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扣
2006-1
新世界出版社
李碧华
139
无
李碧华是香港文坛大名鼎鼎的专栏作家,有“奇情才女”之称,她尤擅长写带有血腥味的爱情,将古今争议女性进行故事新编,被文学评论界喻为“新女性主义视角”的代表人。根据她小说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由已故明星张国荣、梅艳芳领衔主演。往日石塘咀烟花巷一段风流韵事,从旧约烟云逝到似是故人来,以口红、戏子、鸦片成就一个时代的鸳鸯蝴蝶梦。 本书写的是香港红牌妓女如花死后回到人间寻找旧爱,当年她与纨绔子弟十二少双双殉情,谁知十二少获救,阴阳相隔,由此衍生一个爱与背叛的悲情故事。
香港金牌编剧和畅销作家,有“奇情才女”之称,尤擅长写带血腥味的爱情,被誉为“新女性主义视角”的代表人。根据她的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有《霸王别姬》《胭脂扣》《青蛇》《秦俑》《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潘金莲之前世今生》《诱僧》等,屡次夺得国际奖项的殊荣。
白开水爆竹烟花红尘青红皂白胭脂扣霸王别姬色相青蛇戏弄镜花纠缠生死桥幽会白发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秦俑绿腰个体户天安门旧魄新魂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不但而且只有江湖变卦霸王别姬新版本南泉斩猫好男人不过是一瓶好的驱风油恨也需要动用感情中国男人水袖诱僧草书泼墨泡沫红茶蝴蝶十大罪状基情十一刀吃猫的男人聪明丸咳出一只高跟鞋电车之旅吃眼睛的女人八十八夜荔枝债流星雨解毒片给拉面加一片柠檬有点火逆插桃花女巫词典蓝狐别心软橘子不要哭烟花三月水云散发梦之浮桥旷泉水新皈本凌迟真假美人汤牡丹蜘蛛面赤狐花猫眼凉风秋月夜樱桃青衣如痴如醉把带血刀子包起来鸦片粉圆还是情愿痛红袍蝎子糖人尽可呼新欢风流花吹雪饺子红耳坠黑眼线最后一块菊花糕
窗外,是一间酒楼,酒楼因有人嫁娶,张悬了花牌。电灯泡如珠环翠绕,叫一个紫红缤纷的花牌更是灿烂,上面写着“陈李联婚”字样。陈和李,都是最普通的姓氏,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办普通人的喜事。 如花凭于窗前。 我只好也凭在窗前。隔她一个窗口位,没敢接近。 “这是联婚花牌,”我在作应景对白,“你们那时候嫁娶,也有这样的花牌吧?” “我不知道,”如花道,“我没嫁娶经验。” 真要命,哪壶不开提哪壶。 “但,我曾经拥有一个花牌。” 十二少买醉塘西,眷恋如花。他与一般客人迥异之处,便是时有高招。一夕执寨厅,十二少送了如花一个生花扎做的对联花牌,联云:“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 我在五十年后,听得这样的一招,也直感如花心荡神驰。这二人不啻高手过招。我竟然要藉一个女鬼来启示“如何攫取少女芳心”了。 以本人的IQ,无论如何想不出这一招。我连送情人卡予女友,写错一划,也用涂改液涂去重写。我甚至不晓得随意所至,我一切平铺直叙。像小广告,算准字数交易。 难怪。难怪我如梦如幻,难怪阿楚若即若离。想不到如花那毕生萦念的花牌,是我的讽刺。如花不知我内心苦恼,又断续地低诉她与她温心老契之旖旎风光。诸如人客返寨打水围,如果她已卸装,只穿亵衣,也会马上披回“饮衫”出迎,这是她倚红楼鸨母三家的教导,以示身为河下人,亦有大方礼仪——不过,如果返寨的是十二少,她就不拘这礼仪了。她这样说,无非绕了一大圈来展示鹣鲽情浓。她就是吃定了我是个好听众。一点也不提防避忌。 当然,如果我说出去,谁肯相信?必一口咬定我是看书看回来的。 往下说,自然也包括了十二少绵密的花笺,以至情书。后来还送上各式礼物:芽兰带、绣花鞋、襟头香珠、胭脂匣子、珠宝玉石……只差没送来西人百货公司新近运到的名贵铜床。 ——送予妓女一张铜床?最大方的恩客也不会这样做。 谁知如花说,后来,他真的送了。十二少父母在堂,大户人家,虽是家财百万,但他尚未敢洞穿“夹万”底,做火山孝子,不过尽力筹措了二百多元不菲之数,购买了来路货大铜床,送至如花香巢。日后经常返寨享用他的“赠品”。这红牌阿姑以全副心神,投放于一人身上,其他恩客,但觉不是味儿。为此,花运日淡,台脚冷落,却终无悔意。二人携手看大戏、操曲子…… 我不相信这种爱情故事。我不信。——它从没发生过在我四周任何一人身上。 正想答话——电话铃声蓦地响了。 在听着古老的情爱时,忽然响起电话铃声,叫人心头一凛,仿佛一下子还回不到现实中。 我拿起听筒,是阿楚那连珠密炮的声音: “哗,真刺激,我追车追至喜来登,那些落选港姐跟我们行家捉迷藏……” “你回家了?” “没有,我在尖沙咀。她们爆内幕,说甲拍上级马屁;乙放生电;丙自我宣传;丁是核突状王……” 这些女孩子,输了也说一大箩筐,幸好不让她们赢,否则口水淹死三万人。输就输了,谁叫自己技不如人,人人去搏见报搏出名,你不搏,表示守规则?选美又不颁发操行奖。所以我没兴趣。但如果没有这些花边,阿楚与她的行家们便无事可做,非得有点风波不可。 “你快回家,现在几点了?赶快跑回沙田写稿去。”——我其实怕她跑来我这里写稿。以前没问题。今晚万万不能。 “我不回去,太晚了,我现在过来。” 她喜欢来就来,走就走。但,今晚,我一瞥如花。她基于女性敏感,一定明白自己的处境。也许她习惯成为生张熟魏的第三者,“老举众人妻,人客水流柴”。惟本人袁永定,操行纪录一向甲等,如今千年道行一朝丧,阿楚本来便泼辣,上来一看……你叫我如何洗刷罪名? “——你不要来。” “为什么?” “我要睡了。” “你睡你的,有哪一次妨碍你?我赶完娱乐版,还要砌两篇特稿给八卦周刊赚外快。你别挡人财路。” P.23-25
李碧华是香港文坛大名鼎鼎的专栏作家,有“奇情才女”之称,她尤擅长写带有血腥味的爱情,将古今争议女性进行故事新编,被文学评论界喻为“新女性主义视角”的代表人。根据她小说改编而成的同名电影,由已故明星张国荣、梅艳芳领衔主演。往日石塘咀烟花巷一段风流韵事,从旧约烟云逝到似是故人来,以口红、戏子、鸦片成就一个时代的鸳鸯蝴蝶梦。
无
爱人何必刨根问底,被爱也又何必刨根问底,解开了那上面一层薄薄的纱,下面的尽是鲜血淋漓,千疮百孔。
女人一生追求的本就是滑稽,可什么不是滑稽,男人追求金钱权利又何不滑稽。只是这滑稽对二者的程度不同。
女人将一生心血附在爱情之上,妄图用爱情来拯救自己,可是爱情并不是一块新大陆,若是仔细看来,爱情只是家门口那一片荒滩,只是你身在局中,看不出来,亦不愿意看。
每个人都相信自己是独特的,恩客以为自己对于妓女而言是独一无二的,而妓女又以为自己的温心老客也是独特的,到头来,都是一样,谁能逃得过人性的桎梏。
如花殉情,那似乎只是为自己和十二少设的一个局,用一场局来豪赌,赌注则是自己和他的性命。何必不甘心,何必要刨根问底,许是见惯了男人薄幸薄情的如花以为自己的十二少是特殊的,他待她如同自己的性命一般珍重。可苦等五十三年,换来的只是一句十二少的对不起。
我若是如花,必定是不肯相信的,眼前这个老态龙钟,形容枯槁的老头子哪里是我那风度翩翩,英俊潇洒的十二少。书里的结局很好,如花终究不再执迷,转身离去,她不等了,也顿悟了。可电影里偏偏是要更凄惨一些,两人相见,还有何话好说?唯有一句对不起。
刨根问底本是错,苦等五十几年也是错,也许刚开始还是等待,可是时间一久,就变成了执迷,等的只是自己当初的哪一点不甘心。爱情停留在最美好的记忆里,留下的只是自己那一刻好奇心。
风月之中,何必问真假,爱过恨过,转身离去便是,你终将有你的娇妻爱子,我亦有我的红尘恩客,两者交叠一瞬,便可擦肩而过。
如花太痴,爱情里最要不得的就是一个痴字,然而可叹的是,谁又能真正清醒?
