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经济学

杨小凯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3-12-1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杨小凯  

页数:

601  

Tag标签:

无  

前言

  前言  本教材是一本新类型的经济学教科书。它不同于马歇尔的第一代经济学教科书中将供求分析与对个人专业化决策的分析分割开来的方法,也不同于纯消费者和厂商截然两分的新古典供求边际分析。本书从消费者-生产者选择专业化水平的决策出发,用超边际分析法(每个角点解的边际分析和不同角点解之间的总收益-成本分析)分析社会分工网络规模是如何由市场来决定的。按照超边际分析法,需求和供给是分工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Allyn Young,1928)。因此,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一个给定分工网络模式下的资源分配,而且取决

内容概要

  《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是一本新类型的经济学原理教科书。作者用一个全新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和超边际分析方法,将被新古典经济学遗弃的古典经济学灵魂在一个现代躯体中复活。此书不仅系统地讲授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内容,也全面地介绍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内容。读者对象:研究人员、研究生、大专院校师生、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实际工作者。

作者简介

  杨小凯,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莫纳大学经济系讲座教授、莫纳什大学递增报酬和经济组织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大学客座教授。1988年在美国林斯顿大学获得经济学哲学博士学位。著有《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经济发展与分工》、《分工和经济组织:一个新兴古典微观经济学分析框架》(与黄有光合著)、《经济学原理》(中文),以及“经济增长的微观经济机制”“分工和产品多样化”、“垄断竞争和最优秀产品多样性”“专业化、信息和增长”等著作和文章。主要贡献是发展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其工作被诺贝尔奖得主布坎南称为当今最重要的经济学研究。        

书籍目录

前 言  第一部分 经济环境导 论 0.1 什么是经济学 0.2 经济学的分析框架 0.3 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兴古典经济学 0.4 本书的结构及使用建议 概念和内容复习 读书提示 思考题第l章 偏好和效用函数 1.1 研究人类行为的科学方法 1.2 偏好和效用函数 1.3 凸偏好关系、准凹效用函数、递减边际替代率以及多样化消费欲望 1.4 序数与基数效用理论、递减边际替代率与递减边际效用 概念和内容复习 读书提示 思考题 习 题第2章 生产条件 2.1 新古典框架与新兴古典框架 2.2 新古典生产环境 2.3 新兴古典生产环境  2.3.1 专业化经济  2.3.2 分工  2.3.3 卜生比较优势和分工经济  2.3.4 内生绝对和比较优势 2.4 内生与外生比较优势共存概念和内容复习读书提示思考题习 题  第二部分 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第3章 新古典决策问题第4章 新古典框架中的一般均衡  第三部分 新兴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第5章 选择最优专业化水平和模式的消费者一生产者决策第6章 新兴古典一般均衡及其福利含义第7章 贸易模式和职业中间商  第四部分 企业制度以及通过协议和合约定价第8章 劳动市场和企业制度第9章 基于协议的定价机制第10章 内生交易成本和合约、所有权及剩余权理论  第五部分 贸易理论和一般的新兴古典模型第11章 国内贸易如何发展到国际贸易以及新产品的出现第12章 技术和禀赋中的外生比较优势、交易效率和贸易第13章 一般的新兴古典模型  第六部分 城市化、人口以及工作和闲暇之间的两难冲突第14章 城市化、城乡二元结构和分工第15章 工作和闲暇的两难冲突、资源匮乏和人口规模对分工的影响  第七部分 分工经济和分工网络的协调可靠性之间的两难冲突第16章 产权经济学和分工第17章 保险和分工网络协调失败的风险  第八部分 分工的分层结构第18章 迂回生产中的分工和新机器及相关新技术的出现第19章 工业化和迂回生产中的分工第20章 分工网络和相关交易的分层结构  第九部分 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第21章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第22章 分工的内生演进产生的经济发展第23章 分工、产品种类数和企业制度同时内生演进第24章 社会所要求的分工结构和组织信息演进的试验  第十部分 宏观现象和内生分工网络大小第25章 投资和储蓄理论第26章 货币的分工第27章 新兴古典景气循环和失业理论参考文献中英文对照后记  ……

