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我爱你
2008-11
中国致公出版社
吴朝霞 著
268
188000
无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04秒,中国四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震中就在四川省阿坝州的汶川县映秀镇。这场地震震动了半个亚洲,中国西部有10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区受到严重破坏。那些天,我整天都守在电视机、收音机旁,我整天都趴在互联网上。我为受灾的人们哭泣,我为救灾的英雄感动,我被灾区的父母感染,我为灾区的孩子自豪。让我最难忘记的是有这样一位母亲去世前,这位母亲给她难以割舍的孩子留下了这样一条短信。5月13日中午,也就是地震后整一天,受灾最重的北川县,救援队员们冒着余震的危险,在废墟下发现了一位母亲。透过废墟的间隙,看到这位母亲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救援队员从空隙处艰难地把手伸进去,可是她已经死亡。大地震后的北川县,还有多少人等待着救援啊!救援队队员正要冲向下一片废墟,救援队队长突然意识到什么,急忙返身跑回,十分费劲地把手再一次伸进了这位母亲的身下“还有个孩子,还活着!”
作者在本书中所列举的事例,绝大多数都是作者多年来从事家庭教育咨询的案例,都是亲身体会。 作者把这些案例分为4篇12章,深入浅出地介绍给家长。 第一篇:多放手,少包办。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的普遍出现,不少家庭出现了“四二一”现象——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亲、母亲,很多本来应该由孩子做的事情都被大人包办代替了,孩子本来应该得到锻炼的能力没有得到锻炼。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很有害的。 第二篇:多鼓励,少批评。 现在的不少父母,习惯于纠正孩子的错误,这也是东方国家的父母与西方国家父母的显著区别。爱孩子就该积极地鼓励孩子,让孩子在父母的肯定声中不断提升自尊心和自信心。孩子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父母不要对此太过挑剔,孩子的成长就是在不断地探索中实现的。 第三篇:关心生理,不忘心理。 有些父母,对孩子感冒发烧、吃穿住行,关怀备至,可是很少注意孩子的心理健康。因此,出现了家长呕心沥血,孩子毫不领情,造成亲子之间的情绪对立。有的孩子曾经这样对作者说,他也知道父母的良苦用心,可一跟父母说话就有一种抵触情绪……这是亲子之间缺乏必要的理解、沟通和信任。只有解决了孩子的思想问题,孩子才能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绝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规划都是正确的,合乎实际情况的,可是相当一部分孩子都不会按照父母的规划去做,这是家庭教育面临的最大难题。 第四篇:善待孩子的小毛病。 孩子有缺点,犯错误,在所难免。这些缺点、错误,有的是因为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的则是在父母看来是错的,而在孩子看来却是理所当然的。遇到这样的情况,父母千万不要用对待大人、对待社会的方法来对待孩子。应该善于理解孩子的错误,认清孩子的性格,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犯错的问题。 挚爱孩子是父母的天性,可孩子总有一天是必须独立自主的。早一天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的能力,孩子就能够规避更大的风险,获得更大的成功。每个父母都应该明白这一点,在从内心深处发出“孩子,作者爱你”的同时,要认真地思考怎么才能让孩子在爱心的呵护下健康成长——这是作者和你们的共同心愿! 成功的父母——因材施教,成功的孩子——快乐成长!但愿普天下的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有用的人才。