也许,回顾往事,如花也不能说自己的殉情就有几分真心,十二少的偷生也并不是不爱如花。若是清醒的看待爱情,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如花也许要的只是那一瞬间的悲壮,那一瞬间的悲壮足以让她漠视生死。但那一瞬间过了,难保如花不会后悔,只是已经做了鬼,悔亦无用,只是骑虎难下,硬着头皮撞南墙罢了。
一场风月,只当是小说家云,现实中有几人肯为爱殉情?便如小说中说道,万千人殉情,也难有变成蝴蝶的,多的是变成了苍蝇蚊子。
而现实更可怕的是,大家都很清醒,我知道你逢场作戏,你知道我卖弄风情,大家都是一样的现实,无谓谁真谁假,偷得片刻欢愉才是正经,何必刨根问底。
这一版《胭脂扣》收录了三个故事——《胭脂扣》、《潘金莲之前世今生》和《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这三个女人都算不得正统,但都胜在有自己的傲骨,不管是为了爱情、为了仇恨还是为了复国,每个人都倾尽了所有,燃尽了生命之火也在所不惜。
这就是女人,会为了心之所向拼上自己的一条命。
李碧华曾参与编剧了电影《奇幻夜》,里面有一个为了爱情跳海自杀的学生,她握着的生前爱人写在手心上的“love”到死都没有松开,她以为那个爱是永恒,直到死都纠缠着爱人,最后打开手掌发现里面的love早已腐烂。李碧华笔下的女人就是这样偏执的爱着,可敬又可怜。她也没有救赎这些女人的意思,看《胭脂扣》的三个女人结局的悲壮就可想而知。
这些女人的悲剧是命运式的,好像希腊神话里的俄狄浦斯王一样无论如何试图逃离都会转回到最终悲惨的下场,她们挣扎过,也痛苦过,遭遇的变故、历经的男人,每个都刮骨割肉般为她们带来撕心裂肺的伤痛。这些女人的执着都是伤痛堆积的:如花为了等待十二少,50年都没有投胎;潘金莲为了报仇,打翻了孟婆汤毅然的进入转生轮,川岛芳子为了报国最终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她剪短了头发,好像一个男人一样。那些零落的头发是她的过去,也埋葬了她的爱情。
书中每个女人都有个情绪的爆发点,好像她们对于命运无声的控诉。比如如花和十二少的殉情、单玉莲和武龙的争吵和最终川岛芳子的诀别信。至此之后她们彻底的奔向了自己的结局。孟婆说,地府的茶汤好像人世间的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喝的人晕晕乎乎。但这些女人又何其聪明,即使昏头转向,仍将世事看的通透,熬不过的不过是个情字。女人的故事好看,就好看在她们期待命运又不服命运的挣扎,李碧华越是写得百转千回,小说里的女人的就越是煎熬的让人揪心。所以这样的故事只能靠这些“不正”的女人来讲,只有她们有足够多的经历。《潘金莲之前世今生》里simon说,做得中国名女人,个个都有点功力啦。要淫,但不能贱。矜贵得来够姣,姣得来不可以太cheap。没有故事的女人是无趣的,生命许她们平顺,却默默无闻,她们写不成故事,但是好命的,好命的女人一生只跟一个男人,一生都不用奉献内心的柔软。
我在看《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时,读到她最后写给养父的信,她的一生经历了那么多的男人,做了那么多的错事,最后能说爱的,仅仅是自己豢养的一只猴子。她说她不想和人葬在一起,只愿和猴子葬在一起。这个女人如此的悲怆,她的命运被世事滚滚的洪流所碾压,她没有选择的余地。其实《胭脂扣》里的每一个女人哪个有选择的余地?如花是风尘女子,她注定不会被十二少的家庭接受,潘金莲更不用说,她所受的是轮回之苦。她们好像尘世间无数女人的缩影,执着在自己执着的路上。让人拿得起,放不下。
《胭脂扣》笔记:http://t.cn/8siXuDo
《潘金莲之前世今生》笔记:http://t.cn/8siXmMx
《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笔记:http://t.cn/8siXE6i
偶然重温《胭脂扣》这部电影,便念及阅读小说原著。比起电影,更是喜欢文字的表达。比起字里行间的情绪与感觉,图像与声音的搭配难免有些难以展现。
又是一个伤心女人的故事。她带着希望而来,终于找到给自己放手的理由,安静离开。
世间女子所追求的,都是一样滑稽。
“想要问问你敢不敢,像你说过那样的爱我。”她相信彼此深爱过,她相信他亦深爱她,为她放弃万千家产,为她甘当戏子,与她来世相见。
她足足等待了五十年。那些曾经甜蜜的记忆像是一顿仅有的美餐那样在嘴中反复咀嚼,不舍得下咽。她把他们的故事一一讲给愿意帮助她的年轻人。拒绝吞下孟婆汤,让自己活在记忆里,也会是幸福的吧。
她不能再等了,挥霍掉来世七年阳寿换取与他相见。
终于她遇见了他。一个永恒年轻美貌的女鬼,一个生活凄苦的老头。命运已帮她报复了他,她还会怨会恨吗?