章节摘录

  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是专业化和分工对经济增长和福利的影响。柏拉图(Plato,380BC,pp.122~106)曾经思考过分工和专业化的福利含义,以及分工、市场和货币之间的联系。色诺芬也考察过城市和分工之间的联系(见Gorden,1975,p.41)。威廉·配第(Petty,1671,I,即,260~261)记录了专业化对成衣制造的贡献,并指出荷兰人的产品运输之所以便宜,是因为他们每条船都有专门的功用。在其他地方,配第举出了一个更明显的关于手表制造的例子。他还指出(1683,pp.471~472),城市可以通过减少交易成本来促进分工。约瑟夫·哈里斯(Harris,1757)和乔赛亚·图克尔(Tucker,1756,1774)直接提到了分工对于生产力的含义、进一步分工的可能性,以及产品种类多样化、生产迂回程度与更高分工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  斯密之前的很多文献都认识到分工对提高单个工人的技巧(或用现代术语来说,就是人力资本)、减少从一种生产操作转向另一种操作中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以及有助于机器发明方面的优势。他们还认识到了市场和人口规模在实现专业化中的地位。这些文献包括的百科全书丹尼斯·迪德莱特(Diderot,1713),佚名作者(Anonymous author,1701,p.591),亨利·马克斯韦尔(MaXWell,1721,p.33),和乔赛亚·图克尔(Tucker,1755,1774)。而且,杜阁(Turgot,1751,pp.242~243)还将收入分配不平等及包括社会最底层成员在内的生活水平的同时提高与分工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他将分工与货币的出现、商业的扩展以及资本的累积联系在一起(1766,pp.44~46,64,70)。  斯密(Smith,1776)则通过系统地研究专业化和分工对于经济增长和繁荣的含义,使专业化和分工成为人们在进行经济分析时的焦点。在其他一些贡献中,他猜想分工决定于市场的大小(1776,第1卷第3章),而市场的大小由运输效率决定(1776,pp.31~32)。他提出了一个资本理论,将资本视为提高迂回生产活动中的分工的工具(p.371)。他还提出了现在被称做内生比较优势的概念。它意味着。即使所有人都是事前相同的,专业化和分工经济也可能存在,而且不同专家之间生产力的差别与其说是分工的原因,不如说是分工的结果(p.28。本章第2.3.1和2.3.2小节将斯密专业化和分工经济的概念进行了数学化。  大卫·李嘉图(Ricardo,1817)则从另外一条线索展开了对专业化和分工的研究。他强周外生比较优势的重要性,以及被罗森(Rosen,1978)称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它意味着人际间或社会生产的互补性会使分工比非专业化生产产生一个更高的生产力。赫克歇尔Heckscher,1919)和俄林(Ohlin,1933)区分了外生技术比较优势和外生禀赋比较优势;并且证明,在缺少技术比较优势的情况下,后者也能产生分工经济。第2.3.3小节将李嘉图和赫克歇尔—俄林基于外生比较优势的分工经济概念进行了数学化。  根据雷(Rae,1834,pp.164~165,352~357),分工对于提高工具和材料的利用率的作用,较之分工对时间的节约来说,是一个重要得多的优势。查里斯,巴比奇(Babbage,1832,pp.170~174)指出,分工可以通过避免重复学习和训练而节省固定学习成本。黑格尔(Hegel,1821,p.129),巴比奇(Babbage,1832,即.173~174),和尤利(Ure,1835,p.21)则争辩道,由于分工简化了每个专家的工作,使得机器更容易替代工人。杨小凯和黄有光(Yang and Ng,1993)证明,分工可以提高社会获取信息的能力,并加速知识的累积。第2.3.4小节对这些思想进行了数学化。第2.4小节则揭示了内生与外生比较优势对分工经济存在的含义。  专业化与分工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其实不难理解。