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腹地的构建

(美)彭慕兰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8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美)彭慕兰  

页数:

369  

译者:

马俊亚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这部对中国现代史上某些重大问题进行全新评价的著作,探索了清末民初华北内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变迁。彭慕兰采用了大量的新资料,认为一些地区的发展造成了其他地区系统的不发展。他阐述了当地的金融、农作、交通、税收情况和农民的反抗斗争,并分析了不同阶级、地区和性别的因果关系。   彭慕兰认为,腹地是被创造的,而不是被发现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当地群体与外部力量的方略所造成的。

作者简介

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1980年于美国康乃尔大学获学士学位。1984、1988年耶鲁大学分别获得历史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8年7月至今,供职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IRVINE)1992年志任该校历史系副教授,1999年起任教授,2004年被授予荣誉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社会史,主要著作有The Making of a Hinterland:State,Society and Economy in Inland North China,1853-1937.(UC Press,1993)该书于1994年获费正清东亚研究最佳著作奖和美国史学会将;The Great Divergence:China、Europe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Econom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0;中文版由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该书获2001年度费正清东亚研究最佳著作奖和美国史学会奖,分享2000年度世界史学会最佳著作奖,并获2000年度杰出学术著作提名,另与Steven Topik合著The World that Trade Created:Society,Politics and an Emerging World Economy,(M.E.Sharpe,1999)。在《历史研究》、《中国学术》、Journal of Asian Studies,World Economics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书评近60篇。

书籍目录

导 言   区域   时限   国家、市场及其在黄运的融合   政治经济与中国的发展   治水与国家的构建:理论透析 第一章 地方利益阐述:信贷和货币市场中的政治势力和地方模式   山东的地区性信贷市场   根深蒂固的地方经济差异   信用市场及其他地方经济界线   区域性的货币市场   经济地理的政治:当地的公共财政   经济地理的政治:超地方的权威和政治自卫   经济地理的政治:私人利益   割裂的市场及其分布:强大的势力   割裂的市场及其分布:普通百姓   割裂的市场和区域经济形态   结语:割裂的市场与国家构建 第二章 社区、强制和棉花:农业改良和社会分层   新的农作物品种   拾荒与生存   看青活动与“棉业公会”   区域变化与地方领袖   渗透性、开放性和社会经济的变迁 第三章 生态危机和“自强”逻辑   市场、国家和生态   封闭、燃料短缺和森林砍伐   燃料短缺与“自强”逻辑   当地的努力:植树造林及其不满   生态、交通和边缘化 第四章 任其自便?   中央政府的退出   中央政府的退出:新的侧重、新的紧缩与错失的机会   轻视的加剧:地方瘫痪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草秸与石头:落后技术的循环   黄运的黄河治理   水患的重新分布 第五章 灾害的应对   水利衰败的经济成本   士绅与外国人   国家的分裂与水利治理:军阀时代   官府、乡村头面人物与地方反抗   工程师与士兵 结论 黄运、中国与世界 附一 鲁西北和鲁西南各县名称 附二 水利衰退造成的农业损失 附三 黄运水利失修所导致的额外交通成本 征引文献 译名对照表