永远不要在现实里考验爱情,就算十二少曾为如花买过骄傲的铜床,为她离家出走,为她吃苦。可这不属于他的生活,终不是结局。他不要死去,他贪恋人间浮华,所以当他醒来,选择继续苟活。
爱使人勇敢,而现实让人卑微。而女人的愚蠢,就是一定要探寻这现实背后的残酷事实。
他是否爱我,他为何放弃我。
明知答案就是一根尖锐的针,却偏要痛彻心扉才愿意放手。痛到极致,就是给自己的理由。就算证据确凿,也要听你亲口所言。
她们是傻的,但她们愿意在爱情中变傻。
【语录】
1.我去坐电车。
电车没有来。也许它快要被淘汰了,故敷衍地怅惘地苟活着。人们记得电车悠悠的好处吗?人们有时间记得吗?
【那时大概是80年代?生活速度已快了起来…直至现在,越来越快,简直令人无法呼吸】
2.“我们那时没什么选择,反而认命。女人,命好的,一生跟一个男人;命不好,便跟很多个男人。”
我看看眼前塘西花国的阿姑,温柔乡中,零沽色笑。——当然,结婚是批发,当娼是零沽。
3.我们都不懂得爱情。有时,世人且以为这是一种“风俗”。
4.世上一切的老人和婴儿,都是面目模糊的——因太接近死亡的缘故。
【其他】
妖、鬼、情、怨,这大概就是李碧华了?
看到“如花”的名字…总是没办法严肃起来……
如花也许见到了十二少?觉得太老太猥琐,就跑掉了?
十二少后来也许知道如花向他下了安眠药,但却并没有恨她转而投入新的生活。他对妻子并不好,与儿子也很生疏,最后仍在抽鸦片,或许是怀念与如花“最纯净而恩爱的辰光”?这样看来,他只是怕死而已,并不是不爱,或许爱得还更多一些,因为他会原谅。只是与死相比,他宁愿苟活。
女人在爱情中有时是更决绝些的。也更一厢情愿些。
李碧华在文中似乎也讽刺了现实,从前的妓女比如今的任何淑女都保守之类……
书里面说到当年的电影《唐朝豪放女》,讲的是鱼玄机。鱼玄机先是爱恋老师温庭筠,后跟当年的状元郎李亿成亲,可惜李亿发妻不容鱼玄机,被送去咸宜观,出了家,最后写道: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这话放在《胭脂扣》里真合适。
当年李亿对鱼玄机也是很好的,他们也是情投意合的。就好像十二少当初对如花也是很好的。但是后来呢。在发妻面前,李亿选择抛弃鱼玄机。在生命或者生活面前,十二少放弃了如花。
之前看《月亮和六便士》里斯特里克兰德也说:
“女人除了谈情说爱不会干别的,所以她们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简直到了可笑的地步。她们还想说服我们,叫我们也相信人的全部生活就是爱情。”
“要是一个女人爱上了你,除非连你的灵魂也叫她占有了,她是不会感到满足的。因为女人都是软弱的,所以她们具有非常强烈的统治欲,不把你完全控制在手就不甘心。男人的灵魂在宇宙最遥远的地方遨游,女人却想把塔禁锢在家庭收支的账簿里。”
“作为坠入情网的人来说,男人同女人的区别是:女人能够整天整夜谈恋爱,而男人却只能有时有晌地干这种事。”
当然,斯特里克兰德的话太过绝对,但不可否认,不少女人,就是这么想的。她们就像《胭脂扣》里说的“世间女子所追求的,都是一样滑稽”。再比如《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之所以活得悲壮,因为没了爱情就不能活。都是自找的。看完不觉得感动,只觉得千万不要学她,一点寂寞都受不了,没了男人就不能活!
是,爱情很重要,但你一定知道,爱情不是最重要的,不是生命里唯一的。
不能明白这一点的女人(或男人),永远不能成熟。他们即便获得了爱情,也会在患得患失中丧失一切,最终一无所有,只剩下无止尽的伤悲。
你看《胭脂扣》里那个姐姐、姐夫——
“孩子鲜蹦活跳,大人心安理得。他们都把精神心血花去打扮孩子,因而忽略自己之仪容气质,不必再致力于吸引、猜疑。完全脚踏实地。渐渐各自拥有一个肚腩。——爱情有好多种。这不是最好的一种,但,这是毫无疑问的一种。我肯定他们白头偕老,但不保证永结同心。——人人都是如此啦。由绚烂归于平淡,或由平淡走向更平淡,都是如此,不见得有什么不好,中间更不牵涉谋杀。他是她永久的夫。她是他永久的妻。”
追求得太激烈,只会伤人伤己。
所以不要追求那些自以为深情眷眷实际上却很滑稽的东西。平淡是福。
言情小说,建议看看亦舒的《喜宝》。
另,李碧华的文采很不错。附《胭脂扣》读书笔记:http://book.douban.com/annotation/30075954/
你若没有看过《胭脂扣》,你便不知如花与十二少。
在看这本书以前,如花对我来说是周星驰电影里经典的客串角色,在读过之后,如花则是寻爱的女鬼。
早前也曾听过《胭脂扣》这个名字,知道那是张国荣与梅艳芳的经典,亦知道这是他俩的写照,只是一直没有机会,或者说无心去寻这部电影来看。因为我知道结局。我不喜欢悲剧。
李碧华写的电影原著这我不知道,甚至都未曾听过这个人,后来知道了《青蛇》的原著也是她,便让我肃然起敬了,兴许是因为我与那个敢爱敢恨的小青的外甥同名。
现如今我已不知道张国荣与梅艳芳离我们而去多久了,只记得他们似乎约定过若两人到四十岁都尚未婚嫁,那便在一起。只是造化弄人,哥哥的那纵然一跃,使这段情,成永绝,就如同《胭脂扣》中的一般,只是这一次,先走的不是如花,是十二少。
我不曾把整部电影看完,只是零星的了解一些片段。在小说的结尾,我们找不到了如花,就仿佛她从未来过一般。其实,我并不喜欢这个结局,因为我们知道了十二少还在人世,也即将快找到他。记得最后那一幕是永定和阿楚呼叫着如花看看眼前这片人群中是否有十二少,可是,她就是这样不见了。我们不知道她去了哪里,是因为在阳间强行多待了一天受到惩罚而魂飞魄散,还是如电影中一般,她见到了那个如今已苍白鬓发的十二少。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后者。
毫无疑问的是,如花爱着十二少,所以她自然会做出全天下女人都想做的事——和他在一起。哪怕这个在一起是在死后。
有的时候会想,当如花真的见到十二少的时候,会不会愧疚比愤怒多一点,因为毕竟二人相赴黄泉只是她的一厢情愿。既爱他,又何苦勉强呢。我相信,十二少也爱着如花,只是不如如花那般强烈,因为风尘女子对安逸生活的憧憬超过了所有。
五十年里,这个曾被唤作十二少,后来只有陈振邦这个代号的男人,没人知道他是怎么过来的,是以吸食鸦片度日,还是靠儿子的赡养。哦,我忘了,他造就离家多年了。不知道这半世的时间,他可曾想过如花,亦或者天天想念。
没有想到的是,《胭脂扣》写的竟是那样一个故事。
竟是那样的结局。
如花走了。就像她来的时候那样,悄无声息的。她拚着来生折寿七年,又在人间多捱一日,拚着来生重复前世的生涯,只是要见他一面。怎知道,五十年的等待,等来的竟是这样的结局。在见到十二少的时候,她一定有相见不如不见的感慨吧?女人,就是这样的动物,即便是死,在黄泉路上,放不下的,也是一个情字。
问世间情为何物?真教人生死相许!《人鬼情末了》里,我看到爱情穿越了空间,穿越了生死,人不在而情永存。然而,那只是戏罢了,只是人对于感情的美好向往。《胭脂扣》,同样关于人与鬼的感情,却给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答案。
小小的一枚胭脂扣,十二少用脆弱的誓言,换来如花生前死后的痴情。然而,海誓山盟,终如烟云。黄泉路上,如花苦苦等待着本应同她一同赴死的十二少。可是那个人,却“悠悠醒转”,忽忽的又过了五十年,仍然苟活于世上。
当然,十二少可以不死的。他也曾苦苦恋着她,为她做一切匪夷所思的事情,甚至为她买那个惊天动地的铜床。他为她离家出走,为了她,放下少爷的架子,去做大老倌的徒弟,在龙套堆里厮混。曾经的旖旎,变成日常委琐的生活。此时,还顾得上爱情么?