在没有社会分工的情况下,如果你想消费食品、住房、家具、汽车、电视机以及飞机,你就得全部自己生产。想象一下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生产力会像原始社会一样低下。的确,在这种涉及复杂技术项目的情形下——比如,一个人不可能生产出汽车、电视机和飞机——其生产率将是零。发达经济和欠发达经济之间最重要的一个区别是,前者比后者的分工水平要高得多。这意味着,在一个发达经济中,大部分的人都比欠发达国家的人更加专业化。前者的商业化程度(从市场上购买的消费占包括自给消费在内的总消费的比率)也要高于后者。例如,在改革前,中国农村的商业化程度是0.3,而现在则要高于0.8(见Yang,Wang and Wills,1992)。1869年,美国的交易量占其收入的比率是0.2,而1997年则达到9.28(USDepart-ment of Commerce,1975,1998)。”这意味着,在1869年,平均一个美国人得到1美元必须完成0.2美元的商业交易,而这一数字在1998年则提高到9.28美元。这种比率上的提高当然反映了分工的提高,它使得交易量的提高比收入的提高要快。这种现象被贸易经济学家称为“地心引力法则”。  同样,在一个欠发达经济中,职业的多样化要远远少于发达经济。如果你查看一下美国任何一个州过去50年的电话号码簿黄页,你就可以看到,职业的种类数一直在很快地增加。很多新职业,比如同计算机相关的职业,每年都在出现。当中国清朝的改革家康有为在19世纪末访问欧洲时,他对于工业化的欧洲与欠发达的中国之间区别的第一个印象是,每个欧洲人都远比中国人买得多、卖得多;或者说,他印象至深的,乃是欧洲国家的高商业化程度(见康有为,重印于1980,pp.12~13)。用斯密的话来说,康有为观察到的发达经济与欠发达经济之间的第一个区别就是分工水平的区别。    在第2.3.1小节,我们要对专业化经济进行定义,然后在第2.3.2中定义分工水平。分工经济则在第2.3.3和2.3.4小节中进行研究。  例4.8 一个序贯均衡模型。如果我们在一个动态对策模型中引人信息不对称,或者在一个有信息不对称的贝叶斯对策模型中引入一个时间维度,则我们又会有一种有趣的对策,即有信息不对称的动态对策,其解释力要比瓦尔拉斯均衡模型的解释力要高得多。这类对策模型的解,被称为序贯均衡或完美贝叶斯均衡。对大多数有信息不对称的动态对策论模型而言,完美贝叶斯均衡就等价于序贯均衡。前者是贝叶斯均衡向动态对策的一个扩展,而后者则是子对策完美均衡概念向有信息不对称对策的一个扩展。  杨一威尔斯模型的结果形式化了以下两难冲突:专业化经济和额外的交易所涉及的运输成本之间的两难冲突、专业化经济和使用劳动降低每笔交易中界定和行使产权模糊性之间的两难冲突、专业化经济和有助于交换中协调可靠性的每种贸易品的生产者人数之间的两难冲突。单独的交易有两类成本,第一类是当交货不能到达目的地时,买者所承担的成本。第二类是减少界定和行使产权的模糊性所涉及的成本。这两类成本的第一类能够通过增加每种交易品的人数,因而牺牲专业化经济来降低,也能够通过减少产权的模糊性而要求增加第二类成本来降低。  分散化的市场将搜索有效的制度安排,它由竞争程度(与每种交易品的卖者人数相关)、分工水平、每种交易协调失灵的风险程度,和为了权衡上述两难冲突的整个分工网络协调失灵的总风险所定义。因而,分散化的市场不会运作到彻底消除与q和l-p相关的扭曲,以此来最大化每种贸易晶的卖者人数,而是决定卖者的有效人数,以权衡扭曲和专业化经济之间的两难冲突:新古典微观经济学把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解释为一个分散化的市场,通过所谓的完全竞争(每种商品卖者人数无穷多)与界定和行使产权没有模糊性(q=l-p=0)的私人财产制度,能够避免全部扭曲:杨一威尔斯指出这是对斯密的错误解释。本章的杨一威尔斯模型能够用来提供一个对斯密更恰当的解释。传统的微观经济学形式化了分散化的市场权衡两个简单两难冲突的功能,这两个两难冲突是:在增加效用中不同商品数量之间的两难冲突,在增加产出或收人中不同要素数量之间的两难冲突。在杨一威尔斯模型里,看不见的手权衡专业化的递增报酬、贸易的扭曲和交易成本之间的两难冲突。它决定分工的有效水平、有效的扭曲比率、界定和行使产权的有效模糊程度、每种贸易品生产者的有效人数。