吴朝霞,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未成年家庭教育指导师,冯式立体早教《0岁方案》宣讲师,《智慧星》儿童全智能开发魔板教研员。曾任北京创新协会——启蒙教育创新专业委员副秘书长、《现代教育报——启蒙专刊》主编助理,现任中国《爱心世纪》教育网教育总监。专著《中国家
第一篇 多放手,少包办 第一章 爱孩子要学会放手 爱孩子,了解孩子 爱孩子,不图省事 让孩子尽快说话 教孩子分清事非 让孩子自主选择 让孩子自己吃饭 第二章 爱孩子要有平常心 用宽容对待孩子的脾气 以童心看待孩子的梦想 别把孩子的热心当捣乱 别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 第三章 爱孩子要有耐心 理解孩子的顶嘴 善待孩子的淘气 允许孩子参与争辩 鼓励孩子发表意见 支持孩子标新立异第二篇 多鼓励,少批评 第一章 忽视孩子的不足 坦然面对孩子的错误 耐心等待孩子觉悟 不要经常说孩子不行 不要打击孩子积极性 鼓励孩子要恰当 贿赂孩子要不得 第二章 发现孩子的特点 发现孩子强势智慧 鼓励孩子积极思维 莫把听话当标准 莫把唠叨当爱心 开发孩子的模仿能力 调动孩子的情感因素 第三章 鼓励孩子的长处 给孩子成就感 给孩子竞争力 锻炼孩子的胆量 增加孩子的爱心第三篇 关心生理,不忘心理 第一章 调理正常情绪 第二章 培养健康心态 第三章 预防不良心理第四篇 善待孩子的小毛病 第一章 理解孩子的错误 第二章 认清孩子的性格 第三章 培养孩子的习惯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章 爱孩子要学会放手中国有句古话“爱之切而责之苛”,更有“严师出高徒”、“黄荆棍下出好人”等让人听起来毛骨悚然的“教子金言”。现在,到了应该改变的时候了。爱孩子,了解孩子有一个6岁的女孩,一天回家,家长发现孩子心情很糟,一问,原来是老师在班上批评了她。这个孩子与老师的关系一直不错,相处得很好,老师对这个孩子也很重视,可现在孩子被老师批评了,孩子就觉得“问题”很严重,明确表示“不愿意上学”。这位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很有一套,马上过来安慰,对孩子说,老师批评并不是老师不喜欢她,而是老师希望她变得更好,明天自己就给老师谈谈,老师肯定会很喜欢的。孩子得知母亲和她站在一起,恢复了信心,第二天,高高兴兴地上学去了。孩子出现错误,一般人的观点是不能“护短”,这可以说是一种传统的观念。“护短”自然不是好事,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用孩子的眼光看问题,则是合乎教育规律的。比如:安慰沮丧的孩子、坚定孩子的自信等方法,就是有效利用“护短”的好方法。有一个两岁半的小男孩,不论是搭积木还是玩火车,只要遇到困难,这个小家伙很快就变得很沮丧,经常都是采取放弃。父母的做法是过去帮忙,比如:把积木搭好,把两个火车连在一起等等。遇到这种情况,父母应该启发和鼓励孩子克服困难,帮助孩子怎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这个男孩学会了坚持,并且越做越好,突然发现自己居然能够把积木搭得这样好,火车开得这样棒,很有一番成就感。特别提醒:如果孩子感到很高兴,大脑就能够获得很好的发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总得慢慢来,孩子更是如此。因此,给孩子树立慢慢来的观念,对将来的发展尤为重要。有个女孩,只有4岁,开始学小提琴。这个孩子做不少事情都很容易,可是学小提琴就不那么轻松了,无论怎样卖力地拉,却拉得不怎么好,感到很沮丧。她的父母请教我们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我说你可以对孩子说:“你看那个婴儿,她根本不会走路,现在正在学爬。她就是这样,一点儿地,一点儿地,不久就会走路了。你只要每天学习一点儿,不久你就会了。”果然,孩子是按照这种方法,意识到学小提琴也要一点儿一点儿,就像“婴儿学步”一样,相信自己能够学会小提琴。没过多久,这个女孩开始喜欢拉小提琴,拉琴的水平也不断提高。帮助孩子克服困难,“一点儿一点儿来”是一种不错的方法。
多放手少包办 多鼓励少批评 关心生理不忘心理 善待孩子的小毛病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孩子,我爱你》由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
无
适合学龄前及上小学孩子的父母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