爱情,从来敌不过生活。
他心里有没有悔意,我不知道。但当他看到如花套上胭脂扣,毒发身亡的时候,却是爬向了门口呼救。 爱情与生命,他选择了后者。
我,不责难他的选择。毕竟,浪子回头,马上有温暖的家庭可以回归,有贤淑的名门闺秀等他迎娶,有庞大的家产等他继承,而他,复又是那个风流倜傥的十二少了。如花,那曾经一瞥之下惊为天人的女子,就会慢慢的深淀,慢慢的尘封于往事中了。
我只慨叹爱情。爱情,使平凡的人生美丽,使单薄的人生丰满,使黑暗的人生变得有希望,使见惯风月的人矢志不移。然而,爱情,这属于青春的浪漫之物,到它回归生活的时候,一日日的生活,却磨去了它曾经有过的光彩。正是那句老话,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相爱永不渝,忘不了你。”不知道这句话是哪出戏的唱词,跑龙套的十二少,大概没有唱过罢?不过,此一句若从十二少的嘴里说出来,只觉得无力;若从如花的嘴里说出来,却又是悲哀……不过,如花的来访,却成就了世间一对平凡的夫妻。这也是《胭脂扣》带给人唯一的温暖了。
《胭脂扣》除了《胭脂扣》之外还收集了《潘金莲之前世今生》和《满洲国妖艳——川岛芳子》,清一色奇女子主角:一个妓女,一个“淫妇”,一个魔女,情感光怪陆离,故事曲折离奇。李碧华让笔下的女人所处荒野中,孤立无援,而又使其借以攀援的男人如此不可靠,情的被否定,被遗弃,被葬送和被破坏的时刻是她们经历最大创伤的时刻,之后要克服这种创伤,便陷入了弗洛伊德所说的“强制重复”法疗伤,或是游魂不散,或是转世投胎,或是游戏人间,但总归是悲剧的,以致自体再次消亡。
“荒野中的女体”
李碧华是首先海德格尔式地把女人们抛掷在古今时空的荒野里,她们光秃秃的,与众人不同,突然出现。《胭脂扣》第一句就是如花突然发话称呼永平,“先生”,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潘金莲》起初出现的是血和绣花弓鞋,川岛芳子未出现之前,是一股级怪的发霉“又腥又臭,毫无前景的味道”。听觉,视觉,嗅觉的感受印象皆突兀,强烈,鲜明,毫无道理可循。
无道理可循,这或许是如杜丽娘一梦,为情生而死,死而生,生生死死一往情深。如花不在阴间,也不在阳世,借由“损寿七年”游荡在阴阳之际“七日”,单玉莲往复于古今之中,《金瓶梅》记载着的她欲望冲突的前世随时会突然冒出,今世所经历的剧情也都好像在模拟过去,川岛芳子穿梭于中日之间,甚至是性别之间,是大清的格格也是日本的政客,有女人的躯体,也有男装伪装。命运的抛掷性可能最好解说这种处境,被抛掷的构成了命运,而为何抛掷,则毫无道理。偶然性和命运也许从来脱不了关系,解释不了的偶然性,就成了命运。
但作者留心处可见,她们游走在边缘的边缘里,在而不属于任何一个团体或亲族。以至于凸起在妓院—是为花魁,工厂—是为斗争对象,和国境政治间—是为乔装政客,平行的人际关系里,姐妹情谊是不存在的或者极致弱化到只为映衬她们之所以独特,如花没有提过被卖落寨后在妓院里的姊妹关系,单玉莲返乡看望姐妹锦华竟然是嫌弃她献殷勤,“女人量窄,总觉不值” ,川岛芳子自幼远离亲族,更无姐妹。而亲族关系也是断绝,甚至再三断绝,如花被卖落,没有姓氏,单玉莲是孤儿,川岛芳子被父亲移交日本继父,改名换姓,然而继父后以乱伦破坏并嘲笑了父女关系。所以她们都是被剥落一切家庭和社会关系的人,不仅是赤条条的在这些关系之外,也恐惧着这种关系对她们的威胁或迫害,警惕姐妹夺夫,或是父亲强奸,或是家人抛弃。而偶尔的提及其他女人的可对照的下场时,很多次都有“没有根的女人,便是如此”的感慨。所以男人成为唯一的根,也就不奇怪了吧。荒野中的女体只能攀援到的唯一可靠。
屈辱是唯一的武器
前世今生,虽然故事时代背景,情节结构都不尽相同,但都是痴情绝恋的女人如何从年少的屈辱不测,尤其是少女时期的性虐待之后,将自身的弱势,会被男性侵犯,化作自身的通关杀手锏,历经沧桑。比较有趣的是,作为美艳的欲望对象,猎获妖物,她们开始是被强迫,被索取,而在贞操被作为道德沦陷的第一重标志之后,开始反客为主,成为欲望的主体。只是这种写“要”的方法是十分神秘的。女人仍是弗洛伊德所说的,永远无法理解的黑洞和深渊。她们通常很少直接地说出自己要什么,像如花永远不会正视对方。玉莲和芳子坏名声在外传播就代表了她们的欲望。(其实这不是作者也对这种巨大的杀伤力感到颤栗呢)当初的她们都有不止一个男人,但也都有心心念念的至爱——痴,或者说,之后她们的失恋,抽空,心痛,使她们“所向披靡,无比坚强。”其实痴已经变成对自己的,或者是作者赋予的女性特质,而并非针对那个男人多么值得托付。因为屈辱打击了纯爱的念头,所以她们的成长路径从开始就是以屈辱为底色,更觉得自己的深情不可辜负,(全世界都已经背叛我了你竟然这样),所以之后要还阳,要复仇,要复兴满洲国,可能都是post-trauma response,以不断地强迫性的重复动作,来自我治愈。这么一来,如花的还阳,潘金莲的转世,川岛芳子的复国,其实都是一样的自我治愈。而重复也不会改写,就是悲剧。
相比之下男性形象都被弱化成委顿的背衬,即使胭脂扣以男性第一人称叙事,也难掩对女友,姐姐,女鬼的无力感,他不仅没有控制或者影响她们她们选择的能力,他是围绕她们而生的,为她们解决问题,对她们有所反馈,而除却女性的包围,连“老实”都空洞起来。