在这里,看不见的手的猜想与斯密的洞见——基于专业化报酬递增的分工影响总体福利——相一致。  既然交易效率的改进会把效用前沿移到更接近生产可能性前沿,那么决定交易效率的法律制度对生产率的均衡水平有一个影响:按照比较静态分析,在生产率进步与界定和行使产权的效率之间有一个正相关。然而,界定和行使产权的正面效应并非没有成本。通过提高分工的均衡水平,界定和行使产权的效率提高可能同时提高协调失灵的均衡风险和生产率。协调失灵的更高风险能被解释为当分工的协调瘫痪,所有个人被迫选择自给自足时巨大的失业风险。从(16.3)我们能够看到当交易效率提高时,分工的均衡水平n、预期人均真实收入约均衡水平y增加,总可靠性的均衡程度户降低。降低大规模失业的有效方法是增加每种商品的生产者人数:这种方法类似于在由许多元件串联而成的电子系统中增加工作元件的并联数量,它反过来又类似于在联邦储备制度里提高现金储备率。这种方法不是没有成本的,因为这样一个增加将加大并联要素的成本并降低专业化水平和生产率。  杨(1984,即,394~413)猜想:在有许多最终产品和串联连接的中间部门的一个模型里,分权化的市场将发现在不同部门竞争的有效扭曲程度。杨使用一个简单的例子论证:这一扭曲对于决定这样一个两难冲突的有效权衡——专业化经济和在一个具有长生产链条的分二经济中协调可靠性之间的两难冲突的有效权衡——至关重要。这个猜想可以通过在本章的模型里引进串联的许多中间产品部门来验证。这种模型对于分析苏联式社会主义经济很有用。在苏联式社会主义经济里,中央计划者能够操纵不同部门竞争的扭曲程度,以牺牲社会的利益为自己牟利。这样的模型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分权化的市场中,某些部门的竞争比其他部门更激烈。你可以试着发展这样一个模型。  例16.3 与图书馆和大学制度相关的两难冲突。大学制度的出现促进了专业的图书管理图书馆)和图书使用者(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分工。专业图书馆的出现增加了界定和行使对由图书产生的知识权利的模糊性。在专业的图书馆建立之前,由于不容易从别人那里借到许多不同的书籍,一个人如果想利用一本书的知识,他就必须买这本书。由于图书馆的出现,他能够轻易地借一本书而不用向该书的作者付费。即使学生的学费包括了使用图书馆的收费,收费也不与图书使用的频率成比例,收费也不交给图书的作者们。这表明:在图书馆制度里,界定和行使作者的知识权利要比在没有图书馆制度的图书市场更加模糊。然而,只要专业的图书馆和其他部门的分工产生的好处,超过由于界定和行使知识产权的更高模糊水平造成的效用损失,图书馆制度将是均衡。  然而,如果磁卡和电脑系统被有效使用来监督并收取要求的付款时,在图书馆里,对一本书的每次使用收费的一种新的制度安排可能与版权法相结合,它们用来同时提高分工水平,并降低界定和行使知识产权的模糊水平:这样的安排1980年代在一些北欧国家出现。直觉上看来,由于图书馆的出现,交易效率的轻微改进同时增加了分工的均衡水平和界定和行使产权的均衡模糊程度:因为这个轻微的改进并不足以同时允许提高分工水平和降低界定和行使产权的模糊性:相反,对一本书每次使用的收费制度的出现,连同版权法、磁卡和电脑系统将显著改进界定和行使作者对书中知识权利的交易效率,因而分工水平增加,界定和行使产权的模糊程度降低,这导致生产率和福利的显著提高。


编辑推荐

  《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成书于2003年,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成为这一领域的一本重要的书目。《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详细的论述了内生专业化的分析框架是对斯密分工理论的一种形式化。《经济学:新兴古典与新古典框架》学术气息浓厚,但通俗易懂,是研究经济学的一本必读书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经济学 PDF格式下载



抢书不抢盐


老师上课的教材


不满主流经济学,就看这个


杨小凯的经典之作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