才不遇之憾。刘伯温一个饱学之士,信手拈来这话慷慨而出,就是可以想见的了。  也是天意,行走间,曲径通幽,将他引入一个破败了的道观。道观尽头,崖根底下,却是一个山洞。刘伯温不知深浅,一撩袍子,莽莽撞撞,闯入洞来。行了一段黑暗之后,见前面,有了一团亮光,及到走近,见那亮光处,却是一个道士。香火供奉香烟缭绕,那道士既像一堆泥塑,又像一具真身。刘伯温见了,心中大异,张口就要动问,谁知还未曾开口,那道士,先是一声断喝。  道士问道?:“来人可是江浙青田人刘基刘伯温么?”刘伯温见说,吓了一跳,赶快行礼,称自己就是。那人听了,哈哈大笑道?:“我铁冠道人,在这里候你多日了!”道士笑罢,启动舌头,就是劈头盖脑一阵臭骂。  刘伯温见这自称铁冠道人的,骂得蹊跷,于是分辩道?:“你是谁?我又是谁?为什么萍水相逢,不问来由,就是这一顿臭骂?幸亏我刘伯温为人斯文,要么,岂能受你这番聒噪!”  铁冠道人说道?:“我是谁无关紧要,你是谁却大有干系。天下大乱,生灵涂炭,河山待整,真人已出。朱元璋已扯起旗帜,要收拾中国这一盘残局。你是谁?你乃是上天遣来的辅助朱元璋扫除四海妖氛、建立中华一统的第一开国功臣。建功立业的机会,封侯封宰的机会,你不去做,却混迹于山水,放浪于草莽,自己作践自己,却是为何?”  刘伯温听了,心中老大的不悦。他是古人,不会说今人的话,如果会说,大约会用王蒙先生的两句蹩脚的诗去搪塞。这两句诗是?:“既然一棵树睡得正好,又何必去把它摇呀摇!”  刘伯温支吾其词,不知说什么才好。嘴中嘟囔,言不尽意。那嘟囔的意思,大约也和上面的两句诗差不多。不料铁冠道人听了,不依不饶还是一个劲臭骂。刘伯温一见,知道今格这事,是吃屎的把屙屎的给箍住了,他得应允了,才能止住这一张臭口滔滔如泻。于是乎长叹一声,点头承应。


编辑推荐

  中央台的原生态民歌唱响大江南北,大西北原生态小说会让人回味无穷。   本书为作者的“大西北三部曲”第三部,是一部集传统小说、武侠小说、侦探小说于一身,具有极强可读性与文学欣赏价值的长篇力作。小说以一纸民间契约“回头约”为契机,展现了一具女尸被从坟墓里盗出,在高原古道上经过七天七夜的奇异行程,最后被送回前夫身边的故事。  那静静地伫立于天宇之下的,那喧嚣于时间流程之中的,那以拦羊嗓子回牛声喊出惊天动地的歌声的,是我的陕北,我的亲爱的父母之邦吗?哦,这一块荒凉的、贫瘠的、苍白的、豪迈的、不安生的、富有牺牲精神的土地,这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产物,这隶属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广袤国土中的一个不显眼的角落,这个黄金高原。  哦,陕北,我的竖琴是如此热烈地为你而弹响,我的脚步是如此地行色匆匆,你觉察到我心灵的悸动吗?你看见我挂在腮边的泪花吗?哦,陕北,我以儿子对于母亲一般的深情,向自遥远而来又向遥远而去的你注目以礼。你像一架雍容华贵的太阳神驾驭的天车,威仪地行进在历史的长河中,时间的流程中。你深藏不露地微笑着向前滚动,在半天云外显露着你的身姿,芸芸众生像蚂蚁一样出没在你的庞大的支离破碎的身躯上,希望着和失望着,失望着和希望着。哦,陕北!  ——引自《最后一个匈奴》  传统在消失,古典精神在消失,昨天的文化在消失。张家山这样的人物,也许是游荡在高原的最后的骑士了。几十年几百年之后,孩子们大约只能从老祖母讲的童话中,见识这一类人物了。  这是一个大智慧,一个大幽默,一个额上印着悲剧印记的人。他的胸膛里,弥漫着一种悲天悯人的、堪让我们肃然起敬的东西,这种东西叫“善良”。因为这个,所有的微笑便蒙上一层苦涩的意蕴。  张家山这个人物,令人想起那个西班牙苍凉高原上的唐·吉诃德。是的,他们有许多共同点,都高贵而善良,精明又愚蠢,都试图怀着中世纪梦想,去匡正社会。只是,较之唐·吉诃德,我们的张家山的时代,已经没有马可以代步了——瘦骨棱棱的、风一吹就倒的马也没有。因此,他似乎更为卑微和实际,圆口布鞋上沾上了更多的泥土。  “今天,全城的人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铁匠用锤子敲打出钢铁里的音乐,姑娘们翩翩起舞,大家都在传递着一个动人的消息:他们中有一个人要去出发,征服世界了!”——这是人们,用给唐·吉诃德的话。如果人们同样地将这话用给张家山,我将感激他。  ——引自《最后的民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最后的远行 PDF格式下载



冲着高建群的三个最后买的


这书买的太值了


产品评价


非常喜欢 物超所值 质量好的有点不可思议


大西北三部曲之三


名下无虚


三部曲的书,应该好看


陕北的民俗融入其中,很不错的尝试!


相当不错的小说!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