誓言幻作烟云字,费尽千般心思,情象火灼般热,怎烧一生一世,延续不容易,负情面你的名字,错付千般心思,情象水向东逝去,痴心枉倾注,愿那天未曾相遇,只盼相依,那管见尽遗憾世事,逝老芳华,爱火未灭人见变样,祈求在那天重遇,诉尽千般心思,期望不再辜负我,痴心的关注,人被爱留住,问那天会重遇,就那么一个转身,一个回眸,让她等了他五十三年,那枚胭脂扣最终还是留在他那送出的双手里,在这份爱里,没有是非对错,只有谁爱得更多,或许,一开始,她就已料到这结局,可还是,情深身陷,无法自拔,还是,她,从没想过要后退。有谁能够告诉她,若早早放手,也许,就不会那么痛,那么落寞,那么孤独的去喝三碗孟婆汤,一碗忘记他的心,一碗忘记他的人,一碗忘记他的余温,真的能忘掉吗?哪怕喝下的不止三碗,也不会忘记曾经的点点滴滴。她,用自己脖颈的温度,暖了那枚胭脂扣五十三年,却始终暖不了自己伤痕累累的心,是命中注定吗?不希望啊,真不希望那人是她,本已孤寂的人,还得这么孤寂得过。“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这一句,是十二少当初让这个女人情愿托付一生的话,可就是这十个字,让如花痴痴傻等了五十三年,生生牵挂了五十三年,直到最后,看着自己用生命去爱的男人,她一句话也没有说,那等了五十三年的话,已没必要说出口,就算说出来,又能怎样,她已经用命赌了一回,她,等着她的十二少,为他开出一副天大的牌九,可是,她输得彻彻底底。任 何人都不会再情愿赌一次,她也不想再赌,上一次,她赌输了自己的命,这一次,她,还未下注,就已输了心。“十二少,3811,老地方见。”这句话,已重复了千万遍,她,最终还是心甘情愿,赴了黄泉路。而他,也仍是那般,负了她。
爱情是什么?
亦舒说,爱情只是古老传说。
柏拉图说,每一个人活着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自己的另一半,找到了才算完整。爱情的意义在于生命完整。
而李碧华说,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蚋、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像中之美丽。她用冷静的笔调说,“爱情有好多种。这不是最好的一种,但,这是毫无疑问的一种。”《胭脂扣》文字不长,却将这种化为蟑螂的爱情说得入骨。
昔日塘西倚红楼头牌阿姑如花,虽为妓女,却有严格遵守的业界纪律,“寨子”之中情才兼备;纨绔子弟陈振邦十二少也有动情处,赠予如花名贵大床,莺歌烟花中,以胭脂扣为定情物。无奈,封建家庭容不得妓女进门,十二少离家出走还曾学艺以求自强,如花一边继续做着她的名妓一边帮扶着自己的男人。
人皆有心,心待相依,却往无奈换来的是背离和抛弃。一起吞食鸦片殉情,如花先行黄泉路,却迟迟不见恋人赶来。只好魂魄返回凡间寻找十二少,依然年轻的面孔,她没有姓氏,也不关心其他,像是那种需要特种养分的机器,胭脂扣下的誓约是她唯一关心的。抱着信物、说着暗号,在报社恋人的帮助之下渐渐接近十二少。
故事的最后,没有像电影一样那般给出阴阳相隔的两人见面后那种惨状,算是残酷李碧华最后的手下留情。但却借旁观者阿楚之口,说出生命尽头爱情尽头那样不美丽的人物像,那个“满脸的褐斑,牙齿带泥土的颜色,口气又臭。那双手,嶙峋崎岖,就像秃鹰的爪,抓住你便会透骨入肉……”的“茄喱啡”(群众演员),边走还将小便撒在自己鞋上的辨不清长相的老头,其实就是当年胆怯不愿共死苟且偷生一生被家人唾弃的十二少。
和张国荣、梅艳芳演绎的电影不一样,李碧华的原著笔调冷淡,极少渲染,人物鲜活,却极少评价。如果是出自于那些浪漫至死的作家手下,故事定然会是两人撼动强大世俗轰轰烈烈之后得到幸福,就算是最终演变为悲剧,也肯定是两人矢志不渝以死明志。可惜,她是李碧华,她从来不是呈现梦境的人,她一手塞给你人性的真相,不管再丑陋不堪还是鲜血淋漓,你只能接受。可能,有时候文字是最苍白的表达方式,但在这样的苍白中,呈现出来的故事,不会有太大的心灵震动但却拥有让人寒冷的力量。
梁祝里惊天一响中万籁寂静中飞出两只彩蝶,仲卿兰芝坟前的松柏交会,三生石上风雨侵蚀不变的誓言,罗密欧与朱丽叶里那甜蜜的毒酒,伊丽莎白和达西相拥时天边的曙光……这些不过是万分之一,另外的万分之九千九百九十九,不是在岁月无声中消磨殆尽,就是在其它各种考验中变了初心,又更多是故事中的“我”和阿楚,姐姐姐夫,那种令人烦躁又才最持久的相处之道。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世间多的是“人生若此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多得是始乱终弃多得是临阵退缩,多的是唏嘘感慨,多的是凡夫俗子,哪来那么多莺莺燕燕风光旖旎?
胭脂扣的故事就在身边,没有痴情女鬼执着寻觅,却有大把大把怨偶,太多因爱生恨,太多在现实重压下显出狰狞面目的人性,你甚至不能埋怨不能评价不能争取,因为这就是最普遍的结局,尽管卑微,你必须承认:正是你我他,芸芸众生,共同谱写的化为蟑螂的爱情。
望长相守,望长相依,最终只会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如梦如幻月,若即若离花。终究乱红飞花,凋零掉了谁的诺诺真情?
