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活着的事

史铁生 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时间:

2006-4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作者:

史铁生  

页数:

22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人生最根本的两种面对,无非生与死。对于生,我从基督精神中受益;对于死,我也相信佛说。通常所谓的死,不过是指某一生理现象的中断,但其实,宇宙间无限的消息并不因此而有丝毫减损,所以,死,必牵系着对整个宇宙之奥秘的思悟。对此,佛说常让我惊佩。顿悟是智者的专利,愚顽如我者只好倚重一个渐字。  这是一本思想随笔集。中国当代的作家中,恐怕很难再找出第二个人像史铁生这样爱好玄思并且擅长此道的了。所谓擅长,是指他能够从现实的琐事里撷取那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片段,而又能表达得优美、机智、引人入胜,让人不忍释卷。这是一个文学家所表达的人生智慧,绝非貌似深刻的哲学专著。    “使一个人愿意活着比使一个人活着重要得多,也有效得多……”  这是一本思想随笔集。中国当代的作家中,恐怕很难再找出第二个人像史铁生这样爱好玄思并且擅长此道的了。所谓擅长,是指他能够从现实的琐事里撷取那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片段,而又能表达得优美、机智、引人入胜,让人不忍释卷。这是一个文学家所表达的人生智慧,绝非貌似深刻的哲学专著。

作者简介

  史铁生,男,汉族,1951年生于北京。1969年赴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回到北京。1974年始在某街道工厂做工,七年后因病情加重回家疗养。 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往事等;散文随笔集《自言自语》、《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以及《史铁生作品集》。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2002年,史铁生荣获华语文学传播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同年,《病隙碎笔》(之六)获首届“老舍散文奖”一等奖。

书籍目录

病隙碎笔二病隙碎笔四对话四则给盲童朋友康复本义断想安乐死断想神位?官位?心位游戏?平等?墓地悼路遥随笔三则三月留念关于《务虚笔记》的一封信一封信无答之问或无果之行说死说活私人大事排行榜“忘了”与“别忘了”

章节摘录

  一  我是史铁生——很小的时候我就觉得这话有点怪,好像我除了  是我还可以是别的什么。这感觉一直不能消灭,独处时犹为挥之不  去,终于想懂:史铁生是别人眼中的我,我并非全是史铁生。  多数情况下,我被史铁生减化和美化着。减化在所难免。美化  或出于他人的善意,或出于我的伪装,还可能出于某种文体的积习  ——中国人喜爱赞歌。因而史铁生以外,还有着更为丰富、更为混  沌的我。这样的我,连我也常看他是个谜团。我肯定他在,但要把  他全部捉拿归案却非易事。总之,他远非坐在轮椅上、边缘清晰齐  整的那一个中年男人。白昼有一种魔力,常使人为了一个姓名的牵  挂而拘谨、犹豫,甚至于慌不择路。一俟白昼的魔法遁去,夜的自  由到来,姓名脱落为一张扁平的画皮,剩下的东西才渐渐与我重  合,虽似蒙咙缥缈了,却真实起来。这无论对于独处,还是对于写  作,都是必要的心理环境。  二  我的第一位堂兄出生时,有位粗通阴阳的亲戚算得这一年  五行缺铁,所以史家这一辈男性的名中都跟着有了一个铁字。  堂兄弟们现在都活得健康,唯我七病八歪终于还是缺铁,每日  口服针注,勉强保持住铁的入耗平衡。好在“铁”之后父母为  我选择了“生”字,当初一定也未经意,现在看看倒像是我屡  病不死的保佑。  此名俗极,全中国的“铁生”‘怕没有几十万?笔墨谋生之后,  有了再取个雅名的机会,但想想,单一副雅皮倒怕不伦不类,内里  是什么终归还是什么,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个老同学对我说过:  初闻此名未见此人时,料“铁生”者必赤膊秃头。我问他可曾认得  一个这样的铁生?不,他说这想象毫无根据煞是离奇。我却明白:  赤膊秃头是粗鲁和愚顽常有的形象。我当时心就一惊:至少让他说  对一半!粗鲁若嫌不足,愚顽是一定不折不扣的。一惊之时尚在年  少,不敢说已有自知之明,但潜意识不受束缚,一针见血什么都看  得清楚。  三  铁,一种浑然未炼之物。隔了48年回头看去,这铁生真是把  人性中可能的愚顽都备齐了来的,贪、嗔、痴一样不少,骨子里的  蛮横并怯懦,好虚荣,要面子,以及不懂装懂,因而有时就难免狡  猾,如是之类随便点上几样不怕他会没有。  不过这一个铁生,最根本的性质我看是两条,一为自卑(怕),  二为欲念横生(要)。谁先谁后似不分明,细想,还是要在前面,要  而唯恐不得,怕便深重。譬如,想得到某女之青睐,却担心没有相  应的本事,自卑即从中来。当然,此一铁生并不早熟到一落生就专  注了异性,但确乎一睁眼就看见了异己。他想要一棵树的影子,要  不到手。他想要母亲永不离开,却遭到断喝。他希望众人都对他喝  彩,但众人视他为一粒尘埃。我看着史铁生幼时的照片,常于心底  酿出一股冷笑:将来有他的罪受。  四  说真的他不能算笨,有着上等的理解力和下等的记忆力(评价  电脑的优劣通常也是看这两项指标),这样综合起来,他的智商正  是中等——我保证没有低估,也不想夸大。  记忆力低下可能与他是喝豆浆而非喝牛奶长大的有关。我  小时候不仅喝不起很多牛奶,而且不爱喝牛奶,牛奶好不容易  买来了可我偏要喝豆浆。卖豆浆的是个麻子老头,他表示过喜  欢我。倘所有的孩子都像我一样爱喝豆浆,我想那老头一定更  要喜欢。  说不定记忆力不好的孩子长大了适合写一点小说和散文之类。  倒不是说他一定就写得好,而是说,干别的大半更糟。记忆力不好  的孩子偏要学数学,学化学,学外语,肯定是自找没趣,这跟偏要  喝豆浆不一样。幸好,写小说写散文并不严格地要求记忆,记忆模  糊着倒赢得印象、气氛、直觉、梦想和寻觅,于是乎利于虚构,利  于神游,缺点是也利于胡说八道。P2-4

媒体关注与评论

  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了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得主史铁生授奖词  我喜欢他作品的一个最大的理由是,他的想法和文字明净,不曾神神鬼鬼牵纯正攀藤。他的手总是温暖的,宽厚的。他是能超越智和愚的。他不作状,而是常常省察自己的内心。他把自己看轻了,才能去爱自己,爱世界。  ——陈村  我对史铁生满怀敬仰之情,因为他不但是一个杰出的作家,更是一个伟大的人。  ——莫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活着的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