章节摘录

书摘经济地理的政治:超地方的 权威和政治自卫 滥铸钱币或滥印钞票、或人为的兑换比价中的潜在利润,给县——有时是省——政府以强烈的刺激,来限制越出其边界的货币流动。尽管如此,当地和省试图把它们的地盘封锁起来免受市场力量的影响,并非是愤激的行为。实际上,关于山东20世纪早期经济发展的著述,几乎全部是重商主义的语调。人们热衷于增长,这是因为它将有助于保护中国的独立,而不是因为它将促进个人的福利。尽管按照相对的优势,许多政府的进口替代和出口激励项目收到了效果,但它们通常被认为是从外国人那里再次要求让步或是获得其他“自强的”目标——这个目标将肯定不会与同沿海经济完全成形的融合相协调——以作为逃避亏欠的方法。 这种对民族主义者的政治目标的强调,在20世纪早期中国知识分子运动中起到了极好的作用。即使是20世纪早期中国的自由主义者通常也把个人本能的解放视为中国在其独立斗争中的强国之路,而不是从本质上把它视为一种结果。自利与干预货币流动的真正动机的混合物,在省政府阻止铜币输出山东的企图中得到了展示。 即使在清末,作为金属的铜币有时也比作为钱币更有价值,这就导致了中国人和外国人均大量购买铜币并将其熔化掉。从1904年开始,中央政府试图通过稍微降低其铜币的成色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当省和地方的铸币厂照此铸制的时候,形势很快失去了控制。在鲁东胶济铁路沿线,德国银币很快成为标准货币,而俄国银币在山东北部沿海成为一种通用的货币;政府担心外国会控制其资金供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际上的铜价(作为金属)急剧攀升。作为此时在山东的外国人群占主导地位的日本商人,更加踊跃地大量购买铜币以用于输出和熔化。由于此时日本人控制着青岛,因而,他们发现规避省府的限制比以前更加容易,而这项贸易很快在胶济铁路的沿线盛行起来。据驻济南的美国领事说,1915~1919年之间,山东“几乎掠光了所有的铜币”,价值2200万美元的铜币被输出到了国外。这些从山东出口的钱币约等于所有中国铜币铸造厂年铸造量的12%或是在1899年的货币恐慌中全国漏损的总数。外国对铜币的需求,把它们的价值进一步提升到了许多地方当局设置的标准之上,对县财政来说,使得限制变得极其重要。 省和中央政府既越来越担心这项贸易的象征意义——这些铜的某些部分被用来制造日本的子弹壳——也担心它会造成日本对这条铁路沿线资金供应的控制(失去对资金供应的控制,不仅有损于省政府的影响,而且也有损于它的收入——铸币是极为有利可图的事,而印纸币则更加有利可图)。20世纪20年代中期,对这种套利行为的不满消失了,但从1928年开始,随着日本人经常地出现在远至泰安的内地地区,不满再次变得普遍起来。 尽管省属项目经常受到县与县之间限制货币流动的影响,但省政府仍颁发了许多限制硬币离开该省的命令,包括一项货币“出境通行证”制度;1930年大部分铜币的出口遭到了禁止。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省级层面上的国家构建者们被夹在了期望拥有一种全省统一的货币及不想在与更大国际市场的融合中造成分裂的愿望之间;与此同时,他们以加倍的努力来控制货币输出,他们(徒劳地)下令所有的县要执行由济南设置的对钞券兑换的比价。 我们几乎不了解货币的限制是如何操作的,但兑换比价的持久差异说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即使在1933年,某些相互接近的县仍然标出极为不同的比价。对美国在上海的公司来说,银一铜的兑换是一大难题,这些公司在全省把货物和银两预付给零售商,然后,零售商再以铜币返还;他们经常称无法获得银两来偿还,并经常从他们的还款中扣除货币造成的损失。当县政府不可能滴水不漏守住其边界时,在火车站和其他检查站,人们因货币受到了盘查;把守住铁路和水路可以控制住最大规模和最有利可图的套利途径(邮局汇款并不常见,且由于其使用政府机构,很容易被监控)。在济宁和附近中心地区比价的差异,远远超过了甚至用手推车运送铜币的成本,更不用说通过铁路装运了。P25-28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腹地的构建 PDF格式下载



“彭慕兰认为,腹地是被创造的,而不是被发现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当地群体与外部力量的方略所造成的。”很想知道为什么彭慕兰有如此之说。正在阅读中。


外国人细致分析华北的地理、人群、经济和社会历史。


这本书是从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所以学术的严谨性是毋庸置疑的。
西方人研究中国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值得我们学习


外国研究中国的专家,很到位,这才是研究的作品


可以一读1


看了,书、对了解那时候的历史细节有用


发货很快,版本也很好,就是封皮儿好像有些灰尘,不过不碍事。


外国学者经典书,应该读读


当当当。。。。。

我买的时候是19元。。。


彭慕兰一生著作不多,但是仅有的这两本却每本都很经典,收获列文森和费正清双奖,值得大家好好阅读


老师推荐,关于中国经济的经典著作


还算不错,读下来还是有收获的


书在手中是安稳感,华北究竟何样,历史少知道


相关图书