一眼望去,空中飞的是苍蝇蚊蚋,底下爬的是蟑螂蚂蚁,谁还记得,那一年石塘咀倚红楼,温心老卸和痴情妓女,春花秋月里,那一场很快冷场的剧目。
香港作家文字风格并不像内地作品一白到底的大白话文。本文文字是书面化和白话文的结合。不想口语那样直白。
整体作品情调沉重。但是不乏调侃诙谐的语句。小故事却觉得好像跟着如花等了五十年之久,看到了一个苍老脏丑的糟老头子。不知她是怎样的心情回去。失望,无奈,还是平衡。陈十二少,这样的男人,两头对不住。两头亏欠。当初随如花死了,也许成其佳话,至少愧疚会少一点。
她笔调其实是嘲讽的。像把清冷的刀剑,一刀一剑,似雕刻实凌迟读者的心。爱不过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半点强求不得。即使前生今世,即使生前死后,不可得者是半点不可得。感情中任谁终都不可幸免。得之即是幸,失之也不过是命。又何必强求。永定阿楚是幸,十二少如花是命。2013-10-14 22:39:49
某夜,一冷艳女子来报馆求登寻人广告,她原来是五十年前红透墉的名妓如花,当年拜倒裙下者不知多少,但如花钟情富豪子弟陈十二少。陈家是名门望族,不能接受一个妓女做媳妇,陈十二少因此和家庭决裂,被逐出家门,两人在贫穷中挣扎。如花与十二少约定阴间重见之约,再吞鸦片自杀……如化在阴间久候不见十二少,但是还有七天还魂期,所以来到了阳间寻觅……
本书购于lz成长城市的柜台式新华书店,价格三块八,封面是梅姑勾人的小眼神儿。
lz读这本书的时候对很多情节还理解不能,多年后才顿悟(就像《围城》里第二天清晨方鸿渐用钱换回船舱侍者偷偷递来的属于鲍小姐的发夹)。
亦舒说,这世界上真正的坏人是很少的,大多是愚蠢和自私罢了。于是我们就这样生活在大多数当中,是其中的一份子,不知不觉的,天天在毁灭自己和别人,最后大家都死了,只是早晚而已,谁也不比谁好到哪里。
每个人无论 做什么,爱情包括其中,对的时间对的人,这是一段好爱情,失去了自然也不是坏人,仅仅是为人愚蠢,自私,爱情境界低点罢了。有人会疑问说如花在最爱彼此的时候选择让他死,在知道十二少抛弃自己苟活下来的时候却放过他是怎样的一种思量,原来真的,这个世界没有谁懂谁,只有努力了解或许还碰一鼻子灰,你遇见过,就明白过。生活不过是死亡的工具罢了,来到世上的所有人,经历的种种不过是为了迎接死亡这个挑战,不断尝试提前历练而已,懂你的人说,活下来并不是什么优待,死亡也不足惧,而容不下的是爱情里的一点点瑕疵。
孤僻沉闷的感情才是真正的珍贵品种,容不得玷污。泛滥的感情方式到头来终是始乱终弃。只有高级的感情方式才能让卑微个体得到超越自身的可能,所以如是在这段爱情里你想收获的仅是乐趣,那么你也配不上死亡这个名字。
人生到了一定地步,就只能道天凉好个秋! 那个滋味啊,不说也罢!
这一次看的是李碧华的原著《胭脂扣》。也许是想象力单薄,也许是张国荣和梅艳芳的角色铸造太经典,每看一字一句,脑中浮现的都是他们。
个人还是偏向于电影,竟比文字更冷艳和哀怨。
我想,要不是因为张国荣演过十二少,大多数人看原著都只觉得十二少是个负情薄幸郎,贪生怕死之辈罢了吧?
书中的十二少,是没有吞鸦片的。电影中的,是吞了后来被救活的。另一方面,书中的十二少远不够电影中的饱满。我只能说,是张国荣这位公子成就了十二少那位哥儿。
我不知道十二少背负了多少的罪名,至少如果只是看书,我是没有一丁点喜欢或者说迷恋这个角色的。
只是,如花苦等黄泉路上五十三年不喝孟婆汤未过奈何桥,十二少也未曾好过,生不如死,行尸走肉,龌龊窝囊。
爱上一个风尘女子,遭到来自社会家庭的压力,五谷不分的大少爷离家出走,卑躬屈膝去学戏,却是郁郁不得志。除了爱情,他变得一无所有。在这种情况下,毫无社会存在感的情况下,迫于现实压力最终分手。如花设了一个局,在分手那天,在酒里加了足够的安眠药,劝酒以后,劝他殉情。十二少要是愿意殉情,那是梁祝化蝶,十二少要是不愿意,也算是如花的复仇情杀。最后这当然是如花的一厢情愿,十二少贪恋人世,无心奉陪。可是就算与指腹为婚的大家闺秀结为夫妻,最终还是妻离子散,一人自甘堕落。想必是沉浸在如花的回忆与对如花的愧疚之中吧?
这样说来,你敢说十二少不是真心喜欢如花?爱是真爱,却终究敌不过现实罢了。
谁不贪生谁不怕死呢?
让你去殉情你敢吗?
生命可留恋的那么多。死后便失去一切,是比活着的更大的未知。
如花的烈女之举,也许只是为了证明,想要去证明自己的爱情吧——虽然她以生命为赌注,最后还是满盘皆输。
而如花的执着,却让她仅存的美好记忆灰飞烟灭支离破碎。
书中的如花去到片场看到那一堆老态龙钟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的老者之后黯然离去,不知道她认出了十二少没有。电影中的如花,却是亲眼看到十二少随地大小便的不堪之举,亲自上前把胭脂扣递还十二少:“我不再等了”,然后留下十二少苍龙的叫唤。
如果如花此行的目的是为了复仇,我想她是成功了,就算让来世折寿七年也是值得了。
对旧情人最好的报复,也莫过于活的比你好和你没有好结果吧。知道你过得不好,我也就安心了。
书中有一段话很现实很喜欢:
挨穷不难,只要肯。但你敢不敢?二人形容枯槁,三餐不继,相对泣血,终于贫贱夫妻百事哀脾气日坏,身体日差,变成怨偶。一点点意见便闹得鸡犬不宁,各以毒辣言语去伤害对方的自尊。于是大家在后悔:我为什么为你而放弃锦衣玉食娇妻?我又为什么为你而虚耗芳华谢绝一切恩客?
这便是爱情:大概一千万个人之中,才有一双梁祝,才可以化蝶。其他的只化为蛾、蟑螂、蚊子、苍蝇、金龟子——就是化不成蝶并无想象中之美丽。
最后想说的是,曾经看过一篇报道,说梅姐很喜欢哥哥,哥哥也一直对她如亲妹妹般好。哥哥说搞party什么的,如果他没有理会她而去了和其他人聊天,她便会吃醋不开心之类的。
在如花设好的局里面,十二少得以偷生。而现实中,哥哥却是比梅姐先走了一步,无论如何,在2003年那一年里,你们终究,又在另一个世界里相遇了。
《胭脂扣》
誓言幻作烟云字,费尽千般心思
情象火灼般热,怎烧一生一世,延续不容易
负情是你的名字,错付千般相思
情象水向东逝去,痴心枉倾注,愿那天未曾遇
只盼相依,那管见尽遗憾世事
渐老芳华,爱火未减人面变异
祈求在那天重遇,诉尽千般相思
祈望不再辜负我,痴心的关注,人被爱留住
祈望不再辜负我,痴心的关注,问哪天会重遇
我倒是更喜欢电影一些。李碧华也有张爱玲的冷眼炎凉,可是远没她劲辣。张爱玲的句子,有时像把寒冰剑,冷不防地刺过去,悚人一个趔趄。李倒是不温不火,又多话。看小说要么看文字,要么看故事。电影的故事更精彩,也简洁。
知道「胭脂扣」是小时候看的张国荣和梅艳芳的电影版。印象很深,画面很美,但是电影的结局有点无聊。前两日无事翻到李碧华原著,便看看了,没想到这竟是李碧华的第一部小说。
初读这部作品,尚不知作者名讳。还以为是亦舒所作,文笔柔静似水,带点香港白话的语调。因为电影印象太深,读书的时候脑中主角的形象便一直是张国荣与梅艳芳,一个俊朗一个冷艳。小说本身有些许不太成熟的处理,比如碰到身为女鬼的如花,虽有着笔墨解释主角的恐惧心理,却还是太容易便接受了与鬼对话的事实。比如结局,虽不是电影版结局那般无聊俗气,但是也交待得有些仓促,有悬念,有意犹未尽,但没有结果与答案。
总的来说我挺喜欢李碧华的文字,清清淡淡,白如水,洁如霜,又带点港式幽默,令人神往起旧时光,一如黑白默片,文艺得自然。
原文在我的博客:http://www.justinyan.me/post/1560
电影沉郁文艺,小说语言倒相对轻松,没那么沉重。原著中的男主实在让人厌弃。先是一时冲动决定舍弃荣华与爱人长相厮守,后来才发现作为公子哥的自己根本不能长期忍受贫贱而脾气变坏,甚至提出分手。面对殉情,他内心满满地只有惊恐,只想逃离。他抛弃了爱情,选择了正常的人生。这也就罢了,然而既然这样,为什么不对他选的人生负责,却要抛弃妻子,一生只与鸦片幽会?最后潦倒了更是出言猥琐,令人厌恶。这样的人还说他多么深情,简直是个笑话了。至于女子,书中的殉情,下药,半是因为深情,也有一半却是因为得不到的不甘与嫉妒。让她的深情有了瑕疵。这样的女子让人畏惧。更何况,她所托非人,就更是一场笑话了。飘中的男主那样宠溺深爱郝思嘉,最后却对郝思嘉说,再深的爱情,也会因得不到回应而烟消云散。我的理解是,真正的爱情,必然是双方的笃定,才能长久。女主既已知男子的动摇,为他殉情,强留男子去死,已经是一场笑话了。所以在这个小说里,我看到的不是情深意重的悲情故事,而是一个不值得的惨剧
中午舍友在看老电影胭脂扣,就跟着一起看了。随后找出小说看,所幸原著并不长,8万字的样子,两小时也就大体看完了。电影和小说,基本上是不一样的风格。电影沉郁文艺,小说用语轻松活泼,十足的现代言情小说风格,原本电影给我的沉郁悲情的印象到了书里反不那么沉重了。但就电影来看,算是部很好的文艺片,张国荣和梅艳芳给这片子增色不少。情节还算是催人泪下。就十二少而言,也称得上是真情,死而复生却也不再去求死,顶多算有些懦弱而已,但作为一个普通人而言,也不能说他有什么错。普通人,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普通人的爱情,也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更何况,这么多人喜欢张国荣,在电影里也的确是个温润如玉的男子。至于如花,梅艳芳真是把她演的柔弱堪怜,让人心生不忍。
然而看了小说,感觉全变了。原来电影真是矫情至斯。原来这一对的殉情故事,简直就是个笑话。原来十二公子就是个娇生惯养的公子哥儿,就是个懦夫,他的人生简直全是失败。刚刚与如花相识相知,心里必定也是有真感情在。被突如其来的激情冲昏了头脑,所以他才义无反顾地与家里反裂,舍了他优游的公子哥生活,为爱人学唱戏,过困苦的生活。他以为他能承担下来。然而从小过惯荣华日子的大少爷,如何能禁得起如此长时间的折麼?于是我们的十二少爷脾气越来越坏,最后提出了分手,决定回去顺从家族的安排,继续当他名副其实的十二少爷去。台下一些看客于是感叹着“贫贱夫妻百事衰啊”“爱情终归让位于现实的”,对少爷的行为持理解包容态度。也对,每个人的人生抉择不同,对大部分人而言,生活的确是高于爱情的。然而对于这样不能忍受贫苦而与身处贫贱之所的爱人分手,重新寻回自己荣华富贵的行为,也实在是让人敬重欣赏不起来。两人说好殉情,最后变成了一场笑话。他望着爱人惨死的尸体,心里只有惊恐,他只想摆脱这一切活下去。此时,若还说少爷对如花多么深情,无疑就是个笑话了。然而真正让我对这个少爷感到不齿鄙夷的是,最后少爷抛弃妻子的行为。无疑,他舍弃了爱情,他感到真正重要的是他的人生生活。既然选择了生活,难道就不该尽自己生活的责任么?难道对妻子就算不爱,也不能尽自己为人丈夫的责任么?更何况他还有自己的儿子,对自己的亲骨肉都冷漠至此?难道他的一生里,真爱只有鸦片?更何况他最后言辞更是猥琐不已。这个人,简直一辈子就是失败的。他舍弃爱情,但却没有珍惜赢来的人生,根本不想承担人生的责任。他爱的,分明只有他自己,他对如花,分明只是沉醉在一场风花雪月的幻像,为他的人生增加点光彩而已。但若要本末倒置,为小光彩舍掉荣华,他根本做不到。更何况,他连人生的基本职责都没有尽到。如花虽然自私,然而想想,还是替如花不值。
至于如花,也没电影上那般柔弱好欺负。相反伶俐聪慧,颇有心机。当然也是执念深重。但我不喜欢她,她拉着少爷殉情,一半是因为深情,还有一半却也是因为得不到便要毁掉的自私与不甘心理。的确很可怕。哪怕她知道少爷用情并不坚定。如此看来,我读到的,并不是一个情深意重的凄美故事,而是一个十足的笑话,一个以“不值得”为关键字的笑话。记得飘里,男主对斯嘉丽如此宠溺如此深情,最后却对思嘉说,再深的爱,也会因得不到回应而烟消云散。在我看来,这句话就是说,真正的爱情,必然是男女双方的笃定方能长久。若只有一方的执着,便不成美好,只是笑话了。
想不到《胭脂扣》是李碧华写的第一部小说,这样凄艳绝美的笔调太诱人心醉。拥南北十二行、家财万贯的十二少,和青楼名妓的传奇故事,她的红妆韵味,他的风流柔情。放在现在的小说里这对关系却是庸俗得很,但是,却无人能再用这样工笔般的笔调勾勒出这其中的韵味。
本来看的书封面上是霸王别姬,但因为盗版书的关系里面内容却是胭脂扣,然后就入了迷。其实盗版书也没什么不好。看到如花对十二少的追寻我就自然的想到的了《爱让一切成空》 know just how to whisper(我知道怎样细声耳语)
and I know just how to cry.(也知道如何放声哭喊)
I know just where to find the answers(我知道如何寻找解答)
and I know just how to lie.(也知道如何违心欺骗)
我知道怎样伪善)
也知道怎样暗算)
(我知道何时该面对现实)
也知道何时该去追逐梦想)
(我知道该怎样感动你)
也知道什么才该去证实)
(我知道何时该拉近你)
.(也知道何时该与你说再见)
我知道夜色即将褪去)
也知道时光匆匆飞逝)
而我绝对不会告诉你)
任何该告诉你的事情)
哪怕我知道至少我应该去试一试才行)
我知道如何才能变得腰缠万贯)
更知道如何功成名就)
我知晓所有的规则
也知道如何打破那些规则)
我总是能够看穿他人的花招)
但是,我不知道怎样才能离开你......)
对于如花:“我知道如何取悦全世界的男人,却不知道该如何忘记你”
昨晚,是我第一次读李碧华的书,其实,我连《胭脂扣》这个电影都没有看过。
书,是用图书馆借来的,在弥漫了各种油墨甚至有点霉味的书架里,我找到了这本算是离我最远的《胭脂扣》。1985年,我还没有出生的年份,作为一个90后,似乎我没有办法完全读懂十二少后来的生活,因为我完全没有理解为什么十二少会如此,或许,十二少是放不下对如花的爱吧。
别人告诉我说,哥哥把整部戏的精髓都演出来了,但是,我想袁永定应该最重要的是迷离吧,如花有着合理的礼仪,但是阿楚最是性子直接大胆,这两处的对比已经足够袁永定心神不宁了。古今的爱情对比,似乎更能衬托出如花的贤情。
应该说说如花,为什么她有勇气与十二少奔赴黄泉,却没有勇气放弃十二少呢?这是不是真爱呢?为了十二少,在五十三年不喝孟婆汤,为了十二少,宁愿牺牲来世生命的时数,也要到世上找寻十二少的踪迹······该说说如花傻,她在错的时间遇上了错的人,一眼定终身,终生过后却依旧苦等,最后的结局却是见到十二少之后独自离去······如果她从一开始就没有遇到十二少,如果她从一开始就清楚自己不可能跟十二少共度此生,如果她从一开始就断了情的念头,那么这一切,定然不将是悲剧,可是,如果有那些种种的如果,那么,如花便不会再是如花,十二少便不会再是十二少。
“青楼情种,如花魂断怡红,阔少梦醒偷生”,一切,若他们那天未曾相见,结局是否会好些呢?
大概上高中的时候看过电影版的《胭脂扣》,并没有觉得爱情有多凄凉,倒是觉得有一丝害怕,尤其是梅艳芳红红的嘴唇配上她凄惶的表情更添一份惧意。上大学的时候功课并不很忙,便把李碧华的系列都看了一遍,也包括《胭脂扣》,可能是年龄、心境不同,看这本书的时候倒是落下了几滴泪,然后便是和同学一起咒骂十二少的薄情胆怯,接着便躺在床上幻想着自己以后的爱情,并暗暗地坚信:自己的爱情一定是生死相依的,由此,便越发同情如花,幻想罢,也就昏昏沉沉的睡过去了。这是大学时的想法。到研究生以后,便很少再去读什么李碧华了,甚至很厌恶,特别是听到有的人读了两本李碧华便自以为略尽红尘情事的言谈,谈完以后,还要无奈的摇摇头,更添几分憎恶。工作之后,伴随着为数不多的几次相亲,脑子慢慢又浮现出《胭脂扣》来。不过到这个年纪,是一点也不再同情怜悯如花,倒是有几分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的味道。如果说十二少的家人基于亲情反对十二少和如花的婚事,是自私的,那么如花硬逼着十二少去服毒和自己殉情,也不见得有多伟大,即使是出于爱情,谁说过爱情就一定大于亲情的,亲情只不过让十二少抛弃一段爱情,而爱情却让十二少连自己的肉身都要消灭,这有什么高尚。她们这一群人都忽略了处于中心位置的十二少,一切的决定都应由十二少自己的内心作出,她们都太过霸道的替十二少做出了违背十二少内心真实想法的决定,但都自诩伟大。不过,最近,听邓丽君的《叹十声》这应该就是如花的内心写照,烟花女子无依无靠,将希望寄托在一个男人似乎也是正常选择。如果所托非人,只能暗自叹遇人不淑了,
很快地看完《胭脂扣》,意在补课。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吸引人。没有我想象的抹不开的情欲、散不尽的迷惘、丢不开的仇怨、收不住的龃龉。
所谓匆匆一瞥。看尽一世繁华。所有的爱恨情仇,都随着如花短暂的生命而匆匆落幕。繁花似锦,于如花,远不如浓烈爱意,于十二少,伊人香消,一抹去,只剩怯懦。
爱让人义无反顾的勇敢。也让人无可逃遁的怯懦。以爱为名,任何极端,都是常理。执念放下,便什么都不曾拥有……
一些男子何尝也不是一样的滑稽,甚至更愚蠢!
"追求得太激烈,只会伤人伤己"很赞同啦,如果把自己最好的一面都已呈现在她面前,还是能打动她,那就该洒脱地放弃了
你如何知道这个世界上你所认为“滑稽”的东西,其实对别人来说不具有很大的意义?
爱情是个很神圣的东西, 她有力量让我们变得更好。
世间俗人所追求的,皆不过如此
虽然爱情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缺了爱情,你有的也只是个残缺的人生。不是不能活,只是会难过,或者某些人会痛苦一些。
相信那些把爱情看得非常重要,简直到了可笑的地步的人,只是对自己生活有很高要求:生活要幸福,他们只是认为心灵的满足比其他更重要。就像有人喜欢金钱,觉得金钱能带来满足(安全感),有些人只觉得感情能带来满足(安全感)。仅此而已 。有些人把对感情的态度用行动表达出来,而有些人只是掩饰起来,也有些人对爱情觉得可有可无。
爱情不会是唯一,但是没有”它“会很可悲。
情深不寿 强极则辱
那个。。我怎么记得书中的十二少也是吞了鸦片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的。。
李小姐从来都不是不愠不火的人,她的文字不比张爱玲来得省心。要是胭脂扣您觉得太温和,可去看看“青蛇”,她的每一个故事的架构都透着一股绝决的气息,非黑即白。
青蛇还不错。个人感受是胭脂扣远逊于青蛇。青蛇的不温不火是不徐不疾地刺下去,恰中要害;胭脂扣却过于冗费了,变成了隔衣瘙痒的温温吞吞。仿佛拿起很多剑却刺在周围,偏偏刺不到那个点上。只有字的罗列,但那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味道,却没有。世俗之态尽了,超脱之眼却缺,因此这炎凉,反而有失刻意了。
胭脂扣据说是李小姐的第一部作品,但却为她打开了知名度。当时的文字不如之后的作品那么尖锐,但命题却一点都不简单。曾有人为胭脂扣的命题开过专栏,专门阐述讨论两性之间的爱与信任的问题,也引为长安之热。
个人觉得她的每部作品每个时期都不同,虽然讲的都是情,但于情见人生,见人性,于她的文章中总能见到黑白分明的爱恨。
阅读是极私人的事情,每个人的感受自然也就不同,若你喜欢重口味的,可以再去看看她的“烟花三月”,那不是一般心理承受能力的人可以承受得了的。祝你阅读愉快!
哈哈,好,谢谢推荐。
巧了,我也遇到了同样情况
你是不是也用手机下载的电子书?
对啊
估计就是这样 免费的总是不能那么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